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搬運二年前在痞客邦所撰寫的文章,這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
我想這是一本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不少共鳴的科普書。
因為作者其實用了許多,目前已知各種領域,諸如生物學、經濟學、熱力學等理論與事實證明,結合其不斷主動嘗試與被動接受的個人經驗,分享她是如何以不同的角度詮釋,各種看不到人際關係與心理活動。
這本書其實也比我一開始想像的更有趣,也花費更多時間思考消化。你/妳能想像,一位被診斷為,同時擁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的人,卻與讀者談論同理心的重要與運用嗎?
引用書中的一段話「…真要說我的領悟,其實是,有些人嘴邊老說同理心實屬必要,卻通常不太擅長展現同理心。反之,縱使我可能不理解她為什麼這樣思考、他為什麼出現這種行為,你最好還是相信我其實觀察細微,努力梳理出合理的解釋。天生缺乏同理心,代表你必須像我這樣加倍努力,推測他人的意向與期待。在我的『天眼』中,一段關係成了複雜的方程式,我的行為必須配合他人所期望的需求,這種同理心是經由觀察、計算、實驗而得。」
對我而言,真是太有趣、不可思議了!
這比較像是一本穿著科普外衣的人文之書。
以下是我個人想要特別記錄內容。
前言
…我的神經多樣性衍生了如此多個身為人類有何意義的問題,但同時也賦予我力量,獲取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尋覓這些答案的方法,在人生中一直給予我至高無上的喜悅:正是科學的力量。人類模稜兩可、時常自相矛盾且難以理解之處,科學清楚明瞭,值得信賴,不會說謊,不會遮掩話中真意,也不會在你的背後說閒話…
Ch 5 如何尋找和諧
…雖然你可能不真的認識那個人,但彼此個性與性情的波長有許多相近,行為舉止、假設、喜好無意識間也相似,甚至還沒握手之前就有許多的重疊,你們大部分都走在同一路徑上,走了好幾年,人生才趨近。我說的與人同相,不代表彼此振幅必須完全相等。與人「同相」,並不需要像照鏡子那樣。事實上,像照鏡子那樣很可能不是好事。和諧的樂曲需要錯落的音符才能搭配得宜,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僅需要個性的同步:不必太迥異,隔閡才不會太難敉平,但也不必太相似,否則不會與彼此齧合並產生平衡。石頭會舞過水面,創造視覺之美,兩種物體,或是兩個人,要創造美好舒心的結晶,也不需要特別相似,更重要的是交互作用的角度,以及時機。…人生的鐘擺左搖右盪,我們都必須分辨自己的節奏,也必須找到能幫助我們隨著節奏起舞的人。
Ch 7 如何往目標邁進
…我們比以往都更加敏感。我一貫的回答是她什麼都可以做,只是得確定是否為真心渴求,以利深究各節點的連接方式與優先順序,畢竟就是不可能同時做所有事--但可以為所有想做的事,逐一規畫達成方式。隨著時間推進,網路精密完善的烏龜,將勝過六神無主、多變無常的兔子…
Ch 8 如何將心比心
…大多數難題的答案並不存在於兩端,而是存在於其間,這正是模糊邏輯的精髓--在 0 與 1 之間,正是達成妥協的基礎,也是將爭端轉化為正面經驗的根本,防止一段關係應聲毀滅。我們處在一段關係中,難免犯錯、後悔,有時候會納悶到底是怎麼了,大家都曾這樣,別怪罪自己了。光是一個人就是隻複雜費解的野獸,遑論要兩個人同心協力,要三個人融入一堆人之中。但我們若可退一步,運用新的透鏡來觀察相同的舊問題,結果會好更多。同理心、理解、妥協--我們都知道,若要建立細水長流的關係,同理心、理解、妥協皆可改善並加強。相信我:我都做得到,任誰都做得到。
Ch11 如何以禮相待
…如同我之後論道,摸索無窮無盡的禮儀準則時,唯一的安全做法是謹記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別做假設,務必認真觀察…
後記
…天下凡間,我的 ADHD 大腦是最沒耐心的存在,但身為人,尤其身為科學家,我可以窮盡畢生之力,費盡千辛萬苦,只為付出耐心。我親身體驗到,好事不會轉瞬發生,實驗不會第一次就成功,唯有汲取失敗經驗,從中學習,才得以精進…但真正的回報在於堅忍不拔,在於化解不確定感、消除自我懷疑,直到有一天,不知不覺,蛻變。我們無法事先規畫蛻變如何開始、何時出現,唯能投入心血,注入信念。是故,請別再因為未實現的計畫、未完成的目標、未持續的友誼而感到絕望,從中學習,再試試另一條路,不斷實驗,採取自己的方式,接受人類那種必然:人生往美好之處發展,必定是緩慢漸進的過程。還有無論發生什麼事,請別妖魔化令你異於別人的特點,就學學我吧,視之為與生俱來的超能力,真心接納。做對事之前,必定會做錯事;變好之前,必定會變壞。沒關係的--事實上,有其必要。好好品味失敗的實驗,好好享受憑己之力找出解法方法的過程,也別因為做自己而內疚。我從來沒為此抱愧,現在也不打算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