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他人之惡的我們,恐懼什麼?談面對惡的存在、高敏感的對應|梨泰院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接連幾日的梨泰院新聞讓許多人難過心痛,這些紀錄畫面裡,曝光了當時處於現場的人們,而有些大喊著:「用力推、推大力點」的在場者,開始被大眾「指認」責問為何如此自私殘忍,有些民眾甚至因為對此行為太憤慨、傷心,難以平復原先日常的情緒跟思緒。

我猜想只單接收資訊仍引發許多情感且難以排解的人,應該也是有所謂的「高敏感」特質,我自己也是,身邊也不少朋友是。高敏感就像一把雙面刃,沒有多加注意或引導的話,其實很容易自傷,我也曾因此陷入負面迴圈當中。所以本文想對有前述感受的人,分享我個人的相關看法跟經歷,還有一些緩解練習,希望這些幫到我自己的,也能夠幫到你。


惡與悲劇的差別

首先,梨泰院推擠事件是一場悲劇,不是因為人性之惡造成的。

加拿大的臨床心理學家Jordan Peterson曾表示惡與悲劇是不同的事。 動物及人的生存本身有部分限制—如需要食物、需要保暖,生物為了生存本身所做出的行為,無法稱之為「邪惡」,就像老虎獵殺野豬進食,不能說老虎邪惡。我們可能會因個人情感偏好去同情野豬的死亡,但現實上,這就是自然生命的本貌,基於同情,我們只能說這是(我們認為的)悲劇。

至於邪惡,則有兩種顯著特質,一是傲慢自大(arrogant)、二是憎惡(resentment),邪惡是一種對恐懼的慶祝(celebration of horror)與反生存的態度,如納粹集中營虐待受囚者的作為即是,而這種作為源自意識上,早已先將特定對象給貶低異化(Objectification)了。

依Peterson的論點,可以說悲劇是基於為了生存,而邪惡卻是基於反對生存。這也是為何國際法後來出現「危害人類罪」這個罪名,追究政府層級迫害人類的惡意行為。

回來看梨泰院事件,若用台灣法律觀之,推擠的人(不論有無出聲大喊)還可能因為刑法第24條「緊急避難」得以阻卻違法。在梨泰院此次情況下發生的「侵害」,很難說行為人是「邪惡」或有罪的,因為求生是所有會死亡的生命巨大的本能,法律知曉人性的脆弱及有限性,在特定急難考驗的狀態下,即便有侵害他人利益的事實跟責任(account for),假如真的是不得已之行為,法律亦認為不具違法性,不會構成犯罪。

因為全善全能是神的境界,人界互相約束的條約—法律,必須誠實看待人的侷限。


我們所注意到的那面人性

假如你還是很傷心,覺得「自私的人性」很困擾你,使你焦慮、忿怒或恐懼,我除了可以跟你說,這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提的「陰影(Shadow)」在作用外,也跟你分享我的過往。

其實我小時候也曾被自私的人性困惱過,小學中年級某次上課,一名年長的老師說到國外足球場發生的踩踏事件,以及一連串其他群眾慌亂下發生的慘案,一邊哀痛一邊感慨人本性都是自私的。我當時除了震驚外,默默也把老師的看法記在心中,好像我應該要「認清」人的自私,才能保護自己。

我逐漸因為「人很自私」的信念發展出一些特質,青春期的我開始覺得自私是理所當然的,當家人唸我很自私時,我也不覺得要改變,還會反過來防衛自我,有如他們是想拆毀我打造堅實的堡壘。

後來我才理解,小時,我們都從大人身上學習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成人所需要的能力,「模仿」幾乎是多數生物的天性,我也是如此,把身邊大人們說的、做的、相信的,當成長大的養分;但殊不知,我不是真正的「長大」,只是長成像他們的集合。

raw-image

聚焦負面人性的危險

我們的信念跟對他人的想法、態度,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各個層面。當我第一次被人性醜惡震懾時,我害怕了,然後我先是選擇了厭惡排斥,而後卻又無意識地滑向與其同化的路,我變成了自己所害怕的,以使自己強大。但對他人或世界抱有負面的心念,不會保護自己,反而是傷害自己愛跟自由的能力。

