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問孩子:「你為什麼報喜不報憂?」,答案就在:「你接得住憂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天倫之旅」談一個家庭常見議題:孩子對爸爸報喜不報憂,太太對先生報喜不報憂。(以上角色可以自由調換)

raw-image


劇中有一幕經典是70多歲太太過世的爸爸,問30多歲的小女兒說:「為什麼你們打電話回來都只跟媽媽說話?為什麼你們好像有事都不跟我說?」



小女兒就一句話道破:「因為媽媽是傾聽者,我們可以跟他無話不說,你是說話者,總是在發表意見、教訓我們。」

我的體會是, 孩子通常會對父母報喜不報憂,無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後的大孩子,原因通常是父母「接不住」孩子報憂之後的情緒(常見的"安慰"就是不要再哭了、不要再吵了、不要想那麼多................諸多隔離情緒的"不要"),

更進一步探索, 是父母親接不住自己聽到憂(所謂壞消息 )之後的情緒,以及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後續引發的行為。

所以孩子很早就學會「能不說就不說」,以免要被罵、擔心成為父母親的負擔。因為不說可能沒事,說了事情反而一大堆;除了原來自己已發生的「憂」,還要增加處理內在愧咎感的憂(例如:我怎麼可以讓父母擔心、我怎麼會那麼笨發生這種事.....等諸如此類的)。


這裡說的父母「接」不住,有2種。

1.「接受」與 2.「接納」。

1.無法「接受」發生的「事實」與自己的期望相違背。因而會失望、憤怒、傷心......,這都沒問題,這人之常情。關鍵是:身為父母親有沒有能力意識到自己會有這個情緒是源自於自己頭腦裡裝了哪些想法(多數父母是沒有,幸好這時代有越來越多父母開始意識到自我覺察對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除了「有沒有能力」意識到情緒,還有「如何傳達」 自己的失望、憤怒、傷心這些情緒例如片中老父當發現孩子因為吸毒過世的時候,仍然第一句話直覺說:「這不應該是我的兒子,這不是我的兒子............」



2. 父母無法「接納」孩子「真實的樣貌」,這一點孩子通常也是心知肚明。而因為知道父親想要的不是自己真實的樣子,所以編出許多謊言不讓父親失望,直到再也騙不下去。


又像電影當中一直讓父親失望的兒子, 惱羞成怒的挑戰父親,例如:「為什麼你當年可以抽煙我現在就不行?」;或是進入到證明模式:「好,我現在就戒煙,不是因為我覺得煙不好,而是因為你以為我戒不了,我就戒給你看。」,親子關係就在如此不斷的「互相證明」之間糾葛不清。


若我有機會做一些與親子關係有關的工作時,尤其是孩子還小的父母親,我常會強調,怎麼衡量父母是不是成功?其實就一個指標。

只要能讓孩子願意跟你說他的憂(壞消息 ),就是成功。

人世間,還有什麼比家人之間的接受與接納更珍貴的呢?

