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被討厭的勇氣第一部 讀後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有內容的透露,請注意!)

終於把被討厭的勇氣給看完了!

每次在看這本書的過程都有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有時候我跟書中的年輕人一樣想要極力抗拒,因為我實在不太容易相信這種切中要懷的論點,其實讓我有點反感。

極力抗拒不是說要捍衛自己的主張,跟書中的年輕人不同的是,我的抗拒其實是在反映我不知道要不要盡信書中的觀點,也不確定我是否了解阿德勒真正要傳達的意思跟我理解的是否有差距這點上,這在我看這本書內心的拉鋸戰中,算是非常明顯且一直讓我疑惑的觀點。

但我還是想推薦這本書。

雖然,在這本書中,阿德勒正視了自己的個體心理學並且有人討論後言及:要真正學會並貫徹阿德勒的生活方式,至少需要花費你現在歲數再多二十年的時間,也就是如果你20歲時讀了這本書,要等到四十歲才能學會阿德勒的教導。

這也說明真正傳授一門學問的不容易。愛爾蘭劇作家王爾德就曾在他1894年的文集《致過度教育的警言》中說:「教育事業是值得欽佩的,但請不時想起:並沒有什麼值得知道的事是能夠被傳授的。」

這也說明,改變並非一蹴而就,給自己時間,並且相信自己,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阿德勒的自我啟發教導,也是所謂「個體心理學」,其中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個體的字源individual意思是「無法分割的最小單位」。

身體與精神是無法分割的

阿德勒的整體論,對於把身體和精神作為二元論來思考是持反對態度,甚至認為這是「人生的謊言」。

看完這本書,最讓我深刻付諸實行的,其實是「面對自己的課題」這點上。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首先面對自己的課題,不追求他人的認同,並做到課題分離......,我到現在仍是覺得,阿德勒提出「分離」的觀點,仍是一記當頭棒喝,更是一個很大膽的學說。

本來的我,在遇到跟我認知並不相同的思想時,我自己認為是不要馬上就完全否定,不要「切割分離」,斷開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機會。但看到阿德勒課題分離的說法時,我把自己的思考再做了修正,我一直覺得,阿德勒的人生哲學,是一個幫助你「平衡」,並且「去自我中心」,把生命中的稜角給修正的一個相見,是一個人生幸福的機會。

看這本書時,總會令我想起很多事情,那些事情在我腦海中浮現,我邊看邊思考,看這本書時,你可以不用嚴肅的看,卻又可以認真思考,這是看這本書的秘訣。

阿德勒還提到了所謂自我中心的人,其實正是那些做不到課題分離的人,他們只想著這個人「可以為我做什麼」,故阿德勒認為,過多的自我反而會牽制自我,要把對自我的執著,轉換成對他人的關心,阿德勒認為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是「社會意識」,並指出當對他人有貢獻感時,自己才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好像打太多了,下次再等我消化完再多打一些吧!!

之後還有被討厭的勇氣2:人生幸福指南可以看,真是太棒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談昕Fieyi的沙龍
8會員
24內容數
這是我的自創詩,poiema
談昕Fiey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10
槌打自己的心房 面向深刻的記憶成像 我只在意我的眼睛倒映出的 晴空中央夢 而非關於你循循善誘的迫切 他多渴望能奪走 我的記憶 當記憶焦灼而成像 列印出單薄的 都市大廈般的 利誘鐵證 儘管不快樂堆積出奇的多
2023/04/10
槌打自己的心房 面向深刻的記憶成像 我只在意我的眼睛倒映出的 晴空中央夢 而非關於你循循善誘的迫切 他多渴望能奪走 我的記憶 當記憶焦灼而成像 列印出單薄的 都市大廈般的 利誘鐵證 儘管不快樂堆積出奇的多
2023/04/10
〈麻雀的窒息〉 我們將看到一系列之夢魘 起因於麻雀 秋天的盪鞦韆旁 麻雀小步地跳 卻不曾見過麻雀的窒息 心裡的我已經死去 外在的我卻是滿面春風 誰都無法瞧見人心的鄙陋 卻以利劍之語 享受無上的刑虐樂趣 當我說麻雀的窒息 你可以聽出背後的預言 或許不該說是預言 因為這在我心中已經擴散成真 絲毫不在意蝴
2023/04/10
〈麻雀的窒息〉 我們將看到一系列之夢魘 起因於麻雀 秋天的盪鞦韆旁 麻雀小步地跳 卻不曾見過麻雀的窒息 心裡的我已經死去 外在的我卻是滿面春風 誰都無法瞧見人心的鄙陋 卻以利劍之語 享受無上的刑虐樂趣 當我說麻雀的窒息 你可以聽出背後的預言 或許不該說是預言 因為這在我心中已經擴散成真 絲毫不在意蝴
2023/04/10
〈降神日記〉 總在污濁的事物中 看到神的樣子 神靈的眼睛 統攝於合一 神明好端端地矗立在那裡 人們就始終不願承認它 此刻我來到烏奇納亞海呼喊 將漂流瓶繫於漂流木上 錄下我的降神日記 那不變的時空 永遠響著嗩吶與搖鈴 敲響我孤寂的心靈 我多麼怕惡啊 您可不可以幫幫我啊? 我多麼可怖啊 可否使我再長大一
2023/04/10
〈降神日記〉 總在污濁的事物中 看到神的樣子 神靈的眼睛 統攝於合一 神明好端端地矗立在那裡 人們就始終不願承認它 此刻我來到烏奇納亞海呼喊 將漂流瓶繫於漂流木上 錄下我的降神日記 那不變的時空 永遠響著嗩吶與搖鈴 敲響我孤寂的心靈 我多麼怕惡啊 您可不可以幫幫我啊? 我多麼可怖啊 可否使我再長大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作的暢銷書,基於阿德勒心理學探討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書中用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解釋了五個重點:心理創傷不存在、自我接納、人際關係、課題分離和活在當下。通過為困惑的年輕人提供解答,作者也教導讀者不再依賴他人評價,勇敢做自己。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作的暢銷書,基於阿德勒心理學探討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書中用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解釋了五個重點:心理創傷不存在、自我接納、人際關係、課題分離和活在當下。通過為困惑的年輕人提供解答,作者也教導讀者不再依賴他人評價,勇敢做自己。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