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味是清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塊毫不起眼的白蘿蔔可能是人間美味嗎?
民初名作家夏丏尊拜訪舊日同事李叔同--後來出家的戒律宗大師弘一法師,在法師的斗室用餐,事後有記。他寫弘一大師用膳,慎而重之地夾起一小塊蘿蔔,送進嘴裡時臉上流露的歡喜,讓他既慚愧又讚嘆:從來沒想到尋常不過的蘿蔔竟能吃出無上的滋味!
倓虛大師《影塵回憶錄》也曾提起弘一大師,對他的「儉」有更為翔實的記錄。
那回弘一大師應邀到湛山寺講戒律。弘一大師到寺之後,只跟倓虛大師寒暄了幾句,算是與住持和尚正式照會。當時同行的幾名成員都帶了好些東西,唯獨弘一法師,只有一隻用麻繩紮口的破麻袋包。裡頭一件破海青,破褲褂,一雙破舊不堪的軟幫黃鞋,再加上一雙補了又補的草鞋。手上拎了一把看上去已經用了好多年的破雨傘,上面還纏了不少鐵絲。
弘一大師入住後,寺方先是送去四個菜,大師看了一眼,猜到不是平常的伙食,堅持退回。第二次再送,這回菜色差一點,可還是被拒絕了。第三次只剩兩個菜了,還是不吃。最後盛去一碗大鍋菜,大師再三詢問:大眾是不是也吃這個?如果是的話他才收,否則還請拿回。
弘一大師暫住的屋子全由自己收拾,不假他人之手。住房乾淨整潔,連帶窗子、地板都一塵不染。上了講壇開講,開口便講「律己」:學律的人先學律己,切莫以此約束他人;學了戒律之後,如果是拿來檢視別人,卻看不到自己的過錯,那肯定是學錯了!
暫駐湛山寺那段時間,倓虛大師不曾聽過弘一大師臧否人物,說長道短。弟子偶而犯戒,弘一大師也不說什麼,他的對策就是單純的「律己」--既然不能「化人」,肯定是自己的工夫不夠,那就懲罰自己,禁止飲食進到腸胃。
弘一大師早年的生活風光無比,在音樂、繪畫、書法,乃至戲劇都有傑出的表現,名作家林語堂譽為當代少有的奇才。中年出家以後,繁華落盡見真淳,選擇規矩最多的戒律宗,持戒甚嚴。他從來不曾要求別人照做,然而大師嚴謹的自律彷彿自帶馨香,不僅在他所在的時空散發,更且經久不散,薰香了不同的時空。
真正的歡喜肯定不是藏身在無盡的揮霍裡,單純的飲食自有單純的喜樂。
本世紀初曾隨著維生先生到訪華山,北峰、大上方朝聖後轉到甘肅重訪涵靜老人的弘教足跡。有一天因為身體不適單獨留在旅店,捧著涵靜老人的《蘭州闡道日誌》拜讀,直到中午時分,抗拒不了轆轆的飢腸,踅到附近的小店買了幾個店家早上賣剩的花捲。我拿了隨身的白色手帕包了,拎回旅店品嘗。乾巴巴的花捲,賣相奇差,送進嘴裡慢慢咀嚼,居然別有滋味。
清簡的飲食如此,住處也是。寫作《北斗徵祥真經讀經筆記》那年,我正好向學校請了長假。長假請成,擔心婆婆不高興──沒有收入的媳婦得讓兒子養,只好假裝上班,躲進學妹慷慨出借的小套房。
小套房座落在一座龍蛇雜處的大樓,每回開門總得先探頭探腦,確定安全才敢邁開步伐,因此很快就換了新鎖。其餘的除了徹底打掃,全部將就使用。如廁後得提著水桶沖水,午飯過後和衣在橫放的舊衣櫃--半米寬,六尺長--小憩片刻。其他時間,我把筆電放在一張破舊的小桌區區三平方尺的桌面上,一邊聽著時不時從附近平交道傳來的警示聲,一字一字地「敲」我的讀經筆記。
外面噹噹響,裡面是我的鍵盤響。兩個月過後,《人人一本福德存摺》寫完。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覺以治迷,覺以治癡。認清生命的實相,人生許多遺憾自可消融於無形。結合佛教與天帝教的教示,不論個體有無宗教信仰,宗教的啟示卻足以成為有形人間的指南。
張開一雙清明眼,能捨的愈大,智慧存在的空間也就愈大,自能遠離煩惱,那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大解脫。人生於世,守得住大是大非是真學問,可也得學著適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以愚蠢解釋的,就不要以為是惡意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許多痛苦的因由,往往是起于不如己意。所謂「如意」,通常是一廂情願地設定條條框框。真正的幸福,往往來自當下的不如意,年深日久,方才徹悟從前的苦藥原來是甜蜜。
達賴喇嘛:「心靈即道場,慈悲是唯一的教條。」身心安頓不必外求於任何派別或形制的道場,唯一的教條是慈悲。佛教基督教各有不同表述,內涵實無二致。
如果可以清楚地看見宇宙運行的真相,洞知人生不必事事求全,面對別人的精彩表現,對舞台上發出的亮光便能生出由衷的歡喜。人生有點缺憾並不壞,總要留點福氣給別人。
