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與孩子約定的時間,課輔老師一如往常地帶著一箱重重的繪本上山,走進教室那一刻,也代表著屬於彼此的閱讀時光現正展開。「大家還記得,最後是什麼讓小老鼠笑了嗎?」這是前次課程,老師替孩子們準備的繪本《笑一笑吧,小老鼠》的內容。課輔老師才剛問完,眼前已有好幾隻可愛的小手舉起來,孩子彼此都迫不及待說出答案呢!
而這次為孩子挑選的繪本為《我與我的情緒小怪獸》,透過這本介紹情緒的書,老師希望讓孩子認識情緒,並且學習加以整理,讓好的、不好的情緒都能得到釋放。面對文字的書籍,一年級的孩子們即使看不太懂,也願意靜靜地坐著觀察圖片,配合老師的步調猜測下一刻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在最富想像力的成長階段,孩子願意思考並將創意表達出來,正是我們在多元課輔最期盼看見的。
闔上書本,時針來到孩子們最喜歡的手作時刻。老師發下一個又一個的紙杯,請孩子們設計一個情緒小怪獸。其中,有位女孩毫不猶豫地選擇「開心」這個情緒。「我想做一個開心怪獸給爸爸,叫他不要一直愛生氣,喝酒生氣的爸爸很可怕⋯⋯」。
情緒的名詞對他們來說或許陌生,但孩子們對情緒的感受力卻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開心怪獸背後的故事就像一滴承載著滿滿情緒的水滴,安靜的落下,卻引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我們不確定,究竟還有多少令人心疼的故事;但我們願意用時間打開一扇又一扇的心門,用傾聽去理解每個需要被抒發的情緒,就像女孩手中的開心小怪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