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在鋼琴上昏倒了|《哈梅恩的吹笛手》不負責任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哈梅恩的吹笛手:記憶、傳說與流變,中古歐洲社會庶民心態考察》,作者: 阿部謹也,出版社:臺灣商務
正如克羅齊所說的”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每一代每一代的人都會從其所處時代特有的問題意識與思考框架出發,重新詮釋與重構過往發生的事件。換言之,過往事件要與當代社會建立連結並產生意義後,才會進入歷史的範疇,否則只是一堆瑣碎雜亂無序的史料或無意義的流水記事帳。
人們受到所處時空脈絡的影響,會形成一種看待過往歷史事件的特殊視角,因而賦予其獨特的意義與樣貌,這些涉及歷史事件的詮釋與理解,依據克羅齊的觀點,都是那個時代當代史中的一環。
然而隨著時間的演進,不同時代所產生的當代史會不斷地累加堆疊而流傳下來,最終來到當下的我們面前。所以無可避免地,我們對於這些過往特定歷史事件的認識已不自覺地參雜進這些先前層層堆疊的當代史迷霧。
《哈梅恩的吹笛手》一書的內容,就像在做逆向工程的考古挖掘作業,試圖一層層挖掘不同當代史堆疊起來的複雜岩層,一方面向下垂直追溯一個「哈梅恩吹笛手」傳說的起源,從中找出不同岩層中的各種演化變形過程,另一方面,或者更重要的是在挖掘過程中,針對不同時代岩層進行斷代剖面分析,進一步釐清傳說演化變形的原因或動力。
既然每個時代對於一則傳說的轉述傳播與研究探討,都屬於那個時代當代史的一部分,所以只有掌握那個時代特有的時空脈絡與重大問題意識,我們才有可能推論出為何傳說會如此變形演化的原因。

最初的傳說

目前我們所熟知的「哈梅恩的吹笛手(或捕鼠人)」的故事情節,主要是來自於19世紀初格林兄弟採集民間傳說出版的《德意志傳說》,講述著吹著笛子的捕鼠人為了報復哈梅恩市民忘恩負義,不肯給予原先應允的捕鼠報酬,因此吹著笛子誘拐了哈梅恩130個小孩出走,然後不知所終。
「哈梅恩的吹笛手」傳說之所以值得作者特別寫一本書來研究,主要是因為這則故事是格林兄弟蒐集的民間故事中唯一有歷史文字記載依據的傳說故事,而非其他僅是口耳相傳、荒誕虛構的童話。
因為有明確載入史料的文字,所以歐洲數百年來對於這則傳說已經累積了不少研究文獻,從不同角度探討這則傳說背後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連鼎鼎大名的萊布尼茲也有來參上一腳。依據書中的蒐集整理,有關130名兒童失蹤的原因,至少有27種解釋,這些企圖解釋失蹤事件的觀點也可以看成屬於某個特定時代的當代史視角。
本書的內容奠基於這些過往研究成果上,再結合相關中古世紀相關史料分析與作者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德人東向移民拓殖歷史而成。
一開始作者有特別區分傳說與童話的差異,用以解釋研究傳說的目的,其實就是在研究人民的記憶:
“所謂的傳說(sage)和童話故事不同,是以曾經發生過的某個歷史事實為核心,加以轉變而形成的事物;特別是這個「吹笛手與一百三十名孩童失蹤的傳說」,無法全然將之視為虛構杜撰,也因此更具魄力,更加深刻地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
作者追溯到這則傳說載入史料的最初三則中世紀的文字記載,因為沒有其他更早的文本,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將這三則紀錄視為這則傳說的起點—作者認為西元1500年之後的文獻都屬於二創的次級資料。亦即這些二創各都是某個時期當代史的的產物。
其中最早一則是可能是1300年教堂彩繪玻璃的說明文字:
“在聖約翰與保羅之日(六月二十六日),哈梅恩市有一百三十人朝著各各他山的方向(即東方),在領導者身後冒著重重危險,成群結隊走進山丘,從此消失蹤影。”
