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環伺下的生機#3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撼動世界的霸權

自從2020年科技巨頭聽證會開始,表示政府開始意識到這些富可敵國的大公司已經大到不可忽視的地步,於是紛紛給予一定的限制或壓力。例如2020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提告Meta(當時還叫做FB)並指出該公司「近十年來利用其主導地位,強力壓制扼殺競爭對手;並且用大量資金收購潛在競爭對手,以免威脅到公司的主宰地位。」;或是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The 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通過科技競爭法案《美國創新與網路選擇法案》(American Innovation and Choice Online Act)打擊科技巨頭,更近期的是歐洲在7月5日通過『數位服務法』及『數位市場法』,以明確的標準要求所謂的「守門人」(Gatekeeper)要提供公平的商業環境。

但是當你以為政府可以控管這些科技巨頭的同時,巨頭們似乎不是那麼想的。

近期的韓國通訊軟體Kakao打算在更新版本中植入一個外部連結,提供用戶可以導流到其他付款頁面,以繞過google的抽成。但是google認為這違反了平台商店對於必須使用google支付管道的規定,因此不讓Kakao更新版上架。此舉立刻與韓國去年韓國國民議會通過的「反google法」相悖,即蘋果及google不得強迫其應用商店使用其平台內的計費系統。但是最後Kakao仍然妥協了,並把更新下架,現在則由韓國通信委員會介入調查中。

顯然,科技巨頭對於政府政策也不是都看在眼裡,這樣子的「野蠻生長」著實是對於早已依賴科技巨頭的你我所帶來的後遺症。

為何強大

那小型企業或開發商要怎麼跟大型企業抗衡呢?

這就要先了解大企業獨霸市場靠的是什麼,知名的電子報Stratechery創辦人Ben Thompson就用「聚合者理論」定義所謂的聚合者可能包含以下三項其中之二(實務上很難完全符合):

1.與消費者直接接觸 2.服務用戶的邊際成本為零 3.用戶取得成本會隨規模而降低

例如網飛符合1、2,但公司規模越大並不會讓取得成本(如拍攝影片)降低;FB或google就是屬於標準的聚合者,不直接參與內容供給跟需求之間的關係,而是橫向的將雙方透過平台牽線。

而既然這些各方霸主所擁有的優勢並非一般商家可以達成的,那規模較小的企業就得走出不同的道路。

夾縫求生

前面所說的聚合者理論,主要是要說明一般小型企業很難成為聚合者,這條路應該視為最險峻的那一條路,因為一來要達到一定的規模需要投注大量的資金,前期可能要燒掉很多經費來測試市場(表示還不一定會成功);二來即便有了規模,巨頭們可能很快就嗅到商機加入競爭,到時候很有可能還沒獲利就先被打倒。

巨頭涉入其他行業競爭的例子很多,例如FB想要切入電子報、podcast、虛擬錢包(即便後來有些專案取消了);又或是蘋果切入訂閱健身、自駕車、串聯音樂,都顯示了巨頭們其實都像隻鯊魚一樣,挾帶著大量的資源鋪天蓋地的搶奪市場份額,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失敗的本錢,專案取消就算了,但被競爭的一方市占若被搶奪可能就是公司倒閉的命運。

因此,初入市場應該要先做的並非一舉成為該市場的領導者,而是要耐心地等候時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遊戲規則。

剛切入一個市場,在資源不及其他已經有多年發展的大廠前,應該先設定好自己的差異性,例如當初網飛踏入這行時,是先用投遞DVD的方式提供電影給大眾租借,這有別於當時的龍頭百視達,人們會需要去店家挑選影片,網飛一開始就先做出差異化,再圍繞著發展出串流影音這種破壞式創新商業模式以建立護城河。但是在初期光是做出差異化也不夠,如果龍頭廠家大業大要發展類似的業務其實也是輕而易舉,因此除了差異化之外,最好是能夠低調的耕耘,最好是讓競爭對手認為「這個商業模式沒辦法work,充其量只是小市場取向。」,雖然當初百事達也有注意到網飛,但是卻認為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不足以影響百事達,即使內部也有小規模的發展類似的業務,但始終沒有正視,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也因此,初入市場者不用因為規模不如人而放棄,而是應該找尋小規模所擁有的優勢,不必去硬碰硬,規模多大不是重點,差異化才是。

