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2,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生產力的一天 Day 2

更新私密發佈閱讀 8 分鐘

我習慣在農曆年節做年度回顧跟新年計劃,因為過年有七天以上的假期,今年甚至有十天,這麼長的假期在「過去一年」跟「未來一年」之間劃分了一個的楚河漢界,對比之下,三四天的元旦假期只是一年中的小插曲,有點像是放暑假的時候,會立志下學期要更努力、選修超多學分之類的,雖然有沒有達到就不一定了。🤔

raw-image

為什麼要做年度規劃和回顧?

第一,趁有能量的時候規劃最多事情。

一月是個有魔力的月份,我們會突然感到煥然一新,渾身上下充斥著動力,所以要趁這時候訂立成長目標。不過這種三分鐘熱度通常很快就會熄火,所以我會接著在下一篇文章聊聊如何持續性地、有效率得達成目標,記得追蹤我就不會錯過啦!

第二,「有意識得」去回顧時間,還有體驗接下來的一年。

很多人覺得隨著年齡長大,時間越過越快,但我們都知道分秒計算是客觀準確的,實際上並沒有變快或變慢。會有這樣的感觸,是因為我們感知時間的方式是「回顧型感知」,也就是在一段時間後,我們會回想過去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這些事件便成為「時間節點」。

在一段時間內,如果有越多時間節點,便會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比較充實;反之,如果這段期間一片空白,或是明明發生了不少事情,但卻都忘記了,則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我們平常都以「日」和「週」這種比較小的時間單位規劃生活,如果沒有一個機會省思,自然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好像什麼事情都沒做一樣,也浪費了這段期間的成長,因此年度回顧的同時,就是在有意識得回憶時間節點,而且「一年」也是個適合綜觀全局的時機。

開始進行年度回顧

在做回顧和規劃時,我的著重點也不一樣。

「年度回顧」是一個「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的時刻,而「年度計畫」則是建立一個新的、更滿意的自己的時候,如果以系統版本來區分,那就是「摩根1.0」跟「摩根2.0」的差別。由於文章長度的關係,年度計畫我們留待下回分曉。

為什麼說年度回顧是「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因為在回顧時,我們會回想一年體驗過的事情、達成的成就,和未完成的遺憾,這些大大小小的事物不只在時間上組成過去的一年,也顯示我花最多時間在什麼事情上,直接反映「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我把回顧分為「經歷過的人事物」和「省思問題」兩個區塊。

經歷過的人事物

列出各個方面影響力最大的人事物,這些帶來影響力的方面包含:改變生活的、學到最多的、最感激的、覺得最有趣的、帶來最多活力的、讓我感到最精疲力竭的。

改變生活的
- 人:容我想想⋯⋯
- 事:請健身教練
- 物:電子書閱讀器

例如「改變生活的人事物」中,我列出的事情是「請健身教練」。我去年的目標之一是「進健身房養成運動習慣」,但其實我滿害怕去健身房,因為我超不熟悉健身器材,也很怕自己亂做動作丟臉,所以大學時去學校健身房都只會跑跑步機。

在健身的前三個月,我請了教練來帶我入門,在熟悉器材跟各種動作後,進健身房已經變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大大改變了我害怕進健身房的心態,也讓我有每週固定的運動習慣。

在「感到精疲力竭的人事物」中,我在「人」這一點寫了「過於頻繁得社交聚會」。我有陣子幾乎每天社交滿檔,但一連串的 social 生活讓我幾乎沒有獨處的時間,可是我是個非常需要獨處的人,獨處是我的靈魂糧食,可以餵飽我的元氣,所以我後來漸漸減少了社交聚會的頻率。

英文中有 extrovert 跟 introvert 兩個單字,中文直翻成「外向的人」跟「內向的人」,但其實這兩個字的意義不是外向跟內向,而是「你如何獲得能量」。
如果你覺得跟朋友聚會比獨處更能讓你獲得能量,那你就是個 extrovert,反之則是 introvert。之所以不跟所謂的外向與內向掛鉤,是因為我可以同時是個 introvert、喜歡獨處,但與其他人相處時也能表現得活潑自在。

透過記錄不同方面發生的「人事物」,我們對過去一年的輪廓有了清晰的認知,但其實以「年」為單位的回顧是非常龐大的,很難不靠查看記錄的方式,就從腦海取樣一年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這時就非常仰賴平常的日誌,例如紀錄每天有沒有運動、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貨值得省思的故事等等⋯⋯這些都是年度回顧的肥料。