如果你問:「我也想接納啊,可是家人經常說一些很白目的話,做一些很讓人抓狂的事,到底要怎麼能接呢?而且接納是不是就縱容他了?」,其實真正的接納跟你想的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那究竟是哪回事呢?---點進來看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的生命,不虛此行嗎?
87會員
109內容數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2023/10/05
婚前跟老婆討論:「在什麼狀況下會離婚?」(BTW,所有合夥事業也都要以拆夥為前提規劃,效益通常更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想清楚答案是:「當對方不愛他自己的時候。」 為何?
Thumbnail
2023/10/05
婚前跟老婆討論:「在什麼狀況下會離婚?」(BTW,所有合夥事業也都要以拆夥為前提規劃,效益通常更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想清楚答案是:「當對方不愛他自己的時候。」 為何?
Thumbnail
2023/09/08
有一次我在線上講座「人一生要結四次婚(跟同一個人 )」Q&A 。 我問大家:「如果你的另外一半過得不快樂(可能因為身體、可能因為工作等等原因 ), 你可以快樂嗎?」
Thumbnail
2023/09/08
有一次我在線上講座「人一生要結四次婚(跟同一個人 )」Q&A 。 我問大家:「如果你的另外一半過得不快樂(可能因為身體、可能因為工作等等原因 ), 你可以快樂嗎?」
Thumbnail
2023/06/26
某心理師在督導時跟我說了一個他帶全家去餐廳吃飯結果暴走的故事。
Thumbnail
2023/06/26
某心理師在督導時跟我說了一個他帶全家去餐廳吃飯結果暴走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母親天生就是要承擔很多苦難 「不論發生什麼事,孩子第一個找的永遠是媽媽」  照顧孩子沒說出口的情緒,比說出口的更重要      那天在外用餐,老闆才剛帶我們入座,就被隔壁桌大聲的語氣嚇了一跳,於是我們也識相的變得很安靜,連討論餐點都輕聲細語,我們也不知道為何自發性的安靜,連兒子也突然懂
Thumbnail
母親天生就是要承擔很多苦難 「不論發生什麼事,孩子第一個找的永遠是媽媽」  照顧孩子沒說出口的情緒,比說出口的更重要      那天在外用餐,老闆才剛帶我們入座,就被隔壁桌大聲的語氣嚇了一跳,於是我們也識相的變得很安靜,連討論餐點都輕聲細語,我們也不知道為何自發性的安靜,連兒子也突然懂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我真的很不喜歡媽媽這樣⋯⋯就因為她是媽媽,所以我就要一直包容她?」大女兒罕見、直白且忿忿不平地說出心底深處的感受。 「照理來說,的確是不需要。」我給出支持性的回應。 但是,與此同時,我順著大女兒直指核心的尖銳,在心裡面探勘到一個過去不曾被描繪過的「內在空間」,那是「超乎尋常的『子女對母親的寬容度』
Thumbnail
「我真的很不喜歡媽媽這樣⋯⋯就因為她是媽媽,所以我就要一直包容她?」大女兒罕見、直白且忿忿不平地說出心底深處的感受。 「照理來說,的確是不需要。」我給出支持性的回應。 但是,與此同時,我順著大女兒直指核心的尖銳,在心裡面探勘到一個過去不曾被描繪過的「內在空間」,那是「超乎尋常的『子女對母親的寬容度』
Thumbnail
因為,昨天晚上下雨,所以,早上起來時看到地面上,還有些濕濕的。太陽出來,氣溫就回升些,不那麼冷了。 家附近的地形是有一些坡度,由北到南是下坡。我平時運動的時候,大多數是往南走,所以,去程是走下坡,回程的時候就走上坡。 昨天跟朋友聊天時,他說我走的方式不大對。因為,去程是運動的開始,要走上坡,而回程的
Thumbnail
因為,昨天晚上下雨,所以,早上起來時看到地面上,還有些濕濕的。太陽出來,氣溫就回升些,不那麼冷了。 家附近的地形是有一些坡度,由北到南是下坡。我平時運動的時候,大多數是往南走,所以,去程是走下坡,回程的時候就走上坡。 昨天跟朋友聊天時,他說我走的方式不大對。因為,去程是運動的開始,要走上坡,而回程的
Thumbnail
生而為人,總是希望別人肯定自己,無論是外表、學業、成就,他人的稱讚能替自己增添信心,卻也能因為一句無心的話語輕易摧毀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自信,尤其是家人的叮嚀及意見都成為了無形的心理壓力。 比如我們時常聽到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提醒與叮嚀,換來的卻是女兒不耐煩的態度,其實我聽了非常有感,也完全能體會身為女兒的
Thumbnail
生而為人,總是希望別人肯定自己,無論是外表、學業、成就,他人的稱讚能替自己增添信心,卻也能因為一句無心的話語輕易摧毀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自信,尤其是家人的叮嚀及意見都成為了無形的心理壓力。 比如我們時常聽到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提醒與叮嚀,換來的卻是女兒不耐煩的態度,其實我聽了非常有感,也完全能體會身為女兒的
Thumbnail
她說 她想帶著孩子去死。 他說 他和太太整天被兒子折磨威脅,他們想生命是不是就是在折磨他們的情感。
Thumbnail
她說 她想帶著孩子去死。 他說 他和太太整天被兒子折磨威脅,他們想生命是不是就是在折磨他們的情感。
Thumbnail
今晚,我不像媽媽,而是像孩子一樣向孩子撒嬌。鑽進孩子懷裡,被孩子緊緊抱著,能像這樣和孩子撒嬌,能被這樣黏著、盧著,真好。 我以為是我撐著妳,才發現撐住我的人,是妳。 謝謝妳,是媽媽的解憂草。 謝謝妳,在我身後撐住了我。
Thumbnail
今晚,我不像媽媽,而是像孩子一樣向孩子撒嬌。鑽進孩子懷裡,被孩子緊緊抱著,能像這樣和孩子撒嬌,能被這樣黏著、盧著,真好。 我以為是我撐著妳,才發現撐住我的人,是妳。 謝謝妳,是媽媽的解憂草。 謝謝妳,在我身後撐住了我。
Thumbnail
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是一種很矛盾的存在。 雖然他們是至親的人,但很多時父母和仔女的關係好像總是夾不來,火星撞地球。 既是至親的人,同一屋簷下卻又水火不容,很矛盾吧? 怎樣辦?
Thumbnail
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是一種很矛盾的存在。 雖然他們是至親的人,但很多時父母和仔女的關係好像總是夾不來,火星撞地球。 既是至親的人,同一屋簷下卻又水火不容,很矛盾吧? 怎樣辦?
Thumbnail
圖片 「親子關係」是理所當然的情感連結,卻也是最不容易維持的親密關係,父母與孩子總是「最近也最遠」。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圖片 了解是雙向的,你了解過你的父母嗎? 很多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最常抱怨的就是:「爸媽都不懂我?」 但在這句話
Thumbnail
圖片 「親子關係」是理所當然的情感連結,卻也是最不容易維持的親密關係,父母與孩子總是「最近也最遠」。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圖片 了解是雙向的,你了解過你的父母嗎? 很多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最常抱怨的就是:「爸媽都不懂我?」 但在這句話
Thumbnail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