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社會學是一個糟糕的選項,那為什麼我還要出國念性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社會學作為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首先,社會學到底在說什麼?

在《見樹又見林》一書的序中,作者提到:「一個基本的社會學思考原則是:我們總是參與在比本身更大的事物之中,也就是社會學家所稱的社會體系。」簡單來說,社會學幫助我們思考看似個人的問題中,背後更龐大的結構運作機制。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和整個體系交互運作,如家庭、社會、國家,一個人無法真空於體制之外,就如人無法生存於沒有陽光、空氣、水灌溉的世界。

體制就是如此,看似無形卻又有形:它在無形之中形塑個人的成長與行為,它在有形之中改變了地景與城市風貌。社會學幫助我們以一副「透視鏡」來看穿個人生活背後的體制運作,這就是「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人不再只是限縮於個人層次的範疇,也不再是個人主義的魁儡;人是生長在社會網絡與體制的,是受到團體與社會互動而茁壯的。社會學幫助我們『從「個人的煩惱」連結到「社會的公共議題」』,個人問題不再停留於個人層次,而是整個社會層次的議題

於是,社會學關懷的是社會正義沒錯,但不是像文章「每天鬼吼鬼叫社會正義、關愛世人云云,但它對社會大眾的實質貢獻極低」那麼地狹隘;社會學關心的是階級/性別/種族等如何造成這個社會的不平等,「不平等」即是社會學家極力切入地要點之一。就像心理學一樣,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作用,社會學只要有結構體制的不平等存在,就有社會學扮演的舞台。社會學不只是「鬼吼鬼叫」,而是在每個社會的螺絲釘上運作,舉凡勞工、醫學、宗教、家庭、都市等,都有社會學家致力的地方。倘若這個社會沒有社會學,整個體制就會像失去重心的鐘擺一樣,偏倚權力大的一方,造成政府與社會失能。

念社會學就算了,還要出國念性別?什麼是性別?

Photo by Mika Baumeister / Unsplash

Photo by Mika Baumeister / Unsplash

然而,念社會學這種傳統學科就算了,為何想要念其中新興的領域「性別研究」呢?

當然,「性別」可以包在社會學的一環,卻也可以跨越學科與其他領域產生共鳴,如政治學、歷史學、文學、哲學、心理學、地理學等等,都可以軋上性別的一角。但是,這樣的研究取向卻引來許多人對我的問題:「那為什麼要出國念?念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一來,我對社會學依然抱有巨大的熱忱,二來又想要找到與心理學的平衡點,再加上我對性別研究特別有興趣,除了是知識上的熱忱外,重點是「性別」也和我個人生命歷程息息相關。後來,在歷經一番研究下,我發現台灣的性別研究依然是非常新興的領域,資源相對西方而言較少,所以毅然決定一拚出國讀書的夢想,申請了數間性別研究領域的學校,拓展我對性別知識的視野。

就如社會學一樣,性別研究戴上的更是以「Gender」剖析的放大鏡,來觀察社會日常中性別權力不均等現象。比方說,為什麼女性相對於男性,總是不敢一個人在晚上單獨在外面行動?為什麼養兒育女的職責通常落在母親身上?為什麼女人總是在職場上會遇到「玻璃天花板」的效應?這些都是因為「性別」而產生「不平等」的現象。再更用顯微鏡的方式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性別也總是和階級與種族鑲嵌在一起,如同社會學告訴我們的,使性別不單單只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

有熱忱比什麼都還重要

Photo by Ian Schneider / Unsplash

Photo by Ian Schneider / Unsplash

然而,另外一個社會學與性別研究讓人質疑的點是:「未來能做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但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必須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如果是為了錢,那很抱歉,念性別很難幫你賺大錢,它不如矽谷工程師是能給你年薪十幾萬的美金,也不能像律師一樣讓你Case客戶很多荷包賺飽飽,它付出的是對社會的貢獻,以及燃燒對學科的熱忱。當然,我並不認為念性別或社會學的就應該領那麼低薪,我認為這也是體制造成的問題之一,使資源不均等的倚靠自然科學,造成社會學等社會科學永遠都是預算不夠且沒人要念;我想問的是,如果這個世界都是看金錢來決定職涯的價值,那麼我們是不是永遠故步自封,侷限自己在某一個領域,強化了資源分配的不平等

