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問題與本質性問題|課程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得不說,市面上已經有一堆討論「如何問問題」的相關資料,教育領域中探討問問題的書籍也是一大堆,因此這裡只是我個人實踐後的紀錄與反思,名詞都是以我習慣稱呼的為主。

各式各樣的資料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問問題是思考重要且核心的一環。

「唯有對主題有所理解時,學生才可能發展出有意義的提問(Lindfors, 1999)」
—— 《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

按這幾年的實踐與學習,我將問題分成了兩個大類:「操作性問題」與「本質性問題」。
(還有第三個隱藏分類,叫做「我其實沒有要問問題」。)
(例如:食飽未?)

操作性問題很好理解,諸如好不好、對不對、應不應該、可不可以、要不要、行不行、怎麼做......等等等都很容易成為操作性問題。它的出發點幾乎都關乎如何解決問題,為此需要「核對」、「確認」認知是否一致,需要「徵詢」同意,需要「知道」方法。
我們是社會性動物,無怪乎生活中的問題大多數屬於此類,也是我們最直覺並最習慣的問題。

但若沒有相應的脈絡,操作性問題會只是一味地想要解決問題,就會像是無意識的掃地機器人,想往前卻是原地打轉。

本質性問題有點難以理解,問句的形式不重要,目的才是重點。
它的出發點是為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我參考《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將本質性問題中再分出三類:「事實性問題」、「概念性問題」、「激發性問題」,分別關乎「事實」、「概念」與「鼓勵批判性思考與對話」。
(等有更深入體悟再來細寫這部分。)

但其實這些分類都不是那麼絕對,甚至有些問句可以同時具有操作性與本質性,端看你的目的為何。

舉個例子。
最近有朋友問我:「要怎麼教學生方位這件事?」
我反問他:「方位這回事給人類帶來什麼影響?」

他說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耶,於是我簡單分析了一下。

因為沒有特地去找資料,所以我憑感覺猜想,方位和世界巨大的運行規律有關,因為有著人人可見的巨大規律存在(東昇西落),在溝通上才能有具有一致性。
而方位給人類帶來的重大影響展現在兩件事上,一是生活,二是遠行。

生活上,巨大規律的運行代表了地理特性上的秩序,生活將順應這個巨大秩序而生,例如風水的概念、房屋坐北朝南、房屋西曬的問題、農作物的種植......等等。
遠行上,在超過了社群熟悉的地理環境範疇之後,要橫越巨大的地理尺度,要跨不同社群進行溝通,此時相對的座標(村莊裡的那棵大樹)已不再能發揮作用,方位的概念順勢而生。

由於現代人在生活上已不再完全依賴巨大規律的運行,因此在生活這個切入點對現代學生來說是單薄許多,但我們還是可以創造類似遠行的狀態。

例如:
帶藏寶圖遊戲,第一份藏寶圖使用相對性的方位指示,如: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等等,在小孩暈頭轉向找不到寶藏時,拿出長得很像的第二份藏寶圖,但是使用絕對性的方位指示,完成之後讓小孩比較兩份藏寶圖的不同、它們是如何引發不同的結果。

可以看見,在理解方位給人類帶來的影響之後,教案也隨之浮現。
我們可以繼續問更多本質性問題,增加整體的理解,也拓寬了通向它的道路。

「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會使用相同的方位表示嗎?」
「沒有了方位這個概念,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什麼原因讓我們傾向用四個方向來構築方位?」

