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菲老師 敘事治療實務工作坊PT03 - 雙重聆聽

2023/1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由NightCafe AI生成

圖片由NightCafe AI生成

方格子一直停醒我很久沒有更新...但其實這段時間我已經開始做團體諮商的實習啦!之後再來分享,希望能先把敘事治療工作坊的筆記寫完。今天分享的筆記是關於敘事療法中的技巧-- 雙重聆聽。


什麼是雙重聆聽

雙重聆聽是由Jill Freeman於2017年提出的概念,雙重的第一重是「主題」,第二重是「背景」,在諮商中,通常「主題」是來談者所談論的問題,而背景就是當事人的生命經驗,或那些隱藏在主題背後的細節。

課堂中素菲老師也已台上、台下作比喻,演員在台上展現的故事是主題,演員下戲之後作為一個真正的人,他們的生活、經驗就是「背景」。人們受到背景的影響相當深遠。如果不同時了解主題與背景,將很難理解一個人如何建構出身份認同,和提供來談者全面看待問題的視角。


怎麼「雙重聆聽」

相信,但又不相信你的來談者

素菲老師提到一個看似矛盾的概念你要相信,但又不相信你的來談者。相信是指諮商師相信來談者被問題困擾,也盡其所能地去理解來談者表達的內容。不相信是指,諮商師會認為來談者的敘述是不完全的,因為來談者可能沒有發現隱藏在主題底下的支線故事。

意圖性理解

在雙重聆聽中,諮商師應該幫助、引導來談者認識自己的經驗,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並在關係中檢視狀況,讓來談者能重視主題,也可以回應那些被忽略的事件和情緒感受,諮商師會引導來談者放在「關係」中,重新看到自己,我們的自我認知離不開他人,關係是一種脈絡,是雙重聆聽中的重要「後台」訊息。

幫助來談者面對困難

在雙重聆聽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意外發現「問題」本身可能對來談者也有一些好處,或者透過理解脈絡、認識自我認同的形塑的過程,(期待)來談者可以重視自己主題,面對問題和困境。


雙重聆聽在敘事治療中的意義

簡而言之,我認為雙重聆聽的重點是幫助諮商師與來談者對事件建立起脈絡。就像前篇介紹敘事治療的文章中提到,脈絡、去核心、解構這些概念一直是敘事治療的根基,

我在「雙重聆聽」的章節學到所謂的「自我認同」永遠是處於關係內的。當我們的身份改變、所處的環境、甚至僅僅是身邊的人不同時,自我就會很有彈性的去改變自己的樣貌。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可以直觀判斷什麼是問題,但若仔細思考,並不因為有一套制式的規範在分類,自我在前台後台穿梭碰撞的累積下,有些事情對我成了創傷和問題,但對他人則否,但相同的我也可能在自己的經驗中,找到能與這些問題和平共處的力量。


雙重聆聽的例子

以下擷取自素菲老師的講義加以稍稍改寫,可以感受到雙重聆聽的意圖。

  • 你說你那時很想說謊,但你沒有,為什麼沒有,什麼讓你停下來?那個時候的你和現在有不同嗎?
  • 如果有兩三個朋友形容你,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形容你,描述會有所不同嗎?這些不同是怎麼產生的?
  • 你說你很想放棄一切,我想知道除了現在的你,我還有沒有機會認識其他樣子的你?


三個問題中都可以發現,諮商師想要了解「問題」以外的事情。

說謊、不能接受自己、逃避責任等等,對來談者而言可能是很清晰的問題,諮商師邀請來談者檢視當時的人、事、時、地、物和心理狀態,或者採用第三人的視角,或是回想克服問題的經驗,以重新評估事件的全貌,重新了解自己與問題間的關係。

雖然我沒有足夠的經驗去評斷,但我相信事件多元的層次浮現時,我們會有更多機會認識自己和問題的模樣,進而面對所處的困境,畢竟只有在我不能與問題共處時(甚至利用它們時)這些問題才是問題,當我對自己或問題有新的認識時,或許就會獲得不一樣的力量。


這也讓我再次想到,在哲學諮商中絕對要避免將自己的想法套在他人身上,尋求諮商的人並非要成為與其他人一樣的人,而是要找到自己獨特的方式,去面對與處理自己的生活。


9會員
16內容數
記錄學習哲學諮商的歷程,筆記、書單和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