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批評,只能批評回去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曾經在某個成長學習團體中,某個夥伴給人回饋的方式常常是批判哪裡不夠好,聽完他給別人或給我的回饋,我內在常常是不舒服的。

每次換成要給他回饋的時候,我那個以牙還牙的慣性就會跑出來,在我耳邊呢喃,「你也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讓他知道這有多難受」,而我以前也無意識地盲從這個慣性,結果當然是大家都很尷尬與不舒服。

那時我沒意識到,「報復」的心態就先傷害了我自己,造成我更多痛苦,同時也助長了互相傷害的循環。

經過探索後意識到批評的慣性是從小到大的教育潛移默化及社會主流內化聲音,我自己也是到這幾年才深刻覺察自己體內內化已久的批判慣性。我也想對曾經被我的批評傷害的人道歉。

近年我開始練習改變,別人要怎麼做是他生命的議題與選擇,我想要怎麼活才是我最喜歡的樣子,我的情緒要由我自己主動來照顧,而不是被動等別人改變。

即使我想要推動改變,也可以選擇更能提升改變意願的方式。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我而言就像是發動戰爭,你用飛彈轟我,我當然要用核彈炸你,最後所有人都會受傷受苦。保護好自己不等同要攻擊回去,重點不在與攻擊回去是不是對的,而是採取行動背後的代價和影響是我真正想要的嗎?什麼樣的結果才是我想推動的呢?

所以我還是選擇了,分享對這位夥伴所做努力之欣賞,而不是任意評論給建議。要給意見之前,先確認對方的意願與狀態。有受邀的建議都不一定收得下,沒受邀的評論通常更難有效果。收不下評論並非人是玻璃心,而是語言的表達無法建立連結。在我的經驗裡,我發現能夠保有連結又有建設性的回饋通常會包含「同理承接、增能培力、開放引導、給予選項」這四個元素。這樣人在聽見回饋時,能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同時也提供了成長與選擇的彈性,對於回饋會產生到正面感受而不是負面感受,因此大大增加了真心接受的機會。


同理承接是指先不以自己的角度來詮釋對方,站在對方角度去理解對方為何這樣說與這樣做,真心好奇地詢問與關心對方怎麼看這件事,讓他自己說清楚他的感受、看法以及採取行動的原因。

『你會這樣做,我相信背後應該有你的考量,你願意多說一點嗎?』

『我跟你說這些,你心情還好嗎?』


增能培力是指表達對於對方寶貴特質、能力、經驗的肯定與欣賞,一方面可以提升對方的信心與自我認同,一方面也增進雙方的關係連結,第三可以呼喚對方這些內在資源來協助他自己回來面對困難時有足夠力量支撐需要的改變。

『這一次經驗裡,我看到你對待人都很熱情,也很願意幫助別人。』

『像你這樣熱心幫助別人的人,我相信你一定也不想讓身旁的人感到失望,對嗎?』


開放引導是指以尊重與好奇的態度詢問開放式的問句,引導對方思考他自己如何看待這個選擇造成的影響,覺得有沒有哪些新選擇可以讓事情往更期待的方向去發展。

『以你的觀察,當你這樣做之後,旁邊的人有哪些反應?』

『我們先不用是非對錯來看,我好奇你心裡怎麼感受與看待這個行動後續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給予選項是指當對方暫時想不到新選擇時,我可以先提供一些可能性或參考方向,跟對方一起討論哪些是適合的,能夠幫助事情往想要的方向去發展。

『我有一個不太一樣的看法,但我不是在說你是錯的。我也有想到一些可能做法與方案,你想聽聽看嗎?』

『你覺得我剛說的這些可能性,哪一個你覺得比較可行?或者哪一個可以調整一下會更可行?』


祝福我自己,即使被人批評了,也還是選擇看見對方美好的方式來回應,不是為了美德,而是為了我想活出的樣子與想促進發展的社會,也為了下一代能活在愛比恨多的世界

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但很值得去練習吧!





