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卡密拉(CAMILLA PANG)在八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廣泛性焦慮症 (GAD)(註1);二十六歲時被診斷出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註2)。她從小就不太能理解別人的感受,跟人家不一樣,從小就被排擠,很難自然融入於人群中。她有感覺到自己跟其他人都格格不入,於是天真的她五歲時問媽媽:「媽媽,有沒有什麼人類使用說明書啊?」

raw-image

這本書是她宥於自身特殊的成長歷程~從不懂得如何接觸人群,所以變得不愛接觸人群,經過她不斷地鑽研人性,善用她的專長,找到用科學方式去解讀生活方式,成功地找到自己該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愛人與被愛,又如何與周遭世界互動連結(或者是方程式)。在這本書中,她分享她自己獨特諸多論點,因為題材很特別(機器學習、生物學特徵、分子動力學、波理論、賽局理論等等)具有科普精神,本書榮獲2020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Royal Society Science Book Prize),為該大獎史上最年輕的得主(她現年30歲)(註3)。

raw-image


***************************

書名: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

原文:EXPLAINING HUMNAS~WHAT SCIENCE CAN TEACH US ABOUT LIFE, LOVE AND RELATIONSHIPS

作者: CAMILLA PANG (倫敦大學學院生物化學博士)

出版社:大塊文化 (2020/12)

******************************

與其書名是「人類使用說明書」,不如說是作者個人觀點「如何去解讀人類」

【第一個議題】:如何擺脫「被限制的思維」(本書使用「箱形」思維,我改了一下) ~談得到仿效「機器學習與制定決策」

卡密拉認為人類模稜兩可,時常相互矛盾,她難以理解!人生充滿不一致性,不可預測性,有隨機傾向,生活也不是二元分化!。但科學不一樣喔,它清楚明瞭,不說謊,值得信賴,不會掩蓋真意,也不會背後說人閒話。喔~ 她形容她自己「有時侯覺時間被壓扁的、延伸的,有時侯時間又完成消失,資訊疾速從心頭掠過,雙腿靜不下來,顫抖著不停,從狂喜到頹靡,猛烈震盪」(第28頁),於是她找到了解決方法~ 「機器學習」(註4),這是人工智慧的範疇,特別是她覺得「非監督式學習」中的「決策樹思考模式」很適合她,一直細分各節點,把她腦海裡飄飛亂絮混雜無章的資料,透過一層又一層的抽絲剝繭後,這樣不就清晰多了嘛!

raw-image

在日常生活中,當卡密拉引起「錯失恐懼症狀(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時,會擔心錯過眾人之事,或懷疑自己錯過什麼訊息,因而擔心會做出錯誤決策產生焦慮不安時,她就啟動非監督式學習的決策樹做出決定,接納K-means clustering誤差,因為她認為事後可以一直再調整啊。

第二個議題:如何真誠接受自己的怪? ~觀察「生物化學、友誼與差異的力量」蛋白質的奧祕、蛋白質四大演化階段,蛋白質的個性與團隊合作

卡密拉從小行為就怪異(在旁人眼中),當然無法順利融入群體中,從十五歲左右起的她,就常一人胡思亂想,例如看到22個人為了追逐一顆足球,使盡奶力地跑來跑去。長大後,啊!霎那間,她頓悟了,「我知道了!他們像蛋白質分子般的運動!

蛋白質分子啊,各司其職,尊重同儕、嚴守本分。蛋白質的舉止無可預測,沒有線性路線,但功能多樣,容易受環境影響。

「蛋白質比人類更適合描寫人類」。例如受體蛋白是樂天派,心胸開放;轉接蛋白是供支持、接納對方;蛋白激酶,活潑積極受歡迎;核蛋白,決策果斷,簡易扼要。

卡密拉從蛋白質參悟到人類行為,包括人的互動、團結分工、角色扮演。像蛋白質幫助我了解到什麼都比不上做自己的好,不要去在意「合群」這標竿,不用刻意去模仿同儕,為了努力融入團體而壓抑自己,比遭到排擠更糟糕,蛋白質告誡卡密拉別再重蹈覆轍,蛋白質告訴我們對大家擔任不同角色要多點信心,少過度自覺,放開心胸真心接納,與眾不同才能截長補短。

癌細胞為什麼厲害?因為它們不同癌細胞擔任不同特定角色,也會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癌細胞演化與轉換角色能力又是一流,相當難搞。

raw-image


【第三個議題】:如何忘記什麼叫完美?「熱力學、秩序與失序」

失序卻有序的人 / 失序為何恆為增加? / 創造熱力學有利的狀態

熱力學定義是能量移動與轉換的方式。其定律提到若宇宙繼續放著不管,勢必會隨時間流轉而逐漸失序。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系統中的熵(失序)必定自然增加,能量會愈來俞少。卡密拉要討論的是有些人事物是會失序的,不可能完美。自閉症的人渴望秩序與確認感,但往往難以為自己打造,有這種矛盾特質,他們自有一套自己模式控制日常,一旦失秩會瘋掉,但別人可能不懂。

