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恐懼、突破你的舒適圈?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有什麼事情是你一直以來掛在心上、想去做又還沒有實現的?而又是什麼阻礙了你去實現它呢?

美國神話學家坎貝爾曾說:「你害怕進去的洞穴,藏著你夢寐以求的寶藏。」

阻礙了大多數的人去追求理想的是恐懼。恐懼會使人停留在原地、待在舒適區裡面。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去實現夢想,就必須去理解恐懼是如何來的。理解了它,你才能夠戰勝它。

我們可以說一個人所過的生活,是這個人「能量狀態」的展現,這種「能量狀態」是由我們在潛意識裡的信念系統決定的。

現在有個人他過著安穩平凡的上班族生活,他活在朝九晚五的信念系統之下,姑且稱之為X信念系統,他產生的思維是X類型、展現的行為也是X類型,我們可以說現在的他被制約在X的慣性模式之下。

有一天,他產生了另一個想法Y,如想要離職、創業或去做一件他從來沒做過的事,這個與原本X大大不同的Y想法先是進到他的意識中,當這個新信念Y開始影響到潛意識時,他就會感到很不舒服,這是因為內在X、Y兩種不同能量衝突而導致的混亂。不同的能量使人神經系統產生衝突與錯亂,這混亂的能量,在這個人身體和心理上就產生了懷疑、恐懼和焦慮的反應。

這種恐懼形成了一堵「恐懼屏障」,人們不一定知道自己內在已產生這個「恐懼屏障」,但因為感覺太不舒服,就本能的退回X的信念系統,排除掉Y的想法,如此就不會那麼不安了,而且會安慰自己説「維持現在狀態沒有什麼不好,沒有必要進行改變」,於是就此心安理得地退回安全地帶,雖然安全卻也是囚錮了自己的成長,也進而阻礙夢想的達成。

那麼如何穿越這道恐懼屏障呢?

要克服這個問題,首先要為你想要達到的結果建立明確的目標,並學習如何改變潛意識。再來,必須有決心和勇氣行動,持續的投入到Y這件事情當中。即使恐懼,仍要持續朝著Y前進。當一道道恐懼屏障被穿越之後,Y的力量會漸漸變強,X則最終失去了它的影響力,這時候你自由了、你的目標實現了。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成長必經歷的階段,在人生中我們都想不斷的擴展自己、朝著未知前進。這一次當你達成了Y的目標,將來你還會有新的目標Z誕生,你將再一次的踏出你的舒適區去追求更大的理想。

而當我們一次次戰勝恐懼,終能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夢想!


填寫問卷,贈送電子書《找回你的熱情》

收聽完整Podcast節目:如何突破舒適區|記起真正的你

加入FB社團:Be Yourself 做自己 - 實現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n Hsu的沙龍
10會員
19內容數
Ann Hs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4
你是否覺得,在一個穩定有保障的單位工作,就能保障你的未來? 最近一個學員來找我諮詢,他在目前的公司待五年多了,他非常討厭這個工作,卻一直沒有離職。 原因是,這個工作收入很穩定,他害怕離職之後、沒有人要用他。 事實上,他待在這家公司裡,感覺自己很沒價值,多年來學不到東西、能力也沒有成長。 事實上,這個
Thumbnail
2023/06/24
你是否覺得,在一個穩定有保障的單位工作,就能保障你的未來? 最近一個學員來找我諮詢,他在目前的公司待五年多了,他非常討厭這個工作,卻一直沒有離職。 原因是,這個工作收入很穩定,他害怕離職之後、沒有人要用他。 事實上,他待在這家公司裡,感覺自己很沒價值,多年來學不到東西、能力也沒有成長。 事實上,這個
Thumbnail
2023/06/22
你常因害怕拒絕別人、試圖滿足大家的期待、而活得很累?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輩子為家庭、為身邊的人付出,把自己搞得很累很苦、充滿怨念。結果身邊的人並不珍惜和感激。 在你把別人排優先時,就把自己排到後面去了,你忘了要愛自己。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關係,是你跟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也很難愛
Thumbnail
2023/06/22
你常因害怕拒絕別人、試圖滿足大家的期待、而活得很累?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輩子為家庭、為身邊的人付出,把自己搞得很累很苦、充滿怨念。結果身邊的人並不珍惜和感激。 在你把別人排優先時,就把自己排到後面去了,你忘了要愛自己。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關係,是你跟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也很難愛
Thumbnail
2023/06/07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快樂、現在的生活不是你要的,你會做什麼打算? 從小,幾乎沒有人教我們「為自己做決定」。 重要的事,幾乎都已經有人幫我們選擇了。 包括,讀哪個小學、讀什麼科目、什麼時間要做什麼、連下課後週末的行程,也幾乎都讓別人安排好了。 到頭來,我們不懂得怎麼為自己做決定! 長大之後,選擇科系,問師
Thumbnail
2023/06/07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快樂、現在的生活不是你要的,你會做什麼打算? 從小,幾乎沒有人教我們「為自己做決定」。 重要的事,幾乎都已經有人幫我們選擇了。 包括,讀哪個小學、讀什麼科目、什麼時間要做什麼、連下課後週末的行程,也幾乎都讓別人安排好了。 到頭來,我們不懂得怎麼為自己做決定! 長大之後,選擇科系,問師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