另一則稍晚一點的紀錄(大約是1430年至1450年間)則有出現穿著華服吹笛的男人角色:
“當時有個外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男子渡過橋梁,從威悉門進入市區;男子穿著相當高貴的服裝,華美的程度讓眾人驚嘆不已。他拿出一把形狀奇特的銀色笛子,在鎮上吹響起來;緊接著,聽到笛聲的孩子總計一百三十人全都跟在男子身後,穿過東門走往各各他(刑場)的方向,然後便消失了蹤影。”
原始歷史文本可以確認的事實只有「1284年6月26日,在哈梅恩市有130名兒童隨著一個吹笛子的男子從東門往山丘走去後,就消失蹤影。」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鼠患與捕鼠人等情節都是後來的當代史添加進去的。

傳說的演化與時代背景考證

本書的主軸就是分析這則傳說最終如何演變成我們熟知的格林兄弟故事版,並考察這些演變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脈絡,進而對傳說變形演變的原因做出合理可能的推測。
在看這則傳說的演變過程時,不禁會想起古早的斯迪麥口香糖廣告—貓在鋼琴上昏倒了,或是天才衝衝衝的「睜眼說瞎畫」、「EAR傳耳ABC」等傳話遊戲。最初的訊息經過多人的接續傳遞過程,導致訊息不斷被扭曲,最後一人獲得的訊息可能完全不同於最初給定的訊息。
不過在電視上演的傳話遊戲,是一個人接著一個人傳,而哈梅恩的傳就則是一個不同世代之間的傳話遊戲。就像我們喜歡看電視上傳話失誤,越是荒唐無理頭,越是讓我們哈哈大笑,覺得好看。而傳說在世代之間傳話的演變/失誤,也正是本書作者關注與分析的焦點。
作者透過傳說的產生與演變過程,探討分析了這則傳說如何捲入到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到近現代不同時期的一些重大課題,包括早期中世紀封建社會身份等級制度造成的問題,以及教會、貴族與市議會(市民階級)的權力鬥爭與戰爭過程,因而促成領土主權(主權國家的前身)的出現;中世紀後期,歐洲水災、鼠疫、飢荒與宗教戰爭等所造成的各種天災人禍—一直到16世紀中期,中世紀結束後,捕鼠人才正式出現在傳說中;然後歷經啟蒙思想與浪漫主義,以及拿破崙戰爭與德意志民族主義的興起,最終促成德國的統一。這些重大課題都賦予這則傳說不同的解釋觀點,促使傳說進一步轉變演化。
傳說因應不同時代需求,不但成為當權者的工具,也成為民眾抒發情感與對抗壓迫的記憶象徵。最後演變到現在,捕鼠人的傳說仍在我們所處的市場社會中持續發揮著與過往不同的象徵意涵。
「哈梅恩的吹笛手傳說」做為教會與神學家教化民眾的手段、或做為釐清被難解命運操弄的德意志民族過去的手段、或做為協助解放戰爭與德意志統一運動集結民眾的手段,或做為庶民精神的展現,又或者只是單純做為知性方面的好奇標的,在神學、啟蒙思想、浪漫主義、史學等各方面,都成為眾人關注的對象。”
“當這個傳說普及全世界的同時,在傳說中登場的吹笛手與孩童,也被賦予了某種象徵地位。「哈梅恩的吹笛手」,已經變成和七百年前發生在威悉河畔小鎮的事件全然無關的普遍名詞,從正面及負面意義上成了引領者及誘惑者的象徵。”
“事實上,歌德在《浮士德》第一部已經使用「捕鼠人」做為誘惑者與煽動者的代名詞;海涅也跟隨歌德,寫出「老詩人啊,你讓人想起哈梅恩的捕鼠人。在早晨吹響笛子之際,愛著你的小歌手就尾隨身後……」這樣的詩句。”
“私人企業吹著紐約廣告街麥迪遜大道提供的魔笛,扮演了嶄新的『哈梅恩吹笛手』角色;跟在他們後面成群的年輕人,一邊把錢幣弄得噹噹作響,一邊爭先恐後地追逐流行趨勢,但他們卻不清楚自己是跟在誰的身後,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去向何方。”
比較有趣的是作者透過傳說演變的研究,反思了研究者所處的微妙處境,讚頌傳說揭露民眾精神,但結果往往導致其被政治所利用;燃燒問題意識與使命感去研究傳說,又會使其變成教化民眾的工具。”這可能不限於哈梅恩傳說,很多其他研究主題也會遭遇這樣的問題。這可能是所有研究者的宿命。

