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家政治中的族群殘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往往假設領土內的公民屬於個人、同質且平等的存在,但在實際的政治場域中權力的分布經常是由國家組成以前便已存在的權力分布來決定的,其中又以族群間的權力差異最為明顯。族群在理解上可以用血緣氏族、階級或語言文化習性來進行分類的群體,在民族國家出現以前,族群可以說是個人生活中最基本、也最安全的單位,每個人也都將自己的族群視為世界的中心。直到民族國家出現以後,族群成了被致力於消除的對象,透過消彌族群間的差異,達到國土內對單一國族的均質化認同。然而,消彌族群差異的政治實作必須要建立一個單一、本質化的民族標竿,這個標竿的建立常常也是依造現實主義原則或統治集團的意識形態去做設定的。

以國民教育為例,在十九世紀民族國家普遍建立的時代,教育的制定是透過握有政治權力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價值標準來設定的,即使是被認為具有文化多元精神的美國社會,在十九世紀末時也曾推行一套以白人新教-央格魯薩克遜種族為中心的國民歷史教育。然而美國所推動的國民教育也並不能夠真正消除領土內各族群間的巨大差異,至今仍可看到白人與黑人、都市與鄉村以及北方與南方等等在族群利益或價值觀層面的衝突不斷發生。

就台灣目前的族群政治來說,主要分為台語族群、客家族群、四九移民、原住民和新住民等五大族群。台語族群為目前人口的大宗,在反抗國民黨專政時期,也多半以台語文化意識形態做為號召,其後執政的民進黨繼承了此一反抗運動的意識形態,使得台語文化成為目前本土派政治的主流。而客家族群雖然在民進黨中也佔有第二多的人口,但與台語人口對比仍趨於弱勢的狀態。四九移民來自中國各省,理應要有更加多元的文化性格,卻因國民黨所灌輸的大中國意識形態以及威權侍從體制的規範下淪為認同結構最僵硬、最難以在後威權時代被撼動的族群,對他們來說國民黨的威權記憶是他們唯一能夠安然生存並作為一切價值判準的世界。原住民則因為政治參與人口稀少並且難以代表十幾個相異文化的部落,加上黨國時期對國民黨政治菁英的依賴,造成現今原住民政治菁英要不缺乏決策影響力或者選擇和國民黨菁英結盟。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也類似原住民難以整合的現象,加上多數移民不具有選舉參政權,所以還不能算是具有政治影響力的族群。

