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孩子會發現我漸漸地要求在書寫上不要出現注音,習作如此、聯絡簿如此,當然其他的長句書寫上我都要求孩子們不要寫注音。
孩子們抱怨不會寫,我都給一個標準答案:
「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寫你會寫的字,或是用同義語詞句子代替;第二個就更簡單,查字典!」
這就是為何要孩子們自備一本字典在教室的最重要「工具意義」。
孩子們很聽話,原本都很多人碰到不會寫的字都舉手:「老師,○字怎麼寫?」打從開學起,就會聽我的標準回答──「查字典」,漸漸的他們會自動拿出字典來查,自動學習的習慣莫過於此。當然,我也會有回答他們的時候:那就是同音異字難以分辨時,像那天寫明信片,孩子問我軍功路的「軍」是哪個「ㄐㄩㄣ」時,我會就在黑板上寫出標準的字來。
曾有人問:這樣讓孩子寫他們沒學(寫)過的字,特別是老師沒有教過「筆順」的字好嗎?依據專家研究,筆順(筆劃)重不重要,是依學習年段來看。剛學寫國字的低年段(一、二年級)是很重要,因為要讓孩子們掌握國字「從上而下、由左而右、外包內」的原則,也就是在這一、兩年內讓孩子們可以概化他們書寫的習慣,可以充分掌握造字原理而進入自動化處理的階段。所以在低年級的教學上,在作業、評量,都會斟酌加、扣分處理;但到了中、高年級後,筆順已經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老師一般會提,但比重不重,因為此時的孩子們的書寫應該已經進入自動化處理階段,寫字變成一種輸出工具和技術,而非學習的主要,語文更是從單字學習進入到句子和文章的語意深層理解了。
有人懷疑這樣子孩子無從入手?
不會!孩子在此時可以掌握大原則,也就是上面說的「學習自動化處理」,只要掌握了,任何一個新字都可以順利的書寫出來,若非如此的話,那人一生中要認得的七、八千個字,豈不是每個都要老師來教?果若如此就荒謬了。
重要的是:單字是死的,一定要將單字融入孩子們有意義的認知系統中,所學到的字才會變成他們會用的字,否則就算是學多了字,寫順了很多字,只是增加了許多錯別字和誤用字;何況,筆順和筆劃的意義在於將我們漢字特有的方塊結構工整化,讓字看起來「好看」、「易辨認」,後者更是讓文字的溝通成為有意義和有效率。
其實觀諸教育部公佈的「標準筆順」內容,很多都和我們現有的一般書寫習慣不同,更和書法運筆不一,可是您會發現:即使和所謂的標準筆順不一樣,你我書寫的文字還是一樣漂亮,那就是因為大部分人在書寫的歷程中已經掌握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的自動化歸納原則了。當然,老師在批閱時還是會就一些離譜、太超過之處加以糾正,像是以「○」一筆代替「口」的三劃的偷懶情況。
所以,讓孩子們多練習學寫新字,重點是「認真」,放慢速度習寫是個不錯的方式,就算老師沒有教,也會在自動化原則下把字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