長久被人性很負面的信念佔據,會磨損自己愛人的渴望,甚至對人性逐漸失望透頂,覺得惡性的人類根本不值得活,因此更容易憤世嫉俗,充滿毀滅仇視的心念跟動能;許多無差別殺人的兇手多具有同樣的心理,其自身也有自殺的意圖,因為其心念就是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都一樣,是惡的。

回頭看,我認為惡的誘惑是什麼呢?就是要你相信它是真的,而且是全面純然的真實。

高敏感與執著純善的痛苦

原本對痛苦敏感,對善及美喜愛的天性,卻漸漸被惡帶來的恐懼與誘惑給禁錮,我曾想過,這是不是很多高敏感的人都會經歷的事呢?不停吸收世界眾多的苦難痛苦,無法忽視跟放下,最後無力的病倒,憂鬱或發狂暴走。

我曾在《天空之城》那篇文談過女主角希達的性格演變:

希達害怕自己(包括與她血脈不可分的天空之城)會帶來傷害,因此不願輕易坦露或去“憶起”自己的身世,這個階段的希達還沒學習到焦點的平衡,擔心黑暗的力量會無的放矢的釋放,寧可選擇壓抑。

希達也是個恐懼內在毀滅力量的人,恐懼到產生失憶,好把自己血脈傳承的魔力給封印,她認為毀滅的力量就是惡,這種強烈的負面信念使她無法接納這股魔力,也無法接納帶有這魔力的自己,甚至也不希望任何人,包括她自己,找到天空之城—她的故鄉。

但希達若無法正視與接納這股被她視為惡的內在力量,就無法認識完整的自己,也無法找到自己更靠近上天的「根」與智慧,更別論學習掌控自己的毀滅能量。

Jordan Peterson也曾說過,一個人要能理解自己有能力做到多邪惡的事,才能真的走向善。


辨別善惡的我們從此離開伊甸園

為何我們那麼害怕惡?厭惡它、恐懼它、想要根除它的慾望從哪來的?又什麼能被稱之為善跟惡呢?

善與惡的判別其實與文化息息相關,我們以為它很絕對,但攤開歷史便知,它是隨著時代跟文化有所浮動的。

我們也以為善與惡是二元對立的兩個客體,於是當我是善的,就不是惡;當我看見他人之惡時,他就不是善的。我們的教育跟媒體裡也帶有這種極端分化的價值觀,政治大概是最明顯能看到的場域。 可是二元在現實裡,是一個完整中的不同呈現,就像天地裡的白天與黑夜,善與惡也都在一個人之內。

絕對堅持「善」的信念,有時卻會成為「消滅惡」的意志跟動能,就像苦行派鞭打自己以贖罪,又或者聖十字軍清除異教徒的聖戰。現今看來都很殘酷,但在他們的心中,這些都是對「善」的追求與正當的「淨化」行動。

直到現今,這種認為人必須至善、洗淨罪惡才值得被愛,靈魂才純潔得以到淨土的價值觀還是很普遍,所以我們費盡心力在追求理想的自我,而非接納真實的自我。

就如伊甸園的亞當與夏娃在吃下善惡樹上的果子後,擁有了善惡辨別的能力,第一個覺知便是對裸身的自己羞愧,甚至在上帝來時,因害怕而躲藏。蛇在誘惑夏娃時曾說,吃下善惡果能讓你們的眼睛明亮,你們就會像上帝一樣能知道善惡;但上帝卻曾吩咐不得吃善惡樹的果,因為吃下必死。

亞當夏娃最終因吃下善惡果被趕出伊甸園,帶著自己的善惡之眼,於不再永生的生命裡遭逢苦難。

覺知到善惡的我們,跟知道善惡的上帝究竟有何不同?這是可以省思的地方。為何亞當得以辨善惡後會對裸身羞愧?突然間不能接受自己的原貌,但上帝卻不曾對亞當夏娃裸身有過特別表示。

也許我們需要認清自己都有「邪惡」的一面,但同時也有「善良」的一面,並且坦然接受這就是人類的全部。

raw-image


下面是一些高敏感特質者可以嘗試的方法:

容納安放內在痛苦與惡的能力

用知曉化解執著

接納「惡」存在的可能,知曉「惡」非與我對立的存在,而是我眾多可能的一個存在;對他人而言亦是。

用清晰、寬大的目光看著眼前一個「惡」,理解自己看到的,是無數可能下的一種可能性,但這個人也包括著「善」跟「美」的其他可能性。將人描繪成十足的惡人或好人,都很極端,也很不誠實。我們敢說自己完全是善良的好人嗎?我們誰沒有過錯?誰不能被畫上「惡」的一筆?