通常我會每天做紀錄,並以「一週」為單位回顧調整,在每週結束時檢討過去一週的運動次數、代辦事項的完成率等等,接著在下一週進行調整、快速得改善,逐步達到比較滿意的狀態。

軟體業界有個準則叫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這句話源自工作方法論「敏捷式開發」,實踐敏捷式開發的工作流程中,大多會將工作以比較短的時間單位切分,例如以兩週為一個單位來規劃任務。在進行產品開發時,也以「先求有,再求好」為基礎,這個做法旨在先推出一個簡單的小產品,試試市場水溫、了解使用者反應,如果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我們也能迅速反應,把改善的工作任務排進下一個兩週內,進而讓產品開發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在做自我回顧的時候也是如此,應該保持「小步快跑」的精神,讓自己快速反應、持續進步。

省思問題

比起第一個區塊有順序的條列,這部分的內容就是比較開放的。我會問自己一些需要好好沈澱下來、思考一下的問題。

我把問題分為四個大題:體驗、成就、遺憾,還有定義去年。

(1) 體驗:經歷過最驚喜的事情是什麼?做過最值得、最有智慧的決定?我學到了什麼教訓?冒過什麼風險?

這些問題可以一脈相承,用這四個問題來反思同一件事情,或者我們也可以讓這四個題目互不相干,分別回答不一樣的經歷。

我想到的是自己去年 onboard 新工作。在新工作中,我做過最有智慧的決定是「評估自己能承受的合理工作量」,並以此為標準,與主管討論工作內容。經歷過最驚喜的事情則是定義工作量後,我能夠更有效率且周到得完成每件事,年終考核也繳了張漂亮的成績單。

(2) 成就:做了什麼事情?如何達成?誰幫我達成?

除了記錄下來「誰」幫助了我之外,也可以實際行動,告訴這些貴人,謝謝他們在過去一年做了什麼事、帶來什麼幫助,就像讓我在職場上持續進步的5個思維與習慣提到的「把握與人聯繫的機會」。

(3) 遺憾:想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情

這些事情很可能成為新年目標,例如我的遺憾是沒有早一點開始寫作與經營 Podcast,因為我去年有一段時間工作滿閒的,那時候就很適合產製內容,結果偏偏在最忙的現在開始寫作,但有開始總比沒開始好啦!也考驗一下我的生產力夠不夠。🤪

(4) 定義去年

這一大題就是年度回顧的收尾了。首先,選出三個能代表去年的形容詞。我去年換了新工作,在軟體領域累積了一點年資,工作上有更多的話語權,同時在出社會幾年後,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支出比以前寬裕了些,所以我的其中一個形容詞是「苦盡甘來」。

除了用形容詞定義,也可以想像「如果去年是一個 Podcast 頻道,你會怎麼命名?」同理可以換一本書、一部電影等等⋯⋯

以上是對2022的年度回顧,在回顧的過程中,我們列出了過去一年裡,在各方面帶來幫助的人事物,也用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反思了經歷過的事情。

原本我是想把「年度回顧」跟「新年計劃」放在一起講的,但這樣資訊量有點爆炸,所以新年計劃應該會這週再寫個一篇來聊聊~

給我一點 feedback 吧!

希望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用按讚和留言等方式給我建議與交流,正值寫作初期的我尤其需要你的留言~

