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如人生不如戲,《內景唐人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年(2020)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National Book Award)的《內景唐人街》,評審頌詞是這麼說的:
像一個充滿滲水疆界(porous boundaries)般的劇本,在由無數深固的種族、階級所形成的障礙世界中打滾一輩子的故事,幽默而直白,無畏地令人揪心。
這個 "porous boundaries" 實在說得好,那正是我閱讀時的感受。作者 Charles Yu(游朝凱)的確是採用劇本形式寫小說,就像舞台劇有固定的景界,雖然侷限卻四周開放,可即使擁有這麼多出口,你依然逃脫不出,而這就是非主流族群——非白非黑的美國人——在美國社會裡的感受。
Charles 經常用第二人稱(你)來敘事,後設味濃,營造一股虛實難分的真切感,畢竟故事與人生確實互為鏡像。尤其故事更發生在各個非主流族群身上,當然這裡特指亞裔、華人甚至台灣人:Charles 父母皆來自台灣。諷刺的是,這個「特指」卻一點也不特別,因為在老美眼中所有亞裔都一樣,不論你來自台灣、中國、日本、韓國、越南、印度,所以才 "generic":同一個模子所產出。
我有一位前同事,國中時即跟隨家人移民美國定居加州 Anaheim,聽他說過類似書中的遭遇,譬如老美看到他真的都會故意開他玩笑問他會不會功夫、叫他 Bruce Lee。
我自己也經歷過,雖然我只是偶而去美國出個差。有次同事們去那種美國頗流行的「食樂」(Eatertainment)餐廳聚餐,就是有卡拉 OK、電動機台、撞球桌球手足球之類的餐酒館兼娛樂場所。我自認洋歌唱得不差,無論搖滾流行新舊都難不倒(練了三十幾年好嗎 :D),所以就踅進 K 房。雖然白天工上課開會時大家都彼此熟絡在一起,但我發現輪到我唱時他們就逕自聊著天,把我曬在一旁,等我唱完輪到他們的歌時才又嗨將起來。我點的歌都是 Guns 'n' Roses、Queen、U2 那些流行到不行的曲子,但就都是我自己在唱,沒人想跟我一起,兩三首後覺得沒意思我就出去了。
那時我就有股深深的被排擠感,一如 Charles 在書中描繪平凡亞裔男(generic Asian man)的境遇。難怪許多人說去美國留學卻仍都跟自己同胞混在一起,原來那並不是心放不開,而是腳踏不出去,被有形無形的疆界桎梏住了,磕磕絆絆到最後連心也鎖閉。
閱讀過程中我不斷聯想到電影《推手》中的郎雄,雖然他是年老才赴美依子,不同於《內景唐人街》的移民後代,但那種融不進美國社會的模樣卻如出一轍,而且滿身功夫卻惹來更多刻板印象也從來不變。華人 = 傅滿洲。原罪。
讀完後我去看了一些評論,譬如亞馬遜是 4912 人平均 4.2 分,Twitter 上也普遍好評。我特意去看了許多低分評論(尤其來自洋名者),發現一個主要批評點,就是作者太碎嘴,相似的歧視景象被反覆描寫太多次,讓他們看不下去。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對吧?就像痛點一直給人踩,踩多肯定受不了。但只要亞裔人遭受歧視的狀況一天沒改善,這種事就一天不可能消失,甚至在民權進步的社會下絕對只會越來越熱議。倒是,這書雖有近三百頁(中英文版都是),不過因為形式類似劇本,抒情敘景篇幅不多,主要以對白為主,所以讀起來很快,我三天不到就讀完了,甚至 Twitter 上有人搭趟飛機就解決掉。因此我並不覺得冗長,反倒因為精練而散發了悠長後坐力。
順便一提,書中寫到的 "generic Asian man"、"Kung Fu guy" 都是針對亞裔男性的刻板印象,至於女性則有一大部分是「婀娜多姿」、「嫵媚性感」。不禁臆想,亞裔女性是否在美國或西方比較不會受歧視?或是比較容易融入社會或是人際關係裡?現實世界中的觀察,好像是唷,那麼這是不是我的刻板印象?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9會員
