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文昭先生所談的「克己復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近日收聽文昭先生的時評節目,以一個來自大陸的海外自媒體,能引用到孔子的話,實在難得。他說:孔子周遊列國的目的,就是倡導四個字——克己復禮。
這個觀點,老朽不敢完全同意。在大陸,過去一直把「復禮」,解作回復周朝的封建奴隸制,這實是在帶有政治意識型態的說法。
首先,這句話乃出自《論語·顏淵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這很明顯,「克己復禮」這句話,是孔子回應顏淵問仁,這也是針對個人修身的功夫——克己。克己,克勝己身之私欲也,這跟孔子周遊列國,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實在有一段距離。
況且,孔子的周遊列國,實則是過著棲棲遑遑的飄泊生涯,當中歷盡坎坷,顛沛流離,感受到人情冷暖,經歷過許多的失望、猶豫、徬徨,也遭受到許多誤解與委屈,亦親嚐到一些隱士的冷嘲熱諷,更有三次面對死亡的威嚇。如此的經歷,難道就只為了「克己復禮」的修身功夫嗎?
其次,孔子晚年歸魯後,曾讓學生各自表述志向,學生他們都說將會如何從政;但,孔子卻指點說:為國以禮。
要理解什麼叫作「為國以禮」,首先得疏解這裡所講的「禮」。
禮,對個人來講,就是自覺心;對社會來講,就是道德規範;對國家而言,就是精神文明。禮,才是人類共同的價值,也是一個走向文明開放的基本國策。能以禮治國,這才是「本」啊!本立然後道生,至於「末」,就會水到渠成了。
故此,孔子放棄在魯國的大司寇(全國政法的最高官員),放棄高位厚祿,拂袖而去,而甘願飄泊列國,目的就只希望有國君能以禮治國,把天下走向精神文明啊!
謹此切磋,順祝文安!
2020-12-19
按上言:
禮,對國家而言,就是精神文明。
什麼叫做「精神文明」呢?
「精神文明」就是指思想開放、人權普及、社會平和、公德遍及、文藝倡廣、政治清明、尊重生命。
大陸能做到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個哲學問題(不是信仰問題),究竟受洗為教徒後,是否就保證一定會上天堂?皈依佛門後,又是否一定可以輪迴再生? 基督教說人死後要經審判,那些已受洗為教徒,又是否同樣要受審判呢?不要說審判那麼嚴重吧,那總得甄別嘛。會不會又要有紅碼綠碼之類的通行證呢? 我不是信徒,更不是糊里糊塗,天堂在我心,審判是良知
據悉有人注射了四針新冠防疫疫苗,仍然中了招。這讓我想起一個哲學問題(不是信仰問題),究竟受洗為教徒後,是否就保證一定會上天堂?皈依佛門後,又是否一定可以輪迴再生? 基督教說人死後要經審判,那些已受洗為教徒,又是否同樣要受審判呢?不要說審判那麼嚴重吧,那總得甄別嘛。會不會又要有紅碼綠碼之類的通行證呢?
這些年,在文章裡都自稱「老朽」或「老夫」。「老朽」,是指老而無用之自謙詞。 提起這個「老」字,老朽就會戒慎恐懼,提醒自己: (一) 對人家說道理,不要老氣橫秋。如果過去有得罪的地方,請包涵。 (二) 對人不要老謀深算。坦白說,我從來都不會計算人家,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三) 處世不要老奸巨滑。也坦白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大家都熟悉。不過,有時候、有些事,「不進」,不能進,就要「退」。 拉鍊,有時候拉了一半,中途卻拉不上去,那只好往下退,然後再往上拉,這樣可能就成了。 開車,眼見前路彎窄,無法直前,自然就要回車,甚至要回幾手車,才能通過。 這些生活例子很多,你說是逆向思維也好,急流勇
有位讀友客氣地說:一枝好筆,一手好菜。 其實,我是一面煮飯,一面思索,一面寫作。不過,文以寄心聲,菜須合口味。還好,仍能分辨鹽糖。 所謂「文章千古事」,飯菜日常情,兩者都是「得失寸心知」。 2021-9-6 寫作與感恩 昨天寫了【孟子思想的三大綱領】,一面寫、一面思,速度正常,加上字面底頁全部轉為淡
下雨天,有什麼事要做? 露宿者或會因雨感懷身世,又或無奈悲涼。詩人又會因雨思鄉念故,又或風雨何懼,一往而行。底下引錄一些雨中詩,讓大家互感詩中雨: 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陸游: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唐婉:世情薄,人情惡
有一個哲學問題(不是信仰問題),究竟受洗為教徒後,是否就保證一定會上天堂?皈依佛門後,又是否一定可以輪迴再生? 基督教說人死後要經審判,那些已受洗為教徒,又是否同樣要受審判呢?不要說審判那麼嚴重吧,那總得甄別嘛。會不會又要有紅碼綠碼之類的通行證呢? 我不是信徒,更不是糊里糊塗,天堂在我心,審判是良知
據悉有人注射了四針新冠防疫疫苗,仍然中了招。這讓我想起一個哲學問題(不是信仰問題),究竟受洗為教徒後,是否就保證一定會上天堂?皈依佛門後,又是否一定可以輪迴再生? 基督教說人死後要經審判,那些已受洗為教徒,又是否同樣要受審判呢?不要說審判那麼嚴重吧,那總得甄別嘛。會不會又要有紅碼綠碼之類的通行證呢?
這些年,在文章裡都自稱「老朽」或「老夫」。「老朽」,是指老而無用之自謙詞。 提起這個「老」字,老朽就會戒慎恐懼,提醒自己: (一) 對人家說道理,不要老氣橫秋。如果過去有得罪的地方,請包涵。 (二) 對人不要老謀深算。坦白說,我從來都不會計算人家,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三) 處世不要老奸巨滑。也坦白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大家都熟悉。不過,有時候、有些事,「不進」,不能進,就要「退」。 拉鍊,有時候拉了一半,中途卻拉不上去,那只好往下退,然後再往上拉,這樣可能就成了。 開車,眼見前路彎窄,無法直前,自然就要回車,甚至要回幾手車,才能通過。 這些生活例子很多,你說是逆向思維也好,急流勇
有位讀友客氣地說:一枝好筆,一手好菜。 其實,我是一面煮飯,一面思索,一面寫作。不過,文以寄心聲,菜須合口味。還好,仍能分辨鹽糖。 所謂「文章千古事」,飯菜日常情,兩者都是「得失寸心知」。 2021-9-6 寫作與感恩 昨天寫了【孟子思想的三大綱領】,一面寫、一面思,速度正常,加上字面底頁全部轉為淡
下雨天,有什麼事要做? 露宿者或會因雨感懷身世,又或無奈悲涼。詩人又會因雨思鄉念故,又或風雨何懼,一往而行。底下引錄一些雨中詩,讓大家互感詩中雨: 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陸游: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唐婉:世情薄,人情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