只有真正走過娑婆人間世,切實感受過人間的苦痛,「感同身受」才可能是真心的共情,而非空口的虛言。經歷婚姻生活的洗禮,再次聽到婚禮的前奏曲,心裡感受殊異。或者是求學受的罪,緊記之後自然知道如何對待學生。
覺以治迷,覺以治癡。認清生命的實相,人生許多遺憾自可消融於無形。結合佛教與天帝教的教示,不論個體有無宗教信仰,宗教的啟示卻足以成為有形人間的指南。
張開一雙清明眼,能捨的愈大,智慧存在的空間也就愈大,自能遠離煩惱,那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大解脫。人生於世,守得住大是大非是真學問,可也得學著適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以愚蠢解釋的,就不要以為是惡意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許多痛苦的因由,往往是起于不如己意。所謂「如意」,通常是一廂情願地設定條條框框。真正的幸福,往往來自當下的不如意,年深日久,方才徹悟從前的苦藥原來是甜蜜。
達賴喇嘛:「心靈即道場,慈悲是唯一的教條。」身心安頓不必外求於任何派別或形制的道場,唯一的教條是慈悲。佛教基督教各有不同表述,內涵實無二致。
如果可以清楚地看見宇宙運行的真相,洞知人生不必事事求全,面對別人的精彩表現,對舞台上發出的亮光便能生出由衷的歡喜。人生有點缺憾並不壞,總要留點福氣給別人。
只有真正走過娑婆人間世,切實感受過人間的苦痛,「感同身受」才可能是真心的共情,而非空口的虛言。經歷婚姻生活的洗禮,再次聽到婚禮的前奏曲,心裡感受殊異。或者是求學受的罪,緊記之後自然知道如何對待學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夢見我參加一個禪修營,裡面的法師都很年輕活潑。活動中法師會問各種問題,答對題目還會贈送一些小禮物。 我記得我們來到山下一家餐廳,我們當然都點素菜。可是有一些禪修的人就點了一些葷菜,有魚和小卷。法師也沒有為難大家,他們就吃鍋邊菜、方便素。 可是白目的人還真不少,就一直在點葷菜。我心裡想:「怎麼不是
近年來,台灣的出版社為因應或減少日本版權費的支出,熱衷投注於日文公版書(著名作家作品)的編譯,出現同一作家,出版社推出各自譯本的局面,這就給不諳日語的讀者多了比較譯本優劣的機會。在臺灣,北大路魯山人的藝術論並非主流讀物,其珍味食譜亦甚少出版,所以,出版社另闢蹊徑刊行他的美食王國圖譜,自然令美食家和日
Thumbnail
齋僧的力量,在《盂蘭盆經》中開示,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尚不能用神通力化一碗缽飯給祂在惡道的母親受用,所以仰仗佛陀慈悲教示用很多新鮮乾淨的飲食,還有四事供養等供養僧團僧眾。僧團僧眾在祝福迴向的時候,藉僧團在結夏精進的力量,僧人有很大精進的力量叫「自恣」。自恣是反觀自省,自己有什麼樣的錯誤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沒來也沒去,也沒啥代誌 前言 手邊有一本《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佛書。維基百科有<釋廣欽>的條目。廣欽上人以「果子師」—多次入定,修行期間僅以野生水果果腹—;及「伏虎師」聞名—嘗找山洞修行,不想竟是虎洞,虎回洞時在洞口徘徊不前,他與虎商量,虎竟離洞不再回返—。曾因入定太久(四個月)太深(死活都分
殺生吃肉的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修福德多的人相貌好、壽命長,一生所做的都能如意,這種有福德的人不少啊。但是過去雖然修的有福德,如果沒有智慧,他會被福報迷了,去享福了,享福不知道修福,福享完了,惡道去了啊。享福的人他的物質受用比別人要豐盛啊,最怕的殺生吃肉,貧窮的人家想吃,沒有
Thumbnail
臭屁的江戶前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曾聊過, 現代人因為吃慣了養殖的魚肉,所以當嚐起像是野生鰤魚這類清爽淡雅的美味時,總會有種「欸這什麼?」的感覺, 「沒味道嘛,只有咬起來只有喀滋喀滋的而已啊。」 但未必是這樣的。因為越純粹,越需要細細品味。 譬如說,長年以來秀味還好的立法院長的議事管理哲學
這個小村子好像沒有建豪喜歡吃的炸雞排之類的,不過倒是有間雜貨店,不只有賣麵包粉,還有一些生的雞肉切片,於是建豪買回家自己炸雞排來吃,這四天來各方面都已經習慣,這工作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就是服務生,還供三餐加住宿,阿春婆人真的很好,就像源伯說的,吃的東西沒有問題,其實有問題的是人。
