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緒的處理模式

不良情緒的處理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良情緒的處理模式

不良情緒的處理模式

面對現代忙碌紛擾的生活環境,不良情緒累積的速度是又多又快。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當人內在情緒過多,又克制情緒的宣洩與內心感受的表達時,身心健康會受到不良影響,導致歇斯底里症狀出現。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三十年來追蹤了一千多位民眾,顯示經常壓抑忍受負向情緒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會比適當表達內心情緒的人高出很多。因此,用合適的方法處理不良情緒,緩解情緒和壓力,是現代人身心健康重要的議題。

一般而言,情緒壓力過大會出現兩種嚴重行為:一種是向外發洩,表現出對他人的攻擊行為與語言,例如職場受挫的人,回到家中把氣發在家人、配偶和孩子身上;另一種是對內發洩,表現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例如被霸凌或家暴的兒童,出現自我放棄、自殘或自殺的情況。之前有一位遠距抱抱的學員,問我如何讓自己情緒穩定,就我之前的服務經驗,要處理情緒議題,依照情緒對自身生活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四個方向來處理。

一、減輕情緒動力:如果情緒動力過大,在生活或工作中會出現恍神閃現的問題,建議可以利用動態活動,如運動、散步、唱歌、舞蹈等,讓自己的情緒動力得到宣洩,減少衝動控制不良引起的不當行為。本人常常利用跑步或散步時思考情緒事件,漸漸地情緒感受就會減輕,回復理性思考問題。

二、減緩情緒頻率:如果情緒起伏是在於與不愉快的人事物共處或聯想,嚴重時建議利用就醫服藥緩解,輕微時可試著讓自己能進入專注的事情上,來轉移注意力減少不愉快的思考,如工作、閱讀、看電影、聽音樂、玩遊戲等較靜態活動。情緒出現頻率減少,生活能回復舒適,心情就能較平穩。

三、消除情緒根源:對於讓自己產生情緒的事情,在心情較為平穩時,可以找適合的家人朋友討論,讓旁觀者幫忙釐清事情給予支持;如果還是無法有效處理,可以尋求合適的心理諮商治療資源協助。化開自己的心結,找到處理的方向出口,慢慢地情緒事件就不會再影響你。

四、預防情緒事件:通常人的保護因子夠強,維持平常心處理事情的能力足夠,就能有效地減少引發情緒的事件與減輕情緒的影響,這通常需要靜心、放鬆、提高專注力等的學習訓練。如果在時間許可下,可以看相關書籍或是參加課程來學習訓練,讓自己的生活更為順遂。

緩解情緒和壓力,是人趨樂避苦的天性,但減輕情緒動力與減緩情緒頻率的方式,常牽涉到逃避生活問題的手段,像是賭博、網路沉迷、藥物濫用或是酗酒等,可能會陷入更難處理的逃避型成癮狀態。如果無法找到適當的方式處理情緒,應盡快尋求心理諮商治療相關資源的協助,讓專家協助找出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避免再陷入人生危機中。

雖然每個人未必被情緒所困擾,但大家都應該正視處於開始階段的情緒問題,避免問題惡化下去。大部分維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都和維持身體健康類似,維持健康的飲食和睡眠習慣,每天適量運動,盡量減少過度疲累。此外,多跟家人朋友互動,每天放鬆一段時間都是讓自己減低壓力、紓緩情緒的好方法。如果發現自己還是無法讓生活感到舒適,可以選擇尋求心理專業人士的協助,學習良好的放鬆舒壓的技巧,務必要好好關照自己的情緒。

avatar-img
妙哉心理師的沙龍
14會員
17內容數
同理同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心理心理,在你心裡,在我心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妙哉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網路性影像有盜攝而來,例如2001年的市議員性愛光碟事件;有脅迫而來,例如戲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男主角被強拍不雅照;有誘騙而來,例如利用親密關係或金錢交易向對方要求裸照。也有以電腦科技製作不實性影像散布圖利或報復,從以往的Photoshop改圖到今日DeepFake電腦合成影片深度偽造換臉。
我個人蠻喜歡用路西法效應來說明一般人是如何變成可怕的加害者,它說明了兩個重點要素,一個是責任分散或責任免除造成人肆無忌憚地做出惡行,一個是讓管理者代為負責的情況下,加害者所做出的惡行會超出管理者預期的嚴重程度。這兩個要素可以說明為何在環境管理者操弄的霸凌氛圍下,行為霸凌會如此的慘烈,而且必然會發生。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種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逃脫的情況下,因長期反覆的人際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第11版中收錄了該疾病。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地方,在於創傷壓力事件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不良環境的惡意互動,而非對單純環境產生的無力感與恐懼感。
霸凌的起步通常是言語霸凌,。語霸凌中所說的話,可以是真的、假的或真假參半,主要的目的是貼標籤形成共識,當共識達成後被霸凌者就被妖魔化,成為攻擊的藉口。言語霸凌成形後緊接著是關係霸凌,也就是人際孤立疏離,而且環境圈與被霸凌者親近的人,也會承受「物與類聚」或是受到霸凌者的壓力,漸漸疏遠被霸凌者。
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傷害,通常是以無力感、無助感、無價值感與無望感的順序發展產生。對於自己想盡方法卻無法處理問題的感受,對於不被他人幫助或求助無門的感受,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或需要開始否定在環境中存在價值的感受,對於環境、未來與自己不覺得會變好的感受,如同刀一樣地一道道割在自己心中。
網路性影像有盜攝而來,例如2001年的市議員性愛光碟事件;有脅迫而來,例如戲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男主角被強拍不雅照;有誘騙而來,例如利用親密關係或金錢交易向對方要求裸照。也有以電腦科技製作不實性影像散布圖利或報復,從以往的Photoshop改圖到今日DeepFake電腦合成影片深度偽造換臉。
我個人蠻喜歡用路西法效應來說明一般人是如何變成可怕的加害者,它說明了兩個重點要素,一個是責任分散或責任免除造成人肆無忌憚地做出惡行,一個是讓管理者代為負責的情況下,加害者所做出的惡行會超出管理者預期的嚴重程度。這兩個要素可以說明為何在環境管理者操弄的霸凌氛圍下,行為霸凌會如此的慘烈,而且必然會發生。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種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逃脫的情況下,因長期反覆的人際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第11版中收錄了該疾病。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地方,在於創傷壓力事件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不良環境的惡意互動,而非對單純環境產生的無力感與恐懼感。
霸凌的起步通常是言語霸凌,。語霸凌中所說的話,可以是真的、假的或真假參半,主要的目的是貼標籤形成共識,當共識達成後被霸凌者就被妖魔化,成為攻擊的藉口。言語霸凌成形後緊接著是關係霸凌,也就是人際孤立疏離,而且環境圈與被霸凌者親近的人,也會承受「物與類聚」或是受到霸凌者的壓力,漸漸疏遠被霸凌者。
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傷害,通常是以無力感、無助感、無價值感與無望感的順序發展產生。對於自己想盡方法卻無法處理問題的感受,對於不被他人幫助或求助無門的感受,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或需要開始否定在環境中存在價值的感受,對於環境、未來與自己不覺得會變好的感受,如同刀一樣地一道道割在自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