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想要更好的明天?讓行為經濟學輕推你一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本《推力》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泰勒與哈佛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斯坦所共同撰寫。書中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講解推力的概念,並運用大量實例,帶讀者認識推力如何幫我們擺脫心理偏誤,做出更好的選擇。
此書立論紮實、探討嚴謹,更難得的是,兩位作者十分幽默,不時在書中酸自己一把,讀來十分愉快。沒想到一本講經濟、心理的「硬書」,可以如此易讀好看!
這篇文首先會先介紹什麼是推力,又要怎麼去設計;接著討論需要推力的理由,分享推力可以使用的情境;然後會談談推力的反面:淤泥,帶你看看這些「髒東西」如何拖累我們;最後則會聊聊推力的應用可能會產生那些問題,又該如何避免。

【什麼是推力】

推力簡單說就是透過「選擇設計」去引導人們的行為。
來看個經典範例。大家應該知道如果人在小便時漫不經心、隨意噴射,會造成清潔人員極大的困擾。針對這問題,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霍機場的男廁找到了解方:在小便斗上刻上一隻黑色蒼蠅。這讓人們在小解會努力往蒼蠅狙擊,瞄準力大幅提升。一個小設計就大大改變人的行為。
刻著蒼蠅的小便斗(引用自 Shutterstock
生活中其實很多人都扮演著這樣「設計師」的腳色。比如學校自助餐的負責人如果想讓學生吃得健康點,就可以把蔬菜擺在更顯眼好夾的位置。其他像是雜貨店老闆要怎麼排商品、醫生要告訴患者有哪些療法等狀況,都會涉及到這樣的「設計」。
而要設計推力,一個簡單的原則是:把它變得容易
大家應該都填過線上問券。如果是那種又臭又長,甚至還有簡答的問券,你應該答到一半就怒關視窗;但如果是那種有選項,甚至只有是或否的問券,相信你填完的意願會高上許多。
簡單說,人性本懶,想實現推力的話,盡可能設計出一條阻力最小、最省力的道路就對了。
商品陳列方式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為什麼需要推力】

推力除了讓我們可以更輕鬆,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是:身為人類,我們大腦很多時不大靈光。行為經濟學已有大量的實證顯示,人類在判斷時常受到各種心理偏誤干擾,做出不合邏輯或糟糕的選擇。書中這段話可說是真實又血淋:
經濟學教科書告訴我們,經濟人具有愛因斯坦的思考力谷歌雲端的記憶力與甘地的堅強意志。真實的情況是,很多人若沒有使用計算機根本不會長除法,有時會忘了配偶的生日,跨年夜往往沒有節制地喝到掛掉。
在這種時候,推力就可派上用場。比如以下的狀況都很適合藉由選擇設計「輕推」我們一把:
  • 需要牢記
    健忘是人的通病。此時推力就能幫忙,甚至是救命。比如汽車上就很多推力設計,像沒繫安全帶會發出嗶嗶聲、汽油快用完警示燈會亮起等。
  • 選擇後無法立即見效
    很多對我們有益的事,並不能在當下獲得明顯回報(像運動或是健康飲食),因此我們往往會先享受,之後才付出慘痛代價。這時候就可以運用推力,像是找人一起運動,或是將水果放在書桌旁。
  • 不易得到反饋
    如果不能在選擇後獲得反饋,我們就無法在下一次做出更好的選擇。此時,推力就用來提供你反饋機制。像書中提到有一種特殊油漆,在濕的時候是粉色,乾了才會變白色。這樣當你在漆白色天花板時,就能知道自己漆到哪,不會重複做「白」工。
  • 選擇與體驗關聯不清楚
    對不熟悉的事物,我們往往會因缺乏經驗,而難以下判斷。再一次,推力是你的好幫手。比如挑選輪胎時,如果能被告知這個論胎安全評分是一到十分的幾分,相信你就會更有概念要怎麼挑選。
人生很難,我們常常走彎甚至走錯路。如果能透過選擇設計「輕推」我們一把,生活將會輕鬆許多。
推力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推力的反面:淤泥】

有助人的推力,自然也有檔人的「反」推力,書中稱之為「淤泥」。
一個很常見的淤泥是所謂的「服務條款」。像書中就提到 PayPal 的服務條款多達三萬六千兩百七十五字。相信大家看到這樣落落長的鬼東西多半是滑到底,直接勾選「我已經瞭解並同意接受本服務條款之所有內容」,根本不會注意裡面是否有對自己不利的內容。
很多的申請流程也存在淤泥。像美國大學的入學申請就十分複雜。雖然很多頂尖大學願意全額負擔符合資格的低收入學生,很多人卻繁複手續打退堂鼓,導致低收入家庭學生上好大學的比例極低。
而要清除這些汙泥,「智慧揭露」可能是個好方法。智慧揭露指的是透過標準化、機器可判讀的模式,來發布複雜的資訊與數據,讓我們能據以做出明智的決定。
一個常見的智慧揭露形式是所謂「選擇引擎」。像訂房網站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設定好地點、日期,它就會找出空房,讓你輕鬆下訂。你甚至還能設定更多篩選條件(像價位、星級)找到最適合自己方案。
Booking.com 的選擇引擎
也就是說,汙泥可以透過選擇設計來清除。藉由清楚有效的資訊呈現,人便不會在廣大的資料中迷路,而能做出最適當的判斷與選擇。

