論民族發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民族國家( nation-state)是近兩百年來才產生出來的政治制度,它是由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王權擴張,掃除了多數封建勢力後,首先形成了大範圍領土的中央極權體制,而後再經由中產階級和群眾發動階級革命或改革後重新分配領土內所有居民的政治權力,並且越接近當代國家內的群眾越具有實質統治的權利,而這一切合理化群眾基礎的過程,便是發明民族(nation)這樣的概念。

而所謂的民族發明( invanted nation)是要為現實政治中的權力已成或欲達成的分配提供一套說詞,這套說詞一方面能夠讓接受者認為是可欲的或絕對真實的,藉以達到維持或動員權力的能力,另一方面民族發明也成為近代民族國家體系中各個政治單位用來互相辨認彼此身分的依據,即使如當代歐洲那樣反對用民族形式來辨別國家身分,但他們依然只能在自己民族發明中說明自己是誰,例如法國人的巴黎、德國人的啤酒、瑞士人的鐘錶等等。

民族國家的民族發明可以依照各種形式被發明出來,比如說是具有共同的政治訴求,或者共同的語言文化,或者共同的人種膚色等等,但以上種種具體經驗的訴求如果能夠透過系統性的整合起來的話,那麼民族本身的存在感也就越加強大,而這種工作往往就是「歷史性」的工作。歷史不只是能夠把民族的各種元素陳列出來,更重要的是歷史為民族提供了一套世界觀,在這套世界觀裡面被發明的民族的存在在方方面面都是能自圓其說並且難以被全面挑戰的,只要這個民族發明所指涉的那個群體的權力結構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或脫節的話,所有理論上的針對都不可能完全否定那個民族的存在。如果中國當代的社會權力結構並沒有離開他們自稱是繼承華夏五千的文化而來時的那個狀態相距太遠的話,不論這是由於獨裁者掌握權力或群眾默許的共識的認知,即使後來有了一兩篇研究論文能夠指出華夏民族並非一個真正具有歷史延續性的共同體,那也無損於中國的民族發明在中國本身的權威地位。

然而,要討論如何透過歷史來發明民族,我們就比需要先知道歷史的「真實感」完全得自於「現實感」,如果當代人無法從現有的經驗當作媒介去想像歷史的話,那麼那樣的歷史論述只會被當成無法理解甚至是不實的。所以說,一套好的歷史民族發明論述要能夠生產,也必須要考驗歷史學家對現實文化習慣或權力運作邏輯的靈敏度,只有緊緊抓住現實才有可能發明出「真實的」民族。以台灣為例,黨外時代的知識份子們將台灣人口分成四大族群(台語族群、客語族群、原住民族群以及四九族群),並要求執政當局實現這四大族群的平等共治。這樣的訴求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說,一來確實符合當時人口文化較明顯的分野,二來在當時的被統治族群尚無政治實力改變統治權力的情況下,承認統治族群也具有平等的政治權力是一種權衡之計。到了台語和客語政權開始能活耀於政壇上之後,過去一些能被黨外知識份子接受的權衡發明也漸漸受到挑戰,比如說中文在官方地位的挑戰,以及台灣人口與南太平洋諸文化之間的親密程度的問題,以及四九族群在民族國家忠誠度的問題,甚至是民族國家本身的自我定位。這些新的關於民族發明學的問題都是由於這三、四十年來社會權力結構不斷變化所導致,這些發明或許在老一輩跟不上時代的人眼中是極其荒謬的,但在緊緊跟個時代成長的年輕一代人心中確實非常具有討論意義的。

