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課程還少了什麼|大學升學專題 IX:進階|舊文復刻 Ep.15

2023/01/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復刻簡述與作者聲明

讀者目前閱讀到的是完整翻新的內容。
舊文復刻》除了輕微的用詞、用句修改,還會額外附加原文沒有提及的想法在各文章的底部作為對照,豐富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唷。
全內文適用:升學考生。
第 15 站,來揭曉那些升學專題裡有被我隱藏的資訊
...

本集文字聚焦

因為書讀太仔細有時候還真的會干擾判斷
...

課程回顧

講過的簡報內容這個小段落會簡單重溫,五月 (2019) 的課程中,我編寫了「要去哪、怎麼去、走多久、帶什麼去」四種概念,稍加整理一下吧。
照理說這個內容安排不容易漏掉什麼 (><)
在《進階篇》當中我想和考生揭曉的概念在於:只要缺少某個環節,失準的概率就會再拉高;只是當然,各別的影響和比重不這麼相同。
《成績篇》我們揭曉的是「目的地」
如果我們善於做一個經濟學上的風險怯避者,最不理想的報酬是猛讀猛做,然後乾看著結果出來;因此我著重的是讀者偏科的能力,想看你敢不敢賭一把。
《自學篇》說明了時間觀念上的 2 個重點
一是讀者習性,總會有適合妥善運用的時刻;二是每週微調整,一次只改善一件事。
《課業篇》拆分為文科、理科
主要說明平時在習讀參考書時可能考出的重點內容,以及彈性疲乏的主因和面對方法。
《考場篇》在最新的復刻系列當中,從原先的二集擴為 3 集
上集試著說明考試中獲得高分的小技巧;中回數剖析個人申請,備審及面試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集則回顧本人在三個篩上的校系中,面試問答的全部過程。
那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看似還是很合理的內容安排中,少了哪些其實應該要補充給讀者的讀書方法唷。

培養專注力

有時候我認為時間量是一種努力的陷阱,好好讀書說起來真的比做的容易太多,實際上真的只要人都坐在桌子前就好嗎,還需要一點效能來輔助。
《專一力原則》這本書旨在說明:為什麼人事實上沒辦法一次多工。
以前的我就是那種很習慣 (或以為可以) 同個時間處理很多事,卻沒發現原來後續容易分心的起源就在這裡;因此有機會讀到「專一力原則」這本書的時候,有一些概念打破我對「能專心」這件事的認知。
最主要是「一次一件事,做好更多事」的大原則。
很明確的這是誤區:以大腦科學來說,同個時間做很多事其實並不存在,除非完全是同性質的事。
比如同時說話和訂正考卷:邊翻講義來對照要訂正的考卷,同時邊用手機聽同學說話,通常是沒辦法太清楚對方在說什麼,除非手機上的內容正好不重要。
有時候我們可以認真、花很多時間,但這種二邊都不能顧的很完全的情形之下,就怕是在自欺欺人。
所以一個時間之內只做一件事,而且是專注地完成,成效會提升許多唷。

讀書計畫

也許讀者會想問我讀書計畫的重要性是什麼,我的答案是這樣子:因為我們可以一直很努力,但還是要知道自己要做多少事,就需要把目標量化來執行
定期檢視也是很重要的唷
這個段落就是夾在《成績篇》和《自學篇》之間。
首先要先確定讀者的大目標,《成績篇》的用處在這裡;一般我們都會想考好,那是要考多好呢,是哪幾個校系,還是要考到幾級分?這些都是有基本設定的,不管是腦袋裡想一遍,或拿張紙條寫出來都可以。
那讀者所訂出來的這個目標要怎麼量化,就需要擬一份讀書計畫
這個讀書計畫的安排,會取決於讀者覺得達成這個目標要有多認真,可能要讀幾遍的書才會夠,這樣子才有辦法把整個大半年的時間切割完整。
舉我二次前後間隔 3 年的學測例子來說,目標幾乎都放頂大,因此會預期完整複習三次,第一次需要 3 個月、第二次 2 個月、第三遍 1 個月這樣子的頻率;中字輩的學校,差不多切割成二次就可以了。
那麼當大目標 (校系) 切割成數個月的中程目標 (複習一輪需要的時間) 之後,基本上才有辦法搭配《自學篇》使用。
以免書讀得辛苦,到一半迷失或是疲乏,損失更多時間反而會越來越焦慮唷

學習迴圈

有陣子的業界學習迴圈是很夯的概念,告訴讀者怎麼樣短時間內感受到「訂正」是有效的;不過一種習慣的養成,看似簡單但很需要持續的練習。
我覺得 ... 現代人好像滿小看「累積起來的力度有多可怕」這件事
其實這本來在很多書籍中是一種講起來很專業的東西,但我覺得要講簡單一些。
以要多少時間來衡量、總結一天的收效,進浴室洗個澡 15 分鐘就足夠讀者回想「今天要改進什麼、打算怎麼改、明天可以怎麼過」這些事情。
第二天同樣洗澡的時候開始想「有沒有看到效果」,沒有的話就繼續;有的話就看還有什麼東西對自己的計畫有幫助等;如果讀者覺得這樣的概念很熟悉,就是自學篇中提到每個禮拜需要做的事:
一次我只訂正一種習慣,直到訂正好我們再開始下一個目標
這就是學習迴圈,只是我們把原先一週才修正的頻率改到平日每天;類似的想法在《子彈筆記》中也有提及,只是它並沒有把這概念很漂亮的包裝起來,子彈筆記當中就有「日誌」的類別可以做到這件事。
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是鼓勵想好即可,後者則是因為大腦記憶力不牢靠,必須用筆記下來。

題目頻繁改制的看法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前幾天我把 112 學測每科都試著寫一下,大約每份都寫 30% 到一半的題目,大致上感受今天做為一個局外人,對今年度題目的看法;我不能保證未來會持續更新這些和升學相關的內容,但真心認為已經有改制到頂點的狀況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綜觀 97 年一直到近年的題目,多半都是用「過往的模子」在改題型,即便新增各科的「簡答、手寫」也沒有突兀的分數佔比,來顯示這樣的題型對一個考生能力測驗的重要程度。(說穿了是測不出來的)
不過我相當鼓勵考生遇到「常識題」用常識作答,正確率和速度會提升很多
常識題並不是指那些以前讀過,或者講義有出現過的概念叫常識,而是基本上不用讀過書,或者有點 sense 就可以拋卻教科書找出答案的,那種就是我筆下的常識題,今年地科就出得相當多。
數 A 選擇第 5 題要問距離,又出了以前是不考的三階向量,盲猜我會「猜五個選項揭示的點,哪個離平面最遠」;挺有趣的,忘記距離公式也可以答對的一題。
本人不否認,有時候覺得書讀到最仔細,很容易把相似的概念都混在一起,尤其考試期間,稍微多疑一點就會選錯
換言之,大致上要整理的並不是考試題目、題型都怎麼出,那些字面上的意思、語法其實有熟悉過就可以了,代表說我們是看的懂題目。
其他的就是考題翻一翻,大致上抓的出「哪些東西需要認真讀,而哪些不用花時間」就差不多了。
...

專題推廣

特意挑選一張美美的圖片唷
讀者可以如何 follow 到各種最新作品呢,記得先登入 Google,然後:
  • 點點「追蹤專題」,同系列作從此不漏接
  • 如果是「追蹤我」,還能涉獵到少見又容易登榜的心路歷程文章
  • 簡單的點「愛心」,表達對主題的喜歡或給我的鼓勵也很歡迎唷
13會員
196內容數
文字沒有立意討喜,專注書寫人際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