例如波克夏曾經投資過許多小報但是都被當時的主流大報擊垮,但是較小規模的越野車雜誌卻因為主題較為限縮且小眾,一舉成為越野車界的領頭雜誌;而除了發展差異化的市場以外,其實跨市場發展也是另一條路,例如1930年代香港殭屍片正夯,殭屍電影太氾濫導致後期反而開始走下坡,到了1980年代,導演劉觀偉想到其實可以把殭屍跟功夫融合,拍了「暫時停止呼吸」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殭屍功夫系列電影,也成為現代大家印象中遇到僵屍要憋氣、拿桃木劍、用沒煮熟的糯米避開或驅趕等等的經典設定,也讓該系列電影紅到國外,連英文片名都以Mr. Vampire命名。

除此之外,小規模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搭趨勢的順風車,在市場產生一個新的趨勢的過程中切入市場,即使大企業也想分一杯羹,但是因為這塊餅還在開發中而已,大企業的加入反而能讓這塊餅越做越大。例如藍芽耳機早就在市場很久了,但是當蘋果發表了藍芽耳機後,整體的藍芽耳機市場大幅增加,不但沒有造成藍芽耳機市場都被蘋果搶走,還促使了整個產業的擴大。

而且通常因為大企業還是有一個本業在,如果分神投入其他業務反而可能讓他們的業外沒有辦法傾盡全力下去投資,畢竟對他們來說業外並非營收主力,最重要的是不能擠壓到主要業務的運行,不然可能到頭來兩頭空。

而初入市場者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的目標一開始就鎖定在新的市場,可以毫無顧忌的往前衝,例如特斯拉橫空出世成為電動車領導廠商後,傳統車廠如福特、GM也競相切入電動車市場,但是對他們來說每多做一台電動車可能就代表他們少做一台燃油車,對於整體的產量可能差不多,甚至可能因為製造電動車的成本或投入的研發技術增加反而造成燃油車產量的下滑。

