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得好而不是講得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最近在想,我有時候會把事情講得太細,卻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東西。

  其實我在寫文章,尤其是知識類讀書心得的文章時,更常發生這種事。而我寫的第一篇文章甚至就是將整本書的內容濃縮(下面那篇)。


  我會開始注意這件事情,一開始是因為讀到了《願故事力與你同在》這本書,裡面講到了「要講一個對你有價值、有意義的故事」這種理念,而我被這種想法感動,想寫一篇文章出來。

  但是,我卻寫了兩篇草稿都不滿意,因為我覺得列出重點、分別講解它們這種寫法反而違反了那本書的初衷-用溫暖的故事打動人心,而不是冰冷的東西

  而第二次注意到這件事情則是在我跑完人生第一場半馬後,我也想寫一篇文章留念。而我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就一直有在紀錄每次訓練完的狀況、心情等,光是準備的部分就已經有3700多字了。

  但,我開始在想,其他人真的有必要知道我每次訓練做的每件事嗎?會不會這些東西其實沒有多少價值,而我卻遺漏了真正重要的東西。

  因為,我在自己Instagram上面的發文的字數也不多,卻還是完整地傳達了我的故事-過程中遇到的大小挫折和我學到的東西。那草稿中多出來的字又是為了什麼?

  所以我也把那篇草稿擱置了一個月。

  不過,真正讓我想寫這篇文章的,是我在通識課的報告。我們報告會分成幾個部分、每個組員隨機抽小主題(所以不一定會唸到自己做的部分),而我抽到了遺跡的構造。

  所以我就在台上講了七分鐘,講每層土的特性、出土了什麼東西。不過老師的評價是「可以講觀眾比較有興趣的東西」之類之類。

  雖然這部分不是我做的,不過我覺得那個組員資料寫得很詳細、簡報也很好,可惜抓錯了重點,讓那個部分變成一團知識,而不是一個故事。

  然後我就在想,也許這也是我的問題-以為事情越詳細就越好,卻不知道要取重點。所以就試著寫了這篇文章、整理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現在大概知道問題了-講太多知識、太少故事;沒有把內容刪減,只留下重要的部分。那我該開始想怎麼改進了。

  值得慶幸的是,我一直都有在試著寫不同風格的文章,有時會放掉某些比較不重要的部分;有時候則會把內容連結自己的生活,甚至寫自己原創的東西。

  雖然我喜歡講一些「實際」的方法,但我想改進的方法只有時時刻刻注意著這件事。在每一篇文章中、與人的談話中,或甚至是在思考的時候都想著它-要注意重點,而不是把所有事情都記起來。

  因為,在不斷嘗試和失敗的過程中,一個人的技能會變得更好,所以我也會在這種「試著講得更好而不是更細」的過程中表達得越來越好。

  而在不斷試著寫得更好的過程中,我同時也會在思考,什麼才是重要的、什麼不是,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的弄清楚人生中什麼才是重要的。

