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問大家:
食飯時是否對著手機或對著電視機?
食飯時會挺直腰杆嗎?
食飯時會把飯碗盡量吃得乾淨嗎?
《論語》有一段講飲講食的,但歷來的解釋,眾說紛紜,至今仍未能一致。有說孔子對飲食很有節度、很講究衛生原則。也有說孔子對飲食要求很高,食物不精細不食,切得不正都不食,真是食得奄尖,好過做神仙!當然,也有說孔子對食物的講究,乃是用於祭祀祖先與神靈;而並非對飲食挑剔,貪圖口褔享樂。
針對飲食講究的說法:
孔子不是說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嗎?也就是說,除了得到飽食,人生難道就沒有別的理想、別的價值了嗎?飽食應是其次,甚至無須側重飽食,而應用心於學道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孔子又說:「君子謀道不謀食」。
另外,孔子也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甚至更具體地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即使吃粗糙的飯,飲白開水,曲臂當枕而臥,這樣心安理得,人到無求,樂亦在其中啊!
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當中,平常的飲食,對孔子來講,不是那麼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堅持人生的理想、追求人生的價值。
故此,說孔子對飲食很講究,米飯要盡量精益求精,肉食要盡量切得越細越好(原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樣的說法,跟上文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好像九唔搭八,南轅北轍。
當然,凡是飯餸因久放,味道變了,甚至魚爛肉腐了,顏色變壞了,味道變臭了,又或還沒煮熟,太生了;又或煮得過熟,太爛了等等,孔子是不讓吃的。不讓吃,也就是勸阻鄉親勿食,更加不能用來恭奉祖先神靈呀!
至於「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不是正餐時間不吃,不按照正規切法不吃,味醬不適合不吃,那都是對飯食的尊重,不能隨便,以致浪費,暴殄天物。
現代人都知道,肉類要少吃,多吃蔬菜穀物。飲酒要斟要酌,適可而止,不可酗酒傷身,不可醉酒鬧事。(筆者最近都很少喝酒,整天喝檸檬水,又吃西芹,感覺舒暢自在)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街上零買的酒與肉乾,怕不乾淨,不吃。生薑用途很多,筆者煲湯煮餸,通常都放些生薑的。
「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記得兒時,阿公分燒肉,通常都會在當日中午前分派完成的,而公祭過的燒肉,一兩天就要吃完了,這也很符合衛生原則的。
「食不語,寢不言。」該吃,就專心吃;該睡,就一意睡。這不但是良好的起居習慣,而且當中也有一定的禪意。
「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齊,即齋,意指齋心)即使是平常飯菜,吃前也得禱告感恩。
「席不正不坐」,座位沒擺正,又或坐姿不端正不莊重,那都是沒有敬畏之心呀!
以上所言,對起居飲食的確很講究,一來孔老夫子晚年歸魯時,已年過六十八,牙齒健康都不很好,對飲食衛生固然要重視,特別在祭祀時,無論是祭品,無論是擺設,都必須恭恭敬敬,敬虔感恩,謙卑侍奉,那是真切誠懇的自然流露呀!
最後一提,《論語》這段講飲講食,必須扣緊鄉親族里祭宴來講,因為這是對食物的尊重,對神靈的敬畏,對信仰的敬虔,簡而言之,一個字— —敬。
(寫於2023年6月26日於海外)
【原文】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鄉黨8】
席不正不坐。【鄉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