我們要認清人生微妙平衡,一方面是自己的選擇,另一方面是超出自己掌控的情況,以熱力學術語而言,力就是沒有一個是完全獨立或完全無損失的決策。每件事都是選擇,結果均將影響我們對應蹺蹺板上其他事務的能力。如果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時間簡史(A Brief of Time)中提出的概念:「沒有事物自然處於靜止狀態中」。接受妥協也得對別人妥協;接受失序,也把玩失序。

raw-image


【第四個議題】:如何接受恐懼~ 光線、折射與恐懼

恐懼是生命必要之惡。若沒有了恐懼,就不會謹慎!也不會檢視自身的衝動。像亞斯伯格症的日常是所有思緒與恐懼,宛如一束剌眼光線猛然射來。稜光鏡讓光折射,產生七種可見光,減緩光波速度,就能看到光的另一個面相,綻放完整的光芒。宛如我們看事情的角度,用嶄新的視野,更清晰也更神妙。

光的各個色彩波長不同,就像引發恐懼的各種原因,如果拆解令我們害怕的因素有助回應。既然恐懼無法消弭,那就攤開它,讓它穿越自己,分解後仔細審查細部,讓自己像稜鏡般透明,更坦率。面對害怕的事不羞恥、不軟弱、也不怕被批評。

raw-image


【第五個議題】:如何摒除從眾心態~ 分子動力學,從眾行為與個體性

查看著空氣中飄浮的層埃,觀看熙攘人往的動線,想起英國政治哲學家湯瑪士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談「人性」,凡人類行為所有變化皆源自昂基礎的物理變化。例如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闡述粒子的移動方式(註5),布朗運動的啟示是「著眼大局固然重要,但是仍必須觀察小規模的事件,了解其變化的方式與成因。雖說布朗運動分子間以隨機漫步方式運作,但若遠觀,卻與周圍之流體間平均分散,透露出可預測性。例如在繁忙的都會中,只要知道人群不同元素間的相對比例,再加上時間點與大部份人群前往的地方,利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力=質量*加速度)就可以預測交通路徑了。

數學中有個「遍歷理論(Ergodic Theory)」是研究動態系統中長期行為,大意是系統內樣本具統計顯著其平均性質,因為這些任一微觀狀態,理論上也可能與其其他微觀狀態一樣,會在其他地方發生。用白話來說就是在社會裡(系統)人類行為(動態運作),用我的「正常」推估你的「正常」。於是透過共識行為,建立模型,能精準預測大眾行為,反制先天害怕處於群眾中的恐懼。布朗運動這個概念讓作者有安全感,精心規劃自己的路線。

但是,反過來說,不可否認共識中存在個體顯著差異,沒有觀察出來只是個體太渺小,在模型中只被隱蔽了,個體間如分子的彼此碰撞才有光彩奪目的火花。也只有個體有差異性,有不同才能或特性,有各式其異的創作原動力才能使人類一直進步中。

raw-image


最後結語:作者的怪,也表現在這本書所引用的理論基礎上。不知道身為讀者的你我,能看懂多少專業術語呢? 作者的神,也表現在這本書的善用科學工具,例如把非監督學習形容在她身上的放肆奔放,又擔心自己天馬行空過於發散,採用具結構型態的決策權理論收攏著自己容易無邊無際的想像思維。既用蛋白質的特性闡述著自己的與眾不同,以及肯定自己的角色扮演,不自怨自艾。又用熱力學的強調自己的失序有禮,異議無錯。也舉用分子動力學中分子移動方式以強調不應該限制自己另類行事風格,該應從眾但又要維持個體自主性。我想,若沒有這些強大的理論護身,想必她一路走來,必定活著艱辛無比。

作著是個怪咖,她有她自己詮釋人類的方法。其論述不一定完美到必得到各科專家們的一致認同,在專業研討下會辯起無數的漣漪,但是它就有普科的普及性,足以類推。同樣的題目下,如果是一位文學家,詮釋人類又有不同的角度呢?如果是一位歷史學者,又會採怎樣的論述來解讀人類呢? 我想這會是個有趣的期待吧。

註1:

廣泛性焦慮症 (GAD) 是一種長期疾病,使人並不只某一特定事件、而是對許多情況和問題都感到憂慮,患者會發現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很焦慮,並且經常很難記起上一次感到放鬆的時候。他們容易有不安、恐懼感、緊張感以及難以集中注意力。焦慮症患者還會感到易怒、不耐煩、容易分心。

