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人類使用說明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下搬運二年前在痞客邦所撰寫的文章,這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

raw-image


我想這是一本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不少共鳴的科普書。
因為作者其實用了許多,目前已知各種領域,諸如生物學、經濟學、熱力學等理論與事實證明,結合其不斷主動嘗試與被動接受的個人經驗,分享她是如何以不同的角度詮釋,各種看不到人際關係與心理活動。

這本書其實也比我一開始想像的更有趣,也花費更多時間思考消化。你/妳能想像,一位被診斷為,同時擁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的人,卻與讀者談論同理心的重要與運用嗎?


引用書中的一段話「…真要說我的領悟,其實是,有些人嘴邊老說同理心實屬必要,卻通常不太擅長展現同理心。反之,縱使我可能不理解她為什麼這樣思考、他為什麼出現這種行為,你最好還是相信我其實觀察細微,努力梳理出合理的解釋。天生缺乏同理心,代表你必須像我這樣加倍努力,推測他人的意向與期待。在我的『天眼』中,一段關係成了複雜的方程式,我的行為必須配合他人所期望的需求,這種同理心是經由觀察、計算、實驗而得。」

對我而言,真是太有趣、不可思議了!
這比較像是一本穿著科普外衣的人文之書。


以下是我個人想要特別記錄內容。
前言
  …我的神經多樣性衍生了如此多個身為人類有何意義的問題,但同時也賦予我力量,獲取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尋覓這些答案的方法,在人生中一直給予我至高無上的喜悅:正是科學的力量。人類模稜兩可、時常自相矛盾且難以理解之處,科學清楚明瞭,值得信賴,不會說謊,不會遮掩話中真意,也不會在你的背後說閒話…
Ch 5 如何尋找和諧
  …雖然你可能不真的認識那個人,但彼此個性與性情的波長有許多相近,行為舉止、假設、喜好無意識間也相似,甚至還沒握手之前就有許多的重疊,你們大部分都走在同一路徑上,走了好幾年,人生才趨近。我說的與人同相,不代表彼此振幅必須完全相等。與人「同相」,並不需要像照鏡子那樣。事實上,像照鏡子那樣很可能不是好事。和諧的樂曲需要錯落的音符才能搭配得宜,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僅需要個性的同步:不必太迥異,隔閡才不會太難敉平,但也不必太相似,否則不會與彼此齧合並產生平衡。石頭會舞過水面,創造視覺之美,兩種物體,或是兩個人,要創造美好舒心的結晶,也不需要特別相似,更重要的是交互作用的角度,以及時機。…人生的鐘擺左搖右盪,我們都必須分辨自己的節奏,也必須找到能幫助我們隨著節奏起舞的人。
Ch 7 如何往目標邁進
  …我們比以往都更加敏感。我一貫的回答是她什麼都可以做,只是得確定是否為真心渴求,以利深究各節點的連接方式與優先順序,畢竟就是不可能同時做所有事--但可以為所有想做的事,逐一規畫達成方式。隨著時間推進,網路精密完善的烏龜,將勝過六神無主、多變無常的兔子…
Ch 8 如何將心比心
  …大多數難題的答案並不存在於兩端,而是存在於其間,這正是模糊邏輯的精髓--在 0 與 1 之間,正是達成妥協的基礎,也是將爭端轉化為正面經驗的根本,防止一段關係應聲毀滅。我們處在一段關係中,難免犯錯、後悔,有時候會納悶到底是怎麼了,大家都曾這樣,別怪罪自己了。光是一個人就是隻複雜費解的野獸,遑論要兩個人同心協力,要三個人融入一堆人之中。但我們若可退一步,運用新的透鏡來觀察相同的舊問題,結果會好更多。同理心、理解、妥協--我們都知道,若要建立細水長流的關係,同理心、理解、妥協皆可改善並加強。相信我:我都做得到,任誰都做得到。
Ch11 如何以禮相待
  …如同我之後論道,摸索無窮無盡的禮儀準則時,唯一的安全做法是謹記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別做假設,務必認真觀察…
後記
  …天下凡間,我的 ADHD 大腦是最沒耐心的存在,但身為人,尤其身為科學家,我可以窮盡畢生之力,費盡千辛萬苦,只為付出耐心。我親身體驗到,好事不會轉瞬發生,實驗不會第一次就成功,唯有汲取失敗經驗,從中學習,才得以精進…但真正的回報在於堅忍不拔,在於化解不確定感、消除自我懷疑,直到有一天,不知不覺,蛻變。我們無法事先規畫蛻變如何開始、何時出現,唯能投入心血,注入信念。是故,請別再因為未實現的計畫、未完成的目標、未持續的友誼而感到絕望,從中學習,再試試另一條路,不斷實驗,採取自己的方式,接受人類那種必然:人生往美好之處發展,必定是緩慢漸進的過程。還有無論發生什麼事,請別妖魔化令你異於別人的特點,就學學我吧,視之為與生俱來的超能力,真心接納。做對事之前,必定會做錯事;變好之前,必定會變壞。沒關係的--事實上,有其必要。好好品味失敗的實驗,好好享受憑己之力找出解法方法的過程,也別因為做自己而內疚。我從來沒為此抱愧,現在也不打算內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記威.Will的沙龍
