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課程還少了什麼|進階篇|舊文復刻 #1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2 集數地圖

第 15 站,來揭曉那些升學專題裡有被我隱藏的資訊

第 15 站,來揭曉那些升學專題裡有被我隱藏的資訊


...


課程回顧

講過的簡報內容這個小段落會簡單重溫,五月 (2019) 的課程中,我編寫了「要去哪、怎麼去、走多久、帶什麼去」四種概念,稍加整理一下吧。

照理說這個內容安排不容易漏掉什麼 (><)

照理說這個內容安排不容易漏掉什麼 (><)

在《進階篇》當中我想和考生揭曉的概念在於:只要缺少某個環節,失準的概率就會再拉高;只是當然,各別的影響和比重不這麼相同。

《成績篇》我們揭曉的是「目的地」

如果我們善於做一個經濟學上的風險怯避者,最不理想的報酬是猛讀猛做,然後乾看著結果出來;因此我著重的是讀者偏科的能力,想看你敢不敢賭一把。

《自學篇》說明了時間觀念上的 2 個重點

一是讀者習性,總會有適合妥善運用的時刻;二是每週微調整,一次只改善一件事。

《課業篇》拆分為文科、理科

主要說明平時在習讀參考書時可能考出的重點內容,以及彈性疲乏的主因和面對方法。

《考場篇》在最新的復刻系列當中,從原先的二集擴為 3 集

上集試著說明考試中獲得高分的小技巧;中回數剖析個人申請,備審及面試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集則回顧本人在三個篩上的校系中,面試問答的全部過程。

那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看似還是很合理的內容安排中,少了哪些其實應該要補充給讀者的讀書方法唷。


培養專注力

有時候我認為時間量是一種努力的陷阱,好好讀書說起來真的比做的容易太多,實際上真的只要人都坐在桌子前就好嗎,還需要一點效能來輔助。

《專一力原則》這本書旨在說明:為什麼人事實上沒辦法一次多工。

《專一力原則》這本書旨在說明:為什麼人事實上沒辦法一次多工。

以前的我就是那種很習慣 (或以為可以) 同個時間處理很多事,卻沒發現原來後續容易分心的起源就在這裡;因此有機會讀到「專一力原則」這本書的時候,有一些概念打破我對「能專心」這件事的認知。

最主要是「一次一件事,做好更多事」的大原則。

很明確的這是誤區:以大腦科學來說,同個時間做很多事其實並不存在,除非完全是同性質的事。

比如同時說話和訂正考卷:邊翻講義來對照要訂正的考卷,同時邊用手機聽同學說話,通常是沒辦法太清楚對方在說什麼,除非手機上的內容正好不重要。

有時候我們可以認真、花很多時間,但這種二邊都不能顧的很完全的情形之下,就怕是在自欺欺人。

所以一個時間之內只做一件事,而且是專注地完成,成效會提升許多唷。


讀書計畫

也許讀者會想問我讀書計畫的重要性是什麼,我的答案是這樣子:因為我們可以一直很努力,但還是要知道自己要做多少事,就需要把目標量化來執行

定期檢視也是很重要的唷

定期檢視也是很重要的唷

這個段落就是夾在《成績篇》和《自學篇》之間。

首先要先確定讀者的大目標,《成績篇》的用處在這裡;一般我們都會想考好,那是要考多好呢,是哪幾個校系,還是要考到幾級分?這些都是有基本設定的,不管是腦袋裡想一遍,或拿張紙條寫出來都可以。

那讀者所訂出來的這個目標要怎麼量化,就需要擬一份讀書計畫

這個讀書計畫的安排,會取決於讀者覺得達成這個目標要有多認真,可能要讀幾遍的書才會夠,這樣子才有辦法把整個大半年的時間切割完整。

舉我二次前後間隔 3 年的學測例子來說,目標幾乎都放頂大,因此會預期完整複習三次,第一次需要 3 個月、第二次 2 個月、第三遍 1 個月這樣子的頻率;中字輩的學校,差不多切割成二次就可以了。

