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氣場來自從容淡定的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閱讀書寫真的是最讓我感受到心流的一種方式,下次再來說明「心流」一事,一直以來我較常看的都是文學、心理學、社會學及管理相關書籍,真的是一種閱讀偏食,繪本多元的內容及圖像藝術正好可以調整一下。

剛讀完了《順應人性》特別有感,作者提出了「超感知」及「四層心智」二大關鍵,只有充分了解及運用,我們才能悠遊出入於心智及情緒之中,成為冷靜的觀察者。不受困任何情緒反應,因為情緒只是過程,它其實是一種竄動的能量,我們會因此有所行動保護自己解決問題,情緒不會傷害你,但不去認真感受情緒便有可能受到傷害了。

所謂的「超感知」意即來自全身的快速訊息,往往比「意識腦」的判斷更準,能幫助我們避開危險或做出錯誤選擇。「四層心智」指的是我們的身體、情緒、大腦及靈性,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覺察身體的感受,就能更清楚內心情緒的變化,書中提到現代人太過依賴大腦的邏輯分析,而忽略了身體的直覺反應,但其實聆聽自己的身體反應,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多數人一生過於想要的東西太多,因此一路匆忙,書中明白指出不要忽視自己身體的反應,舉手投足的任一個動作或身體內外的疼痛都是一個訊息,身體有所反撲,多是平日的積累。不要迴避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情緒是創傷的保護機制,目的是在告訴我們你有尚未療癒的傷口。好好感受會讓人把專注力放回當下,覺察當下的心情、當下的環境、當下的自己,而當注意力專注在此刻時,心中的平靜油然而生。這些都需要有意識的練習,習慣於這樣身心狀態時,對於過去那種忙盲茫的生活模式會感到難以忍受,也不允許自己這樣活著。

