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器解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某選手前陣子不小心發生了意外,導致恢復期至少要 2 個月以上。但在 3 個月之後有一場重要的比賽,甚麼都做的情況下還差一點,突然發現有一台神奇的機器成為了關鍵。本篇的主題就是...

血流限制訓練( Blood-Flow Restriction )

起源

BFR 療法起源於 1970 年代的日本,作為一種抗阻訓練,但直到 2000 年代初,陸軍物理治療師 Johnny Owens 在對自己進行實驗後,才使用 BFR 來增強現役軍人的力量和肥大,主要是截肢者,並於 2015 年開始培訓非軍事物理治療師(如 : Grgurich)

當時職業足球運動員 LeVeon Bell 在膝蓋手術恢復期間接受了這種療法,並將其發佈在社交媒體上。在進一步了解該技術並研究其有效性後,Grgurich 決定這是他想要提供的服務

他參加了美國領先的 BFR 認證提供商 Owens Recovery Science 的培訓課程為期一天的課程,包括課堂和動手指導,並在不久之後開始提供治療服務

raw-image

原理

這種治療會刻意剝奪肌肉組織內的氧氣,從而對這些肌肉施加新陳代謝壓力,且不會使它們的身體負擔過重

過程

鬆緊帶會縮小成袖口的大小。然後將一根狹窄的空氣軟管從袖帶連接到一個裝有止血帶系統的小盒子。Grgurich 解釋說,一旦袖帶膨脹,就會暫時限制流入肢體的血液——通常 50% 流入手臂或 80% 流入腿——並且高達 100% 的血流會流回心臟

這種限制創造了一個厭氧環境,引發一系列生理變化有助於減少肌肉萎縮。更好的是,當與輕度運動相結合時,BFR 可以刺激肌肉肥大,通過複製與參加高強度運動時自然存在的環境相同的環境來增加肌肉細胞的大小

在 Twin Cities Orthopedics 執業的膝關節外科醫生的 Dr. Robert LaPrade 說"由於 BFR 產生的額外環境壓力,讓肌肉細胞被欺騙,認為它們需要肥大"

相關研究

目的

將 BFR 與運動相結合可以刺激骨骼肌肥大。最近在動物模型中的觀察表明,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進行 BFR 也可以誘導合成代謝作用。我們評估在有和沒有低負荷阻力型運動 ( LLRE ) 的情況下進行的 BFR 對年輕男性體內肌原纖維蛋白合成率的影響

實驗方式

分配到 REST 組的參與者以半坐臥的姿勢進行 BFR 的 2 × 5 分鐘循環,而 LLRE 組在BFR的第一個循環期間進行了 4 組腿舉運動(第一組 30 次重複) ,然後在 BFR的第二個循環中進行 3 組 15 次重複)和 3 組腿部伸展運動(3 組 10 次重複)

在每組之間,參與者在腿舉練習組間休息有 30 秒 ,在腿部伸展練習組間休息有 60 秒,並同時袖帶壓力保持在 200 mmHg。BFR 的兩個循環間隔 5 分鐘,其中袖帶放氣。對於 LLRE 組,這段時間用於執行與控制腿相同的鍛煉方案(LLRE 為 20% 1RM,無 BFR)

結論

BFR 不會增加健康年輕男性在休息條件下的肌原纖維蛋白合成率。當與 LLRE 結合使用時,BFR 可提高人體運動後肌原纖維蛋白的合成率

雖然高負荷阻力型運動已被證明是骨骼肌肥大的強烈刺激,但受傷的運動員或康復患者進行高負荷運動的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就可以使用 BFR,甚至不使用 LLRE。由於在這兩種情況下對 BFR 的急性合成代謝反應的可用數據有限,所以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

