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步的想法改變,讓你多活7年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擔心變老會使你老得更快!

有研究發現,對老化持負面看法的人,居然比一般人短命七年半!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花了數十年的研究

針對人們對老化的看法,是採取負面或是正面

例如以下的問題

老人家都很無助?

隨著年紀大,日子越來越難過?

我今年不像去年有精神?


研究40年前的人的問卷,

結果發現40 年前

對老化的看法持續採取負面的人,相對於正面有彈性的人,

心臟病、中風有多2倍發生率

更誇張的是 持負面的人平均會提早7.5年過世

這實在是相當驚人的結果

raw-image


沒想到一個思維的轉變,卻產生如此的不同

其實思維能夠轉換

不僅是認知的不同

也會影響到情緒上的轉換,

我們過去所經歷的快樂、悲傷、和智慧

都存放於我們的內在,不會隨著時間消失

你可以持續接觸你所有的經驗,但不要對過去過於沉溺


請記得,不一定要「做你的年齡該做的事」

內在十四歲的我與四十歲的我一樣活躍!

你的內在年齡,會改變你的外貌及別人與你的互動方式

情緒、認知上能夠有所彈性和調整,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

姜尚文諮商心理師撰文

更多好內容,歡迎收聽《懂心理,調出好關係》podcast

情緒靈敏力(中),一小步的改變,心情完全大不同

歡迎追蹤收聽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podcast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官網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F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的沙龍
8會員
37內容數
2023/11/28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2023/11/28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害怕老嗎?」 進入「人生後半場」,面對種種不安與憂鬱,要用什麼樣的心境和智慧去看開釋懷? 熟齡族以上最擔心的事,在本書都可以得到溫柔指引。
Thumbnail
「你害怕老嗎?」 進入「人生後半場」,面對種種不安與憂鬱,要用什麼樣的心境和智慧去看開釋懷? 熟齡族以上最擔心的事,在本書都可以得到溫柔指引。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對「變老」有所擔心,但每個人都走在漸漸變老的路上…。 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質,不是甚麼年齡的人就一定是怎樣,也不必限制自己幾歲就一定要怎樣、或是不能怎樣。 打破刻板印象,活到老學到老 「年齡漸長後,主要的學習障礙不是老化的大腦,而是年齡歧視帶來的刻板印象,使我們失去信心,讓我們一開始就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對「變老」有所擔心,但每個人都走在漸漸變老的路上…。 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質,不是甚麼年齡的人就一定是怎樣,也不必限制自己幾歲就一定要怎樣、或是不能怎樣。 打破刻板印象,活到老學到老 「年齡漸長後,主要的學習障礙不是老化的大腦,而是年齡歧視帶來的刻板印象,使我們失去信心,讓我們一開始就
Thumbnail
人到底會不會改變 有人說 45歲後就是垃圾時間 要改變很難 真的嗎 當然我相信有的人是這樣的 但我始終覺得 不是的 人到了一個年紀 身體機能確實開始走下坡 可也正因為如此 心中開始騷動 都到了這個時間點 好像該做些甚麼 另一個聲音卻是 都這樣了 還能做甚麼嗎 常常內心的掙扎就是如此
Thumbnail
人到底會不會改變 有人說 45歲後就是垃圾時間 要改變很難 真的嗎 當然我相信有的人是這樣的 但我始終覺得 不是的 人到了一個年紀 身體機能確實開始走下坡 可也正因為如此 心中開始騷動 都到了這個時間點 好像該做些甚麼 另一個聲音卻是 都這樣了 還能做甚麼嗎 常常內心的掙扎就是如此
Thumbnail
擔心變老會使你老得更快! 有研究發現,對老化持負面看法的人,居然比一般人短命七年半!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花了數十年的研究 針對人們對老化的看法,是採取負面或是正面 例如以下的問題 老人家都很無助? 隨著年紀大,日子越來越難過? 我今年不像去年有精神? 研究40年前的人的問卷,
Thumbnail
擔心變老會使你老得更快! 有研究發現,對老化持負面看法的人,居然比一般人短命七年半!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花了數十年的研究 針對人們對老化的看法,是採取負面或是正面 例如以下的問題 老人家都很無助? 隨著年紀大,日子越來越難過? 我今年不像去年有精神? 研究40年前的人的問卷,
Thumbnail
是巧合?最近看到2本談論40歲的書,《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以 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來說,40歲算是過了人生的一半。
Thumbnail
是巧合?最近看到2本談論40歲的書,《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以 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來說,40歲算是過了人生的一半。
Thumbnail
只要到了新的一年或是生日到了,人們就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然後就會開始唉聲嘆氣,可是人老化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啊?為什麼要對老了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好好的把握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這樣不是更快樂嗎?
Thumbnail
只要到了新的一年或是生日到了,人們就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然後就會開始唉聲嘆氣,可是人老化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啊?為什麼要對老了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好好的把握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這樣不是更快樂嗎?
Thumbnail
其實標題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是針對「年齡」的認知。 讀者們應該都有類似經驗:有些60多歲的長輩,覺得自己還沒老,頭腦、身體還行,和50歲的小老弟、小老妹差不了太多;但卻也有些人明明才60歲,卻已經覺得自己不行了,甚至自覺比不上7、80歲的老先生老太太。
Thumbnail
其實標題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是針對「年齡」的認知。 讀者們應該都有類似經驗:有些60多歲的長輩,覺得自己還沒老,頭腦、身體還行,和50歲的小老弟、小老妹差不了太多;但卻也有些人明明才60歲,卻已經覺得自己不行了,甚至自覺比不上7、80歲的老先生老太太。
Thumbnail
我們曾經也那麼年輕,怎麼過著過著也中年拉!即便我們都還不能稱為老,根據政府最新公告的平均國民壽命顯示,如果你現在40歲以下活到一百歲的機率很高。 假設我們65歲退休,活到80歲,那麼我們只需要準備15年的退休金,但活到100歲,我們就得準備35年的退休金,這可能得迫使我們需要在更年輕的就開始準備。
Thumbnail
我們曾經也那麼年輕,怎麼過著過著也中年拉!即便我們都還不能稱為老,根據政府最新公告的平均國民壽命顯示,如果你現在40歲以下活到一百歲的機率很高。 假設我們65歲退休,活到80歲,那麼我們只需要準備15年的退休金,但活到100歲,我們就得準備35年的退休金,這可能得迫使我們需要在更年輕的就開始準備。
Thumbnail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
Thumbnail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