那麼當大目標 (校系) 切割成數個月的中程目標 (複習一輪需要的時間) 之後,基本上才有辦法搭配《自學篇》使用。

以免書讀得辛苦,到一半迷失或是疲乏,損失更多時間反而會越來越焦慮唷


學習迴圈

有陣子的業界學習迴圈是很夯的概念,告訴讀者怎麼樣短時間內感受到「訂正」是有效的;不過一種習慣的養成,看似簡單但很需要持續的練習。

我覺得 ... 現代人好像滿小看「累積起來的力度有多可怕」這件事

我覺得 ... 現代人好像滿小看「累積起來的力度有多可怕」這件事

其實這本來在很多書籍中是一種講起來很專業的東西,但我覺得要講簡單一些。

以要多少時間來衡量、總結一天的收效,進浴室洗個澡 15 分鐘就足夠讀者回想「今天要改進什麼、打算怎麼改、明天可以怎麼過」這些事情。

第二天同樣洗澡的時候開始想「有沒有看到效果」,沒有的話就繼續;有的話就看還有什麼東西對自己的計畫有幫助等;如果讀者覺得這樣的概念很熟悉,就是自學篇中提到每個禮拜需要做的事:

一次我只訂正一種習慣,直到訂正好我們再開始下一個目標

這就是學習迴圈,只是我們把原先一週才修正的頻率改到平日每天;類似的想法在《子彈筆記》中也有提及,只是它並沒有把這概念很漂亮的包裝起來,子彈筆記當中就有「日誌」的類別可以做到這件事。

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是鼓勵想好即可,後者則是因為大腦記憶力不牢靠,必須用筆記下來。


題目頻繁改制的看法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前幾天我把 112 學測每科都試著寫一下,大約每份都寫 30% 到一半的題目,大致上感受今天做為一個局外人,對今年度題目的看法;我不能保證未來會持續更新這些和升學相關的內容,但真心認為已經有改制到頂點的狀況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綜觀 97 年一直到近年的題目,多半都是用「過往的模子」在改題型,即便新增各科的「簡答、手寫」也沒有突兀的分數佔比,來顯示這樣的題型對一個考生能力測驗的重要程度。(說穿了是測不出來的)

不過我相當鼓勵考生遇到「常識題」用常識作答,正確率和速度會提升很多

常識題並不是指那些以前讀過,或者講義有出現過的概念叫常識,而是基本上不用讀過書,或者有點 sense 就可以拋卻教科書找出答案的,那種就是我筆下的常識題,今年地科就出得相當多。