很喜歡書中這句話「沒有通向幸福喜悅之路,因為幸福喜悅就是道路本身。」,一位順應人性的人會在群眾中脫穎而出,因為他們在更整合的層次上生活著,一個人強大的氣場絕對來自從容淡定的心。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更歡迎追蹤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亭硯的沙龍
89會員
207內容數
在繪本中尋找生命省思,決定50+後的人生悠遊於繪本中漫步呼吸,遇見更多美麗的人事物。
文亭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什麼時候才會自覺石頭很重,才意識到自己背得很辛苦,所有社會期望及他人目光都像是書中的石頭,從小到大我們或兔或少都背負了自己給自己或是別人給自己的石頭,這些石頭增加的速度往往比放下來得快,也許是不希望辜負別人的期望吧,也許是放不下別人的眼光吧。
Thumbnail
2025/04/19
什麼時候才會自覺石頭很重,才意識到自己背得很辛苦,所有社會期望及他人目光都像是書中的石頭,從小到大我們或兔或少都背負了自己給自己或是別人給自己的石頭,這些石頭增加的速度往往比放下來得快,也許是不希望辜負別人的期望吧,也許是放不下別人的眼光吧。
Thumbnail
2025/04/19
我寫文無酬做志工不算時數…就是想做要做,人生沒有這麼複雜,但順吾心而已。想想從小到大我一直對人對事都是這樣的,勇敢前進,勇敢轉彎,勇敢撤退,說是勇敢不如說就是不喜歡了、不想了,我這樣是理智還是任性呢?唯一確定的是我知道自己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我知道自己在幹啥?
Thumbnail
2025/04/19
我寫文無酬做志工不算時數…就是想做要做,人生沒有這麼複雜,但順吾心而已。想想從小到大我一直對人對事都是這樣的,勇敢前進,勇敢轉彎,勇敢撤退,說是勇敢不如說就是不喜歡了、不想了,我這樣是理智還是任性呢?唯一確定的是我知道自己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我知道自己在幹啥?
Thumbnail
2025/04/14
選了一個不怎麼美麗的天氣來去台東,但心情是輕鬆愉快的。14年及18年都是晴天造訪,陽光下的台東適合旅遊,陰雨的台東適合慢居,這次就定點待在金樽
Thumbnail
2025/04/14
選了一個不怎麼美麗的天氣來去台東,但心情是輕鬆愉快的。14年及18年都是晴天造訪,陽光下的台東適合旅遊,陰雨的台東適合慢居,這次就定點待在金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順應人性:活化超感知和身心系統,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Fully Human》 📖 現在這個世界最需要的,   就是我們「順應人性」,展現人類最真實的樣子,   並從這個被奴役的時代中獲得自由。   我們的心智由身體、情緒、大腦和靈性四者組成,但絕大多數人都飽嘗前三者所帶來的困擾。破碎的家庭、逐
Thumbnail
《順應人性:活化超感知和身心系統,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Fully Human》 📖 現在這個世界最需要的,   就是我們「順應人性」,展現人類最真實的樣子,   並從這個被奴役的時代中獲得自由。   我們的心智由身體、情緒、大腦和靈性四者組成,但絕大多數人都飽嘗前三者所帶來的困擾。破碎的家庭、逐
Thumbnail
這幾年身心靈的議題越來越多,也有很多的媒介或是方法教導我們如何達到身心靈平衡,輔以其他的工具,比如說頌缽、精油、西塔療癒、塔羅⋯等等。某些程度我們仰賴這些工具,透過他們更挖掘自己內心深處,達到某種和解,這些方式,也是在我們跟自己對話時,能夠拖住我們的支撐點。 這禮拜我看了一本書「順應人性」,對於覺察
Thumbnail
這幾年身心靈的議題越來越多,也有很多的媒介或是方法教導我們如何達到身心靈平衡,輔以其他的工具,比如說頌缽、精油、西塔療癒、塔羅⋯等等。某些程度我們仰賴這些工具,透過他們更挖掘自己內心深處,達到某種和解,這些方式,也是在我們跟自己對話時,能夠拖住我們的支撐點。 這禮拜我看了一本書「順應人性」,對於覺察
Thumbnail
《心流》決定我們生活品質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夠掌控自己內在經歷,從而影響自己怎麼解讀現實。而心流帶來的最優體驗,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與創造力,讓我們與環境融為一體,接受挑戰達到目標,讓我們擁有更快樂、更充實,也更具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心流》決定我們生活品質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夠掌控自己內在經歷,從而影響自己怎麼解讀現實。而心流帶來的最優體驗,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與創造力,讓我們與環境融為一體,接受挑戰達到目標,讓我們擁有更快樂、更充實,也更具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我更喜歡原本的書名《Fully Human》,這也是這本書的主旨-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類,成為身體、情緒、大腦和靈性達成整合狀態,能夠活出最大潛能的人。 在書的前半部,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很多案例來說明其實人類有一股與生俱來的能力,比大腦還可以更快反應,更巧妙化險為夷,帶領我們活出更平順的人生
Thumbnail
我更喜歡原本的書名《Fully Human》,這也是這本書的主旨-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類,成為身體、情緒、大腦和靈性達成整合狀態,能夠活出最大潛能的人。 在書的前半部,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很多案例來說明其實人類有一股與生俱來的能力,比大腦還可以更快反應,更巧妙化險為夷,帶領我們活出更平順的人生
Thumbnail
「心適力」是指那些能幫助我們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應付自如的必要天生技能。 心適力的旅程中我們第一步是接受變化和不確定性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培養一種靈活心態,讓自己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保持彈性的能力,努力經營以下四大支柱,可以幫助你渡過人生途中遇上的任何考驗。
Thumbnail
「心適力」是指那些能幫助我們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應付自如的必要天生技能。 心適力的旅程中我們第一步是接受變化和不確定性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培養一種靈活心態,讓自己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保持彈性的能力,努力經營以下四大支柱,可以幫助你渡過人生途中遇上的任何考驗。
Thumbnail
在網路上分享一些書摘的隨記,結果詢問度超高,就順手分享一下讀後心得。 好感力 vs 人氣 一開始看到書的封面還會以為是教你社群經營的書,結果一看下去才知道原來裡面講的也是瑜伽,靜坐冥想,甚至腦科學。 追求按讚數,其實是人之常情,因為大腦追求獎勵,而人也是群居的動物,希望得到連結。 但書裡講的,我們需
Thumbnail
在網路上分享一些書摘的隨記,結果詢問度超高,就順手分享一下讀後心得。 好感力 vs 人氣 一開始看到書的封面還會以為是教你社群經營的書,結果一看下去才知道原來裡面講的也是瑜伽,靜坐冥想,甚至腦科學。 追求按讚數,其實是人之常情,因為大腦追求獎勵,而人也是群居的動物,希望得到連結。 但書裡講的,我們需
Thumbnail
多數人一生過於想要的東西太多,因此一路匆忙,書中明白指出不要忽視自己身體的反應,舉手投足的任一個動作或身體內外的疼痛都是一個訊息,身體有所反撲,多是平日的積累。不要迴避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情緒是創傷的保護機制,目的是在告訴我們你有尚未療癒的傷口。好好感受會讓人把專注力放回當下,覺察當下的心情、當下的
Thumbnail
多數人一生過於想要的東西太多,因此一路匆忙,書中明白指出不要忽視自己身體的反應,舉手投足的任一個動作或身體內外的疼痛都是一個訊息,身體有所反撲,多是平日的積累。不要迴避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情緒是創傷的保護機制,目的是在告訴我們你有尚未療癒的傷口。好好感受會讓人把專注力放回當下,覺察當下的心情、當下的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時刻覺察情緒,那就會更容易感受到滿足與幸福。對於剛開始學習覺察的人來說,只要先做到在情緒爆發前,我們能先感受到,並且停下來,冷靜地去和這個情緒相處,那就夠了。正念並不是要正向思考,而是不加批判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所有的感覺,讓這些情緒像流水般輕輕流過。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時刻覺察情緒,那就會更容易感受到滿足與幸福。對於剛開始學習覺察的人來說,只要先做到在情緒爆發前,我們能先感受到,並且停下來,冷靜地去和這個情緒相處,那就夠了。正念並不是要正向思考,而是不加批判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所有的感覺,讓這些情緒像流水般輕輕流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