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勝大》: 弱者的相對優勢|20230102

  有次跟朋友聊天,提到上模擬創業課時,時常要跟董事長進行一對一個人會議,做進度會報和回答某些犀利的問題。他尤其提到,有個問題每次都回答得心理很沒底,甚至對自己數度懷疑,自認沒有回答得很好——「告訴我,為什麼是你(們)?如果現有產業巨頭,如FAANG下來做,請說服我為什麼你(們)做這件事有優勢?」
  個人覺得挺有意思的問題。我大略知道問這問題的意圖,無非是要團隊認清團隊優劣勢,思考產品或服務的產品力、護城河以及在市場上的競爭策略。換作我在他的位置,真要我回答,我還真一時答不出來。這個問題成功勾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決定做我擅長的事,對這問題進行求解—讀些書,嘗試輸出心得筆記回答這些問題。
  開始閱讀前,為錨定專題主軸不失焦,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1. 這本書如何定義「小」與「大」?
    2. 資源少的小者如何抵禦並反擊大者之攻?
    3. 小者如何主動進攻大者之守?
    4. 若我為大者,如何守住小者之攻?

定義小與大

  在書中作者使用巨人歌利亞與牧童大衛形象,具體化大與小的懸殊對比。所謂「強大的巨人」包含強盛的軍隊、強壯的戰士、巨大的不幸、天災人禍等等,而作為其對手的個人或團體,則歸屬為「弱小的牧童」。
  作者想要知道,明明差距如此顯而易見,為什麼有些「牧童」就是能打敗「巨人」?要知道個人或團體不免會有被迫處於明顯劣勢的時刻,當我們被迫處於「牧童」位置時,我們要如何求勝?

小者的相對優勢

  1. 相對機會成本小的方法:當組織越大,個人與組織越容易產生利益分歧,哪怕是總體對組織有益的事,因內部競爭激烈,組織內個人更傾向做低風險但未必最合適的決定。換句話說,弱者有更有機會執行強者不為的獲勝方法。
  2. 小的高度靈活性:用高度機動性,避開出強者擅長的規則與戰場,用游擊戰迎擊正規部隊。
  3. 做小戰場的相對大:不在巨人的戰場中競爭,反而主動投入對自身有利的小戰場,主動定義戰場,作其中的巨人。
  4. 代償性學習產生的特殊優勢:劣勢將使弱者被迫將某些長處運用到極致,勝利的機會可能就藏在其中。
5. 同情輿論的優勢方:弱者向外部發聲,引進外部力量,創造兔死狐悲的共感,令原本的大多數中立者成為我方友軍。

反思 

  核心問題列表中前2項已得解,弱者運用「小者的相對優勢」有機會能提高自身勝率,至於問題3以及問題4,我在書中並未找到答案。問題3的小者如何主動進攻,我暫時沒答案,但問題4我有些初步的想法,也許(1)大者必須用某些形式讓自己能夠展現小者的特質(2)迫使小者在大者定義的戰場與我競爭(3)大者投資源培養小者與大者自己、與其他小者競爭(4)大者透過商業手段吸收小者 (5)大者主動提高整個戰場的進入門檻等等方法。我期待能透過下一本書,更好地回答問題3與問題4。
  在醞釀該篇反思時,恰好發生了博客來與清潔阿姨事件。從事件開始到落幕,在我看來,清潔阿姨正是有效運用了「同情輿論的優勢方」該項弱者優勢的實際案例。

主要參考文獻

《以小勝大: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Malcolm Gladwell,時報文化,2013)
筆者曾經在相關問題被問倒了。仔細想想若能好好思考並給出答案,相信對任何處在逆勢的你我都能有所幫助。遂透過閱讀,雜揉筆者體悟,輸出從弱者觀點思索的競合策略和戰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