接納並體諒自己跟他人有的惡,明白這僅為一刻、一面、一(因)果的呈現,法律可以強行要求人為其單一行為負責,但我們無法了解一個人完整的生命樣貌,對於其孰善孰惡,或許只有神才有資格審判。

我覺得恐懼「惡」是因為害怕會被惡擊倒,排擠惡、消滅惡或甚至成為惡都是,就像我小時候覺得自私才能自保一樣,那些經歷過暴力待遇也成為下一個施暴者的人,都是在複製延續自己感知的痛苦。

不再繼續擴散或與痛苦共鳴的方法,就是用清明的知曉看穿「惡」不過如此,除了惡以外還能有其他存在,我們覺知到惡後,也能於往後提點自己,更有意識地做出有益的選擇。即便經歷過邪惡摧殘的人,也有能力停止痛苦的延續,切斷它從自身擴散出去的可能,讓痛苦與邪惡在內在轉化成對良善的明晰選擇,甘地即是一例。

人生勢必會有受苦、面對邪惡的時候。人終其一生,都不可能用「清零」方式消滅受苦與邪惡的存有,我們能做的是盡力學習自我心靈的彈性與容量,在面對各種外境尤其艱難時,能依舊活的自在和諧。


用我們所愛的人帶出慈悲心

上述理智層面的方法,如果對你來說很不易親近,那我想請你從你很愛的人身上,說出那些他被外人討厭的地方,尤其是很有可能遭受報復或攻擊的部分,接著想想如果他也因此遭受攻擊,你的感受如何?是覺得合理可以接受還是你仍希望他安好呢?

你愛他必定有你的理由,很有可能跟他的優點缺點有多少也不相干,我們的親人常常就是這樣的存在。

我的父親就有「路怒症」,有時他的行為真的十分惡劣沒品,我都很希望這時能在車後幫他貼個字條寫:「對不起,我是很惡劣的駕駛,但我是個好爸爸。」我還是希望外人知道他不只是個行為偏差的駕駛,也有其他面向,同時他也能被原諒。

當我遇到態度差勁或舉止討厭的人時,我也會想說這只是他的單一面貌,而他也有可愛的時候,以及喜愛他的人。

盡可能地原諒冒犯你的人,就像你也希望你所愛的人能夠被原諒。

raw-image


▷清理你的心靈環境

惡與善是共融存在的,但為何你要蹲在惡的感知裡?請跳出來,去感知真善美的存在。

高敏感特質者有很強的同理心跟情緒感染力,這可以是我們的長處,只要我們有意識的養育對愛的感受習慣及強度,把能力施展在對己有益的方向。我希望高敏感特質者能體認、解開自己同樣強大的良善本能與吸引力,而不是被自己對痛苦易感的那面拉垮,失去對生命與愛的歡喜與信心。

我在第一天接觸到梨泰院的新聞時,當晚睡前也有浮出無名恐懼,於是我就開始祈禱,但我並不是對梨泰院事件本身祈禱,因為我試過後發現無法很順利地打開我內心的正向感。所以我改為如往常一樣,為我所愛的人祈禱,接著心中升起的愛,自然地把原先的恐懼推散開。

所以,也請試著散發你的愛,不論對誰,寵物或無機物也可以,讓自己沈浸在愛的感受裡一陣子。因為我們給出的都是給自己的,當我們散發著愛,也是把愛帶向自己。

有時候我們不一定要從引發感受的那件事著手去進行「轉化」,而是先找到更容易進入的方式,因為內在的議題可以有多種表現面向,它可以透過很多事件被促發,而我們也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去靠近內在的課題,療癒自己。



善惡皆能被愛接納

這裡分享一首泰戈爾的詩,是我當初在北京交換(所以詩本是簡體)一邊準備台灣律師考試時讀到的,泰戈爾是我很喜歡的詩人,在壓力頗大的那段期間,藉由讀他的詩,能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神與愛的溫厚;而這首名「裁判(The Judge)」,是我印象深刻且十分感動的詩作之一。

我想以上整篇文的個人想法,多少來自這首詩曾給我的啟發。

raw-image

同樣呼應此文的真實事件:)