238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白的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凸顯在故事主角 Paul Bäumer 的眼神中、進退失據的砲火中、徒勞消逝的生命中,以及整整四年的虛空絕望中。
這是他 2016 年過世後金馬影展所引進的第二部關於他的紀錄片,不過這次主題圍繞在這首歌上。片子同歌曲一樣靈性、感動、療癒,影廳既如演唱會現場亦如教堂(無論哪個宗教),內心洶湧如潮拍岸,不禁連連吐氣舒緩情緒,直至落幕燈現方意猶未竟姍姍來去,且同我者更不在少數。
以沙築地,以海裡的魟或天上的燕鋪天,舞者與歌者忘情其中盡情宣洩最美的一切。今晚萬芳美極,舞台美極,一切都美得難以言喻。將近九百天的等待是值得的。
「無聊」寫在每個鄉民臉上,耍小聰明的人反成異類,「活成惹人厭的人」竟成為一種避不開的宿命,儘管大家仍心照不宣地避免得罪人。
前幾天跟人閒聊音樂,對話中出現加拿大前衛搖滾樂團 Rush 的《2112》,叫我想起該讀卻還沒讀的書——這張唱片的靈感源起——艾茵・蘭德的《Anthem》。
北流十一月的「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剛剛知道九月底前有早鳥票半價優惠,手刀刷下去!
「無」,凸顯在故事主角 Paul Bäumer 的眼神中、進退失據的砲火中、徒勞消逝的生命中,以及整整四年的虛空絕望中。
這是他 2016 年過世後金馬影展所引進的第二部關於他的紀錄片,不過這次主題圍繞在這首歌上。片子同歌曲一樣靈性、感動、療癒,影廳既如演唱會現場亦如教堂(無論哪個宗教),內心洶湧如潮拍岸,不禁連連吐氣舒緩情緒,直至落幕燈現方意猶未竟姍姍來去,且同我者更不在少數。
以沙築地,以海裡的魟或天上的燕鋪天,舞者與歌者忘情其中盡情宣洩最美的一切。今晚萬芳美極,舞台美極,一切都美得難以言喻。將近九百天的等待是值得的。
「無聊」寫在每個鄉民臉上,耍小聰明的人反成異類,「活成惹人厭的人」竟成為一種避不開的宿命,儘管大家仍心照不宣地避免得罪人。
前幾天跟人閒聊音樂,對話中出現加拿大前衛搖滾樂團 Rush 的《2112》,叫我想起該讀卻還沒讀的書——這張唱片的靈感源起——艾茵・蘭德的《Anthem》。
北流十一月的「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剛剛知道九月底前有早鳥票半價優惠,手刀刷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由於作者是醫檢系出身,在故事中自然提到相關名詞,整個故事讀起來更專業,有模有樣,並未讓職業設定流為擺設,讓所有看起來更真實,就像在白色巨塔中,社會上某個角落,真的發生過這些事。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當你頂著一張道地、非ABC華人臉孔,走到櫃檯前點菜時,老闆總會特別親切招呼,閒聊幾句,和你交換某種「自己人」的眼神。
Thumbnail
一個中國年輕人年輕人,W,在南太平洋島國獨自經歷封鎖、生病、蕭條、戰爭陰雲的愛情故事。全球疫情還未消退,戰爭陰雲又起。他們如何應對危機?如何能夠在一起?這是靈與肉激烈衝突的愛情故事,也是新移民文化碰撞的故事,也是普通中國人自2011年以來預測中國局勢並選擇命運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大哥和紐約大哥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介紹「周處除三害」。 查了一下,因為對電影中的主角原型人物產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部電影。香港導演導的戲果然在武打動作部分很精湛,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看阮經天的戲(好落伍我😅),才發現他的演技真好。 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曾是台灣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看了他