數 A 選擇第 5 題要問距離,又出了以前是不考的三階向量,盲猜我會「猜五個選項揭示的點,哪個離平面最遠」;挺有趣的,忘記距離公式也可以答對的一題。

本人不否認,有時候覺得書讀到最仔細,很容易把相似的概念都混在一起,尤其考試期間,稍微多疑一點就會選錯

換言之,大致上要整理的並不是考試題目、題型都怎麼出,那些字面上的意思、語法其實有熟悉過就可以了,代表說我們是看的懂題目。

其他的就是考題翻一翻,大致上抓的出「哪些東西需要認真讀,而哪些不用花時間」就差不多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29會員
339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3/03/31
買筆記可以考好嗎,我大概會回答「有點難」,主要在於:那通常不是最適合你體質的理解產物。
Thumbnail
2023/03/31
買筆記可以考好嗎,我大概會回答「有點難」,主要在於:那通常不是最適合你體質的理解產物。
Thumbnail
2023/03/24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Thumbnail
2023/03/24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Thumbnail
2023/03/17
有一集老高的影片提到賺錢的方法叫信用,然而面臨通膨的我們,是不是在暗示人類信用越來越差。
Thumbnail
2023/03/17
有一集老高的影片提到賺錢的方法叫信用,然而面臨通膨的我們,是不是在暗示人類信用越來越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不流失專注力的減法原則 處理任何事情之前,先問問自己:「我能做哪一件事,做了之後,其他每件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或者自動消失不用做?」乍聽之下好像不太合理,但是想想古人說:「擒賊要擒王」、「綱舉目張」,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今年開始,增加了自己的閱讀量。在閱讀的時候會感覺到,
Thumbnail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不流失專注力的減法原則 處理任何事情之前,先問問自己:「我能做哪一件事,做了之後,其他每件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或者自動消失不用做?」乍聽之下好像不太合理,但是想想古人說:「擒賊要擒王」、「綱舉目張」,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今年開始,增加了自己的閱讀量。在閱讀的時候會感覺到,
Thumbnail
讀書技巧 ❶選擇時間和地點 選擇自己最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和地點 選擇安靜、舒適、沒有干擾的地方 ❷ 讀書計劃 排計畫,例如每天讀多長時間or讀完一本書 分解目標,設定小目標,達成小目標有助於保持動力和信心 ❸閱讀策略 快速閱讀:快速了解內容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細讀重點:集中注意力閱讀重要內容 主動閱
Thumbnail
讀書技巧 ❶選擇時間和地點 選擇自己最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和地點 選擇安靜、舒適、沒有干擾的地方 ❷ 讀書計劃 排計畫,例如每天讀多長時間or讀完一本書 分解目標,設定小目標,達成小目標有助於保持動力和信心 ❸閱讀策略 快速閱讀:快速了解內容的大致意思和結構 細讀重點:集中注意力閱讀重要內容 主動閱
Thumbnail
透過讀寫,深刻覺知關於「我」的一切,面對自我也面向世界,在只有自己能寫出的獨特形狀中,好好傳達及溝通。
Thumbnail
透過讀寫,深刻覺知關於「我」的一切,面對自我也面向世界,在只有自己能寫出的獨特形狀中,好好傳達及溝通。
Thumbnail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Thumbnail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Thumbnail
目的如果不清晰、動機不夠強烈,就會像我一樣,創作能量只維持了三個月。
Thumbnail
目的如果不清晰、動機不夠強烈,就會像我一樣,創作能量只維持了三個月。
Thumbnail
我相當鼓勵考生在遇到「常識題」的時候用常識作答,正確率會提升很多。
Thumbnail
我相當鼓勵考生在遇到「常識題」的時候用常識作答,正確率會提升很多。
Thumbnail
要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就不能只看不想,而數學更是大忌,常有學生說,一天已經花好幾個小時在數學上,但成績卻沒有起色,那詳解到底怎麼運用呢? 今天來分享⭐️詳解使用5步驟⭐️。
Thumbnail
要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就不能只看不想,而數學更是大忌,常有學生說,一天已經花好幾個小時在數學上,但成績卻沒有起色,那詳解到底怎麼運用呢? 今天來分享⭐️詳解使用5步驟⭐️。
Thumbnail
學習應該有一些重點的! 學習的重點終究要回歸於自己,主要在於提高個人的影響力。 必須找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對於職場的而言學習就像是額外增加的工作量,只會讓人感到負擔。 絕對不能躁進,凡事按照『自己的進度』,操之過急只會加速結束
Thumbnail
學習應該有一些重點的! 學習的重點終究要回歸於自己,主要在於提高個人的影響力。 必須找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對於職場的而言學習就像是額外增加的工作量,只會讓人感到負擔。 絕對不能躁進,凡事按照『自己的進度』,操之過急只會加速結束
Thumbnail
(本篇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讀書心得) 標題新穎,然而內容再簡單不過。作者以大量閱讀的經驗,用淺白易懂的文字破除「好好閱讀一本書」的刻板印象和成見,並傳授讀者運用閱讀技巧來選書、讀書、和說書。
Thumbnail
(本篇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讀書心得) 標題新穎,然而內容再簡單不過。作者以大量閱讀的經驗,用淺白易懂的文字破除「好好閱讀一本書」的刻板印象和成見,並傳授讀者運用閱讀技巧來選書、讀書、和說書。
Thumbnail
【《少,但是更好》讀書心得:選擇你真正要的,專注投入】 首本閱讀心得亮相登場✨✨ 本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獻給被工作與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你😵😵😵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14(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少,但是更好》讀書心得:選擇你真正要的,專注投入】 首本閱讀心得亮相登場✨✨ 本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獻給被工作與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你😵😵😵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14(五)早上7:30發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