我的看法

雖然說是有這種東西,不過自己不會用或技術還成熟,可能導致嚴重的生理傷害。如果是因為受傷導致肌肉萎縮的可以尋求診所或醫院的幫助,讓可以出院時就達到日常生活的肌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vin-體能訓練師的沙龍
416會員
100內容數
以各種關於運動及訓練的專題,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私訊給我
2023/01/16
如果在風和日麗的室外,想要做點不同的訓練,那可以試試這種,不只能練到力量,還可以練到身體結構。但究竟是誰想到這個訓練的,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2023/01/16
如果在風和日麗的室外,想要做點不同的訓練,那可以試試這種,不只能練到力量,還可以練到身體結構。但究竟是誰想到這個訓練的,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2023/01/09
一般受傷都是往內的部分,而這也佔大部分的踝關節傷害。但你知道也有一種方向的傷害嗎? 不過確實不常見,因為如果確實發生的話,那可將會是一場噩夢啊! 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2023/01/09
一般受傷都是往內的部分,而這也佔大部分的踝關節傷害。但你知道也有一種方向的傷害嗎? 不過確實不常見,因為如果確實發生的話,那可將會是一場噩夢啊! 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2023/01/02
快速的在路上奔跑享受著那速度的爽感,正享受當下時,一個不注意踩到了路上的小水坑,滑了一跤,到現在我還記的那清楚的慘叫聲...。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2023/01/02
快速的在路上奔跑享受著那速度的爽感,正享受當下時,一個不注意踩到了路上的小水坑,滑了一跤,到現在我還記的那清楚的慘叫聲...。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撥筋技術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於運動創傷的康復和肌肉再生。撥筋通過按摩和推壓肌肉和軟組織,旨在減輕肌肉緊張和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流動,並增加肌肉的柔韌性和彈性。在運動創傷後的肌肉再生過程中,微循環和氧代謝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微循環是指血液在微小血管中的流動情況,包括毛細血管和絲狀血管
Thumbnail
撥筋技術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於運動創傷的康復和肌肉再生。撥筋通過按摩和推壓肌肉和軟組織,旨在減輕肌肉緊張和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流動,並增加肌肉的柔韌性和彈性。在運動創傷後的肌肉再生過程中,微循環和氧代謝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微循環是指血液在微小血管中的流動情況,包括毛細血管和絲狀血管
Thumbnail
撥筋技術在職業運動員的運動傷害預防和康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職業運動員經常處於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和比賽中,容易面臨各種運動傷害的風險。撥筋作為一種針對肌肉、筋膜和軟組織的特殊技術,具有調節肌肉緊張度、改善肌肉柔軟度和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被廣泛應用於運動傷害的預防和康復中。 首先,撥筋技術可以幫助職業
Thumbnail
撥筋技術在職業運動員的運動傷害預防和康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職業運動員經常處於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和比賽中,容易面臨各種運動傷害的風險。撥筋作為一種針對肌肉、筋膜和軟組織的特殊技術,具有調節肌肉緊張度、改善肌肉柔軟度和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被廣泛應用於運動傷害的預防和康復中。 首先,撥筋技術可以幫助職業
Thumbnail
撥筋技術在高強度運動中的肌肉保護和恢復效果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高強度運動對肌肉組織造成的負擔和損傷是不可避免的,而適當的撥筋技術可以起到舒緩肌肉疲勞、促進肌肉恢復的作用。 撥筋是一種針對肌肉組織的手法技術,通過按摩、揉壓和拉伸等手法,釋放肌肉的緊張和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改善肌肉的彈性
Thumbnail
撥筋技術在高強度運動中的肌肉保護和恢復效果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高強度運動對肌肉組織造成的負擔和損傷是不可避免的,而適當的撥筋技術可以起到舒緩肌肉疲勞、促進肌肉恢復的作用。 撥筋是一種針對肌肉組織的手法技術,通過按摩、揉壓和拉伸等手法,釋放肌肉的緊張和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改善肌肉的彈性
Thumbnail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Thumbnail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Thumbnail
這是跑步外的另一個主題,經由復健,聽到醫病之間的對話,看到醫病之間的互動,讓我感悟。
Thumbnail
這是跑步外的另一個主題,經由復健,聽到醫病之間的對話,看到醫病之間的互動,讓我感悟。
Thumbnail
某選手前陣子不小心發生了意外,導致恢復期至少要 2 個月以上。但在 3 個月之後有一場重要的比賽,甚麼都做的情況下還差一點,突然發現有一台神奇的機器成為了關鍵。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某選手前陣子不小心發生了意外,導致恢復期至少要 2 個月以上。但在 3 個月之後有一場重要的比賽,甚麼都做的情況下還差一點,突然發現有一台神奇的機器成為了關鍵。本篇的主題就是...
Thumbnail
物理治療師,不只是「#復健」而已!更有預防性角色存在 您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明明經過檢查與治療後,傷害已經痊癒,為什麼會有好像「痊癒了一陣子」然後又舊疾重發的現象?在受傷使得疼痛蔓延時,若患者多是因痛感而不敢貿然活動,讓肌肉變得無力、萎縮,反而更容易再度受傷,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聆聽 專業 細心
Thumbnail
物理治療師,不只是「#復健」而已!更有預防性角色存在 您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 明明經過檢查與治療後,傷害已經痊癒,為什麼會有好像「痊癒了一陣子」然後又舊疾重發的現象?在受傷使得疼痛蔓延時,若患者多是因痛感而不敢貿然活動,讓肌肉變得無力、萎縮,反而更容易再度受傷,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聆聽 專業 細心
Thumbnail
運動科學是人少數能反擊命運的手段 人們過去對於健康的想法大多來自醫學領域的研究,醫療的目的就是幫助受傷、生病、退化或是變異的人「回歸正常」,所以無傷無病的身體狀態,就是大多數人對於健康的認知。 人的身體科學上確定是可以「升級」的,所以最佳狀態應該是持續的增加力量、強化結構和提高功能。
Thumbnail
運動科學是人少數能反擊命運的手段 人們過去對於健康的想法大多來自醫學領域的研究,醫療的目的就是幫助受傷、生病、退化或是變異的人「回歸正常」,所以無傷無病的身體狀態,就是大多數人對於健康的認知。 人的身體科學上確定是可以「升級」的,所以最佳狀態應該是持續的增加力量、強化結構和提高功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