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接案十多年後,我才逐漸告訴自己:「沒有工作就好好休息、放空、出遊⋯⋯」在此之前,看著有些人豪爽的將自己的年假一口氣休完、放它十天半個月或一個多月的假,有時心生羨慕,但卻忘記了:「其實自己的接案人生,除了忙起來的時候,忙得沒有下班的可能外,也偶爾會出現『沒有工作且長達兩三個月』的日子!」
「沒有工作長達兩三個月」或者「一整年大概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在工作」是什麼情緒?多半會在那沒有工作的兩三個月在焦慮,用半年的時間在忙得連睡覺都多餘的日子裡懊悔「沒工作的時候幹嘛不好好去幹些忙起來根本沒空做的事?」剩下的那兩三個月,可能在應付身心焦慮和身心疲憊,然後就過完了一整年。
從固定時間的上班族人生切換到接案人生的調適期,不像是疫情期間回家上班的人,每天需要點什麼儀式來讓自己進入工作狀態,「隨時能夠啟動工作模式」是接案人生的必備條件,也不像上班、下班打卡,接案人生裡常常忘記「節日」「假期」「週末」⋯⋯使得生活經常性地在固定的循環上,沒有斷點的工作型態,會讓身心難以脫離工作狀態,而造成「沒有工作的時候,可以用什麼填滿生活」而產生焦慮感。(頗像平日沒有特別安排生活在退休後不知道要做什麼的上班族。)
近幾年的接案生活,大概以每年的九月為一個分割線。九月以後不論是書籍與其他跟設計有關的工作或是商品販售都會達到忙碌的巔峰,有些是為了趕年底的結案報告,有些是趕九月至隔年農曆新年的商品購物潮(這部分不只是一般商品,書籍也是會搭上這波),經常忙得天昏地暗的過著:別人睡覺的時候我醒著、別人醒著的時候我也醒著的工作模式。我往往需要透過這半年的辛勞賺得至隔年夏季來臨前的生活開支,一過了二月,就像進入嚴冬般的,不見太多收入的可能,而開始冬拼西湊、省吃儉用度日,等待年中過後的九月來臨。
有時與上班族聊起工作的日子,經常依著慣性的好像人們總是羨慕著別人的人生:「好好喔!你工作半年就可以了!」「好好喔!你的月薪、年終都好多喔!」「好好喔!你都可以準時下班!」「好好喔,你的日子好自由喔!」⋯⋯
一年休半年的工作形態其實是在那大半年要把一年的工作量擠壓在一起,這半年可能是把別人「一天上班八小時,一週上班五天」的時間放在一天工作十六小時,也許偶爾週末可以放空,或者一天工作十小時但完全沒有週末及假日!
不曉得以這樣的工作模式,有多少個人願意體驗?
慢慢才習慣這樣一年中有半年忙死、半年閒死的工作模式,我才想起在固定上下班的上班族人生中,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的人生,總是希望薪水多一點、工時少一點、休假多一點⋯⋯卻滿常忘記了「如果就是這種狀態了怎麼讓生活過得更符合自己的想像?」。
在接案十多年後我終於可以習慣在這樣閒得發慌和忙到快要死去的節奏中找到平衡。
十多年前母親總會問我那個問題:「你到底為什麼,不能好好的,把一個工作做長做久?」
我想那是因為我還沒有找到我的理想生活、我想要的生活及工作模式。有些人適合天天打卡上下班,有些人適合日日開門營業招呼客人,有些人做二休一,有些人無限責任制,有些人像我一樣:一年有半年過著一天工作十六小時的日子,攢著自己覺得合理的收入也甘之如貽。
或者,我該問的不是「一年休半年的工作方式你要不要?」而是「你喜歡你現在的生活、工作模式嗎?」如果不是太不喜歡的,就不要羨慕別人了!要好好的在其中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當然,不要說小孩才做選擇,沒有人可以什麼都要的!科科)
圖:201903首爾,Fujifilm 30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