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從傾聽開始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和什麼樣的人談戀愛,甚至要不要結婚嗎?是不是有了些遲疑呢?更甚至「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嗎?」當他哭泣、恐懼的時候,是先問「你怎麼了?」還是和他說「不要哭了,哭泣不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我們很難讓孩子做自己?

這些「要不要讓孩子做自己」的遲疑,很多時候來自於擔憂,畢竟在這個社會上,能真的活出自我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們在明白了現實的艱辛之後,知曉了人的力量有時候單薄到令人鼻酸,怕孩子走上一條崎嶇的道路,怕他遭受旁人的非議,怕他將來後悔……做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氣、決心、堅持與努力,是他們十幾歲的生活歷練能夠明白的嗎?

於是,大人折斷了自己的羽翼,也想收起孩子的。

除了擔憂孩子的未來,大人也害怕,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從只能抱在懷裡,需要人幫忙餵奶和換尿布的粉嫩嬰孩,長成了個子比自己高一個頭的青年,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我們不認識的朋友,談論著我們聽不懂的話題,憂慮著我們逐漸無法理解的煩惱。

不管承不承認,其實大人遠比孩子還恐懼分別。

妳其實什麼都不喜歡

直到長大回首我才發現,我生長在一個從不聽孩子說話的家庭。考大學的時候,他們問我想唸什麼科系,我回答想唸中文系之後,他們跟我說:

「妳那麼懶,才會挑覺得比較輕鬆的科系念。」

我最後還是填了自己想讀的科系。大二之後,問我對人生有什麼規劃,我說我想成為一名老師。他們跟我說:

「妳接觸的世界太小了,才會想當老師。」
「妳是不是覺得當老師比較輕鬆,才選擇走這條路?」
「妳確定妳會一輩子都喜歡當老師嗎?妳其實什麼都不喜歡。」

那時的我聽到這些問題後,其實沒有辦法馬上回答他們,因為我的人生才剛開始,我怎麼能很肯定地跟他們說「我會一輩子都喜歡當老師!」呢?於是我選擇了緘默不語,這時他們又說:

「問妳什麼都答不出來,果然對人生沒什麼規劃。」

再後來,第一次談戀愛,他們也說:

「妳有要和他結婚嗎?現在喜歡他也只是一時的,所以不要放太多心力。」

這些質疑所帶來的也許並非都是負面的,因為這讓我有機會不斷地審視自己的心意,在一次次的試煉之後,才能稍微鼓起勇氣對他們說:

「我不知道我會不會一輩子都想當老師,但這是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

但我也常常忍不住想,為什麼?在為我的決定下判斷前,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問一句:

「為什麼妳想做這件事?」
「妳對這件事的感受是什麼?」

從傾聽開始吧

直到長大我才明白,因為這些大人過去往往也是被這樣對待的,他們沒有被傾聽的習慣,自然也不習慣聽孩子說話。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在成為老師,甚至是父母之後,我最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彎下腰來,傾聽孩子所說的每句話,而不是急著為他下結論,我想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永遠值得被重視,而且展露出來的時候,不用擔心受到指責或是嘲諷。

無論接不接受,孩子有一天勢必得獨自遠行,飛向我們看不見的那片風景裡。這個時候,你希望他是發自內心地接納最真實的自己,還是內心深處有個聲音永遠不認同自己?就如同李崇建老師在演講的結尾所說的:

「當他跟自己有了美好的關係,我想他跟這個世界的關係,也就會比較好一點了。」

在這個紛亂而變動的世界裡,面對未知的未來,就算多活他們數十年,就有把握知道該怎麼做了嗎?既然如此,我們又憑什麼替他們做決定呢?但我可以肯定,一個人如果連和自己都相處不好,是永遠也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的。而要如何和自己好好相處呢?需要從認真地審視自己、接納自己開始。而一個在成長過程中,能夠被傾聽的孩子,更容易重視自己內在的聲音。