註2: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是一種自我控制方面的發展性疾患。會出現社會上的適應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例如無法遵照指示,完成指示,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對別人說話時心不在焉,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所須的物品,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或者未經他人同意,擅自拿取他人物品,想做就做,也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等等,會被認定是相處上的怪咖。

註3:

很有名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這本書,是於1998年獲得普利茲獎以及「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

註4

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分成監督式學習與非監督式學習。萃取一些特徵資料,監督式學習是一定範圍下,使用已有正確解答的資料讓模型學習;非監督式學習不會準備正解資料,目標是補捉資料的特徵,最常的操作法是透過中K-means clustering方法,尋找聚類(Clustering)來測試發展假設。

註5

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的運用範圍很寬,甚至運用到金融領域的財務工程,選擇權Black-Scholes模型採用了幾何布朗運動來描述資產價格,使用伊藤公式推導公式,就有使用到布朗運動的假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6.3K會員
212內容數
大量閱讀讓我可以滿足探索未知。這裡大多數是我閱讀後的心得。我是認真讀後再分享,記錄於此,私心為己。可能有些內容比較硬澀,若您真有興趣,讀它可能需要耐心及用心,或許燒腦。我相信弱水三千,獨取一飄飲,自有共鳴之夥伴長相左右。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我們有多常注意到自己正在想什麼?等一下,我們真的有用正確的方式思考這件事嗎? 本書的兩位作者分別為卡內基教育機構卡內基教育機構的執行長 - 喬.哈特,以及戴爾.卡內基的孫子麥可.克羅姆 卡內基已訓練全球超過上百萬人,而本書用更接近年輕世代的方式,重新詮釋跨時代的智慧。 本書可以分成3個
Thumbnail
我們有多常注意到自己正在想什麼?等一下,我們真的有用正確的方式思考這件事嗎? 本書的兩位作者分別為卡內基教育機構卡內基教育機構的執行長 - 喬.哈特,以及戴爾.卡內基的孫子麥可.克羅姆 卡內基已訓練全球超過上百萬人,而本書用更接近年輕世代的方式,重新詮釋跨時代的智慧。 本書可以分成3個
Thumbnail
研究證明, 接受我們所有的情緒, 甚至是混亂、痛苦的情緒, 正是韌性、茁壯生長與真正快樂的基石。 前幾天跟朋友S聊天時, 說自己很容易森77. 她說看不出來。 我表示是因為自己全壓抑下來了, 她說壓抑情緒對身體不好。 我是個負面情緒和想法很強烈的人, 我也知道這樣對身心不健康, 日前得知一些得癌症的
Thumbnail
研究證明, 接受我們所有的情緒, 甚至是混亂、痛苦的情緒, 正是韌性、茁壯生長與真正快樂的基石。 前幾天跟朋友S聊天時, 說自己很容易森77. 她說看不出來。 我表示是因為自己全壓抑下來了, 她說壓抑情緒對身體不好。 我是個負面情緒和想法很強烈的人, 我也知道這樣對身心不健康, 日前得知一些得癌症的
Thumbnail
你/妳能想像,一位被診斷為,同時擁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的人,卻與讀者談論同理心的重要與運用嗎? 對我而言,真是太有趣、不可思議了!
Thumbnail
你/妳能想像,一位被診斷為,同時擁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的人,卻與讀者談論同理心的重要與運用嗎? 對我而言,真是太有趣、不可思議了!
Thumbnail
在她的人生裡,她始終是少數:天生殘疾,女性科學家,研究不被看好的植物藥領域。她卻在生命的各處,都展現出戰士般的勇氣 。
Thumbnail
在她的人生裡,她始終是少數:天生殘疾,女性科學家,研究不被看好的植物藥領域。她卻在生命的各處,都展現出戰士般的勇氣 。
Thumbnail
卡密拉(CAMILLA PANG)在八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廣泛性焦慮症 (GAD)(註1);二十六歲時被診斷出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註2)。她從小就不太能理解別人的感受,跟人家不一樣,從小就被排擠,很難自然融入於人群中。她有感覺到自己跟其他人都格格不入,於是天真的她五歲時問媽媽。。。。。
Thumbnail
卡密拉(CAMILLA PANG)在八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廣泛性焦慮症 (GAD)(註1);二十六歲時被診斷出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註2)。她從小就不太能理解別人的感受,跟人家不一樣,從小就被排擠,很難自然融入於人群中。她有感覺到自己跟其他人都格格不入,於是天真的她五歲時問媽媽。。。。。
Thumbnail
小先是最準時在讀書會前一天讀完它的人。我是在讀書會原訂當天懷疑自己是否選錯書的人。大姐說自己忍不住一直看起別的想看的書來,我不想低頭......
Thumbnail
小先是最準時在讀書會前一天讀完它的人。我是在讀書會原訂當天懷疑自己是否選錯書的人。大姐說自己忍不住一直看起別的想看的書來,我不想低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