Thumbnail
他在演,但演給誰看?演給那些只想透過凝視獲得獵奇與優越感的西方人,扮演著他人賦予的身分認同。因為,不論他們在美國待了多久,不論他們多麼努力地成為在地一份子,在好萊塢眼中,他們仍舊是一個亞裔,一個外來者,一個永遠困頓於唐人街裡的戲子。
Thumbnail
這是一個基於美國形勢的虛構故事,區外人觀點。目前的美國人抱持盲目的樂觀主義,對西方美國與東亞的文化差異感應不足。文章描述了一位男子在餐廳裡,看到充滿暴力血腥的報紙餐單,看菜單時卻在想血腥照片的背景,此時服務生在旁邊等著他點餐。王明的媽...服務生...全都在揭露美國發生的血腥事件。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永遠的尹雪艷〉出自白先勇經典著作《台北人》,故事主要發生於位處臺北的尹公館,講述傳奇人物尹雪艷行雲流水的社交手腕,及其神秘卻又令人著迷的個人魅力。在白先勇筆下的細緻刻畫,尹雪艷的形象躍然紙上,為字句間鑲上大時代色彩,閃爍著繁華落盡卻依舊在表面維繫的光鮮亮麗,如同尹雪艷永遠的不老、永遠的始終如一。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由於作者是醫檢系出身,在故事中自然提到相關名詞,整個故事讀起來更專業,有模有樣,並未讓職業設定流為擺設,讓所有看起來更真實,就像在白色巨塔中,社會上某個角落,真的發生過這些事。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當你頂著一張道地、非ABC華人臉孔,走到櫃檯前點菜時,老闆總會特別親切招呼,閒聊幾句,和你交換某種「自己人」的眼神。
Thumbnail
一個中國年輕人年輕人,W,在南太平洋島國獨自經歷封鎖、生病、蕭條、戰爭陰雲的愛情故事。全球疫情還未消退,戰爭陰雲又起。他們如何應對危機?如何能夠在一起?這是靈與肉激烈衝突的愛情故事,也是新移民文化碰撞的故事,也是普通中國人自2011年以來預測中國局勢並選擇命運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大哥和紐約大哥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介紹「周處除三害」。 查了一下,因為對電影中的主角原型人物產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部電影。香港導演導的戲果然在武打動作部分很精湛,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看阮經天的戲(好落伍我😅),才發現他的演技真好。 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曾是台灣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看了他
Thumbnail
他在演,但演給誰看?演給那些只想透過凝視獲得獵奇與優越感的西方人,扮演著他人賦予的身分認同。因為,不論他們在美國待了多久,不論他們多麼努力地成為在地一份子,在好萊塢眼中,他們仍舊是一個亞裔,一個外來者,一個永遠困頓於唐人街裡的戲子。
Thumbnail
這是一個基於美國形勢的虛構故事,區外人觀點。目前的美國人抱持盲目的樂觀主義,對西方美國與東亞的文化差異感應不足。文章描述了一位男子在餐廳裡,看到充滿暴力血腥的報紙餐單,看菜單時卻在想血腥照片的背景,此時服務生在旁邊等著他點餐。王明的媽...服務生...全都在揭露美國發生的血腥事件。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永遠的尹雪艷〉出自白先勇經典著作《台北人》,故事主要發生於位處臺北的尹公館,講述傳奇人物尹雪艷行雲流水的社交手腕,及其神秘卻又令人著迷的個人魅力。在白先勇筆下的細緻刻畫,尹雪艷的形象躍然紙上,為字句間鑲上大時代色彩,閃爍著繁華落盡卻依舊在表面維繫的光鮮亮麗,如同尹雪艷永遠的不老、永遠的始終如一。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