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給予 UIUX 設計師你的回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多數的人初次跟 UIUX 設計師合作時,總是摸不著頭緒,不知道實際上軟體領域的設計師們所產出的設計究竟該從什麼標準來討論。

而「設計師」這個名稱,讓人聯想到的幾乎都是「視覺設計」、「平面設計」的工作內容,例如廣告 Banner 的設計、名片的設計、Logo 或企業識別的品牌設計等。

老實說,就連剛接觸這些領域的設計師們自己都常常混淆,更別提其他合作對象了。

因此不太熟悉軟體開發的人,要是跟 UIUX 設計師們合作,腦袋裡面想的總是「看得見的視覺都是你負責設計」。

在這種誤解之下,通常在過設計文件時,給的回饋都是:

「顏色能不能明亮一點?」

「我想要這些內容的文字都大一些。」

「能不能更活潑一點?」

這類訴諸感覺的調整意見,就是用視覺設計的腦袋跟 UIUX 設計師溝通的例子。

那麼,如果是了解 UIUX 設計師工作內容的人,會如何討論呢?例如:

「在購買流程,需要讓這些必填訊息更容易被注意。」

「這邊的選項不確定會有幾種,但不超過十個,請保留彈性。」

「這邊的訊息什麼時候會給用戶提示呢?現在流程的邏輯對初次使用者不好理解。」

你會發現,討論的內容都是在溝通「希望使用者如何操作、理解產品服務的流程」。

因此所有參與討論的人,必須要對於「使用者情境」、「使用者的程度」、「目的動機」、「必要的商業邏輯」等條件有明確的認知,才有辦法給予 UIUX 設計師一致性的回饋,對齊商業上需要的目標。

就像我們不會去指示程式設計師實際上每一行 code 該如何寫,只會溝通希望達成的目的。

UIUX 設計師所規劃的產出物,因為看得見,所以往往跟視覺美感的設計產出混為一談。

但 UIUX 設計師實際上工作的內容,是在規劃「產品服務該如何與人類有效互動」,從而達成商業上的目的

例如不需要專人服務,就可以自行完成會議室的預約並完成付款、或者媒合想學英文口說的人找到適合的遠距教學老師。

UIUX 設計的工作內容如果沒做好,絕對不是東西好不好看的淺層問題。

你或許可以想像,一個從未來過台灣的老外初次走進台灣式的自助餐便當店,看到店裡有滿滿的菜,每個人都是走進去熟門熟路自己拿餐盤夾菜,然後自動排隊結帳再去找個座位吃飯。

錯了,初次來到台灣的老外不一定會這麼順利的觀察到整個自助餐便當店運作的流程,那是台灣人才有的習慣。

初次來到自助餐便當店的老外,可能會找個地方坐下,然後困惑為什麼沒有人來詢問點餐?那些人自己去夾菜,這是想吃就自己去夾的意思嗎?這些食物看起來很奇怪,每一種都夾一點點就好?

初次來到陌生環境的外國人可能完全搞不懂自助餐便當店的運作邏輯,但你在台北吃自助餐便當店或者在台中吃自助餐便當店,不會覺得有什麼不一樣,那是因為這些店都提供相似的服務型態,因此對於有重複消費經驗的消費者來說,理解各地自助餐便當店差異的認知成本很低。

所以當某種網路產品服務流行之後,例如電商結帳流程,大眾消費者對於電商該如何運作就會產生基本的認識與期待,這就是所謂的心智模型。

所以說,UIUX 設計的工作內容如果沒做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廣告行銷帶來流量的成果會大打折扣,例如你引來的陌生訪客看不懂你的服務怎麼運作、要求用戶加入會員時提供又臭又長的表單卻沒有一個合理的原因、消費者用手機造訪你的服務逛半天始終找不到他關心的訊息。

好不容易帶來的新訪客流量,就像外國人看不懂台灣的自助餐便當店,不知道該如何點菜一樣,他們往往沒有耐心,右上角的叉叉直接關閉去滑別的內容,反正這世上多得是各種有趣的事物,不差這麼一個。

如果是在 B2B 的領域,這些看不懂的環節影響的幅度更大。例如好不容易導入了系統,但現場的工作人員因為看不懂覺得麻煩,對於操作新工具充滿排斥與不耐煩,稍微遇到狀況就會放棄嘗試,認為是新工具有問題。

甚至連花旗銀行都曾經因為介面設計不良,容易看錯欄位,即使經過六眼程序(三人審核批准),依然鬧出錯誤匯款 9 億美元的烏龍事件。

總結一下,在軟體產品的領域,所謂的 UIUX 設計師,最主要的工作是「規劃使用者容易理解、可以學會自行操作,以完成目標」的產品服務流程。

如果你有機會跟這樣領域的工作者一起合作,設計師們通常會樂於了解你的商業模式打算怎麼服務消費者?以及你鎖定的消費族群是什麼模樣?消費者會在什麼情況下想到你的產品服務?

