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職場人力資源貨架上,你是自己的品牌還是雇主的自有品牌?

2022/09/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多數人都曾經有過在超市的購物經驗,而我們每天所吸收的商品廣告資訊或是我們曾使用商品的經驗,構成了我們的消費認知和習慣。當我們可以推著推車到貨架上,想都不想地拿了自己習慣的品牌商品,雖然只是幾秒鐘的動作,卻隱含了許多背後的心理運作機制和根深柢固的信任。
當我們知道牛奶、蛋捲、洗衣精要買哪個牌子,甚至是在不是自己負責採買時,主動就指定特定品牌,與其說是習慣,倒不如說我們都希望鞏固自己這樣準不會錯的確信。我們也曾經看過,知名超市旗下的自有品牌商品,清一色的Logo和簡約的包裝,通常只會寫明商品名稱、有個看起來不好不壞,視覺效果看起來也說不上美味的示意圖,唯一的共通點就在於,這都是超市自己的產品,而且通常都比同一品項知名品牌產品要便宜,價差或許可以高達30%。
於是,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在所感知商品品質沒有太大落差下,更有可能在景氣不好,如通貨膨脹下,選擇更便宜的超市自有品牌。然而,消費者做此決定並非無意識,而正好是意識到自己對於某些商品的願付價格,遠低於所感知知名品牌商品所帶來的價值。
同樣的場景放到人力資源市場上,每一個專業工作者,在職業生涯中,其實都不免像是超市貨架的商品一樣被人品頭論足。我們的履歷就像是商品背後的營養成分表,我們所待過的公司就像是商品上的品牌,也像是消費者進行消費決定的第一印象,看起來煞有介事,但是終究是公司給的。在這方面,我們其實也像是貼了超市品牌的自有品牌商品,只要拿掉超市的品牌和品管保證,就是個再普通不過可能也難以受到消費者青睞的商品。
然而,在越來越長的職涯階段中,我們都不免有轉換公司甚至是有無人雇用成為自僱者的時候。在這種時候,或許更考驗的是,我們身為專業工作者到底一路走來,在一起共事過的人心中留下了什麼印象?自己的品牌在沒有企業的光環或保證後,是否能夠給予合作的人同樣程度甚至是更高的信任?
我們都曾經有過離職的同事,自己也曾經是其他人離職的同事。或許,在失去了雇主的自有品牌後,我們更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如果有選擇的話,曾共事的人是否願意繼續跟自己共事?而在沒有雇主的品牌貼在自己身上後,我們自己的品牌,又能夠獲取多少信任進而讓更多人買單呢?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