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說到有一種人,宣稱愛著你,卻不允許你擁有你自己。
「從前,有一個人相信自己擁有全世界。於是,他踏上旅程,去巡視屬於他的一切。」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福斯多的男人。
故事首先出現的那一朵花,在福斯多說完「你是我的」之後,便被折下,成為福斯多胸前的一個象徵佔有的記號。此後對綿羊、對樹,甚至是湖泊、高山,福斯多都這麼說。隨著所憑藉著強大怒氣而得以佔有的事物愈來愈廣大,福斯多最後將野心拓展到整片海洋。
將船隻停駐在海面上的福斯多,拉高音量說:「大海,你是我的。」
「大海,你是屬於我的,我知道你都聽見了。」福斯多更大聲的說。
然後,過了一會兒,大海輕聲的說:「你無法擁有我。」
「你錯了,我可以。」但福斯多不確定看向哪裡,因為那個聲音彷彿來自四面八方。
「可是,你根本不愛我。」大海說。
「你又錯了,」男人說:「我非常愛你。」
「你愛我,卻不了解我,這怎麼可能?」大海問福斯多。
「你說錯第三次了,」福斯多說。
「我非常了解你。」然後,他又不耐煩的補充:
「我非常了解你。」然後,他又不耐煩的補充:「現在,承認你是我的吧!否則我會讓你見識到誰才是老大。」
故事在這裡提點了愛、理解與擁有的關係,無論是大海或福斯多,都承認擁有對方的條件必須包含愛與理解,但兩者對於哪種行為才代表真正的愛,卻有著巨大落差。福斯多最後說:我是老大,我可以擁有你。顯見方才所說的愛與了解,根本只是表面說詞罷了。
於是,福斯多打算用反覆操作過的跺腳、握拳、暴跳如雷,來表達自己的憤怒與重要性,以及能夠操控大海的權力,
看來,他真的不了解大海。
而且,他也不知道怎麼游泳。
一個荒謬而讓人發笑的故事結局。但笑著讀完時,卻感知這些壓迫及透露無知的形象,是十分熟悉的。書封的文案上寫著:
「當人性的無窮欲望,遇上大自然的生命智慧」
這個寓言的涵義,著重在當人類試圖掌控自然之後,可能招來足以毀滅自己的災難。但或許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某些以愛為名但實則施行掌控甚至是傷害,也足以使人有這般警醒的聲音。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在探討疫後時代的作品《不安的哲學》其中提到:
他人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沒有人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期待而生,直到學到教訓前,還是有些人堅信自己可以操控其他人。特別是父母,往往希望子女照著自己安排的人生來走,孩子因為無法反抗父母的權威只能服從,卻會質疑自己的人生為什麼要讓父母決定,進而產生反抗的心。
知道自己無法滿足他人期待的人,會明白他人是無法控制的;而渴望回應他人期待的人,會覺得其他人也應該要跟自己一樣,像這樣的人,會忽略每個人的差異,自以為很了解其他的人。
當你覺得可以理解其他人的時候,先假設自己其實並不理解會比較好,如果堅持自我並自以為是,最後會連跟人往來都做不到。我們必須以不了解為前提,來思考如何與人建立關係。(岸見一郎《不安的哲學》)
沒有人能百分之百了解另一個人,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理解自己、認識自己,甚至能擔當自己最好的朋友,也許就不容易被那些「我是為你好」的言論所遮蓋,從而失去認識自己、保有自我價值的機會。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成就最美好的自己。當我們對某個對象表達了愛,雖然不是建立在完全的認同與理解之上,但表達容許與接納卻是必要的。
但這個時代的父母或長輩,在面對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孩子時,卻隨時充滿不安,像極了氣極敗壞的福斯多。(身為人母,我在此也心有戚戚,有些畫面似曾相識)
故事主角福斯多的憤怒表情,是圖像中的亮點,孩子們可以輕易讀出他的情緒,年紀大一點的會覺得可笑,小孩子則會從表情感受到某種壓力。不需言說,只要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開始脫離了人見人愛的嬰兒時間,這些關於轄制與掌控的情緒,就如影隨形伴著我們長大。也許不知不覺,我們也會不小心養成一些試圖操控某人的意念。
這是試圖給為人父母者的提醒。
當孩子如此表達時,他更想說的是:請不要試圖讓我受傷害。這不只是對身體上的傷害,我相信孩子受的傷也會停駐在他的意念之中。
***
父母難為嗎?在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中,我總是看自己如同新手媽媽,因為有太多未知的前方,還等待著我。唯一不會改變的,是願意以理解為前提的愛,來面對孩子的成長和改變。
當你清楚覺知,孩子有著只屬於他的獨特美好,所能夠做的,便不只是無止盡的包容,而是讓孩子知道你始終愛他。
然後,他終究會願意為了因愛而生的期待,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