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那過度的「應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您是否曾有這種經驗,明明身體疲倦累了,卻覺得自己不能休息,「應該」要完成某件事之後,然後才能真的放鬆;或是,我「應該」這樣表現,才不會被人說三道四。這種「應該」發生在許多情境中,出現在扮演的角色裏,比如,我「應該」賺足夠的錢供我的一家人使用,才是有用的爸爸;我「應該」趕快回家準備飯菜及照顧孩子,才是個好媽媽;我應該在把這件事忙完前,都不能安排休閒,才是負責任的表現;我「應該」把學生的作業改完才回家,我才是個有效率的老師‥。在「應該」中,有社會默會的指引」(指的是社會對所扮演角色有期待的樣子,大家都知道,不用說出來),有文化的期待(指的是我們文化對所扮演角色所刻劃的樣態),也有對自我的要求(自己對自己想像的理想樣子)‥,在「應該」中,框限出個人「該有的樣子」,就某個角度來說,它讓個人在社會情境中有行為的指引,但也造成個人無形的壓力。

「我不應該去找女兒的,這樣會打擾她的家庭﹗我好沒用,心情不好,就想找女兒聊聊﹗我應該專注在工作,都不要去想‥,可是,好難‥」,一位60多歲憂鬱症的患者對我敘說,她已經離婚多年,她的女兒、她的兒子長大後已經各自嫁娶,有自己的婚姻家庭。原本她認為她應該要過著「愜意自在的單身生活」,卻發現自己沒了活力‥。我問她「女兒有覺得妳打擾她嗎?」,患者說「沒有﹗她還叫我要常常來,甚至住一陣子都沒關係﹗但我就是覺那樣是不應該的‥」。

在臨床的觀察上,大量的「應該」已被証實為精神官能症的病因之一,當個人認為自己的言行舉止,必須符合某種特定的樣態才是有價值的,就形成「理想我」,一種個人內心的自己樣子的理想狀態,而會對「真實我」(一種表現出內在外在的真實樣子)給與低評價,當「理想我」與「真實我」差距過大時,心裏就愈難受,負面情緒累積增加,甚至很快形成「討厭自己」的狀況,而當一個人討厭自己時,就容易往憂鬱、自傷的道路發展。而當自己都要表現理想的樣子時,內心深處會覺自己戴上「面具」,時有害怕別人發現真實我的焦慮,也會造成自己的內在壓力,沒有傾聽自己的心身所發出的訊號。

因此,若您的孩子對您說「我考不好﹗我很差勁﹗」,千萬不要對他說「知道就好﹗」,因為他會把你的期待收進大腦中,強化他內在的「理想我」。此時,不妨先拉他到你身旁坐著,接應他自責的情緒,溫和地對孩子說「考不好是常有的事﹗和你差不差勁沒有任何關係」,然後瞭解孩子的對自己的期待,如果他要往這個期待走,身為父母的您可以如何引導他,或提供什麼資源,最後讓他感覺到,不管如何,父母都接受他的樣任何態。

以上同樣的程序,也可運用在自己身上,當無法達成自己預想時,雖會一時地心情不佳,但不會因此而批評自己,您會適度地休息、想想,看看是不是自己設定的期待太高了,是不是一定得這樣做才行,然後在內心裏擁抱自己一下﹗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6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是「天生自帶負面想法的人嗎」?因此常常感到煩惱與痛苦,也不知道該找誰傾說,對他人無法敞開心胸,對自己的種種都不滿意… 本書55種容易面臨的困難問題,利用漫畫與插圖的形式,盤點出容易瀏覽尋找答案的解惑之方,希望幫助有這類煩惱的朋友舒緩困惑,慢慢往正向樂觀的生活前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的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你是「天生自帶負面想法的人嗎」?因此常常感到煩惱與痛苦,也不知道該找誰傾說,對他人無法敞開心胸,對自己的種種都不滿意… 本書55種容易面臨的困難問題,利用漫畫與插圖的形式,盤點出容易瀏覽尋找答案的解惑之方,希望幫助有這類煩惱的朋友舒緩困惑,慢慢往正向樂觀的生活前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的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請多注意自己內心的”should”「應該」,原因請看!
Thumbnail
請多注意自己內心的”should”「應該」,原因請看!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不同的角色轉換,一個人可以同時身為女兒、母親、妻子、工作者或主管等角色,每個角色自有它會展現的功能與價值,我們有機會在展現自己的功能與價值中感受到成就感與意義感,但也有可能我們深藏一些隱約不太敢碰觸的內在掙扎聲音:我需要做到這些,我才是有價值的,才是值得被愛的。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不同的角色轉換,一個人可以同時身為女兒、母親、妻子、工作者或主管等角色,每個角色自有它會展現的功能與價值,我們有機會在展現自己的功能與價值中感受到成就感與意義感,但也有可能我們深藏一些隱約不太敢碰觸的內在掙扎聲音:我需要做到這些,我才是有價值的,才是值得被愛的。
Thumbnail
延續《#059.關於責任》,昨天我跟我媽提了,關於她對於生存的恐懼這件事情,她跟我說對阿,為什麼她這樣,意思指為什麼她總是容易把事情放在心上。只要有一點心事,她就整晚睡不著覺。
Thumbnail
延續《#059.關於責任》,昨天我跟我媽提了,關於她對於生存的恐懼這件事情,她跟我說對阿,為什麼她這樣,意思指為什麼她總是容易把事情放在心上。只要有一點心事,她就整晚睡不著覺。
Thumbnail
應該思維分為兩種: 1️⃣對世界🌍和他人的應該思維。 2️⃣對自我🧍‍♂️的應該思維。 今天就來講第二種:破壞自己的咒語-我應該。 我應該 = 自尋煩惱、源自於模仿、非黑⚫即白⚪ 就像一塊大石頭🗻,讓我們在壓迫中找不到自我,進而讓我們的思維僵固化。 從而造成自我的煩惱。
Thumbnail
應該思維分為兩種: 1️⃣對世界🌍和他人的應該思維。 2️⃣對自我🧍‍♂️的應該思維。 今天就來講第二種:破壞自己的咒語-我應該。 我應該 = 自尋煩惱、源自於模仿、非黑⚫即白⚪ 就像一塊大石頭🗻,讓我們在壓迫中找不到自我,進而讓我們的思維僵固化。 從而造成自我的煩惱。
Thumbnail
Q:「當你的生命只剩最後一個小時,你想要做什麼?」
Thumbnail
Q:「當你的生命只剩最後一個小時,你想要做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