Thumbnail
《山家清供》原是林洪編寫的菜譜,林洪是泉州人,所以書中有不少閩菜的記載,維基上記載閩菜以鮮醇、香嫩、清淡為主,也重視刀工、講究作料,這也一一在書中有所體現,至於費勇這版本則是在原書上加譯加注,賦了更多意義的一部。
Thumbnail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裏;一人喫一箇,莫嫌沒滋味。」這是唐.王梵志的作品。 在初唐時期,民間出現一批深受佛教影響的白話詩人。王梵志、寒山子、拾得是代表 人物。三個詩人都因生平事蹟被記錄得很少,同時也被很多正統文人所輕視,所以很少 受到関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夢見我參加一個禪修營,裡面的法師都很年輕活潑。活動中法師會問各種問題,答對題目還會贈送一些小禮物。 我記得我們來到山下一家餐廳,我們當然都點素菜。可是有一些禪修的人就點了一些葷菜,有魚和小卷。法師也沒有為難大家,他們就吃鍋邊菜、方便素。 可是白目的人還真不少,就一直在點葷菜。我心裡想:「怎麼不是
近年來,台灣的出版社為因應或減少日本版權費的支出,熱衷投注於日文公版書(著名作家作品)的編譯,出現同一作家,出版社推出各自譯本的局面,這就給不諳日語的讀者多了比較譯本優劣的機會。在臺灣,北大路魯山人的藝術論並非主流讀物,其珍味食譜亦甚少出版,所以,出版社另闢蹊徑刊行他的美食王國圖譜,自然令美食家和日
Thumbnail
齋僧的力量,在《盂蘭盆經》中開示,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尚不能用神通力化一碗缽飯給祂在惡道的母親受用,所以仰仗佛陀慈悲教示用很多新鮮乾淨的飲食,還有四事供養等供養僧團僧眾。僧團僧眾在祝福迴向的時候,藉僧團在結夏精進的力量,僧人有很大精進的力量叫「自恣」。自恣是反觀自省,自己有什麼樣的錯誤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沒來也沒去,也沒啥代誌 前言 手邊有一本《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佛書。維基百科有<釋廣欽>的條目。廣欽上人以「果子師」—多次入定,修行期間僅以野生水果果腹—;及「伏虎師」聞名—嘗找山洞修行,不想竟是虎洞,虎回洞時在洞口徘徊不前,他與虎商量,虎竟離洞不再回返—。曾因入定太久(四個月)太深(死活都分
殺生吃肉的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修福德多的人相貌好、壽命長,一生所做的都能如意,這種有福德的人不少啊。但是過去雖然修的有福德,如果沒有智慧,他會被福報迷了,去享福了,享福不知道修福,福享完了,惡道去了啊。享福的人他的物質受用比別人要豐盛啊,最怕的殺生吃肉,貧窮的人家想吃,沒有
Thumbnail
臭屁的江戶前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曾聊過, 現代人因為吃慣了養殖的魚肉,所以當嚐起像是野生鰤魚這類清爽淡雅的美味時,總會有種「欸這什麼?」的感覺, 「沒味道嘛,只有咬起來只有喀滋喀滋的而已啊。」 但未必是這樣的。因為越純粹,越需要細細品味。 譬如說,長年以來秀味還好的立法院長的議事管理哲學
這個小村子好像沒有建豪喜歡吃的炸雞排之類的,不過倒是有間雜貨店,不只有賣麵包粉,還有一些生的雞肉切片,於是建豪買回家自己炸雞排來吃,這四天來各方面都已經習慣,這工作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就是服務生,還供三餐加住宿,阿春婆人真的很好,就像源伯說的,吃的東西沒有問題,其實有問題的是人。
Thumbnail
《山家清供》原是林洪編寫的菜譜,林洪是泉州人,所以書中有不少閩菜的記載,維基上記載閩菜以鮮醇、香嫩、清淡為主,也重視刀工、講究作料,這也一一在書中有所體現,至於費勇這版本則是在原書上加譯加注,賦了更多意義的一部。
Thumbnail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裏;一人喫一箇,莫嫌沒滋味。」這是唐.王梵志的作品。 在初唐時期,民間出現一批深受佛教影響的白話詩人。王梵志、寒山子、拾得是代表 人物。三個詩人都因生平事蹟被記錄得很少,同時也被很多正統文人所輕視,所以很少 受到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