  也因此,寫作就會成為讓我生活更好的工具,一種對於生活的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期Leo的讀書會的沙龍
45會員
20內容數
收錄所有讀書心得,書的主題可能是行銷、生產力、心理學、科學,也可能是小說。讀書心得會大致介紹書中的概念,並提出我學到的東西,或是可以運用在生活中的方法。
2022/11/06
  我剛剛看完一個關於自滿的影片,裡面講到我有可能因為自己有了一些進步就變得自滿。而我認為最近的我確實是如此。   回顧這一周,我工作的時間變少、開始好幾天不學習、練習、寫作,偏離了日常生活的軌道。所以寫了這一篇文章整理想法
Thumbnail
2022/11/06
  我剛剛看完一個關於自滿的影片,裡面講到我有可能因為自己有了一些進步就變得自滿。而我認為最近的我確實是如此。   回顧這一周,我工作的時間變少、開始好幾天不學習、練習、寫作,偏離了日常生活的軌道。所以寫了這一篇文章整理想法
Thumbnail
2022/08/21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每個人都滿口大數據、人工智慧,。而大學的資工系也變得越來越熱門,學習程式也逐漸成為許多人考慮的事情。 在這篇文章,我會分享如何從零基礎開始學程式,給讀者開始的方向、避免你走冤枉路。
Thumbnail
2022/08/21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每個人都滿口大數據、人工智慧,。而大學的資工系也變得越來越熱門,學習程式也逐漸成為許多人考慮的事情。 在這篇文章,我會分享如何從零基礎開始學程式,給讀者開始的方向、避免你走冤枉路。
Thumbnail
2022/05/31
感恩日記,你可能聽過某些人談過,你也可能看過其他人寫,但你可能不知道具體該怎麼開始,以及它的功能是什麼。 我將在這篇文章介紹這個讓人更快樂的工具,並回答一些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5/31
感恩日記,你可能聽過某些人談過,你也可能看過其他人寫,但你可能不知道具體該怎麼開始,以及它的功能是什麼。 我將在這篇文章介紹這個讓人更快樂的工具,並回答一些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我們自己的狀況不佳,也不能創作出好作品吧!所以先把自己照顧好,有餘力,再去做「利他」的事情,寫文章也是這樣,想要帶給他人價值和幸福的文章,也應該要來自於「能夠把自己照顧好的創作者」,這樣才算是「利他共贏」。
Thumbnail
如果我們自己的狀況不佳,也不能創作出好作品吧!所以先把自己照顧好,有餘力,再去做「利他」的事情,寫文章也是這樣,想要帶給他人價值和幸福的文章,也應該要來自於「能夠把自己照顧好的創作者」,這樣才算是「利他共贏」。
Thumbnail
當初在設定這個目標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困難,因為我看到很多人也是每天寫文章。但是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還真的會遇到寫不出來的情形。於是參考了歐陽老師的方法,大致把文章分為三種,分別是工作專業教學文章、日常分享文章,以及閱讀心得文章。想要日更文章,也可以參考這三個方向,每天應該都會有題材可以書寫。
Thumbnail
當初在設定這個目標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困難,因為我看到很多人也是每天寫文章。但是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還真的會遇到寫不出來的情形。於是參考了歐陽老師的方法,大致把文章分為三種,分別是工作專業教學文章、日常分享文章,以及閱讀心得文章。想要日更文章,也可以參考這三個方向,每天應該都會有題材可以書寫。
Thumbnail
我對於自己寫作、表達的反省,從生活中幾個事情看出自己的問題,並試著做得更好。
Thumbnail
我對於自己寫作、表達的反省,從生活中幾個事情看出自己的問題,並試著做得更好。
Thumbnail
為了寫這篇心得文,這兩星期內我把整場演講聽了超過5次以上。很認真的紀錄下演講裡的所有重點,接著看了別人的心得文和老師自己的省思後,我又想把它們套入在自己文章內。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整篇文章像是一台拼裝車。 於是我決定把一千多字的文章全都刪了,一切歸零反覆的問自己:「我聽完了講座,然後呢?」
Thumbnail
為了寫這篇心得文,這兩星期內我把整場演講聽了超過5次以上。很認真的紀錄下演講裡的所有重點,接著看了別人的心得文和老師自己的省思後,我又想把它們套入在自己文章內。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整篇文章像是一台拼裝車。 於是我決定把一千多字的文章全都刪了,一切歸零反覆的問自己:「我聽完了講座,然後呢?」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Thumbnail
欣賞我的內容創作,請支持我,讓我你提供更多有用資訊 你有沒有遇到過那種連續幾個小時說話的人?他們總是有話要說,喜歡獨白。他們可以連續幾個小時拼命地試圖將一個觀點傳遞給已經對他們失去興趣的人群。 每當你想說話時,建議你花時間思考要說的話以及如何用更少的詞來傳達你的想法。 少說話的好處 越短越好
Thumbnail
欣賞我的內容創作,請支持我,讓我你提供更多有用資訊 你有沒有遇到過那種連續幾個小時說話的人?他們總是有話要說,喜歡獨白。他們可以連續幾個小時拼命地試圖將一個觀點傳遞給已經對他們失去興趣的人群。 每當你想說話時,建議你花時間思考要說的話以及如何用更少的詞來傳達你的想法。 少說話的好處 越短越好
Thumbnail
抱持著「好事會繼續發生在路上」的信念,轉而投入今天要做的報告,但由於製作這份報告時,我採取的作法是「文本精讀法」對文本中,出現的缺漏(不是文字上的缺漏,而是內容中,對於事件的陳述,過於簡要,而省略細節,出現跳躍式的敘述等)我不想在簡報中,做我的詮釋與補足,於是就如實呈現專書的內容,並加以註記、摘要。
Thumbnail
抱持著「好事會繼續發生在路上」的信念,轉而投入今天要做的報告,但由於製作這份報告時,我採取的作法是「文本精讀法」對文本中,出現的缺漏(不是文字上的缺漏,而是內容中,對於事件的陳述,過於簡要,而省略細節,出現跳躍式的敘述等)我不想在簡報中,做我的詮釋與補足,於是就如實呈現專書的內容,並加以註記、摘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