透過對本質性問題的思考,我們構築了一個對本質的理解和認識。
雖然本質看似唯一,但通往本質的路(操作)卻是無窮無盡的。


同步發布於 Matters

若你喜歡我的教育行動,歡迎點擊下方綠色圈圈五次,便可給予我實質的回饋。
初次化讚為賞會需要你花幾秒鐘的時間(記得按下切換舊介面)用 FB 或是Google 帳號註冊 Liker ID,請放心,整體過程都不需花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剛的胡思亂想
37會員
70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傻剛的胡思亂想的其他內容
2024/06/15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2024/06/15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2023/08/21
在《怎樣談科學》裡,有一個很適合在準備「以概念為本」的教學時,用來尋找「聚焦概念(核心概念)」的工具:「多布然斯基模板」。 這是一種用來發掘凸顯資料精髓的「核心主題」的模版,長這個樣子:​
Thumbnail
2023/08/21
在《怎樣談科學》裡,有一個很適合在準備「以概念為本」的教學時,用來尋找「聚焦概念(核心概念)」的工具:「多布然斯基模板」。 這是一種用來發掘凸顯資料精髓的「核心主題」的模版,長這個樣子:​
Thumbnail
2023/05/29
「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和你們說明『原理』,因為不用知道原理也可以妥善地『使用』這些現象。」 「就像我們今天知道了並聯和串聯。」A 說。 「只要我們確定怎麼做,會產生什麼結果就可以。」B 這麼說。 「對,即使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光是知道並聯和串聯的不同,就給了我們能力去更好地使用電......
Thumbnail
2023/05/29
「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和你們說明『原理』,因為不用知道原理也可以妥善地『使用』這些現象。」 「就像我們今天知道了並聯和串聯。」A 說。 「只要我們確定怎麼做,會產生什麼結果就可以。」B 這麼說。 「對,即使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光是知道並聯和串聯的不同,就給了我們能力去更好地使用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在ChatGPT橫空出世的當下😮,如何提一個好問題或是下一個好指令,成為人們的新技能🎯,但是身為老師的您,真的會問好問題嗎🤔?還有良好的提問技巧您掌握住了嗎🎓? 在課堂上,問題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有助於引導學生思考和參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問公式,以及在課堂上的應用和範例📚。
Thumbnail
在ChatGPT橫空出世的當下😮,如何提一個好問題或是下一個好指令,成為人們的新技能🎯,但是身為老師的您,真的會問好問題嗎🤔?還有良好的提問技巧您掌握住了嗎🎓? 在課堂上,問題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有助於引導學生思考和參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問公式,以及在課堂上的應用和範例📚。
Thumbnail
近來讀了藍偉瑩老師的最新力作:⟪ 提問力 ⟫。這是一本比較與教學相關的書籍,但裡面說到的觀念也可以恰恰適用於日常生活當中。看完這本書後,深深覺得提問力才是未來關鍵、或者說乃至在人生中關鍵的能力,是一本不離主旨,又內含量豐富的一本書!
Thumbnail
近來讀了藍偉瑩老師的最新力作:⟪ 提問力 ⟫。這是一本比較與教學相關的書籍,但裡面說到的觀念也可以恰恰適用於日常生活當中。看完這本書後,深深覺得提問力才是未來關鍵、或者說乃至在人生中關鍵的能力,是一本不離主旨,又內含量豐富的一本書!
Thumbnail
舉個例子。 最近有朋友問我:「要怎麼教學生方位這件事?」 我反問他:「方位這回事給人類帶來什麼影響?」 他說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耶,於是我簡單分析了一下......
Thumbnail
舉個例子。 最近有朋友問我:「要怎麼教學生方位這件事?」 我反問他:「方位這回事給人類帶來什麼影響?」 他說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耶,於是我簡單分析了一下......
Thumbnail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將跟各位分享提問比解答重要的思考,內文案例包括自由大學與場域營造的冒險。
Thumbnail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將跟各位分享提問比解答重要的思考,內文案例包括自由大學與場域營造的冒險。
Thumbnail
「問題就是一種架構,答案必須落入架構內。當你改變了架構,就大幅改變了可能解決方案的範疇。」好問題,能讓人投入並充滿能量。 人們會猶豫是否要提問,是因為他們並不想得到資訊,不想面對自己不得不改變的事實。你遇到瓶頸嗎?來試試作者提出的「問題大爆發」,也許會有新發現。 步驟1:營造舞台。 選擇一項你非常
Thumbnail
「問題就是一種架構,答案必須落入架構內。當你改變了架構,就大幅改變了可能解決方案的範疇。」好問題,能讓人投入並充滿能量。 人們會猶豫是否要提問,是因為他們並不想得到資訊,不想面對自己不得不改變的事實。你遇到瓶頸嗎?來試試作者提出的「問題大爆發」,也許會有新發現。 步驟1:營造舞台。 選擇一項你非常
Thumbnail
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層面,我們都有可能會遭遇問題,而問題要如何迎刃而解,往往是讓人費神又絞盡腦汁。在這個時代,解決陌生問題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技能,甚至可能是這個變化無常的時代對於我們的基本要求。而該如何透過一些系統化的方式或框架解決問題呢?以下是我在跨領域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課程中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對閱
Thumbnail
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層面,我們都有可能會遭遇問題,而問題要如何迎刃而解,往往是讓人費神又絞盡腦汁。在這個時代,解決陌生問題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技能,甚至可能是這個變化無常的時代對於我們的基本要求。而該如何透過一些系統化的方式或框架解決問題呢?以下是我在跨領域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課程中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對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