IG@dreamyaks

FB@dreamyaks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擊下方❤️拍手或留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是我聞-avatar-img
2022/11/06
你這篇有榮格心理學派的味道耶
夢牛-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1/08
對~鍾穎老師上課揪促咪
avatar-img
夢牛的沙龍
134會員
59內容數
--
夢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2
我在臨終病房,先後與兩位長年依持佛法修行的病人相遇,但兩人表現出的面容與心境,卻很不一樣,一位因執著而痛苦,另一位安處身體的衰敗,依然能清明慈善的對待一切。我不禁在心中探問自己:修行的真諦是什麼?我們容易陷入的修行或身心靈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2024/11/02
我在臨終病房,先後與兩位長年依持佛法修行的病人相遇,但兩人表現出的面容與心境,卻很不一樣,一位因執著而痛苦,另一位安處身體的衰敗,依然能清明慈善的對待一切。我不禁在心中探問自己:修行的真諦是什麼?我們容易陷入的修行或身心靈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2/21
我終於意識到自己就像那夢中的生物,帶著擬態本性小心翼翼偽裝隱沒著。在現實被夢境鑿開的共時空隙,在潛意識催生的提點面前,我能否體會並承認這確實是「有意義的巧合」。此生,我們是否願與自己內在的導師持續合作?是否尊重內在的聲音,願意珍惜潛意識展露的訊息,讓意識與潛意識更常連通,使我們看見自己更完整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2/21
我終於意識到自己就像那夢中的生物,帶著擬態本性小心翼翼偽裝隱沒著。在現實被夢境鑿開的共時空隙,在潛意識催生的提點面前,我能否體會並承認這確實是「有意義的巧合」。此生,我們是否願與自己內在的導師持續合作?是否尊重內在的聲音,願意珍惜潛意識展露的訊息,讓意識與潛意識更常連通,使我們看見自己更完整的樣貌?
Thumbnail
2024/01/06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2024/01/06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Thumbnail
因為恐懼而無所畏懼,無私、利他,在於同理他人恐懼!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
Thumbnail
「電子科技大廠已婚處長,自毀式發文劈腿激戰三女。」 「台南男子不滿女友移情別戀,開車輾斃前女友」 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電視新聞節目了。除了沒有時間,更重要的是,當決定一件事情要如何對待、處理,都攸關著未來的你,未來的你要壞、要好。 都是性格在作祟 人類是唯一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動物,所以我們
Thumbnail
「電子科技大廠已婚處長,自毀式發文劈腿激戰三女。」 「台南男子不滿女友移情別戀,開車輾斃前女友」 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電視新聞節目了。除了沒有時間,更重要的是,當決定一件事情要如何對待、處理,都攸關著未來的你,未來的你要壞、要好。 都是性格在作祟 人類是唯一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動物,所以我們
Thumbnail
那些大喊著:「用力推、推大力點」的在場者,開始被大眾「指認」責問為何如此自私殘忍?高敏感特質者對此行為太憤慨、傷心,難以平復原先日常的情緒跟思緒...
Thumbnail
那些大喊著:「用力推、推大力點」的在場者,開始被大眾「指認」責問為何如此自私殘忍?高敏感特質者對此行為太憤慨、傷心,難以平復原先日常的情緒跟思緒...
Thumbnail
就像會兇的狗,其實內心很受傷,想要保護自己的地盤,就像那些想要欺負弱小的人,其實內心很脆弱,霸凌別人的人,表面上說是好玩,但內心其實想要有人懂他們的心,並且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支持他們,拉持他們一把,幫他們說話,內心並不壞,只是調皮了點,而真正只要用「對」方法,壞人其實都可以變成「好人」。
Thumbnail
