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的偏見2-科幻小說

2023/01/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直以來科幻小說滿足了很多人類關於未知的想像,不過對於比較年輕的生命來說,可能不太清楚大部分現在所接觸到的科幻情節,有十之八九都是五十年以前的思想產物,只是後來被衍用至比較新的作品而已。
對於未來世界的描述,全面控制以及全面倚靠信用支付的未來情形,早在艾希莫夫的基地就有類似的描述;而阿凡達當中的意識轉移,可以推估到以情報生命體代替真實生命體而尋求永恆生命的想像;遺落戰境這部電影中敵人是眾多合一的外星生命思想體,這也極為類似當初新世紀福音戰士中人類補完計畫的LCL之海。(讓靈魂超越肉體的限制,將所有靈魂融合為一體,視為人類最進化的結果)
在這之中也有不少關於世界末日的描述,認為文明走到最終終究會崩壞,而使得人類踏入末日。最近看的浦澤直樹的比利蝙蝠大概就是包含了這樣結局的漫畫。沒有太明確的主角,藉由人與神(作品描述中的神是比利蝙蝠)的對話,展開整體故事,故事的特點並不是在描述某種道理,而是單純描述一段故事,甚至也不是在做角色塑造,卻讓角色魅力自然而生,是這樣的一部詭譎作品。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25號宇宙這個實驗,某程度上現在的文明中人類也或多或少像是25號宇宙中的老鼠一般,對於這點我倒是感到有點有趣:老實說如果人類並未接受教育,似乎對於追求生殖的本能,並不會這麼容易被剃除。
我的意思是假若倒回時光到南宋,中國第N次到達人口爆炸期,糧食與土地分配不夠人民生存,對當時的人民而言似乎也不會有拒絕生育的情形出現。
我並不是想批評教育這件事,而是單純想以觀察者的心態觀察整個文化與人類這個生物。在黑死病的年代,歐洲每三人就會有一人死亡;在秦始皇的暴政下,中國每三人就有兩人死亡(或者流離失所沒有戶籍),換算過來武漢肺炎全球死了600萬人,大概是80億人口的不到0.1%,嚴格說起來都很難確認是戰爭可怕,還是無止境地增加人口數目比較可怕。
在許多科幻小說描述的未來中,AI取代了大部分的人力,事實上在AI互聯已可大過人類腦細胞組合的現在,西洋棋、圍棋勝過人腦的遙遙領先早已達成,繪畫、作曲方面的成就也能勝過99%以上的人類,未來直接利用電腦編程取代軟體工程師也是極為可能的,或許總有一天80%以上的人類不再需要工作,而成為受完教育後領固定福利金過活的日子也會來到。
不耗資源地追求永生也變成可能的事,假使意識轉移能夠成功,人說不定能永遠活在電子情報的元宇宙之中。不過有趣的是那真的是意識轉移嗎?我是說將意識複製至電腦內,本體死亡的情況,這樣子叫永生嗎?我以為永生指的是「剪下貼上」而非「複製貼上刪除原檔」。(阿凡達2的上校比較像後者)
不過永遠以意識的型態活在元宇宙中,這似乎又是駭客任務的情節了。
人類理性上都認為戰爭是不好的,然而在完全拒絕戰爭的未來,或許等待我們的就會是這樣的未來吧,我想。只是另一方面完全無戰爭對目前的人類來說也是幾乎不可能,爭奪幾乎是人類的天性,而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則是特別容易將這部分的天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現今的人類世界裡各種群體的署名、發聲往往沒有實際的功效,人群往往是在不影響自己的權益的前提下,才比較願意去幫助另外一群人。這是事實。
3會員
28內容數
123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