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深入了解美國人民的生活與文化《我失敗的美式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國家問題夠多,但格局也夠大。」

這本書是《異類矽谷》的作者鱸魚的第2本書,當初我也曾寫過他的上一本書的心得文,因此看到鱸魚出新書以後就非常期待,尤其文筆跟前一本書一樣,輕鬆詼諧又有趣。

這次書的內容不再僅是侷限於美國矽谷的當地文化,而是將整個美國的文化跟生活習慣一起寫進來,這也讓身為遙遠的局外人我深入了解美國在地文化的一種方式,畢竟我們外地人雖然可以去美國觀光旅遊,可是那也只是短短幾天的旅遊體驗,跟真正住在那裡好幾年、了解美國人都是怎麼生活、怎麼看待事情是截然不同的。

raw-image

裡面提到許多讓我閱讀後也忍不住感嘆,還是住在台灣更好的章節,包括;

1.美國本身就有的小費制度在疫情過後,小費給予的成數越來越高,導致給小費也慢慢變成一種壓力,原先只是想單純去餐廳吃個飯,卻又得在用餐後為小費到底得給多少煩惱,甚至連一些餐廳後來使用自動點餐機也得給小費,相比起來台灣的服務費固定就是10%似乎比較不會讓人尷尬。

2.因為美國醫療費用很高,再加上醫療效率低落,光是預約常常就要預約到1-2個月後,正常我們台灣人身體不舒服,簡單的小感冒就趕快衝診所拿藥了,更何況是很不舒服的時候,作者本身也曾發生自己腿骨折需要動手術,結果送進急診,醫生說這不算急診,請他排到2個月後的案例。而這也導致美國人習慣性食用止痛藥的習慣,更慢慢演變成對止痛藥中的成分上癮,不知不覺成為毒癮的後遺症。

3.槍枝氾濫問題,這其實也可以從時不時就會看到的校園槍殺新聞以及警察執法過當等報導中一探究竟,後者因為美國也有許多警察死於犯罪者的槍殺之下,導致警察在面對嫌疑犯時也得特別小心謹慎,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讓他們選擇提前動手,畢竟如果對方來真的,死的就會是自己了。

舉例書中讓我對美國印象不好的部分後,當然美國也是有一些是我很喜歡且敬佩的地方,像是作者居住的城市地方政府寄來的通知書經常長達好幾頁,可是真正的資訊卻只有幾句,是因為上面列了19種語言,而這麽多語言的成本當然會是單一語言的19倍,也解釋了美國政府營運效率為何這麼低落的原因。

美國政府其實也大可以只寫英文,對移民更不友善,可是政府不僅對移民非常友善,還會免費教英文、給權利、給保險、給食物券,幫助適應也會幫忙找工作,這邊也呼應本文開頭的那句話,美國真的是一個格局很大的國家,也或許就是如此,才讓美國能夠吸納世界各國最頂尖的人才,發展成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吧。

 

最後,如同前面所說,整本書非常好讀,且分章明確,在閱讀時就很有在看一個個故事或是報導一樣輕鬆,除了我上述提及的優缺點外,書內更多的是對美國人風俗民情的觀察分享,像是車之所以對美國人如此重要、鄰居們對你家外觀的關切壓力等等,推薦對美國感到好奇的大家都可以來閱讀這本書。