社會學告訴我們不要想著走「阻力最小的路」,這不是要我們都要成為正義魔人,或者永遠反抗體制與資本主義,而是融合知識實踐於自我的生涯中,做出取捨與妥協。社會學當然給我們很多批判的視角,雖然會使我們沮喪、難過與無力,畢竟個人面對體制機器永遠力不從心,但是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從社會學得到什麼?進而改善自己的思考與實踐能力。社會學不是要你永遠懷抱悲傷來看待這個世界,而是如何從悲傷中找到那一點改變的動力,那個動力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社會學與性別研究不是像該文所說的那麼一文不值,它可以是政府工作者、NGO非政府組織勞動者、企業主、研究員、作家、助人工作者,它可以帶給社會巨大的貢獻,從一點一滴的付出,匯集而成對社會的改變,就是社會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社會學不一定逼你要仇視體制,而是如何在有限資源裡達到自我與社會的平衡;社會學更可以成為一種志業,幫助你在未來不同的職涯道路裡,依舊懷著一顆社會學的情懷來擁抱他人與自己,還有這個社會。這也是我為什麼選擇出國讀社會科學,因為它賦予我對生命與經驗的熱忱,性別與社會學給我的是溫柔體諒,以及改變的動力

原文於2021/09/01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J. J. Yang
從小在農村長大,幸運的在成長階梯上接觸了社會學與心理學,時而對現狀充滿熱忱卻又
陷於無助。不愛正向思考,喜歡在痛楚中滋養自己的一片天地。喜愛旅遊、文學、電影、
看狼人殺與無止盡的喝酒。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CUNY)婦女與性別研究所,關注女性主義、
酷兒運動、與台灣研究。
執行編輯:Vivi Lin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X Foundation 台灣未來基金會的沙龍
23會員
50內容數
2023/04/01
「想法比操作重要」。台灣是英語碩士畢業,而遠赴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Erin Chiu不只一次和作者強調;她認為學校安排許多業師的課程,不但讓她有機會直接了解澳洲的設計產業之外,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一起學習,也讓剛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而無法有貢獻的Erin,在多次互動中增強了自信也打開了腦袋。
Thumbnail
2023/04/01
「想法比操作重要」。台灣是英語碩士畢業,而遠赴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Erin Chiu不只一次和作者強調;她認為學校安排許多業師的課程,不但讓她有機會直接了解澳洲的設計產業之外,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一起學習,也讓剛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而無法有貢獻的Erin,在多次互動中增強了自信也打開了腦袋。
Thumbnail
2023/03/25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系列專欄,作者這次邀請到在旋濱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就讀設計碩士的Erin Chiu。台灣英文系畢業的Erin要和大家分享她如何從一個非設計專業的學士生,在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的過程和遇到的挑戰,以及在這一波疫情下課程受到的影響與上課方式的改變。
Thumbnail
2023/03/25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系列專欄,作者這次邀請到在旋濱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就讀設計碩士的Erin Chiu。台灣英文系畢業的Erin要和大家分享她如何從一個非設計專業的學士生,在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的過程和遇到的挑戰,以及在這一波疫情下課程受到的影響與上課方式的改變。
Thumbnail
2023/03/18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莫屬!美國不僅學費高昂,生活費也高於台灣。如何在出發前甚至準備申請學校前準確估算自己的總支出呢?作者曾在美國賓州匹茲堡念過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幫你省下你在美國的開銷
Thumbnail
2023/03/18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莫屬!美國不僅學費高昂,生活費也高於台灣。如何在出發前甚至準備申請學校前準確估算自己的總支出呢?作者曾在美國賓州匹茲堡念過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幫你省下你在美國的開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回想起當時唸社會系時沒想到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只覺得高中對於政治與社會有興趣就選了。有些同學大二就在規劃轉系,想要到比較熱門的科系或是考公職。說真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就糊裡糊塗的,憑著一股對於知識的熱情就唸到社會學碩士。
Thumbnail