如果你曾經跟 UIUX 設計師有溝通不良的問題,或許可以嘗試轉換一下觀點,先跟他們聊聊你心目中的消費者形象吧。

如果你是公司裡少數了解 UIUX 是什麼工作的朋友,今天的文章,希望能讓你分享給其他人,好幫助他們了解如何運用這門專業。

如果你有其他覺得很難溝通的事情,也期待你能分享讓我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獸群之心 / Soking的沙龍
82會員
47內容數
以一個資深網路產品設計師的眼光,討論網路思維、產品思維以及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世界。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6/02
其實在與客戶開顧問會議的時候,我常常會勸客戶不要輕易發動用戶研究,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的問題定義,那就是我們現在希望解決產品發展過程的什麼問題?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來思考整理,我對於用戶研究在什麼時機發動,對於產品服務的發展會是更明確的效益與用途。 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通常會以這幾點作評估基礎...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6
前陣子我在回顧過去幾年合作過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察覺自己需要尋找外部的體驗設計團隊協助,希望透過這篇文章疏理自己的觀點,也分享給你。 ​我發現可以用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角度,來評估這個議題...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2023/05/21
先前在訓練我們家的新人 UX 設計師如何帶領客戶進行設計思考工作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引導別人如何進行工作坊引導,這在語言與概念上有著遞迴的樂趣。 觀察我們家新人如何出包,與他一起覆盤的過程,也讓我建構了「原來這些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的 Tips,因此本文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今年我們家實習生執行了一個訪談計畫,要去研究 UX 的自學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在聆聽幾場訪談後,我更明確感受到許多朋友對於 UX 領域有這麼多方法論,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學習的焦慮。 其中一個核心關鍵,也包括囫圇吞棗了這麼多理論方法之後,不知道該如何用一個作品來表達出來。 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我
Thumbnail
今年我們家實習生執行了一個訪談計畫,要去研究 UX 的自學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在聆聽幾場訪談後,我更明確感受到許多朋友對於 UX 領域有這麼多方法論,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學習的焦慮。 其中一個核心關鍵,也包括囫圇吞棗了這麼多理論方法之後,不知道該如何用一個作品來表達出來。 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我
Thumbnail
大多數的人初次跟 UIUX 設計師合作時,總是摸不著頭緒,不知道實際上軟體領域的設計師們所產出的設計究竟該從什麼標準來討論。 而「設計師」這個名稱,讓人聯想到的幾乎都是「視覺設計」、「平面設計」的工作內容,例如廣告 Banner 的設計、名片的設計、Logo 或企業識別的品牌設計等。 老實說,就連剛
Thumbnail
大多數的人初次跟 UIUX 設計師合作時,總是摸不著頭緒,不知道實際上軟體領域的設計師們所產出的設計究竟該從什麼標準來討論。 而「設計師」這個名稱,讓人聯想到的幾乎都是「視覺設計」、「平面設計」的工作內容,例如廣告 Banner 的設計、名片的設計、Logo 或企業識別的品牌設計等。 老實說,就連剛
Thumbnail
假設有一個議題是設計管理,那設計公司的管理問題是不是全部都是設計管理議題? ​在我對「設計管理」這個議題粗淺的了解上,我先定義這個問題來自於這樣的想法: 「設計的產出該如何衡量價值?」 「設計師的產能是有辦法估算的嗎?」 ​ ​ ​ ​ ​ ​ ​ ​ ​
Thumbnail
假設有一個議題是設計管理,那設計公司的管理問題是不是全部都是設計管理議題? ​在我對「設計管理」這個議題粗淺的了解上,我先定義這個問題來自於這樣的想法: 「設計的產出該如何衡量價值?」 「設計師的產能是有辦法估算的嗎?」 ​ ​ ​ ​ ​ ​ ​ ​ ​
Thumbnail
一個UX設計師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設計思維的提升外,對於細節的掌握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尤其交付Wireframe和UI Flow時。一個系統化的自查表可以避免許多曾犯的錯誤ㄧ再發生,減少設計稿來回次數,也不用再穿防彈衣跟開發技術人員討論了。
