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黑與白:避免陷入二分法的直覺謬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聽過「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不是完全認同就是反對」或「不是輸就是贏」?

這些常常都是媒體報章慣用的手法,讓你感覺到世界就只有兩派,不是黑就是白,來突顯要表達的意見,但你知道現實生活並不是這樣運作?大部分的人事物,都分佈在兩個極端中間。

舉個例子,我們生活中的顏色,在光學的理論中,我們把數字0代表完全的黑, 數字255代表完全的白,而從0往255增加時,顏色就會從黑漸漸變淺而最終變成白,所以1-254都是全黑跟全白中間的灰階變化,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黑與白中間的顏色是多元的。

再舉個例子,在統計中,我們常常使用常態分配,譬如全國人的薪資分佈,身高分佈,如果抽樣的樣本數夠大,你就會看到呈現鐘型曲線的常態分配,而這種常態分配,在中間那個區域佔了95%的機率。

由此可知,我們的現實世界從來都不是用二分法來運作的,即然現實社會不是如此,那我們也就更不能只用二分法來看一件事。

來看看一般常見的二分法謬誤的例子,在每年大學學測後,就會有媒體報導那個高中上了多少台大、那個高中摘下那一類組的狀元等等,這就是典型的將台大與非台大分成二群體,一個群體代表是成就,另一群體代表的是普通,由台大的錄取名額4000人來算,約莫是整體的3%。

一般我看這種新聞標題時,是不會再點進去看內容的,因為裡面一定充滿了以偏概全,二分法的謬誤,我比較想看的反倒是其他97%學生的特別故事,這些故事是多數人的寫照,比較能引起考生的共鳴,而不是一味的突顯上台大的特別故事,因為這只占了整體的3%,其實是不值得一提,對多數的考生是沒啥幫助。

二分法的謬誤到處都有,那我們我如何來避免自己陷入二分法的謬誤?這邊提供一個小撇步:

每次在看一件事時或一個公共議題時,請想想大部份人的情況,且不時的思考是否除了贊成與反對外還有其他選項?如部份贊成或部份反對呢?有這一層的思考,就不太會被議題或有人心人士所操控,例如上次的核四議題,我認為擁核與反核一定都有讓人贊成與反對的項目,如果只用二分法的歸類,議題是很難討論下去的,我們社會不能就二方有提出對國家最有利的項目去整合?一定得選邊站?

總之,二分法謬誤每天充斥在我們的四周,無處不在,只有自己擁有不同層面的思考,才可破除這類的謬誤,多想想第三、第四個選項,你會發現,你的選擇將是多元的,走出黑與白,擁抱大面積的灰階吧。

翁楷個人部落格:

https://bit.ly/3vd94XG

翁楷個人粉專:

https://bit.ly/3Jad1Cs

若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大家不吝追蹤、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翁楷的沙龍
13會員
95內容數
在一般的職場從業者,除非你是創業者,不管那個的職位一定有你的上層主管,如何與上層主管進行溝通、任務的對焦,是目前職場從業人員最重要的課題,這就是所謂的「向上管理」,向上管理做的好,你的職涯也將比別人順利,升遷的機會也就比別人多,我以多年主管的經驗,傳授如何做好向上管理,讓你的職涯充滿無限可能。
翁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1
是不是有長輩一直告誡著你,上班在做事要勤奮?你是否也有「勤能補拙」的迷思?平常的觀念,懶惰是個負面、而勤奮是屬正面的詞,但在職場上勤奮人的績效不一定會比懶惰人來的好。
2023/06/21
是不是有長輩一直告誡著你,上班在做事要勤奮?你是否也有「勤能補拙」的迷思?平常的觀念,懶惰是個負面、而勤奮是屬正面的詞,但在職場上勤奮人的績效不一定會比懶惰人來的好。
2023/06/11
之前有下屬找我抱怨,說某部門的主管換到不同部門後,做事風格有明顯的偏差,原本極力反對的事,現在確站在同意的一方,讓這位部屬感到不可思議,一直嚷嚷著:「怎麼換了一個位置,就換了一個腦袋?」;我當時卻潑了他冷水:「不用懷疑,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2023/06/11
之前有下屬找我抱怨,說某部門的主管換到不同部門後,做事風格有明顯的偏差,原本極力反對的事,現在確站在同意的一方,讓這位部屬感到不可思議,一直嚷嚷著:「怎麼換了一個位置,就換了一個腦袋?」;我當時卻潑了他冷水:「不用懷疑,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2023/05/29
先說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小陳是某部門的部門長,而小李則是小陳一手拉拔的優秀課級主管,最近小陳因上級要求的KPI有達不到風險而焦頭爛額,所以不時會有情緒性的反應,甚至對小李的能力多所質疑,讓小李這陣子常常垂頭喪氣、自我懷疑。
2023/05/29
先說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小陳是某部門的部門長,而小李則是小陳一手拉拔的優秀課級主管,最近小陳因上級要求的KPI有達不到風險而焦頭爛額,所以不時會有情緒性的反應,甚至對小李的能力多所質疑,讓小李這陣子常常垂頭喪氣、自我懷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二分化直覺偏誤 負面型直覺偏誤  直線型直覺偏誤 恐懼型直覺偏誤...
Thumbnail
二分化直覺偏誤 負面型直覺偏誤  直線型直覺偏誤 恐懼型直覺偏誤...
Thumbnail
大部分人遇到事情時,會立刻判斷好壞、真或假或是黑或白。而擁有一流心智的領導人,在聽到所有相關事實和論點之前,能判斷出一個狀況的內在灰色地帶,且能夠在行事之餘,還持有兩種相反想法的能力。 灰色思維讓你有耐心的延後做決定,可以避免驗證性偏誤,能夠更接近客觀事實,真相可能是介於黑與白兩者之前的灰色地帶。
Thumbnail
大部分人遇到事情時,會立刻判斷好壞、真或假或是黑或白。而擁有一流心智的領導人,在聽到所有相關事實和論點之前,能判斷出一個狀況的內在灰色地帶,且能夠在行事之餘,還持有兩種相反想法的能力。 灰色思維讓你有耐心的延後做決定,可以避免驗證性偏誤,能夠更接近客觀事實,真相可能是介於黑與白兩者之前的灰色地帶。
Thumbnail
比起明目張膽的謊言,刻意曲解後的真相往往更加危險,因為它不僅更難分辨,還能躲過事實查核中心的狙擊。一組偏頗的事實與遭到誤解的數據,在缺乏正確脈絡的情況下被串聯成一套故事情節。接下來你會發現,片面的數字、故事,都只是其中一些元素。各行各業的溝通老手會利用這些元素,呈現某種世界觀,進而塑造世界的樣貌。
Thumbnail
比起明目張膽的謊言,刻意曲解後的真相往往更加危險,因為它不僅更難分辨,還能躲過事實查核中心的狙擊。一組偏頗的事實與遭到誤解的數據,在缺乏正確脈絡的情況下被串聯成一套故事情節。接下來你會發現,片面的數字、故事,都只是其中一些元素。各行各業的溝通老手會利用這些元素,呈現某種世界觀,進而塑造世界的樣貌。
Thumbnail
你是否聽過「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不是完全認同就是反對」或「不是輸就是贏」?
Thumbnail
你是否聽過「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不是完全認同就是反對」或「不是輸就是贏」?
Thumbnail
在黑白思維裏,答案大於過程,所有思考就只是得到選擇題最終答案的方法。這種模式善用同一思維概括所有事情,把不同問題設置爲只有兩個選項的選擇題,為答案建造捷徑,為事件找出結論,為思考設下框架。
Thumbnail
在黑白思維裏,答案大於過程,所有思考就只是得到選擇題最終答案的方法。這種模式善用同一思維概括所有事情,把不同問題設置爲只有兩個選項的選擇題,為答案建造捷徑,為事件找出結論,為思考設下框架。
Thumbnail
我自己滿常讀哲學書的,只有邏輯學算是少數我沒有了解過的範疇,這一本是剛好在圖書館翻到的,意外的能用"中文"好好說明。 書名:邏輯的藝術:融合理性與感性的16堂邏輯思維課 作者: 鄭樂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12/26
Thumbnail
我自己滿常讀哲學書的,只有邏輯學算是少數我沒有了解過的範疇,這一本是剛好在圖書館翻到的,意外的能用"中文"好好說明。 書名:邏輯的藝術:融合理性與感性的16堂邏輯思維課 作者: 鄭樂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12/26
Thumbnail
9月17日,No. 260,#一圖勝千言:眼見不為憑 這是經典的視覺錯覺——A與B兩格的顏色是一樣的灰: 1. 眼見不為憑。 2. 脈絡(context)很重要。 3. 理性的極限之一:即使你現在知道這兩個點一樣黑(你可以列印出來剪去其他的干擾物、或是單純用手遮住),我們的大腦還是告訴我們不一樣,
Thumbnail
9月17日,No. 260,#一圖勝千言:眼見不為憑 這是經典的視覺錯覺——A與B兩格的顏色是一樣的灰: 1. 眼見不為憑。 2. 脈絡(context)很重要。 3. 理性的極限之一:即使你現在知道這兩個點一樣黑(你可以列印出來剪去其他的干擾物、或是單純用手遮住),我們的大腦還是告訴我們不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