在一些追求純粹學術客觀性的學者眼中民族發明是非常不真實的,但那往往是因為學者們常常會忽略歷史這門學問在目標以及功能上的複雜性,這只能緊緊跟著社會本身流動,體會人類對於認知的渴望來自於自身在整體世界當中生存與辨認存在的焦躁感。人類對知識的渴望來自於有意無意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如果某樣知識並不與某人的利益有或近或遠的瓜葛,那麼那樣的知識對那個人來說既沒必要追求也不可能追求,就等同於不存在一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
98會員
106內容數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2025/03/02
「在人不可能,但在神卻不然;因為在神,凡事都可能。」—馬可福音 10:27
Thumbnail
2025/03/02
「在人不可能,但在神卻不然;因為在神,凡事都可能。」—馬可福音 10:27
Thumbnail
2024/11/03
人是符號的動物,正因為人類無法全知全能的預測自己的命運,所以需要藉著自己能夠辨認出的記號來避免自己犯下無可彌補的錯誤。
Thumbnail
2024/11/03
人是符號的動物,正因為人類無法全知全能的預測自己的命運,所以需要藉著自己能夠辨認出的記號來避免自己犯下無可彌補的錯誤。
Thumbnail
2024/10/24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2024/10/24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從台灣歷史的現實來說,台灣人作為一個整體本來就不是指任何單一族群,也沒有任何單一族群能代表全體台灣人,台灣人本身是各個擁有不同歷史記憶的族群,基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先來後到這個島嶼,在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下,首次出現了抵抗殖民統治的台灣人自決/自治的集體意識,並在二戰後基於中華民國的國家體制整個遷移台灣,
Thumbnail
從台灣歷史的現實來說,台灣人作為一個整體本來就不是指任何單一族群,也沒有任何單一族群能代表全體台灣人,台灣人本身是各個擁有不同歷史記憶的族群,基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先來後到這個島嶼,在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下,首次出現了抵抗殖民統治的台灣人自決/自治的集體意識,並在二戰後基於中華民國的國家體制整個遷移台灣,
Thumbnail
民族國家( nation-state)是近兩百年來才產生出來的政治制度,它是由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王權擴張,掃除了多數封建勢力後,首先形成了大範圍領土的中央極權體制,而後再經由中產階級和群眾發動階級革命或改革後重新分配領土內所有居民的政治權力,並且越接近當代國家內的群眾越具有實質統治的權利
Thumbnail
民族國家( nation-state)是近兩百年來才產生出來的政治制度,它是由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王權擴張,掃除了多數封建勢力後,首先形成了大範圍領土的中央極權體制,而後再經由中產階級和群眾發動階級革命或改革後重新分配領土內所有居民的政治權力,並且越接近當代國家內的群眾越具有實質統治的權利
Thumbnail
每個民族或是政治共同體都能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之下去發掘出他們本身的特性,這樣的特性或許也可以被稱之為「民族性」。
Thumbnail
每個民族或是政治共同體都能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之下去發掘出他們本身的特性,這樣的特性或許也可以被稱之為「民族性」。
Thumbnail
本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我們要來談談有關民族發明學的一些概念。 「民族」( nation)這一詞彙產生於十八世紀晚期的歐洲,意指人類基於歷史、語言、政治意志或文化而集合在一起的共同體,在同一時期的政治運動上也相當流行將民族與國家( state)等同視為人類群體在政治上獲得最大幸福的最佳途徑。
Thumbnail
本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我們要來談談有關民族發明學的一些概念。 「民族」( nation)這一詞彙產生於十八世紀晚期的歐洲,意指人類基於歷史、語言、政治意志或文化而集合在一起的共同體,在同一時期的政治運動上也相當流行將民族與國家( state)等同視為人類群體在政治上獲得最大幸福的最佳途徑。
Thumbnail
對於近代史的定義,我們往往因循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知,認為「近代」的源自英國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這樣的認知雖然因帝國主義的全球擴張而普遍適用於全世界,但對於非西方地區的人來說,這套歷史發展的過程不僅有時差性,甚至在近代的發展過程中也往往有別於西方地區的發展模式。
Thumbnail
對於近代史的定義,我們往往因循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知,認為「近代」的源自英國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這樣的認知雖然因帝國主義的全球擴張而普遍適用於全世界,但對於非西方地區的人來說,這套歷史發展的過程不僅有時差性,甚至在近代的發展過程中也往往有別於西方地區的發展模式。
Thumbnail
【當代人類學研究國家的奇幻旅程】 林開世 2019/8/27 國家組織的機制合理化或不合理化某些作為。18世紀後民族國家興起。在對殖民主義的批判下,「不同社會的相對性與差異性」不再被強調,亦即人類學家不再成為他者的代言人。人類學要求放到具體國家脈絡研究的要求,造成古典分支次領域的崩潰.....
Thumbnail
【當代人類學研究國家的奇幻旅程】 林開世 2019/8/27 國家組織的機制合理化或不合理化某些作為。18世紀後民族國家興起。在對殖民主義的批判下,「不同社會的相對性與差異性」不再被強調,亦即人類學家不再成為他者的代言人。人類學要求放到具體國家脈絡研究的要求,造成古典分支次領域的崩潰.....
Thumbnail
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往往假設領土內的公民屬於個人、同質且平等的存在,但在實際的政治場域中權力的分布經常是由國家組成以前便已存在的權力分布來決定的,其中又以族群間的權力差異最為明顯。
Thumbnail
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往往假設領土內的公民屬於個人、同質且平等的存在,但在實際的政治場域中權力的分布經常是由國家組成以前便已存在的權力分布來決定的,其中又以族群間的權力差異最為明顯。
Thumbnail
雖然這個題目由我這個糞校藝考生來講有點好笑,而且近期重溫歷史的次數也只有準備文化行政時有認真讀而已,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沒有資格來寫這個問題。不過因為看到身邊有些小朋友覺得學歷史很辛苦,或者是在解讀歷史事件時缺乏比較宏觀的視野,所以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法來寫我學歷史的心得。
Thumbnail
雖然這個題目由我這個糞校藝考生來講有點好笑,而且近期重溫歷史的次數也只有準備文化行政時有認真讀而已,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沒有資格來寫這個問題。不過因為看到身邊有些小朋友覺得學歷史很辛苦,或者是在解讀歷史事件時缺乏比較宏觀的視野,所以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法來寫我學歷史的心得。
Thumbnail
回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國文老師這樣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從未中斷」,聽上去是合情合理,這個說法也是代表著華人社會的主流意見,然而「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真的有五千年那麼老?若我們翻翻書尋找這個概念的起源或許你會發現,「中華民族」其實是一個非常年輕、刻意建構出來的概念。
Thumbnail
回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國文老師這樣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從未中斷」,聽上去是合情合理,這個說法也是代表著華人社會的主流意見,然而「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真的有五千年那麼老?若我們翻翻書尋找這個概念的起源或許你會發現,「中華民族」其實是一個非常年輕、刻意建構出來的概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