一些個人感想

本書精彩之處是為了探討傳說的演變,不只分析了歐洲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轉變,也在有限文獻下盡力建構出一部中世紀歐洲民眾社會史,探討民眾在中古封建社會中實際的生活狀況,包括市民、農奴與吹笛手所屬的賤民階級遭遇的困難與悲慘處境。當我看到本書在說明中古歐洲中社會祭典的特色與發揮疏通民眾不滿情緒時,突然覺得文字好眼熟,想起很久以前曾在《嘉年華的誕生:慶典、舞會、演唱會、運動會如何翻轉全世界》看過相關的討論與解釋。
雖然有關底層民眾的研究現在已是很常見主題,但這本書成書於40年前,最初的論文更在50年前發表,在當時這種研究路線仍屬罕見,尤其作者還是一個日本人。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一個日本人為何會跑去研究中古德人東向拓殖歷史—一個對日本人來說非常冷門的研究主題。
回想曾經讀過台灣人在國外頂尖大學寫的博士論文,基本上還是都與台灣社會重大問題意識息息相關,如吳乃德老師的地方派系侍從主義,吳泉源老師的台灣金融雙元主義,以及我最尊敬的王金壽老師的台灣民主化運動。一個日本人會跑去研究與日本社會毫無相關的德國中世紀社會史,真得讓我很敬佩。
作者實際上是在研讀中世紀文獻中無意發現哈梅恩傳說相關的歷史文字記載,雖然作者對於用德人東向拓殖史來解釋哈梅恩130名小孩事件的既有研究文獻有所批判,但仍可看出作者是比較偏向這個解釋模型。本書推薦文也提供了學術上最新支持德人東向拓殖解釋的證據,那130名據稱是小孩的人,很可能是因為當地人口激增,耕地不足,面臨飢荒,而被中東歐封建領主派來招募農民工的仲介經記人(即吹笛手)所煽動,大批大批移民到東歐開拓新的土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137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菜有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一直被《台北女子圖鑑》的負評言論洗版,看到各種嘲諷梗圖與酸文火力全開,想說大家都說了那麼多缺點,我也沒打算去追看。不過今天公司剛好同事在討論這部戲的負評時,有個同事出面幫這齣戲說話,認為或許有人真的是這樣八拉八拉,覺得這些評價對這齣戲不公平。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本書的核心是把詛咒物當作講述文化悲劇的機制,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會探討其中可能存在其他難以解釋又極其險惡的力量。 《惡名昭彰的詛咒物》是一本很有趣又讓我有點驚艷的小書,打開後看沒幾頁,就哇一聲,沒想到書的內容是這樣編排,看完時也沒想到這本書那麼小,有點令人意猶未盡,心想怎麼這樣就沒了。 買電子書的一個問
當台灣社會發生重大治安事件時,我們可以預期正常的民選政治人物應該會對著麥克風,義正辭嚴、激動憤慨地宣示對犯罪零忍容,要用盡所有手段對抗犯罪,全力打造一個無犯罪,保障所有民眾安全的社會... 但如果麥克風是交由謹守學術研究訓練的學者來回答呢,他可能會謹慎地說社會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犯罪率,完全零犯罪的社會
本書是一本內容精彩,讀起來很暢快的產業秘辛史。作者行文流暢,章節安排很有系統,沒有太多深奧的術語,可讀性很高,大概除了太多人名會讓我常常看到一半,心中冒出這講話的是誰啊,然後去翻前面對照出他是誰。
我是沒看過《末日救世主》的漫畫原著,但先前看到電影海報與預告片流露出明顯惡搞《北斗神拳》的畫面時,就覺得應該很對我電波,所以很想知道本片怎麼去顛覆、拆解與致敬《北斗神拳》。 對於一個從小看《北斗神拳》與《衝鋒飛車隊》系列長大的人,自然對本片會有相當高的期待。但期待越高,失望就會越大...。
