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賠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討論一個問題
去餐廳吃飯,孩子不小心或調皮,打破碗盤,要不要賠?
開車晃神撞壞別人的車,責任在己,要賠否?又或,角色互換,你會要對方賠嗎?
那.......
你的孩子在校調皮,弄壞了學校公物(像是打破玻璃,敲壞桌子,打壞掃把,畚斗拖把..... )
你要賠嗎?
一些家長就是認為----「不用賠」!
差在哪?
因為是學校?因為學校是要「教育」不是法院,所以不用賠?反正那是國民的稅金(他很大的成份是沒繳稅的)?
還是因為「孩子還小」?給他機會,只要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好,有「教育到」就好。
所以不用賠?
若因為是學校,不用賠,那餐廳、路上為何要?
孩子還小?那要多大才需要賠?
什麼是「教育」?
不就是要學習對行為的結果負責?趁著小,就應該給他知道因果,有行為就有責任,弄壞要賠,不是天公地道?
家長還來扯「孩子年紀小」、「他不是故意的」、「都是同學害的」......這就是最美的風景,能夠逃就逃、拗就拗、討價還價。
看這件事就知道這社會的價值觀整個混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0會員
695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ralk Ch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們都出門去游泳啦,剛剛陪他們去游泳池走一回,拍幾張照片、看看哪些人還是旱鴨子,信步回班上樓來卻是肚子呱呱叫。 翻箱倒櫃,是的,我的櫃子、抽屜裡面有很多好吃的,餅乾、糖果……都是我吃過、喜歡的,不過這些櫃子裡的食品都是給孩子們準備的,多半是午後放學時刻讓他們的血液增加一點的糖份,少部份則是投某些未
──太愛計較自己的人生、放不下自己的執著,因此煩惱多多,橫豎半夜無法入睡而輾轉床寐 📷 常常在班上看到孩子們的小小衝突。 孩子就是孩子,一個小小事端就是他們的全部:腳被踩到了、書本給弄到地上了、被人指了一下、給人懷疑了、球K了頭……芝麻蒜皮大概就是如此。這些事件發生過後,無一不告狀: 「老師,某某
小孩把午餐吃的木瓜種子丟到花臺去。 過了一個暑假,發現花臺上滿滿的木瓜樹,他們很興奮,說以後會有木瓜吃了。 我說,這樣密集的長,應該無法有木瓜樹可以長到會開花結果的。 「怎辦?」他們問。 就是要「疏苗」,拔掉一些小的,留下大的;或是,移植到其他地方去。不過土地有限,也沒有多少地方可以移植就是了;不然
我真的超討厭學校辦這些萬聖節活動。 這無關情緒,我只單純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討論為何討厭。 首先,這個萬聖節說穿了在本地根本就是個商業活動,跟那個什麼情人節,巴啦巴啦節類似,就是商家拿個外來的節日,大肆的推銷商品,而且是包裝得很粗糙的商品,這個包裝就是「給孩子快樂的一天」。 所以,全校的「小鬼」們就盡情
📷 細心的孩子會發現我漸漸地要求在書寫上不要出現注音,習作如此、聯絡簿如此,當然其他的長句書寫上我都要求孩子們不要寫注音。 孩子們抱怨不會寫,我都給一個標準答案: 「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寫你會寫的字,或是用同義語詞句子代替;第二個就更簡單,查字典!」 這就是為何要孩子們自備一本字典在教室的最重要「工
是的,老師是人,不是超人;是人,就需要休息。 所以,請還給老師休息的時間。放學了,當然可以打電話給老師,但是請尊重老師,你應該很清楚的知道,老師下班後到幾點前是可以打電話、傳訊息、留line的適當時間,這是非常基本的--「禮貌」。 沒錯,老師不是服務業,更不可能是電話客服,24小時stand by隨
孩子們都出門去游泳啦,剛剛陪他們去游泳池走一回,拍幾張照片、看看哪些人還是旱鴨子,信步回班上樓來卻是肚子呱呱叫。 翻箱倒櫃,是的,我的櫃子、抽屜裡面有很多好吃的,餅乾、糖果……都是我吃過、喜歡的,不過這些櫃子裡的食品都是給孩子們準備的,多半是午後放學時刻讓他們的血液增加一點的糖份,少部份則是投某些未
──太愛計較自己的人生、放不下自己的執著,因此煩惱多多,橫豎半夜無法入睡而輾轉床寐 📷 常常在班上看到孩子們的小小衝突。 孩子就是孩子,一個小小事端就是他們的全部:腳被踩到了、書本給弄到地上了、被人指了一下、給人懷疑了、球K了頭……芝麻蒜皮大概就是如此。這些事件發生過後,無一不告狀: 「老師,某某
小孩把午餐吃的木瓜種子丟到花臺去。 過了一個暑假,發現花臺上滿滿的木瓜樹,他們很興奮,說以後會有木瓜吃了。 我說,這樣密集的長,應該無法有木瓜樹可以長到會開花結果的。 「怎辦?」他們問。 就是要「疏苗」,拔掉一些小的,留下大的;或是,移植到其他地方去。不過土地有限,也沒有多少地方可以移植就是了;不然
我真的超討厭學校辦這些萬聖節活動。 這無關情緒,我只單純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討論為何討厭。 首先,這個萬聖節說穿了在本地根本就是個商業活動,跟那個什麼情人節,巴啦巴啦節類似,就是商家拿個外來的節日,大肆的推銷商品,而且是包裝得很粗糙的商品,這個包裝就是「給孩子快樂的一天」。 所以,全校的「小鬼」們就盡情
📷 細心的孩子會發現我漸漸地要求在書寫上不要出現注音,習作如此、聯絡簿如此,當然其他的長句書寫上我都要求孩子們不要寫注音。 孩子們抱怨不會寫,我都給一個標準答案: 「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寫你會寫的字,或是用同義語詞句子代替;第二個就更簡單,查字典!」 這就是為何要孩子們自備一本字典在教室的最重要「工
是的,老師是人,不是超人;是人,就需要休息。 所以,請還給老師休息的時間。放學了,當然可以打電話給老師,但是請尊重老師,你應該很清楚的知道,老師下班後到幾點前是可以打電話、傳訊息、留line的適當時間,這是非常基本的--「禮貌」。 沒錯,老師不是服務業,更不可能是電話客服,24小時stand by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教育有感文 | 情緒激動下寫請見諒 我跟小孩說:公司不是你開的,他用他想要用的人,你不是老闆,不需要跟你交代為什麼xxx被淘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增廣賢文上有一句:子女不教,如養驢豬。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大概是跟我同年的男子,被他女兒或是媳婦當街責駡。 我們這種五年級生,已經不太隨意駡小孩了,更不可能當衆斥責。今天看到的事,應該說是我們的報應嗎?駡人的如果是他女兒,那是自己教的不好;如果是媳婦,那是兒子教的不好。反正都是我們這一代的錯!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教育有感文 | 情緒激動下寫請見諒 我跟小孩說:公司不是你開的,他用他想要用的人,你不是老闆,不需要跟你交代為什麼xxx被淘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增廣賢文上有一句:子女不教,如養驢豬。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大概是跟我同年的男子,被他女兒或是媳婦當街責駡。 我們這種五年級生,已經不太隨意駡小孩了,更不可能當衆斥責。今天看到的事,應該說是我們的報應嗎?駡人的如果是他女兒,那是自己教的不好;如果是媳婦,那是兒子教的不好。反正都是我們這一代的錯!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