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循環提問?怎麼問?

2023/02/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什麼是循環提問

依照APA心理學辭典的解釋,循環提問常用於家庭治療,是理解家庭內動能、成員關係相關資訊的提問方式。(請見circular questioning詞條頁面)。
這個領域偏向心理諮商範疇,但在哲學諮商中一樣很重要,可以搭配LBTFITTPEACE法使用。

循環提問要怎麼執行?

本節參考正向心理學的資料,加上課堂中筆記、身邊案例,摘要出循環問題的形式和提問的切入點。

循環提問- 接力般的提問法

課堂中常被舉例的手足相處問題,例如:「手足未盡到孝順的義務,卻完全不感到愧疚」,身為諮商師,你可以...
直球型的問法:你的兄弟姐妹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才讓你有這種感覺?
循環提問法:當你的兄弟姐妹沒有盡到孝順的責任時,誰有最強烈的反應?
差別在於直球型的提問,答案始終會圍繞在來談者和他的手足間,但循環提問帶入第三者的觀點,進而建構出一個議題樹或家族樹。來談者如果回答「哥哥沒有盡到孝順責任,最難過的是爸爸」,那便可以請爸爸接棒說說自己的感受,再由爸爸的回答中延伸出更其他的問題,讓整體議題更立體。
探索議題樣貌時,因為加入了多元的視角,來談者也可能因此對議題有新的看法,而鬆動了心中固有信念。

切入面相一:時序

描述過去和時間累積下的改變,提供了一個「比較」的可能,幫助諮商師按圖索驥的找出議題的核心。
舉(一個簡化過的)例:
「你和你妹妹的關係一直以來都那麼糟嗎?你覺得以前的關係是怎樣的?」
「以前的關係很好的,我還資助了妹妹的大學學費,但自從我結婚,妹妹和我的關係就變得比較差,之後甚至每況愈下。」
「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嗎?」
「婚後我變得比較少回老家,另外因為買了自己的房子,我也沒辦法像以前資助她唸書或提供家裡開銷,但我實在不敢相信她會為了這種事討厭我。」
看起來結婚是一個轉折點,原本該互相扶持卻依舊該保有自我空間的個體,演變程過度承擔別人人生責任和過度情感依賴的關係,最後雙方期待都落空,導致關係惡化。

切入面相二:其他人如何被影響?

循環提問關注的不只是來談者和單一對象,諮商師也會詢問事件中的第三人對這些事物的看法、感受、行動,目的是為了建構出對事件更全面的認識。
例如在長照的問題上,可能會有類似的對話:
「沒有辦法24小時給外婆最好的照顧,你好像覺得很愧疚,但你提到當時還有工作和家庭要照顧,你覺得你身邊的人怎麼看待你當時的情況?他們感受如何?」「我先生應該可以理解這種不得已的狀況,但他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只是偶爾問問病況,我不認為他有特別的感覺。」
「面對這種反應,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我覺得很孤單,雖然是自己的親屬,但是更加覺得這個世界上除了我之外,不會有其他人可以或是應該負擔起照護外婆的責任。」

切入面相三:最高級

家中誰脾氣最差?外婆生病後誰最傷心?在所有就業的經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環境?說到「愛」你腦中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詢問來談者各種「之最」幾乎像是一種正當的取巧的方式,最開心、最重視、最有動力、最喜歡等等。因為這些「之最」往往能呈現來談者最珍視的事物,以及來談著深層的價值觀。

切入面相四: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個很龐大的議題!除了諮商師對於來談者的同理之外,在訪談的過程中也可以邀請來談者同理議題中不同人的想法,進而讓自己從壓迫的思想中解脫。
「你因為沒有送爺爺最後一程,覺得很愧疚,如果爺爺現在可以和你說話,你覺得他會說什麼呢?你可以說出來看看嗎?」
「我想他會說沒關係,他一直很疼我,這讓我更愧疚,但是如果讓我說,我覺得他會說:『沒關係噢,我可以理解,而且我知道你的難過,所以放下吧。』。」
其實我不太確定上述算不算同理心的最好例子,但是面對這種生離死別的狀況,或許同理心也是一種心靈上的救贖。

循環提問該留意的事項

  • 以能收集到具體內容的提問為佳(具體內容,如:人、事、時、地、物)
  • 向來談者釐清每個用字、比喻背後想表達的意思
  • 觀察來談者的肢體動作、語氣等等,抓住適當的提問點
  • 裝備好同理心- 不要輕易說自己理解來談者的處境,但提供反饋,表示自己希望能盡量理解他的處境
  • 引導發問,問題帶著思考的範疇與方向
  • 以探索的語氣與來談者交談,並且謝謝對方提供訊息
以上是關於循環提問的分享,這個技巧偏向心理諮商的技術,我不是心理諮商專業,如果有讀者可以補充糾正也歡迎留言。
簡言之,循環提問讓議題內人與人、人與時地物的關係會更加明確,就像給諮商師可以發掘問題位置的地圖,找到鬆動來談者既有想法的施力點。
下一次真的要介紹五花瓣提問法了!
8會員
16內容數
記錄學習哲學諮商的歷程,筆記、書單和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