最近一直被《台北女子圖鑑》的負評言論洗版,看到各種嘲諷梗圖與酸文火力全開,想說大家都說了那麼多缺點,我也沒打算去追看。不過今天公司剛好同事在討論這部戲的負評時,有個同事出面幫這齣戲說話,認為或許有人真的是這樣八拉八拉,覺得這些評價對這齣戲不公平。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本書的核心是把詛咒物當作講述文化悲劇的機制,但這不代表我們不會探討其中可能存在其他難以解釋又極其險惡的力量。 《惡名昭彰的詛咒物》是一本很有趣又讓我有點驚艷的小書,打開後看沒幾頁,就哇一聲,沒想到書的內容是這樣編排,看完時也沒想到這本書那麼小,有點令人意猶未盡,心想怎麼這樣就沒了。 買電子書的一個問
當台灣社會發生重大治安事件時,我們可以預期正常的民選政治人物應該會對著麥克風,義正辭嚴、激動憤慨地宣示對犯罪零忍容,要用盡所有手段對抗犯罪,全力打造一個無犯罪,保障所有民眾安全的社會... 但如果麥克風是交由謹守學術研究訓練的學者來回答呢,他可能會謹慎地說社會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犯罪率,完全零犯罪的社會
本書是一本內容精彩,讀起來很暢快的產業秘辛史。作者行文流暢,章節安排很有系統,沒有太多深奧的術語,可讀性很高,大概除了太多人名會讓我常常看到一半,心中冒出這講話的是誰啊,然後去翻前面對照出他是誰。
我是沒看過《末日救世主》的漫畫原著,但先前看到電影海報與預告片流露出明顯惡搞《北斗神拳》的畫面時,就覺得應該很對我電波,所以很想知道本片怎麼去顛覆、拆解與致敬《北斗神拳》。 對於一個從小看《北斗神拳》與《衝鋒飛車隊》系列長大的人,自然對本片會有相當高的期待。但期待越高,失望就會越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游芸芸被莫思笛急急忙忙拉回自己家裡,觀望著莫思笛從小到大的住所,開始腦中浮現了許多疑問,像是他小時候是被誰帶大的呀?自己生活多久了啊?生活看起來這麼艱難是怎麼長大的呀……等等。 雖然每年都能在明池湖底聽到莫思笛的笛聲,但真的認識了笛聲的演奏者,游芸芸卻不知道從何問起,於是有那麼些許緊張開口問了
Thumbnail
詩,似陰雨中的潮鳴,不知所云而誰願冒雨傾聽。然海潮依然鳴響,就算發出的僅是嗚咽而已。 你,願意走進潮中且聽潮鳴嗎? 少年一直思索著何為詩,你想知曉少年對於詩的感懷嗎? 也許,寫詩的理由便是因為想知曉自己寫詩的意義。
Thumbnail
插畫是象象根據多年前造訪德國賓根拍的照片畫的,鼠塔是鼠塔保衛戰漫畫的故事舞台,在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些有趣的相關訊息。 對於沒看過漫畫的讀者,我們把名字由來的傳說在這裡敘述一下:很久以前,管理賓根的大主教哈圖二世(Hatto II)是一個貪婪的傢伙。為了得到更多財富,他在這裡的萊茵河中小島建造一座監視
Thumbnail
  「在黑貓咬傷了叫伊雷的男孩的十個月裡,日子雖然比從前艱辛,但也還算過得去。直到男孩因感染死去,黑貓聽說人類懷胎一次就要十個月。」   用同樣的時間出生,再用同樣的時間死去,黑貓不覺得有哪裡不對,雖然牠也是用了相同的時間,才發現再也見不到那個男孩了。   流浪漢將生物死物裝進鍋爐,而尋
Thumbnail
大一始教吉他。當吉他是古琴 十六年多未彈吉他佈滿塵埃蜘蛛絲。 大一開始教吉他。吉他是平放彈琴的。大一方開始彈吉他。 當吉他是古琴。演奏所有和弦。焚香操琴。 後來才學人抱起吉他彈琴。同學皆知我平放彈琴。奇怪?為何有人抱立彈琴? 大二開始到音樂系旁聽課程。本想聽一二堂課就好。 誰知?第一堂課被
Thumbnail