就像會兇的狗,其實內心很受傷,想要保護自己的地盤,就像那些想要欺負弱小的人,其實內心很脆弱,霸凌別人的人,表面上說是好玩,但內心其實想要有人懂他們的心,並且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支持他們,拉持他們一把,幫他們說話,內心並不壞,只是調皮了點,而真正只要用「對」方法,壞人其實都可以變成「好人」。
Thumbnail
剛讀完這本書,個人很贊同宋尚緯對《人慈》的評論。有關人類的善惡,大概到人類滅亡之前都會是個永恆的命題。這本書的特異之處,是標記了人類的正面特質與事蹟。其實想想也對,如果世上真存在那麼多邪惡之人,我們住的房子會不時坍塌;出門可能就跌進好幾坑大窟窿;走在路上就會被搶劫或遭到隨機殺人犯刺殺。除了少數戰亂或
Thumbnail
剛讀完這本書,個人很贊同宋尚緯對《人慈》的評論。有關人類的善惡,大概到人類滅亡之前都會是個永恆的命題。這本書的特異之處,是標記了人類的正面特質與事蹟。其實想想也對,如果世上真存在那麼多邪惡之人,我們住的房子會不時坍塌;出門可能就跌進好幾坑大窟窿;走在路上就會被搶劫或遭到隨機殺人犯刺殺。除了少數戰亂或
Thumbnail
因為性格敏感,很容易就會有受傷的感覺。而自己常常在舔舐傷口的情境下生活,坦言是會忽略自己是會傷人的。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因為性格敏感,會知道自己感到痛的感覺,會知道是哪樣的情境讓自己感覺到痛。慢慢的,因為無法改變他人,反而會模仿讓自己痛苦的人,用自己會痛的方式,讓他們痛。希望他們痛了,也能理解自
Thumbnail
因為性格敏感,很容易就會有受傷的感覺。而自己常常在舔舐傷口的情境下生活,坦言是會忽略自己是會傷人的。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因為性格敏感,會知道自己感到痛的感覺,會知道是哪樣的情境讓自己感覺到痛。慢慢的,因為無法改變他人,反而會模仿讓自己痛苦的人,用自己會痛的方式,讓他們痛。希望他們痛了,也能理解自
Thumbnail
「攻擊性」,光是看到這個詞,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聯想到負面印象,不過不可否認,它在過去的演化中,確實給我們的祖先帶來不少好處。而在現代,攻擊性或多或少也是促進我們發展的重要元素,但前提是適當。有些人無法適當控制自己的攻擊性,因而危害到社會的利益以及其他人的權益。本文介紹「控制型」及「反應型」兩種攻擊者。
Thumbnail
「攻擊性」,光是看到這個詞,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聯想到負面印象,不過不可否認,它在過去的演化中,確實給我們的祖先帶來不少好處。而在現代,攻擊性或多或少也是促進我們發展的重要元素,但前提是適當。有些人無法適當控制自己的攻擊性,因而危害到社會的利益以及其他人的權益。本文介紹「控制型」及「反應型」兩種攻擊者。
Thumbnail
Rendy Novantino on Unsplash 是人,都會恐慌,但怎麼樣的恐慌心理造成了這次社會的動盪不安?每一個人都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廣泛定義就是成為這個階段下沒有生活物資以及染上疾病的潛伏受害者。這個「詞」很容易氾濫使用,我當然也是受害者,是被別人影響下的受害者,我該怪別人
Thumbnail
Rendy Novantino on Unsplash 是人,都會恐慌,但怎麼樣的恐慌心理造成了這次社會的動盪不安?每一個人都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廣泛定義就是成為這個階段下沒有生活物資以及染上疾病的潛伏受害者。這個「詞」很容易氾濫使用,我當然也是受害者,是被別人影響下的受害者,我該怪別人
Thumbnail
對很多敏銳度很高的人來說,大部分的訊息,都是「干擾」的,如果自己沒有察覺到自己對外接收訊號的強度特別強,很容易在訊息炸裂的世界裡感到永恆的疲憊!
Thumbnail
對很多敏銳度很高的人來說,大部分的訊息,都是「干擾」的,如果自己沒有察覺到自己對外接收訊號的強度特別強,很容易在訊息炸裂的世界裡感到永恆的疲憊!
Thumbnail
惡意,往往是舉著「我是對的」的大旗而來。 跟控制慾、自我優越感強的人相處,往往會感受到強烈的壓迫與令人窒息的氛圍。你不能自在的做自己,甚至你有時會感覺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個錯。為了與他和睦共處,為了融入他的世界,你必須迎合他的價值觀與喜惡,你必須努力消除自己身上他眼中的缺點。
Thumbnail
惡意,往往是舉著「我是對的」的大旗而來。 跟控制慾、自我優越感強的人相處,往往會感受到強烈的壓迫與令人窒息的氛圍。你不能自在的做自己,甚至你有時會感覺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個錯。為了與他和睦共處,為了融入他的世界,你必須迎合他的價值觀與喜惡,你必須努力消除自己身上他眼中的缺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