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從傾聽開始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悉貞-avatar-img
2022/12/02
崇建老師的課上了兩回,youtube上崇建老師的講座,聽了無數回。受益良多。我也因此找到更多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希文樂見-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02
他的演講也讓我非常感動!
avatar-img
希文樂見的沙龍
208會員
138內容數
在人生這場旅途中,尋找令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分享「喜聞樂見』的事,散播歡樂傳播愛。
希文樂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因為家庭因素中途返回台灣的我,被朋友找去另一間體制外學校擔任夏令營的職員。這所學校在美國麻州創立,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教育模式,沒有任何課程安排,校規全由學生和職員(這裡沒有老師)在法庭上共同制定,你可能會好奇給孩子那麼大的自由空間,會不會很混亂?結果我在這間學校看見了民主教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2/11
因為家庭因素中途返回台灣的我,被朋友找去另一間體制外學校擔任夏令營的職員。這所學校在美國麻州創立,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教育模式,沒有任何課程安排,校規全由學生和職員(這裡沒有老師)在法庭上共同制定,你可能會好奇給孩子那麼大的自由空間,會不會很混亂?結果我在這間學校看見了民主教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2/11
離開不適合的工作就像分手一樣,無需批判,重點是自我反省,並學習設定界線。文章分享五個在職場提升自我和保護自己的方法:1. 別因學生錯誤懲罰自己;2. 不必追求有教無類;3. 學會拒絕;4. 素養課程未必適合所有學生;5. 民主非萬靈丹。作者現為加拿大打工度假者,透過電子報分享生活體驗。
Thumbnail
2025/02/11
離開不適合的工作就像分手一樣,無需批判,重點是自我反省,並學習設定界線。文章分享五個在職場提升自我和保護自己的方法:1. 別因學生錯誤懲罰自己;2. 不必追求有教無類;3. 學會拒絕;4. 素養課程未必適合所有學生;5. 民主非萬靈丹。作者現為加拿大打工度假者,透過電子報分享生活體驗。
Thumbnail
2025/02/11
一位年輕老師在私立學校任教的經驗分享,描述其在班級經營、家長溝通、學校制度等方面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最終選擇離職前往加拿大打工度假。文章觸及教育現場的困境、老師的職業倦怠、Z世代職場價值觀等議題。
Thumbnail
2025/02/11
一位年輕老師在私立學校任教的經驗分享,描述其在班級經營、家長溝通、學校制度等方面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最終選擇離職前往加拿大打工度假。文章觸及教育現場的困境、老師的職業倦怠、Z世代職場價值觀等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阿崴閱讀-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 怎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卻開始累加了過多的期望,學著放手,適度的陪伴與表達支持,活出自己的榜樣,才會是最好的示範。
Thumbnail
阿崴閱讀-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 怎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卻開始累加了過多的期望,學著放手,適度的陪伴與表達支持,活出自己的榜樣,才會是最好的示範。
Thumbnail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Thumbnail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Thumbnail
以第一人稱,小孩子的視角帶入整篇故事 講述主角的成長過程、心理、壓力、懷疑 文字簡單,讀起來沒有負擔
Thumbnail
以第一人稱,小孩子的視角帶入整篇故事 講述主角的成長過程、心理、壓力、懷疑 文字簡單,讀起來沒有負擔
Thumbnail
你願意讓孩子成為自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 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嗎?可以當醫生、工友? 你允許孩子選擇自己的性向嗎?可以當異性戀、同性戀,他也可以當個跨性人,你允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Thumbnail
你願意讓孩子成為自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 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嗎?可以當醫生、工友? 你允許孩子選擇自己的性向嗎?可以當異性戀、同性戀,他也可以當個跨性人,你允許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Thumbnail
二月份開始,正式暫停「在學校任教」的任務,回到單純的「學生」身分。那我與「教」這個主題又有什麼關係?以後要在「教」這個主題可以放什麼呢?
Thumbnail
二月份開始,正式暫停「在學校任教」的任務,回到單純的「學生」身分。那我與「教」這個主題又有什麼關係?以後要在「教」這個主題可以放什麼呢?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教育芯理學》的芯老師,是我在經營podcast期間在IG上認識的朋友, 一開始就是被老師的許多教育經驗分享給吸引, 老師這個名詞,在我的記憶中,是一個具有威嚴且不太容易親近的名詞, 雖然有時應邀前往授課時,我還是很開心能被稱為老師, 但我知道,想成為一位可以傳授知識成為榜樣的老師,在我的腦海中,還
Thumbnail
《教育芯理學》的芯老師,是我在經營podcast期間在IG上認識的朋友, 一開始就是被老師的許多教育經驗分享給吸引, 老師這個名詞,在我的記憶中,是一個具有威嚴且不太容易親近的名詞, 雖然有時應邀前往授課時,我還是很開心能被稱為老師, 但我知道,想成為一位可以傳授知識成為榜樣的老師,在我的腦海中,還
Thumbnail
學生一旦被老師貼上標籤,就很難改變彼此對立的關係,但無論在甚麼環境底下,父母都可以決定要把孩子引導成遵守規矩的天才?還是衝撞制度,創造規矩的奇才?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如果家政夫問,在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年代,冒出一個成天製作
Thumbnail
學生一旦被老師貼上標籤,就很難改變彼此對立的關係,但無論在甚麼環境底下,父母都可以決定要把孩子引導成遵守規矩的天才?還是衝撞制度,創造規矩的奇才?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如果家政夫問,在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年代,冒出一個成天製作
Thumbnail
教養應該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當我們感覺到空氣存在,通常已經是空氣品質很差、空氣污染很嚴重的時候了。 李偉文醫師談教養【文/新竹市建功國小家長會副會長黎敏如】 新竹市建功國小在109年12月12日假體育館2樓視聽教室,邀請李偉文醫師演講,講題為「教養無所不在:教出自主、自動、自在的孩子」。他具有多重
Thumbnail
教養應該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當我們感覺到空氣存在,通常已經是空氣品質很差、空氣污染很嚴重的時候了。 李偉文醫師談教養【文/新竹市建功國小家長會副會長黎敏如】 新竹市建功國小在109年12月12日假體育館2樓視聽教室,邀請李偉文醫師演講,講題為「教養無所不在:教出自主、自動、自在的孩子」。他具有多重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Thumbnail
每個教育者,或者是家長都會知道,跟自己的小孩說話的時候,和別人的孩子就是不同;同樣的話從自己爸媽口中說出來的就是會先不想聽。這個狀態,我自己是到了過了25歲才真正的理解,也才真正的了解,困住自己的永遠不是敵人,而是無知的自己。同樣的話不同的角色說,究竟在我們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