Thumbnail
一個UX設計師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設計思維的提升外,對於細節的掌握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尤其交付Wireframe和UI Flow時。一個系統化的自查表可以避免許多曾犯的錯誤ㄧ再發生,減少設計稿來回次數,也不用再穿防彈衣跟開發技術人員討論了。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UI/UX哪裡不同?白話文一次搞懂UX/UI。 1.UX 和UI有什麼不一樣? 2.UX:使用者體驗 User Experience 3.UI:使用者介面 User Interface 4.UX 和UI如何影響彼此? 5.UX 和UI職能大不同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UI/UX哪裡不同?白話文一次搞懂UX/UI。 1.UX 和UI有什麼不一樣? 2.UX:使用者體驗 User Experience 3.UI:使用者介面 User Interface 4.UX 和UI如何影響彼此? 5.UX 和UI職能大不同
Thumbnail
如何成為UX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不論是對於想轉換跑道的社畜們還是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們。畢竟從名字上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從事的事情更是上山下海,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你有認真想過到底你適不適合,甚至在台灣你有沒有機會做到你想像的UX呢!
Thumbnail
如何成為UX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討論的議題,不論是對於想轉換跑道的社畜們還是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們。畢竟從名字上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從事的事情更是上山下海,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你有認真想過到底你適不適合,甚至在台灣你有沒有機會做到你想像的UX呢!
Thumbnail
【介面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應該如何分工協作?】 你知道介面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在共同負責一個專案的時候,都是如何協作的嗎? 即使同樣都是為產品外觀所把關的設計師,但所負責的部分卻是大不相同喔!🧐 想知道介面設計與視覺設計互相合作的眉眉角角?趕快點進文章來看看吧!
Thumbnail
【介面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應該如何分工協作?】 你知道介面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在共同負責一個專案的時候,都是如何協作的嗎? 即使同樣都是為產品外觀所把關的設計師,但所負責的部分卻是大不相同喔!🧐 想知道介面設計與視覺設計互相合作的眉眉角角?趕快點進文章來看看吧!
Thumbnail
趁著我們家產品版本上線後的空檔,筆記一下過去在新創團隊開發過程中,身為一個服務設計師,在團隊內主管用戶體驗、同時接收到來自團隊內部的痛點,與團隊外部(使用者)的需求、還有開發時程壓力三方齊攻下的原則。
Thumbnail
趁著我們家產品版本上線後的空檔,筆記一下過去在新創團隊開發過程中,身為一個服務設計師,在團隊內主管用戶體驗、同時接收到來自團隊內部的痛點,與團隊外部(使用者)的需求、還有開發時程壓力三方齊攻下的原則。
Thumbnail
設計師與客戶 要建立良好、健康的關係,溝通是必須的,而良好的溝通需要相互理解。設計尤其需要更多的溝通,因為設計的過程涉及的是概念、思緒和想法的轉換,需要近一步地闡述。首先,設計師需要與客戶進行對話。
Thumbnail
設計師與客戶 要建立良好、健康的關係,溝通是必須的,而良好的溝通需要相互理解。設計尤其需要更多的溝通,因為設計的過程涉及的是概念、思緒和想法的轉換,需要近一步地闡述。首先,設計師需要與客戶進行對話。
Thumbnail
我們部門有一個美工團隊,以前稱為媒體設計(MD) 後來改名為UI團隊 某日,來了一位UI專家(空降的主管)。他說 他專研UI與使用者心理學…..八拉八拉  軟體的操作畫面並不是這麼簡單,必須經過研究、觀察使用者,不斷修正才行…八拉八拉 根據我的觀察,他的團隊仍是美工團隊 所以先用部門同仁測試
Thumbnail
我們部門有一個美工團隊,以前稱為媒體設計(MD) 後來改名為UI團隊 某日,來了一位UI專家(空降的主管)。他說 他專研UI與使用者心理學…..八拉八拉  軟體的操作畫面並不是這麼簡單,必須經過研究、觀察使用者,不斷修正才行…八拉八拉 根據我的觀察,他的團隊仍是美工團隊 所以先用部門同仁測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