8會員
82內容數
記威.Wil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31
前一陣子偶然被書名《人生從不做多餘的事開始》吸引,從書架拿下這本像是人生箴言的提醒書。書中共有九個章節,提供總數共 90 則生活指南般的「禪語」,我更傾向稱為「生活哲學」。書中的每一則生活哲學,作者皆透用短短 2 頁的篇幅,以說故事的方式闡述他的個人理解。
Thumbnail
2024/05/31
前一陣子偶然被書名《人生從不做多餘的事開始》吸引,從書架拿下這本像是人生箴言的提醒書。書中共有九個章節,提供總數共 90 則生活指南般的「禪語」,我更傾向稱為「生活哲學」。書中的每一則生活哲學,作者皆透用短短 2 頁的篇幅,以說故事的方式闡述他的個人理解。
Thumbnail
2024/04/20
這篇文章探討了職業生涯中的職涯安全性,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討論了穩定避風港和萌芽新趨勢等選擇。並提出瞭如何增進職涯安全感的建議,如開放的思維、重視過程多於結果,跨域能力和資源整合等。最後邀請讀者分享自己為增進職涯安全感所做的努力。
Thumbnail
2024/04/20
這篇文章探討了職業生涯中的職涯安全性,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討論了穩定避風港和萌芽新趨勢等選擇。並提出瞭如何增進職涯安全感的建議,如開放的思維、重視過程多於結果,跨域能力和資源整合等。最後邀請讀者分享自己為增進職涯安全感所做的努力。
Thumbnail
2024/04/03
「上次跟你聊過之後,我想我應該要開始寫履歷,因為工作出了點狀況…,但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寫履歷。」 這是上個週末和一位朋友打球閒聊時,他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2024/04/03
「上次跟你聊過之後,我想我應該要開始寫履歷,因為工作出了點狀況…,但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寫履歷。」 這是上個週末和一位朋友打球閒聊時,他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對他人的困境展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時,我們可能會說這個人很沒有「同理心」,然而「同理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要的嗎?其實除非我們離群索居,否則只要處於需要人際互動的環境,在願意理解他人的前提下去傾聽並且展現出關懷,這便是同理心的表現,也能替自己與他人帶來幸福感。 舉例來說,當我們出門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對他人的困境展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時,我們可能會說這個人很沒有「同理心」,然而「同理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要的嗎?其實除非我們離群索居,否則只要處於需要人際互動的環境,在願意理解他人的前提下去傾聽並且展現出關懷,這便是同理心的表現,也能替自己與他人帶來幸福感。 舉例來說,當我們出門
Thumbnail
點我進行同理心測驗 其實我是想要了解我是否具有同理心,測驗下來是有的。之後再去釐清我自己的行為,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幫助更了解自己跟判斷如何在能力所及的狀態下跟外界互動。 建立好的關係的方法之一 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並且在社交互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親密
Thumbnail
點我進行同理心測驗 其實我是想要了解我是否具有同理心,測驗下來是有的。之後再去釐清我自己的行為,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幫助更了解自己跟判斷如何在能力所及的狀態下跟外界互動。 建立好的關係的方法之一 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並且在社交互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親密
Thumbnail
你/妳能想像,一位被診斷為,同時擁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的人,卻與讀者談論同理心的重要與運用嗎? 對我而言,真是太有趣、不可思議了!