但是當然風險也是會伴隨而來,例如最後證明這不是一塊好的市場,那傾盡所有資源發展的初創公司可能會有倒閉的危機。

所以說,縱使初入市場仍然非常艱難,但是有了方向以後才會有比較高的機率突出重圍,在夾縫中取得優勢,甚至取代原來的產業龍頭。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希望您可以動動手按一下愛心並持續關注我的方格子粉絲專頁IG,或不吝按下「贊助」不吝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我也會把你們的支持當作動力持續更新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eve觀察筆記的沙龍
125會員
105內容數
自從疫情降臨之後,全世界的網路生態及人們的生活型態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世界的變遷仿佛被按了加速鍵。 而活在其中的我們應該如何追上這個快速改變的時代,又如何不被世界潮流拋之腦後? 本專題所包含的範圍主要為追蹤美國科技股動向,並加入個人觀點。另外,本著希望人們有「成長思維」的觀念,因此不時地會加入心法/成長的文章。
2025/03/17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是一本探討人性與決策的書籍,作者摩根・豪瑟透過精選的故事,闡述即使世界快速變遷,人類行為模式和心理驅動力卻始終如一的基本法則。
Thumbnail
2025/03/17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是一本探討人性與決策的書籍,作者摩根・豪瑟透過精選的故事,闡述即使世界快速變遷,人類行為模式和心理驅動力卻始終如一的基本法則。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探討彼得·林區的經典著作《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分享作者學習心得與啟發。文章整理書中精華,包括如何尋找「贏家」公司、管理投資期望、應對市場波動以及克服常見的心理陷阱。作者強調,彼得林區的投資理念即使在當代市場環境下仍具有參考價值,並建議主動投資者學習其投資思維,提升投資勝率。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探討彼得·林區的經典著作《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分享作者學習心得與啟發。文章整理書中精華,包括如何尋找「贏家」公司、管理投資期望、應對市場波動以及克服常見的心理陷阱。作者強調,彼得林區的投資理念即使在當代市場環境下仍具有參考價值,並建議主動投資者學習其投資思維,提升投資勝率。
Thumbnail
2025/02/08
特斯拉2024年Q4財報營收、EPS低於預期,但能源業務強勁,股價開盤卻上漲。本文深入解讀財報數據,分析電動車、能源、AI等業務表現,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潛力與挑戰,包含FSD、Robotaxi、Optimus機器人等計畫。
Thumbnail
2025/02/08
特斯拉2024年Q4財報營收、EPS低於預期,但能源業務強勁,股價開盤卻上漲。本文深入解讀財報數據,分析電動車、能源、AI等業務表現,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潛力與挑戰,包含FSD、Robotaxi、Optimus機器人等計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公司,「有紀律」常被視為成功的關鍵因素。蘋果、谷歌和其他科技巨頭,無一不是藉由創新和紀律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接下來,我們要來探討當今科技巨頭在創新與道德之間的兩難,以及他們是如何透過紀律來應對這些挑戰,最後反思紀律對於我們個人而言,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Thumbnail
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公司,「有紀律」常被視為成功的關鍵因素。蘋果、谷歌和其他科技巨頭,無一不是藉由創新和紀律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接下來,我們要來探討當今科技巨頭在創新與道德之間的兩難,以及他們是如何透過紀律來應對這些挑戰,最後反思紀律對於我們個人而言,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Thumbnail
你願意付錢給媒體嗎?又或是說,覺得應該要讓科技巨頭付給媒體呢?來到 2023 的下半年,本期《怪獸雙週雙週快報》探討媒體以及科技聚合者的關係,結合兩本精彩的書籍《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子彈思考整理術》,希望你可以找到下半年的重心與目標!
Thumbnail
你願意付錢給媒體嗎?又或是說,覺得應該要讓科技巨頭付給媒體呢?來到 2023 的下半年,本期《怪獸雙週雙週快報》探討媒體以及科技聚合者的關係,結合兩本精彩的書籍《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子彈思考整理術》,希望你可以找到下半年的重心與目標!
Thumbnail
@新時代的開始,因為網路和電腦科技的普及化,資金,地位,權勢等過去的掌控優勢,已經慢慢在鬆動。如facebook,google等龐大的企業,是因為知識和技術的優勢,以小蝦米打贏大鯨魚的姿態,硬搶下本來的微軟,yahoo等舊的大企業的業務版圖。 @但是知識經濟搶占傳統經濟的版圖,雖然讓無資金,無地位,
Thumbnail
@新時代的開始,因為網路和電腦科技的普及化,資金,地位,權勢等過去的掌控優勢,已經慢慢在鬆動。如facebook,google等龐大的企業,是因為知識和技術的優勢,以小蝦米打贏大鯨魚的姿態,硬搶下本來的微軟,yahoo等舊的大企業的業務版圖。 @但是知識經濟搶占傳統經濟的版圖,雖然讓無資金,無地位,
Thumbnail
但是當你以為政府可以控管這些科技巨頭的同時,巨頭們似乎不是那麼想的。 顯然,科技巨頭對於政府政策也不是都看在眼裡,這樣子的「野蠻生長」著實是對於早已依賴科技巨頭的你我所帶來的後遺症。
Thumbnail
但是當你以為政府可以控管這些科技巨頭的同時,巨頭們似乎不是那麼想的。 顯然,科技巨頭對於政府政策也不是都看在眼裡,這樣子的「野蠻生長」著實是對於早已依賴科技巨頭的你我所帶來的後遺症。
Thumbnail
近期隨著區塊鏈應用越來越多,有些區塊鏈的支持者開始喊出「Web 3.0」的口號。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將成為新的 Web 3.0,取代因為網路巨頭而過度集中的 Web 2.0,成為眾人的網路。真的如此嗎?我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回過頭來重新思考「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關係。
Thumbnail
近期隨著區塊鏈應用越來越多,有些區塊鏈的支持者開始喊出「Web 3.0」的口號。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將成為新的 Web 3.0,取代因為網路巨頭而過度集中的 Web 2.0,成為眾人的網路。真的如此嗎?我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回過頭來重新思考「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關係。
Thumbnail
創新者的窘境是哈佛著名管理學者 Christensen 的代表著作,更讓他被譽為「破壞性創新之父」,影響了許多企業對於新市場、新業務的概念和見解。 這本書的核心論述,就是想觀察一些原先公認的大型企業或產業為何會無法維持競爭優勢,進而被取代,尤其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業中,小蝦米鬥倒大鯨魚的例子更不勝枚舉。
Thumbnail
創新者的窘境是哈佛著名管理學者 Christensen 的代表著作,更讓他被譽為「破壞性創新之父」,影響了許多企業對於新市場、新業務的概念和見解。 這本書的核心論述,就是想觀察一些原先公認的大型企業或產業為何會無法維持競爭優勢,進而被取代,尤其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業中,小蝦米鬥倒大鯨魚的例子更不勝枚舉。
Thumbnail
(圖片來源:博客來) 前言──什麼是「巨頭」?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強迫」我們選
Thumbnail
(圖片來源:博客來) 前言──什麼是「巨頭」?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強迫」我們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