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事業與挫折,怎麼把夢想成功實現出來?

2022/12/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史蒂芬.柯維的有名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提及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那句話描述:『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時,都是經過兩次創造,一次是在頭腦中創造出來,一次是在實際生活中創造出來。』
大家認為這句話有道理嗎?聽起來是和秘密有關的潛意識法則嗎?在解開這個謎團前,先從生活中說個相關的案例。
日本有一部當紅的漫畫叫做一拳超人,那部漫畫現在已紅到台灣,公車車身的長條廣告上都有出現。事實上,一拳超人的漫畫家ONE是一位平凡的上班族在閒暇之餘的創作,雖然他從小就對畫畫很有興趣,但偏偏ONE的畫技較和小學生塗鴉沒有什麼兩樣。
即便如此,ONE還是在網路上上傳自己的漫畫,沒想到故事情節有趣,就越來越多人關注,甚至因緣際會下,ONE因為工作關係想不畫了,讓知名的職業漫畫家,畫功超強的村田雄介提出幫他畫的邀請,所以這部漫畫也開始有了重製版,也就是說大家有機會上網去搜,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風,像小學生塗鴉的就是原作,另一種精緻畫風就是後來的重製版,差異甚大,實在有趣。
為什麼ONE的畫功如此,也能做漫畫家?
事實上,當我們發自內心的想做一件事時,我們在這件事上,至少都有一部份的天份在,就像ONE也有他自己的強項,在故事情節、和劃分鏡上很強。這些強的地方就會吸引人,也會是做成一件事的契機。
所以,這個故事是要跟他大家說,把心裡想的就去實踐出來就對了嗎?
是的,這是最基本的部分,可偏偏這也是卡住最多人的一步,
因為人都會有得失心,也不想遭遇失敗,所以不知不覺中,會有想把一件事做到完美的動力,偏偏這樣的動力也會是一種阻礙。
為什麼求好反而不容易做好,為什麼?
有一個心理學的實驗是這樣設計的,他請了兩組的人來做一個陶碗,第一組的人跟他們說,我看你們做後的成績,就是看你們可以做多少,越多越好;但另外一組人卻對他們說,我不是看你們做的多不多,而是看你們有沒有辦法把整個碗做得越精緻、越好看。
所以,這兩組的人一組就拼命的做,拼命的量產,但另外一組的人,則是不斷的踹摩、設計,想辦法讓碗的質感更好。
結果,在選出做的好看的碗時,發現那些碗大多在第一組。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做的多的人,經驗慢慢累積,他們能因最做的多而不斷調整手感、細節,相反的另一組人不斷在腦中琢磨怎麼做出一個完美的碗,那完美的碗存在在他們的腦海中,卻沒辦法在實踐中去提取出來。
這說明了什麼?
『採取行動是重要的事。』
每個人在實踐自己夢想時,一定會有阻力或失敗,無可避免,但有機會成功的人,他在跨出第一步去做時,不給自己設立太高的門檻,樸實的可以天天去做更重要。
同樣的,容易成功的人,就是因為他們已經累積了大量的經驗,那些經驗怎麼來? 無非是發現錯誤,修正行動,再發現錯誤,再修正行動,這一切全是為了真正的行動做鋪墊,換而言之,累積了足夠的次數的重複一件事後,掌握了這件事的技巧與秘訣。
回到頭來,以心理學的角度解釋開頭的那句話:『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時,都是經過兩次創造,一次是在頭腦中創造出來,一次是在實際生活中創造出來。』
第一次的創造,在我們自己的頭腦中,我們不能設立太多標準與要求,那些太高的門檻,會讓大腦認為做這件事有壓力,那它就不會想要做。
第二次創造,在實際生活中去創造出來,就是要我們多多去採取行動,才能把想與做聯結起來,透過不斷錯誤的回饋,修正想法與現實中間的間隙(gap),達到目標。
事實上,沒有人知道適合自己的機緣會如何展開,但我們可以知道,至少我們自己不阻礙自己,就是獲得做成一件事的入門票了。
------------------------------------------------------------
把心養好了,前方的路都是能走順的!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陪你療癒生命難題,有需要可以來信詢問[email protect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