回想起當時唸社會系時沒想到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只覺得高中對於政治與社會有興趣就選了。有些同學大二就在規劃轉系,想要到比較熱門的科系或是考公職。說真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就糊裡糊塗的,憑著一股對於知識的熱情就唸到社會學碩士。
Thumbnail
最近一文《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臉書上鬧得沸沸揚揚,該文宣稱社會學系出社會後難以在職場上找到工作,灌輸滿滿的加害與被害情結,認為社會系整天都只是無病呻吟,貢獻極低。可是如果社會系被批評的毫無價值,那為什麼大家還是要出國念社會學系?既然念社會學都已經夠糟了,為何作者還是堅持出國念「性別」呢?
Thumbnail
最近一文《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臉書上鬧得沸沸揚揚,該文宣稱社會學系出社會後難以在職場上找到工作,灌輸滿滿的加害與被害情結,認為社會系整天都只是無病呻吟,貢獻極低。可是如果社會系被批評的毫無價值,那為什麼大家還是要出國念社會學系?既然念社會學都已經夠糟了,為何作者還是堅持出國念「性別」呢?
Thumbnail
每過一段時間,網路上就會有一波社會學無用的爭議⋯⋯
Thumbnail
每過一段時間,網路上就會有一波社會學無用的爭議⋯⋯
Thumbnail
在創立這支帳號的時候,我人是身為社工系大一的學生。當時的必修科目有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等的。我最愛的科目是社會學,所以一開始想要用社會學的角度書寫生活中的一些事。 唸到大二下結束時,因為私人因素的考量,決定回交通方便的家鄉讀書,覺得自己不適合社工,對外語比較有興趣,轉而去讀二技應用英文。
Thumbnail
在創立這支帳號的時候,我人是身為社工系大一的學生。當時的必修科目有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等的。我最愛的科目是社會學,所以一開始想要用社會學的角度書寫生活中的一些事。 唸到大二下結束時,因為私人因素的考量,決定回交通方便的家鄉讀書,覺得自己不適合社工,對外語比較有興趣,轉而去讀二技應用英文。
Thumbnail
事情還是要回到一個點上─為什麼要把一個人不順遂,怪罪到念什麼科系上?
Thumbnail
事情還是要回到一個點上─為什麼要把一個人不順遂,怪罪到念什麼科系上?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研究所推甄的時刻,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會有許多大學生為此感到相當的煩惱--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念研究所。 在我大四的時候,很常聽到一句話:如果你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話,就先去唸個研究所、拿個更高的學位吧! 這句話乍聽之下好像是合情合理的,畢竟華人社會相當重視學歷成就。但如果…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研究所推甄的時刻,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會有許多大學生為此感到相當的煩惱--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念研究所。 在我大四的時候,很常聽到一句話:如果你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話,就先去唸個研究所、拿個更高的學位吧! 這句話乍聽之下好像是合情合理的,畢竟華人社會相當重視學歷成就。但如果…
Thumbnail
「社會系在讀什麼?畢業要幹嘛?」 打從就讀東海社會系的第一天起,這些問題即使已經工作了,仍然一直伴隨到現在,而我也只能笑笑的說:「就像我一樣在當公民老師/編公民教科書。」因為在別人眼裡,我過去的工作看起來都很穩定,所以也不會受到更多的質疑。在別人眼中我是靠社會學吃飯的人,還靠它吃了兩年飯,如果社會學
Thumbnail
「社會系在讀什麼?畢業要幹嘛?」 打從就讀東海社會系的第一天起,這些問題即使已經工作了,仍然一直伴隨到現在,而我也只能笑笑的說:「就像我一樣在當公民老師/編公民教科書。」因為在別人眼裡,我過去的工作看起來都很穩定,所以也不會受到更多的質疑。在別人眼中我是靠社會學吃飯的人,還靠它吃了兩年飯,如果社會學
Thumbnail
有人說:「社會學是一門吃飽太閒的科學嗎?」不知道大家心中對「社會學」想像是甚麼?或許和社工師、太陽花運動的形象或許不太一樣,我舉個例子好了,如果觀察一間公共廁所,大家能聯想到什麼專業?是公共衛生、環境美化還是室內設計?總之,無法都想像到社會學。
Thumbnail
有人說:「社會學是一門吃飽太閒的科學嗎?」不知道大家心中對「社會學」想像是甚麼?或許和社工師、太陽花運動的形象或許不太一樣,我舉個例子好了,如果觀察一間公共廁所,大家能聯想到什麼專業?是公共衛生、環境美化還是室內設計?總之,無法都想像到社會學。
Thumbnail
就如同我在這篇文所提到的,為什麼我常常搞不清楚情況就評論?原因是因為其實有很多社會熱點其實很小很不重要,但是看到別人評論都批評不到點子上,所以我才評論。而有時候我在評論的時候都會突然冒出一些奇怪的字詞導致語句不通順,也是因為我的思覺失調有點在惡化所以我的語句
Thumbnail
就如同我在這篇文所提到的,為什麼我常常搞不清楚情況就評論?原因是因為其實有很多社會熱點其實很小很不重要,但是看到別人評論都批評不到點子上,所以我才評論。而有時候我在評論的時候都會突然冒出一些奇怪的字詞導致語句不通順,也是因為我的思覺失調有點在惡化所以我的語句
Thumbnail
從中學理科班畢業,本想就讀心理學系的我可謂是陰差陽錯進入了媒體科系。雖然雙魚媽那時候並沒有因為我想讀心理學而多說什麼,但是,我可以看得出她眼裡的擔憂——畢業後,出來是要做什麼?為了不想她擔心,當時的我也就隨便選...
Thumbnail
從中學理科班畢業,本想就讀心理學系的我可謂是陰差陽錯進入了媒體科系。雖然雙魚媽那時候並沒有因為我想讀心理學而多說什麼,但是,我可以看得出她眼裡的擔憂——畢業後,出來是要做什麼?為了不想她擔心,當時的我也就隨便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