你也可以在我的 Podcast 有生產力的一天 找到我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摩根的產品觀察筆記
13會員
7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一轉眼,2024 即將進入下半年。你在年初有制訂什麼新年計畫嗎?如果有,實施的成效又是如何呢? 對大多數人而言,新年計畫包括對過去的反思,以及未來的展望與期待,希望透過這些計畫來改善生活、工作與個人成長。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設定新的目標,並進行改變。一般而言,健康(運動)、
Thumbnail
一轉眼,2024 即將進入下半年。你在年初有制訂什麼新年計畫嗎?如果有,實施的成效又是如何呢? 對大多數人而言,新年計畫包括對過去的反思,以及未來的展望與期待,希望透過這些計畫來改善生活、工作與個人成長。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設定新的目標,並進行改變。一般而言,健康(運動)、
Thumbnail
有一年沒有更新年度回顧,利用 2024 年的展望,總結過去一兩年的工作與生活心得。身為中小企業的二代,我在團隊合作、自我認同等議題上遭遇了不少挑戰。這篇年度回顧將分享我的成長歷程和面對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新的一年中做出改善。如果你也在團隊管理或自我認同上遇到困難,歡迎參考我的經驗,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Thumbnail
有一年沒有更新年度回顧,利用 2024 年的展望,總結過去一兩年的工作與生活心得。身為中小企業的二代,我在團隊合作、自我認同等議題上遭遇了不少挑戰。這篇年度回顧將分享我的成長歷程和面對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新的一年中做出改善。如果你也在團隊管理或自我認同上遇到困難,歡迎參考我的經驗,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Thumbnail
我在去年12月初有投稿一篇關於去年的回顧與今年的期望。今天就想寫一下目前的進度作為紀錄! 我也打算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以這樣的記錄方式,來檢視我這一年的成果。 2023一年的回顧 準備迎接2024年到來,同樣放上去年寫的文章讓大家了解一下我對今年的期望! 1.拖延症問題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我在去年12月初有投稿一篇關於去年的回顧與今年的期望。今天就想寫一下目前的進度作為紀錄! 我也打算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以這樣的記錄方式,來檢視我這一年的成果。 2023一年的回顧 準備迎接2024年到來,同樣放上去年寫的文章讓大家了解一下我對今年的期望! 1.拖延症問題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這是2023年度回顧與前瞻的文章,分享了我在5個主要領域(學習、健康、興趣、投資、事業)中的進展和反省。文章內容包含學習外語能力、閱讀、飲食和運動、音樂祭、咖啡、爬山、加密貨幣、股票投資等方面的內容,並表達了作者對於未來的規劃和目標。
Thumbnail
這是2023年度回顧與前瞻的文章,分享了我在5個主要領域(學習、健康、興趣、投資、事業)中的進展和反省。文章內容包含學習外語能力、閱讀、飲食和運動、音樂祭、咖啡、爬山、加密貨幣、股票投資等方面的內容,並表達了作者對於未來的規劃和目標。
Thumbnail
陽光正好,2024的第一個月也過了一半了。去年你有什麼計畫,是放在今年準備執行的嗎 「It’s not all about me」是我想在今年慢慢練習的一個功課。以前我是很喜歡掌控事情的人,比較難接受突然發生的臨時狀況,所以通常我會將事情安排好,希望一切都可以順著我的想法走。
Thumbnail
陽光正好,2024的第一個月也過了一半了。去年你有什麼計畫,是放在今年準備執行的嗎 「It’s not all about me」是我想在今年慢慢練習的一個功課。以前我是很喜歡掌控事情的人,比較難接受突然發生的臨時狀況,所以通常我會將事情安排好,希望一切都可以順著我的想法走。
Thumbnail
  2023和2024擊掌換手,過去我一直是不太制定年度計畫的人,也不曾認真回望盤點過去的一年。在這個什麼事都可以「管理」的年代,散漫的我好像有點跟不上時代。   「你要把今年的目標寫出來啊!今年才過兩個禮拜,你還來得及!」遙想去年一月友人H搖著我的肩膀鏗鏘有力地說著。結果我去年依然反骨地沒有做
Thumbnail
  2023和2024擊掌換手,過去我一直是不太制定年度計畫的人,也不曾認真回望盤點過去的一年。在這個什麼事都可以「管理」的年代,散漫的我好像有點跟不上時代。   「你要把今年的目標寫出來啊!今年才過兩個禮拜,你還來得及!」遙想去年一月友人H搖著我的肩膀鏗鏘有力地說著。結果我去年依然反骨地沒有做
Thumbnail
這幾年養成每一年重新檢視自己人生目標的習慣,而後往下規劃年目標、月目標,進而到日目標,然後一年檢視一次,再做調整。 當然從小到大我們都會寫所謂的新年新希望,然後往往沒多久就破功,但今年我檢視了一下自己去年寫的事,9成以上都完成了,其實有些意外,因為去年寫完後,就鮮少再拿出來看(當然積極一點應該
Thumbnail
這幾年養成每一年重新檢視自己人生目標的習慣,而後往下規劃年目標、月目標,進而到日目標,然後一年檢視一次,再做調整。 當然從小到大我們都會寫所謂的新年新希望,然後往往沒多久就破功,但今年我檢視了一下自己去年寫的事,9成以上都完成了,其實有些意外,因為去年寫完後,就鮮少再拿出來看(當然積極一點應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