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句留俸祿中

2022/11/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憶廬山舊隱及洛下新居(827年) 唐 · 白居易

  • 形骸僶俛班行內,骨肉句留俸祿中。
  • 無奈攀緣隨手長,亦知恩愛到頭空。
  • 草堂久閉廬山下,竹院新拋洛水東。
  • 自是未能歸去得,世間誰要白鬚翁。
骨肉對形骸,有自嘲行屍走肉,尸位素餐的悲哀! 不耐攀附,自知無緣青睞,只能空嘆,哪有人需要垂垂老矣之人! 不如歸去吧! 洛水東還是廬山下才是我歸隱之地呢?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現今選舉政治的窮途末路!
一般口語,骨肉叫做 kut-jiok8, 肉骨 叫做 bah-kut,前者文音,後者白音!以音別義!
語料來源:全文轉載。
「剝」音台語「肉」音同源?(臨時動議!)
1.因研究「脫剝体」才知道「脫」的原始意義是「肉去骨」。
2.「兌」台語佮日語仝有「退」音。由此根擄,「脫」字是後起字「褪」的詞源,如裳/衫是同音,一對古今字。
3.「脫剝体」以前,完全偶然近日我想起「肉」音 - 長久難解的台語音。只有二个可能:從中原(河南固始一帶)傳入,百越殘語。但是後者我無法度追究。
4.參考「脫」的原始意義,「剝」字有「彑」頭(豬頭),可能「剝剶」兩字混淆,許慎《說文解字》誤解,與刻木可能無關係。但是合削「肉」,刻「彑」相關。
5.真少有「肉」/bah/台語音親近「剝」音:pak/peh ,聲母雙唇音,韻母入聲!
6.因研究台語,發現台語真可能是最有保存古音、古詞,最好存在商周時期的中原口語。蔣政權努力消減台語,或是習政權減福建話,攏是毋對。
7.我絕對自信,家己是台語「一流」的多語族(polyglot),以上的建議(發現)作台語結業,最後一課。「學也有涯」,我收集不少拉丁文(Latain)書籍,攏無「震動」著 ! 玩具(碗糕)、駒騅(古錐)、挹攘(議讓)、好業(好額)、頭祿(頭路)⋯深信一堆語源研究,比連橫氏台語漢字高明! 不是臭屁!
8,因確認《民報》文章「𥘵剝剔」三字,發現以早有「剝」用「肉」字代替,可見音理相近。但是「剝/肉」同源是我家己的獨立思考。可能作台語研究最後論文。
9.以上簡單呈上「台灣話資料交換所」,作台語「碩士」畢業論文。
  1. 【剝】pok/pak:《說文》 :裂也。從刀從錄。錄,刻割也。本義:削;剝離;剝脫,即去掉物體表面上的東西)
  2. 【肉】jiok8:《說文》:胾肉。胾,大臠也!謂鳥獸之肉。
就字音字義來說兩字是八竿子打不著,但語言的淵源流長,跌宕變化,也不能鐵口直斷說兩者沒有淵源!
陳冠學先生的見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4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詩詞中的閩南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52會員
857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