avatar-img
164會員
177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平時我不會挑這種書出來看,因為隔壁大國在這幾年做了什麼、內部情形怎麼樣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我也不想再浪費時間去看一本我知道在幹嘛的書。 但是這本書很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單純以外人的角度(像是記者)來闡述中國這個國家內部的狀況,而是作者本身就是最接近中國黨中央權力核心的一員,甚至在過去幾十年靠著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暴力犯罪的案件始終沒有少過,像是多年前的台大宅王情殺案,又或者是近幾年的長榮大學外籍生命案,都突顯了暴力犯罪其實都充斥在我們身邊,尤其力量較薄弱的女性在面對暴力犯罪時的劣勢。 這本書教導你在面對暴力問題氾濫的現在,該怎麼面對不懷好意的陌生人、曾經最熟悉的加害者等各種暴力犯罪的情境
厭女的定義是除了憎恨、嫌惡女姓的態度之外,也形成男性將女性當成客體的一套機制。 本書要強調的是,厭女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根深柢固,厭女早已滲透到我們的自我、關係與社會網路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可以透過看這本書瞭解這個世界在厭女情緒的蔓延下,將世界形塑成什麼樣子。
若問我,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我會說透過閱讀能得到他人的經驗與知識精華,讓我能藉此快速成長。 除此之外,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本書作者齋藤孝清楚的表達出來,為什麼一定要讀書,讀書能抵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儘管「中產階級」造就了一切關於「自我提升」的漂亮話,但我們不僅現在不是中產階級,甚至從來都不是。-P.82 你自認自己是中產階級嗎?你有想過所謂的中產階級定義到底為何?又為什麼現在社會我們人人都想成為中產階級,甚至更多覺得只要能待在中產階級內就心滿意足了?
1999年美國科倫拜高中發生一起2名學生持槍進入校園,進行無差別槍擊事件,造成12名學生與1名教師死亡,24名學生受傷的慘案,而這2名兇手在案後隨即自殺身亡。 這本書的作者便是那2名學生兇手之一的母親,她透過兒子留下的日記,探究一個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孩子,為什麼會選擇踏上這條殘酷血腥的道路。
平時我不會挑這種書出來看,因為隔壁大國在這幾年做了什麼、內部情形怎麼樣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我也不想再浪費時間去看一本我知道在幹嘛的書。 但是這本書很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單純以外人的角度(像是記者)來闡述中國這個國家內部的狀況,而是作者本身就是最接近中國黨中央權力核心的一員,甚至在過去幾十年靠著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暴力犯罪的案件始終沒有少過,像是多年前的台大宅王情殺案,又或者是近幾年的長榮大學外籍生命案,都突顯了暴力犯罪其實都充斥在我們身邊,尤其力量較薄弱的女性在面對暴力犯罪時的劣勢。 這本書教導你在面對暴力問題氾濫的現在,該怎麼面對不懷好意的陌生人、曾經最熟悉的加害者等各種暴力犯罪的情境
厭女的定義是除了憎恨、嫌惡女姓的態度之外,也形成男性將女性當成客體的一套機制。 本書要強調的是,厭女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根深柢固,厭女早已滲透到我們的自我、關係與社會網路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可以透過看這本書瞭解這個世界在厭女情緒的蔓延下,將世界形塑成什麼樣子。
若問我,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我會說透過閱讀能得到他人的經驗與知識精華,讓我能藉此快速成長。 除此之外,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本書作者齋藤孝清楚的表達出來,為什麼一定要讀書,讀書能抵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儘管「中產階級」造就了一切關於「自我提升」的漂亮話,但我們不僅現在不是中產階級,甚至從來都不是。-P.82 你自認自己是中產階級嗎?你有想過所謂的中產階級定義到底為何?又為什麼現在社會我們人人都想成為中產階級,甚至更多覺得只要能待在中產階級內就心滿意足了?
1999年美國科倫拜高中發生一起2名學生持槍進入校園,進行無差別槍擊事件,造成12名學生與1名教師死亡,24名學生受傷的慘案,而這2名兇手在案後隨即自殺身亡。 這本書的作者便是那2名學生兇手之一的母親,她透過兒子留下的日記,探究一個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孩子,為什麼會選擇踏上這條殘酷血腥的道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也是 I 人嗎?還是害怕被貼上「內向」標籤? 為什麼「我是 I 人」聽起來很酷,但說「我是內向的人」卻讓人遲疑?標籤讓我們更理解自己,還是反過來綁住我們?這篇文章帶你拆解「分類 vs. 標籤」的心理學秘密,讓你學會如何運用標籤,而不是被標籤控制!
Thumbnail
本漫畫揭露出版業界黑幕,描述漫畫家新人遭惡劣編輯搞到精神崩潰的經歷。作者佐倉色公開自身慘痛經驗,勸戒新人創作者慎選合作對象。本書詳述編輯種種令人傻眼的行徑,包括遺失稿件、忘記交代事項、推卸責任、說謊敷衍等,其中以「1600張簽繪版事件」最令人咋舌。
Thumbnail