近期活動:https://vocus.cc/article/66bac40efd89780001f9ffae
關於我的詳細介紹:https://forms.gle/zF4EtiC5qpb5h7aP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福魔法實踐者明德的沙龍
18會員
199內容數
我喜歡把學習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幸福對我而言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去活出來的。
2024/10/10
自從去年孩子上三年級換新班級後,陸續遇到各種與老師或與同學的小衝突。 前幾天,老師傳來訊息告知我,孩子在學校打球時用球丟同學。 我接孩子放學走路回家時,我不想直接評論他做錯事而引發他更多情緒,想先用「漸進式開放問句」問他: 「你今天在學校還好嗎?」 『還好阿』 「那你今天跟同學還好嗎?
Thumbnail
2024/10/10
自從去年孩子上三年級換新班級後,陸續遇到各種與老師或與同學的小衝突。 前幾天,老師傳來訊息告知我,孩子在學校打球時用球丟同學。 我接孩子放學走路回家時,我不想直接評論他做錯事而引發他更多情緒,想先用「漸進式開放問句」問他: 「你今天在學校還好嗎?」 『還好阿』 「那你今天跟同學還好嗎?
Thumbnail
2024/10/04
「我內在有衝突嗎?這衝突讓我卡住嗎?」 「當別人有不高興的情緒,我便很難拒絕、堅守原則、照顧自己嗎?」 「父母必須犧牲自己的需要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嗎?」 「我想討論事情,但又不知道如何面對對方的心情?」 很多時候我有以上的困惑與卡關,有可能跟「這個觀念」有關。
Thumbnail
2024/10/04
「我內在有衝突嗎?這衝突讓我卡住嗎?」 「當別人有不高興的情緒,我便很難拒絕、堅守原則、照顧自己嗎?」 「父母必須犧牲自己的需要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嗎?」 「我想討論事情,但又不知道如何面對對方的心情?」 很多時候我有以上的困惑與卡關,有可能跟「這個觀念」有關。
Thumbnail
2024/10/02
「開心或焦慮的情緒,不能決定我是什麼樣的人」 「我還不夠好、我是個好人,兩者都可以真實存在」 在電影「腦筋急轉彎2」的最後,樂樂把僵在焦慮風暴中的焦焦拉出大腦主控台風暴圈,把「我不夠好」的信念之花拔下來,插上「我是一個好人」的信念之花(信念之花是每顆記憶球得出的內在信念聲音束所集結成的重要自
Thumbnail
2024/10/02
「開心或焦慮的情緒,不能決定我是什麼樣的人」 「我還不夠好、我是個好人,兩者都可以真實存在」 在電影「腦筋急轉彎2」的最後,樂樂把僵在焦慮風暴中的焦焦拉出大腦主控台風暴圈,把「我不夠好」的信念之花拔下來,插上「我是一個好人」的信念之花(信念之花是每顆記憶球得出的內在信念聲音束所集結成的重要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當你們自己的靈性進化到一個願意認真看到自己的狀態的時候,你會知道,你不只不想看到自己醜陋的樣貌,你也不忍心別人看到他們自己醜陋的樣貌。在那個起心動念之下,你會下定決心,你會尊重每一件事情它自然的進程。
Thumbnail
當你們自己的靈性進化到一個願意認真看到自己的狀態的時候,你會知道,你不只不想看到自己醜陋的樣貌,你也不忍心別人看到他們自己醜陋的樣貌。在那個起心動念之下,你會下定決心,你會尊重每一件事情它自然的進程。
Thumbnail
當別人對你提出質疑,一但你反駁想為自己辯解,等同跟著對方的邏輯走,你又怎麼能不屈居劣勢?你可以避開對方的攻擊直球,反抓對方話中的漏洞踩下去。
Thumbnail
當別人對你提出質疑,一但你反駁想為自己辯解,等同跟著對方的邏輯走,你又怎麼能不屈居劣勢?你可以避開對方的攻擊直球,反抓對方話中的漏洞踩下去。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都有被批評過或是批評別人的經驗,受到批評的當下經常會出現從焦慮、不安再到自我懷疑,最後演變成憤怒的情緒。我們都渴望被接受,希望自己受到歡迎,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別人批評時會感受到困惑和受傷,心裡出現「為什麼你要這樣說我?」、「我平常做的不夠好嗎?」等自我懷疑。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都有被批評過或是批評別人的經驗,受到批評的當下經常會出現從焦慮、不安再到自我懷疑,最後演變成憤怒的情緒。我們都渴望被接受,希望自己受到歡迎,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別人批評時會感受到困惑和受傷,心裡出現「為什麼你要這樣說我?」、「我平常做的不夠好嗎?」等自我懷疑。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4.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要分享:當你想提供建議給正在抱怨的伴侶、好友、親人,但他卻起了很大的負面情緒反應,你應該怎麼思考與行動。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是正好遇上這樣的困擾,歡迎你繼續往下看。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4.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要分享:當你想提供建議給正在抱怨的伴侶、好友、親人,但他卻起了很大的負面情緒反應,你應該怎麼思考與行動。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是正好遇上這樣的困擾,歡迎你繼續往下看。
Thumbnail
你有過這種經歷嗎?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不爽的人,但又礙於不想把場面弄僵,只能在心底對著他怒吼: 「遇到事情就是要解決啊!」 「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 「那要你坐這個位子幹嘛?」 或許吼一吼真的能發洩心情吧!但這會讓你的生活過的更不好,你知道這件事嗎?而要解釋原因,得從「身分認同」說起。
Thumbnail
你有過這種經歷嗎?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不爽的人,但又礙於不想把場面弄僵,只能在心底對著他怒吼: 「遇到事情就是要解決啊!」 「你怎麼這麼不負責任?」 「那要你坐這個位子幹嘛?」 或許吼一吼真的能發洩心情吧!但這會讓你的生活過的更不好,你知道這件事嗎?而要解釋原因,得從「身分認同」說起。
Thumbnail
當你面對他人的批評時,以下8個方法推荐給你。 1. 知覺到你的防衛 2. 深呼吸 3. 唯有傾聽才能理解 4. 為你的部分道歉 5. 讓批評或憤怒的人知道你會繼續思考他們的意見 6. 不能聽的時候就不要聽 7. 說出實情 8. 對侮辱要有底限
Thumbnail
當你面對他人的批評時,以下8個方法推荐給你。 1. 知覺到你的防衛 2. 深呼吸 3. 唯有傾聽才能理解 4. 為你的部分道歉 5. 讓批評或憤怒的人知道你會繼續思考他們的意見 6. 不能聽的時候就不要聽 7. 說出實情 8. 對侮辱要有底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