在那個不經意的年代,口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窮人心中的鋼琴,是夢想和希望的載體。我們的故事,從一部深入人心的日劇《阿信》開始,其中女主角在絕境中透過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找到了重生的勇氣。那是口琴的魔力,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
Thumbnail
最近嵐嵐遇到一個功課:請改編童話故事。 然後嵐嵐就把自己腦袋離很久遠的童話故事一個一個都拉回來。 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睡美人、三之小豬等等。 然後自己再去上網查資料,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故事都不是同一個作者寫出來的。」 安徒生與格林童話佔了絕大多數。 自己有查資料才發現到原來自己以為知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游芸芸被莫思笛急急忙忙拉回自己家裡,觀望著莫思笛從小到大的住所,開始腦中浮現了許多疑問,像是他小時候是被誰帶大的呀?自己生活多久了啊?生活看起來這麼艱難是怎麼長大的呀……等等。 雖然每年都能在明池湖底聽到莫思笛的笛聲,但真的認識了笛聲的演奏者,游芸芸卻不知道從何問起,於是有那麼些許緊張開口問了
Thumbnail
詩,似陰雨中的潮鳴,不知所云而誰願冒雨傾聽。然海潮依然鳴響,就算發出的僅是嗚咽而已。 你,願意走進潮中且聽潮鳴嗎? 少年一直思索著何為詩,你想知曉少年對於詩的感懷嗎? 也許,寫詩的理由便是因為想知曉自己寫詩的意義。
Thumbnail
插畫是象象根據多年前造訪德國賓根拍的照片畫的,鼠塔是鼠塔保衛戰漫畫的故事舞台,在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些有趣的相關訊息。 對於沒看過漫畫的讀者,我們把名字由來的傳說在這裡敘述一下:很久以前,管理賓根的大主教哈圖二世(Hatto II)是一個貪婪的傢伙。為了得到更多財富,他在這裡的萊茵河中小島建造一座監視
Thumbnail
  「在黑貓咬傷了叫伊雷的男孩的十個月裡,日子雖然比從前艱辛,但也還算過得去。直到男孩因感染死去,黑貓聽說人類懷胎一次就要十個月。」   用同樣的時間出生,再用同樣的時間死去,黑貓不覺得有哪裡不對,雖然牠也是用了相同的時間,才發現再也見不到那個男孩了。   流浪漢將生物死物裝進鍋爐,而尋
Thumbnail
大一始教吉他。當吉他是古琴 十六年多未彈吉他佈滿塵埃蜘蛛絲。 大一開始教吉他。吉他是平放彈琴的。大一方開始彈吉他。 當吉他是古琴。演奏所有和弦。焚香操琴。 後來才學人抱起吉他彈琴。同學皆知我平放彈琴。奇怪?為何有人抱立彈琴? 大二開始到音樂系旁聽課程。本想聽一二堂課就好。 誰知?第一堂課被
Thumbnail
在那個不經意的年代,口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窮人心中的鋼琴,是夢想和希望的載體。我們的故事,從一部深入人心的日劇《阿信》開始,其中女主角在絕境中透過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找到了重生的勇氣。那是口琴的魔力,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
Thumbnail
最近嵐嵐遇到一個功課:請改編童話故事。 然後嵐嵐就把自己腦袋離很久遠的童話故事一個一個都拉回來。 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睡美人、三之小豬等等。 然後自己再去上網查資料,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故事都不是同一個作者寫出來的。」 安徒生與格林童話佔了絕大多數。 自己有查資料才發現到原來自己以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