在職場上,追隨熱情的建議可能是不明智的。卡爾·紐波特在《深度職場力》中強調,熱情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透過技能的提升和努力的演練來培養的。本書提供了更實際的方法來獲得理想的工作,包括打造職涯資本、自主性和使命感。這些策略能幫助求職者和上班族抵抗追隨熱情的迷思,並指導他們找到更有價值和滿足感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人們對自己知識的誤解,也就是所謂的“知識錯覺”,即使是相當聰明和受過教育的人,也可能會高估自己對世界運作方式的理解。 例如,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能夠詳細解釋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但當被要求提供具體答案時,卻發現自己一無所知。這就是知識錯覺的一個例子。 知識錯覺可以導致各種後果。在工作中,它可能導致人們過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於美國書籍《發現天賦之旅》和日本書籍《找到天職,你可以幸福工作》的感觸與體驗。雖然兩本書都非常受歡迎,但在閱讀後,仍感到無法明確找出自己的天賦或天職。文章中也反思了個人過去的經歷、閱讀的樂趣,以及對於未來的重新探索。希望能夠透過閱讀與寫作,找回對生活的熱情與目標。
Thumbnail
美國,和我想像的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 我不是很喜歡美國文化,但是因為有重要的朋友、喜愛的人在這裡, 於是對這趟旅程仍然充滿期待!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Thumbnail
在臺灣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耶!哪有那些美國時間?」等到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我忙到真的沒有那些「美國時間」。美國生活注重獨處、與大自然對話,讓自己感到更自在與自由。本文討論了在美國的生活方式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看到這篇FB 文章,說了另一個美國夢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kpa3nsSrRXX9GqEa/?mibextid=oFDknk 想起當年升大三的暑假,和國中朋友騎車花了2週環島。驚訝對於生我養我的台灣地理歷史,所知甚少;而對於不曾進入的中國史地,倒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
Thumbnail
你也是 I 人嗎?還是害怕被貼上「內向」標籤? 為什麼「我是 I 人」聽起來很酷,但說「我是內向的人」卻讓人遲疑?標籤讓我們更理解自己,還是反過來綁住我們?這篇文章帶你拆解「分類 vs. 標籤」的心理學秘密,讓你學會如何運用標籤,而不是被標籤控制!
Thumbnail
本漫畫揭露出版業界黑幕,描述漫畫家新人遭惡劣編輯搞到精神崩潰的經歷。作者佐倉色公開自身慘痛經驗,勸戒新人創作者慎選合作對象。本書詳述編輯種種令人傻眼的行徑,包括遺失稿件、忘記交代事項、推卸責任、說謊敷衍等,其中以「1600張簽繪版事件」最令人咋舌。
Thumbnail
在職場上,追隨熱情的建議可能是不明智的。卡爾·紐波特在《深度職場力》中強調,熱情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透過技能的提升和努力的演練來培養的。本書提供了更實際的方法來獲得理想的工作,包括打造職涯資本、自主性和使命感。這些策略能幫助求職者和上班族抵抗追隨熱情的迷思,並指導他們找到更有價值和滿足感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人們對自己知識的誤解,也就是所謂的“知識錯覺”,即使是相當聰明和受過教育的人,也可能會高估自己對世界運作方式的理解。 例如,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能夠詳細解釋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但當被要求提供具體答案時,卻發現自己一無所知。這就是知識錯覺的一個例子。 知識錯覺可以導致各種後果。在工作中,它可能導致人們過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於美國書籍《發現天賦之旅》和日本書籍《找到天職,你可以幸福工作》的感觸與體驗。雖然兩本書都非常受歡迎,但在閱讀後,仍感到無法明確找出自己的天賦或天職。文章中也反思了個人過去的經歷、閱讀的樂趣,以及對於未來的重新探索。希望能夠透過閱讀與寫作,找回對生活的熱情與目標。
Thumbnail
美國,和我想像的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 我不是很喜歡美國文化,但是因為有重要的朋友、喜愛的人在這裡, 於是對這趟旅程仍然充滿期待!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Thumbnail
在臺灣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耶!哪有那些美國時間?」等到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我忙到真的沒有那些「美國時間」。美國生活注重獨處、與大自然對話,讓自己感到更自在與自由。本文討論了在美國的生活方式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看到這篇FB 文章,說了另一個美國夢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kpa3nsSrRXX9GqEa/?mibextid=oFDknk 想起當年升大三的暑假,和國中朋友騎車花了2週環島。驚訝對於生我養我的台灣地理歷史,所知甚少;而對於不曾進入的中國史地,倒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