Thumbnail
你/妳能想像,一位被診斷為,同時擁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廣泛性焦慮症(GAD)」的人,卻與讀者談論同理心的重要與運用嗎? 對我而言,真是太有趣、不可思議了!
Thumbnail
同理心代表有參考其他人的角度後才去做這件事,而在玩具的擺放以及客人的應對進退中,也是需要在當下就調整成優化過後的動作,這方面真的不容易去察覺。
Thumbnail
同理心代表有參考其他人的角度後才去做這件事,而在玩具的擺放以及客人的應對進退中,也是需要在當下就調整成優化過後的動作,這方面真的不容易去察覺。
Thumbnail
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同理心是種天賦?還是種缺陷?   記得曾經有人這麼告訴我:「妳是個覺察力很高的人,妳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我,是個高敏人。不能說與生俱來就察覺力很敏銳,只是會留意到他人不會去留意的事物。最初我也以為自己是個很有熱情的人,直到後來我發現並非如此,我確實能夠感受到他人情緒也會被受到影響。
Thumbnail
  同理心是種天賦?還是種缺陷?   記得曾經有人這麼告訴我:「妳是個覺察力很高的人,妳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我,是個高敏人。不能說與生俱來就察覺力很敏銳,只是會留意到他人不會去留意的事物。最初我也以為自己是個很有熱情的人,直到後來我發現並非如此,我確實能夠感受到他人情緒也會被受到影響。
Thumbnail
幾年前開始,就開始有許多人去討論同情心,以及同理心的不同,相信已經有許多人聽過,甚至看過網路上很紅的「熊與狐狸」的影片,這2個類似的詞雖然只差1個字,但卻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同理心它所牽涉的生理機制消較於同情心要多得多,也因此它包含了較多的心理元素。
Thumbnail
幾年前開始,就開始有許多人去討論同情心,以及同理心的不同,相信已經有許多人聽過,甚至看過網路上很紅的「熊與狐狸」的影片,這2個類似的詞雖然只差1個字,但卻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同理心它所牽涉的生理機制消較於同情心要多得多,也因此它包含了較多的心理元素。
Thumbnail
英文諺語:Stand in one’s shoes ,意思是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對方感受與看法,真誠及開放的交換彼此意見。解釋很簡潔,但如何實作才是最需要討論的。本文對同理心的介紹分兩篇,第一篇將從三種觀點說明「同理心」的概念,第二篇分享如何自我訓練同理心,以及如何激發他人同理
Thumbnail
英文諺語:Stand in one’s shoes ,意思是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了解對方感受與看法,真誠及開放的交換彼此意見。解釋很簡潔,但如何實作才是最需要討論的。本文對同理心的介紹分兩篇,第一篇將從三種觀點說明「同理心」的概念,第二篇分享如何自我訓練同理心,以及如何激發他人同理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同理心特別旺盛的來訪者,常常會出現自己與他人標準不一的情況,對自己有完美的標準,不容許自己犯錯,但別人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沒關係。 他們可能會說:「我上台說錯話好丟臉,但當別人上台說錯話時,我並不覺得他丟臉。」 你是不是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呢?小時候的教育,都教我們要有同理心,但卻忽略了一件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同理心特別旺盛的來訪者,常常會出現自己與他人標準不一的情況,對自己有完美的標準,不容許自己犯錯,但別人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沒關係。 他們可能會說:「我上台說錯話好丟臉,但當別人上台說錯話時,我並不覺得他丟臉。」 你是不是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呢?小時候的教育,都教我們要有同理心,但卻忽略了一件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又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早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對方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