從以上種種觀察可以知道,台語族群在目前的民族文化建立上占據的優越的位置,然而過去國民黨長期獨裁專政的結果,使得台灣社會仍是以中文和大中華主義為其基本的國家意識形態。面對國家轉型的困局,執政的民進黨只能在社會多元競逐的名義下溫和的推動以台灣族群為主的文化政策,並透過新的國民教育來動搖原先的社會基礎價值。畢竟,要在強調文化多元的時代建立具有單一性、特殊性的民族文化實屬困難,但族群間的權力差異與認同卻有可能會改變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向。族群政治仍是現實主義政治所必須考慮的一環,對菁英的相互制約性是存在的,並不只是單單一句「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就能解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
98會員
106內容數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2020/10/08
今天普遍存在於大多數國家的大眾民主制度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即便啟蒙運動哲學家們曾試圖揭示出大眾民主的普世性,卻從來沒有歷史證據指出大眾民主乃是國家制度中最好的或最終的制度。
Thumbnail
2020/10/08
今天普遍存在於大多數國家的大眾民主制度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即便啟蒙運動哲學家們曾試圖揭示出大眾民主的普世性,卻從來沒有歷史證據指出大眾民主乃是國家制度中最好的或最終的制度。
Thumbnail
2020/10/06
目前人們所面的的這個時代是由多個權力中心所組合而成的世界,這些權力中心透過現代科技和交通訊息廣泛的將各個地緣經濟和政治吸納進入,使得資本及秩序由權力的中心點向外輻射至權力(武力)的邊緣。
Thumbnail
2020/10/06
目前人們所面的的這個時代是由多個權力中心所組合而成的世界,這些權力中心透過現代科技和交通訊息廣泛的將各個地緣經濟和政治吸納進入,使得資本及秩序由權力的中心點向外輻射至權力(武力)的邊緣。
Thumbnail
2020/09/30
日本學者新渡戶稻造在其作品《武士道》中指出日本人的德行是由戰爭的經驗累積所形成,相比於農業民族,更加的靈活和講究紀律。
Thumbnail
2020/09/30
日本學者新渡戶稻造在其作品《武士道》中指出日本人的德行是由戰爭的經驗累積所形成,相比於農業民族,更加的靈活和講究紀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從台灣歷史的現實來說,台灣人作為一個整體本來就不是指任何單一族群,也沒有任何單一族群能代表全體台灣人,台灣人本身是各個擁有不同歷史記憶的族群,基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先來後到這個島嶼,在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下,首次出現了抵抗殖民統治的台灣人自決/自治的集體意識,並在二戰後基於中華民國的國家體制整個遷移台灣,
Thumbnail
從台灣歷史的現實來說,台灣人作為一個整體本來就不是指任何單一族群,也沒有任何單一族群能代表全體台灣人,台灣人本身是各個擁有不同歷史記憶的族群,基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先來後到這個島嶼,在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下,首次出現了抵抗殖民統治的台灣人自決/自治的集體意識,並在二戰後基於中華民國的國家體制整個遷移台灣,
Thumbnail
當代台灣民族意識的興起肇因於任何中國政權企圖以專斷的方式宰制台灣本土的反彈,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透過獨裁統治的手段侵害台灣人之權力的過程中也只得自身被台灣人「敵對化」,進而在意識形態方面產生的「中國」與「台灣」兩個互不相容的鬥爭路徑。
Thumbnail
當代台灣民族意識的興起肇因於任何中國政權企圖以專斷的方式宰制台灣本土的反彈,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透過獨裁統治的手段侵害台灣人之權力的過程中也只得自身被台灣人「敵對化」,進而在意識形態方面產生的「中國」與「台灣」兩個互不相容的鬥爭路徑。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
台灣人走向獨立自主的理念緣起自二十世紀下半一系列政治風暴的結果,然而當這些結果隨著民主化、全球化與多元化陸續到來之後,它所能達到的政治效果還剩多少?還有多少政治動力足以完善這樣的理念?抑或者,在理念與現實之間比例關係如何?這些都是當代愛國者們在面臨新的時代變遷時需要自問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人走向獨立自主的理念緣起自二十世紀下半一系列政治風暴的結果,然而當這些結果隨著民主化、全球化與多元化陸續到來之後,它所能達到的政治效果還剩多少?還有多少政治動力足以完善這樣的理念?抑或者,在理念與現實之間比例關係如何?這些都是當代愛國者們在面臨新的時代變遷時需要自問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共同體指的並不是居住在台澎島嶼上的居民,也不是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口,而是只一群具有堅定意象的政治行動者的共同體,希望讓台灣能夠成為一不受任何其他同等政治實體侵擾的政治實體,它歷史的產物,絕非任何超時間的客觀事物所能定義的。
Thumbnail
台灣共同體指的並不是居住在台澎島嶼上的居民,也不是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口,而是只一群具有堅定意象的政治行動者的共同體,希望讓台灣能夠成為一不受任何其他同等政治實體侵擾的政治實體,它歷史的產物,絕非任何超時間的客觀事物所能定義的。
Thumbnail
每個民族或是政治共同體都能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之下去發掘出他們本身的特性,這樣的特性或許也可以被稱之為「民族性」。
Thumbnail
每個民族或是政治共同體都能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之下去發掘出他們本身的特性,這樣的特性或許也可以被稱之為「民族性」。
Thumbnail
本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我們要來談談有關民族發明學的一些概念。 「民族」( nation)這一詞彙產生於十八世紀晚期的歐洲,意指人類基於歷史、語言、政治意志或文化而集合在一起的共同體,在同一時期的政治運動上也相當流行將民族與國家( state)等同視為人類群體在政治上獲得最大幸福的最佳途徑。
Thumbnail
本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我們要來談談有關民族發明學的一些概念。 「民族」( nation)這一詞彙產生於十八世紀晚期的歐洲,意指人類基於歷史、語言、政治意志或文化而集合在一起的共同體,在同一時期的政治運動上也相當流行將民族與國家( state)等同視為人類群體在政治上獲得最大幸福的最佳途徑。
Thumbnail
政治共同體的生成並不如同啟蒙時代的哲學家的說的必須建立在社會契約或文化共同體的基礎之上,歷史上多半的政治共同體往往來自征戰、征服的結果。
Thumbnail
政治共同體的生成並不如同啟蒙時代的哲學家的說的必須建立在社會契約或文化共同體的基礎之上,歷史上多半的政治共同體往往來自征戰、征服的結果。
Thumbnail
當民族國家佔滿了世界上最後一塊陸地以後,人們便不再擁有宣稱他們已獲得上帝所賜與的「奶與蜜之地」的特權,強權所維繫的國際政治環境壟斷著大地上的人們自我主宰的權利,弱小民族只能等待著以強權碰撞所散落的權力碎片拚揍出自己的容顏。
Thumbnail
當民族國家佔滿了世界上最後一塊陸地以後,人們便不再擁有宣稱他們已獲得上帝所賜與的「奶與蜜之地」的特權,強權所維繫的國際政治環境壟斷著大地上的人們自我主宰的權利,弱小民族只能等待著以強權碰撞所散落的權力碎片拚揍出自己的容顏。
Thumbnail
台灣本土語言的處境都非常危險,許許多多的文化都正隨著長輩們的離開而消失,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在這幾年中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來保護各族群文化,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彼此無謂的爭辯之上。
Thumbnail
台灣本土語言的處境都非常危險,許許多多的文化都正隨著長輩們的離開而消失,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在這幾年中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來保護各族群文化,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彼此無謂的爭辯之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