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在,我改變。《上一堂思辨國文課:瑞典扎根民主的語文素養教育》(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書名:上一堂思辨國文課
作者:吳媛媛

為什麼每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要上「國文課」?
它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又想學什麼?
為什麼語文能力需要「刻意練習」?那說話也要學嗎?
讀文學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嗎?
什麼是語言權?有「正統」的語言嗎?
為什麼瑞典國文教育重視「文脈結構可視化」?
不斷提醒學生不論閱讀或寫作,都要把「紅線」抓好?

以上這些問題出現在封底藍字套黃底,還沒翻開書籍,就已用力刺激我的思辨神經,然後,我在想,我的國文課的目的(教學目標/教學初衷)是什麼?一點點懺悔,我的國文課都做了什麼了⋯⋯


自我的反思

「閱讀」仍是我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然後期待孩子可以持續閱讀,並從中發現自己長出新的翅膀和力量,是我的教學初衷。
不敢說寫作,是因為自己從來沒有系統性地學過怎麼教寫作,再者,自己也不是一個有能力的寫作者。從書寫到敲打鍵盤,留下的三言兩語,再怎麼看,好似也不太具備什麼結構或是深刻的想法,充其量,就是一個人的叨叨絮絮,所以要教寫作,常常是心虛的。也由於內心清楚,寫作會因為對象、場合、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構、語法等呈現,所以在課堂上,也會很天人交戰的思考,那到底是文學創作的能力重要,還是能把握立場、有系統的言之有物更好。

現場的觀察

臺灣考試現場,在寫作上有了調整,上路幾年的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分成知性和情意寫作兩大題。教學現場努力從大考中心公布的評分原則中,尋找並組織成有系統性的教學脈絡,以努力培養孩子知性的統整判斷和情意的感受抒發。
其評分原則不乏熟知的「深刻、嚴謹、動人」等,看似說明了卻又有點模糊的表現論述。先不說學生會如何理解這些評分原則,光教學端,每個老師的成長學習歷程不同,對於「深刻、嚴謹、動人」的理解就有不小的歧出,但試卷還是批改,課程還是得教,該怎麼辦?
每次模擬考結束,開不完的評分規準會議,老師們絞盡腦汁的互相溝通並理解彼此的理解,以期待可以標準化共評的評分規準,並彼此約定若有問題,隨時在群組中發問討論。但在批改過程,仍有許多必須自由心證的時候,這些自由心證在時間、公正等多重壓力之下,常常造成批改分數中間偏高給分。這幾年學生應試的結果,也有這樣的趨勢,於是鑑別度出不來的問題就浮上檯面,被檢討。

所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出題的問題、教學的問題、學習的問題還是⋯⋯

這些問題或許不要把它視為問題,視為只是還沒找到解決方法的事,這樣心態上會比較輕鬆一點,至少我是這樣告訴自己。邊學邊調整,邊學邊尋找,這麼多資源還在等我挖掘整理,這麼多人都還在努力,會找到解方的,就算這是個複雜、結構性、歷時長的各種因素影響下的狀況。

遇見瑞典,看見臺灣

臺灣的教育政策總被詬病不斷的學習他人,卻都只學半套回來,東拼西揍之後,只見教育四不像。
或許有點批判過重,畢竟教育方法百家爭鳴,教育現場千奇百怪,沒有一套方法完全是用兩種現場,更不要說國家教育政策,還要考量國家發展背景、風俗民情文化、人口組成等各層面因素。
劉定綱在推薦序即指出,台灣國語文教育受到兩種傳統影響,一是從日本到國民政府的「國語教育」,重點在於語言的標準化;一是中國的古文教育,重視人格養成、價值認同以及抒情傳統。確實追求所謂的正確,以及大量的文學抒情薰陶,是臺灣國文課的一般印象,即使因應課綱的改變,閱讀與寫作被更加重視,但很多教學現場仍然充斥著忙碌、混亂、無奈、疲憊、沒有成就感等感受。

所以本書的瑞典經驗,確實給了我不同的刺激思考。並非「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而是在共同的時代環境下,不同國家的課綱,確實有著相同追求的有趣對照,那巧借他山之石,避開歧路,或許可以為自己急需換氣的課堂,注入一股清新。

我將在「我思,我在,我改變。《上一堂思辨國文課:瑞典扎根民主的語文素養教育》(下)」繼續紀錄自己的反思和獲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 の隨意說沙龍
9會員
27內容數
閱讀是日常,日子長長長長,總會不小心忘記了那些小小的火花。 練習紀錄,在反覆咀嚼後,安放感受在深深淺淺的文字之中。 這些紀錄下的記憶會產生重量,讓不安的心靈沈澱下來。
Yu の隨意說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5
金錢是一面鏡子,映照了真實的你,以及未來的人生!
Thumbnail
2024/08/25
金錢是一面鏡子,映照了真實的你,以及未來的人生!
Thumbnail
2024/08/23
五位獨居女子的居家生活 家,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平凡但也最令人安心的地方。
Thumbnail
2024/08/23
五位獨居女子的居家生活 家,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平凡但也最令人安心的地方。
Thumbnail
2024/08/22
被討厭沒關係,被欺負不可以 有些話該說就說,有些臉該翻就翻
Thumbnail
2024/08/22
被討厭沒關係,被欺負不可以 有些話該說就說,有些臉該翻就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早上看到一篇文章,主要在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國、文、課、考、寫、注、釋。 . 作者說:這一個禮拜問了身邊很多國家的朋友還有學生,沒、有、一、個、國、家、的、國、文、課、考、寫、注、釋。 台灣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忙著寫作業、花時間死記硬背,結果無論是PISA的閱讀表現還是PIRLS國
Thumbnail
早上看到一篇文章,主要在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國、文、課、考、寫、注、釋。 . 作者說:這一個禮拜問了身邊很多國家的朋友還有學生,沒、有、一、個、國、家、的、國、文、課、考、寫、注、釋。 台灣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忙著寫作業、花時間死記硬背,結果無論是PISA的閱讀表現還是PIRLS國
Thumbnail
為什麼每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要上「國文課」? 它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又想學什麼?
Thumbnail
為什麼每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要上「國文課」? 它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又想學什麼?
Thumbnail
為什麼每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要上「國文課」? 它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又想學什麼?
Thumbnail
為什麼每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要上「國文課」? 它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又想學什麼?
Thumbnail
語言課正好觸及近來臺灣熱議的話題:國文課的意義何在?在瑞典,他們的國文(瑞典文)課程是什麼呢? 瑞典高中的國文課分成三門:非文學類、文學作品、學術閱讀寫作。這樣的分類明確定義一個語言至少有三種面向:傳達資訊(非文學類)、藝術,以及學術。在臺灣,當我們提到高中國文課,你想到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語言課正好觸及近來臺灣熱議的話題:國文課的意義何在?在瑞典,他們的國文(瑞典文)課程是什麼呢? 瑞典高中的國文課分成三門:非文學類、文學作品、學術閱讀寫作。這樣的分類明確定義一個語言至少有三種面向:傳達資訊(非文學類)、藝術,以及學術。在臺灣,當我們提到高中國文課,你想到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可以不考試嗎?」「高三可以不要上國文嗎?」「語言跟文學能分開嗎?」「能夠丟掉教育部審查的國文課本嗎?」「本土語與國文是互斥的嗎?」「沒有優美文辭,作文也能高分嗎?」「國文考試是考國文,還是考科普?」   如果你想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那麼就來讀讀吳媛媛這本《上一堂思辨國文課》!
Thumbnail
「可以不考試嗎?」「高三可以不要上國文嗎?」「語言跟文學能分開嗎?」「能夠丟掉教育部審查的國文課本嗎?」「本土語與國文是互斥的嗎?」「沒有優美文辭,作文也能高分嗎?」「國文考試是考國文,還是考科普?」   如果你想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那麼就來讀讀吳媛媛這本《上一堂思辨國文課》!
Thumbnail
今年學測國寫(作文)題目是「當我打開課本」,我想,用意或許是要學生思考讀書的意義吧? 不過題目所標明的「課本」,似乎又跟廣義的讀書很不一樣。在我學生時代,台灣曾經有漫長的時光,學生上課用的都是由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教科書,全國都用同樣的版本,而大考出題基本上都是以教科書為根據來考。 為什麼要讀書?
Thumbnail
今年學測國寫(作文)題目是「當我打開課本」,我想,用意或許是要學生思考讀書的意義吧? 不過題目所標明的「課本」,似乎又跟廣義的讀書很不一樣。在我學生時代,台灣曾經有漫長的時光,學生上課用的都是由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教科書,全國都用同樣的版本,而大考出題基本上都是以教科書為根據來考。 為什麼要讀書?
Thumbnail
看到有如法國大考的哲學性題目時,往往會羨慕這樣的考法更著重思維訓練的深度。這時候,不如回歸到我們對教育本質的思索,本篇綜合閱讀《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後,對照台灣教育得到的啟發。
Thumbnail
看到有如法國大考的哲學性題目時,往往會羨慕這樣的考法更著重思維訓練的深度。這時候,不如回歸到我們對教育本質的思索,本篇綜合閱讀《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後,對照台灣教育得到的啟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