【推力的問題?】

透過選擇設計來產生推力乍看美好,但還是有一些隱憂。比如有人就擔心,這樣透過推力引導選擇的行為,是否會干涉到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
再來就是,推力除了能助人,還能把人推「歪」。比如書中提到,德國在一九三八年舉辦一場選舉,詢問選民:「你是否贊同奧地利與德意志帝國於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三日完成統一,你是否贊成希特勒成為我們的元首?」下圖是當時的選票:
選票(截自《推力》)
沒錯,那個巨大的圈圈是贊同,希特勒顯然很懂推力。
這些疑慮書中都直面回應。針對干涉自由的質疑,作者提及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選擇設計無法避免。比方說,任何的網站或雜貨店都一定要「設計」,而這些「編排」都必然會影響人的選擇傾向。
很多時候你試圖保持中立,盡可能提各種選項讓人「自由」挑選,反而會引發更多問題。如果一家餐廳拿數百種起司給你挑選,你應該會很希望服務員給你些建議,而不是逼你自己選擇。
兩位作者所推崇的是「自由家長制」的推力。不是強迫你,而是透過這些設計,讓人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關鍵是,所謂的「更好」,不是那種「我是為你好」的情緒勒索,而是要依據人們自身的判斷。如作者說的:
推力的設計基本上是為了幫助人們找到對的方法,達成他們自己的目的;絕不是要輕推人們做出我們偏好的選擇。
換言之,如果你想要減肥、想多存點錢,推力都可以幫你一把。要是你想吃得圓滾滾,日日浪擲千金,推力也不會逼你轉向。推力不會替你做決定,而是要讓你更有機會成為「心中期望的樣子」。
而面對推力被惡意使用的問題,作者不否認這樣的可能性,但他們認為推力只是個工具,能載舟也能覆舟,我們不該因為可能的誤用而捨棄它。畢竟,早在這本書推出前,就有很多人惡意地使用推力了(還記得希特勒嗎)。
要避免推力被誤用,有一個很好的方法:透明化。如果自助餐廳的設計是為了鼓勵健康飲食,那這樣的輕推的理由就必須揭露,不能隱藏。作者強調,推力不需要「暗著來」。研究發現,輕推的效力並不會因為透明化而減損。只要被推的人知道這是「為他好」就還是有效。
此外,書中也提及,理想的推力應該要用人可以掌握相關資訊,不要受到行為偏見影響,並有足夠時間審慎思考後再做出選擇。只要能做到這些,就能減低推力被誤用的可能。 
推力應該秉持著公開透明的精神

【總結】

來到總結時間。首先,推力指的是透過選擇設計,輕推人們去做選擇;再來,使用推力的原因是因人很容易受到心理偏誤影響,做出糟糕的判斷;而當我們遇到上淤泥時,則可透過智慧揭露等方式清除它們;最後對於推力可能干涉自由被或誤用的問題,我們可以用自由家長制的心態與透明化去應對。

【後記:再談推力與自由】

最後想再來聊聊「自由」。因為我訂閱的 The Affairs 有個專欄在談推力的關係,在讀此書前其實就略懂推力的概念,但過去一直對這些應用有些疑慮,覺得有點在替人做決定的感覺。就像《摺紙動物園》中會幫你找約會對象的提里一樣,心理上總不太舒服。
但此書的說法算是有說服我。非常喜歡書中談器官捐贈的段落。大家或許都讀過這研究,預設民眾願意器捐的國家,跟能自主選擇是否要器捐的國家相比,捐贈比例會高很多。但問題是,政府這樣運用推力是恰當的嗎?
兩位作者認為,在做這樣選擇設計時必須考量到「所有人的利益」。除了要盡可能拯救最多患者,也要尊重捐贈者的意願和家屬的利益。而這樣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到所有選擇設計的情景中。
我想,推力就是個工具,至於要用在哪、如何使用,還是需要眾人一同思索。
大家應該對汽車使用推力系統應該沒太大意見,但很多議題就未必如此。比如政府該用可怕包裝嚇阻人們抽菸嗎?該運用從眾效應影響鼓勵人們打疫苗嗎?面對墮胎與否或是死刑存廢等議題,能用推力影響人們的選擇嗎? 
這些狀況都牽涉到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思辨。或許關於推力,大家應該思考的是我們「希望過怎樣的生活」,又「希望活在怎樣的社會」。如此才能像兩位作者所期望的,用推力將我們「推向更好的明天」!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avatar-img
199會員
246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2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會看這本《價值,從視野開始》,是因先前看過同是水野學寫的《品味,從知識開始》,很喜歡這位日本設計大師的想法與理念,所以又買了這本「姊妹作」來拜讀。
這本《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是在三餘偶然碰上的,它小巧莊重的藍金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一查發現是本 1957 出版的末日小說。根據經驗,這樣的「老」書總不會讓人失望,加上又是逗點出版,遂速速買下。
你最近過的好嗎?會不會時常覺得心有點累,提不起精神?或是心裡總是亂亂的,靜不下來呢?會有這些症頭可能是你的「自我肯定感」出了狀況。推薦《自我肯定的情緒清理練習》這本實用輕巧的小書,幫助你找回對自己的肯定!
又來到分享年度十大的時候。2022 年讀了61 本書,是入職場以來的新高。雖說和很多年閱百本的大神不能比,但已很滿足。小說明一下,這十本是我去年讀的書,不一定是 2022 出版,排序也與排名無關,僅稍微照類別編整。那就開始囉! 〔1. 摺紙動物園〕 《摺紙動物園》是旅美華裔作家劉宇昆的科幻小說集,收
這本《流浪者之歌》是諾貝爾得主赫曼.赫塞的作品。故事描述婆羅門之子悉達塔的求道旅程。赫塞的文字如詩,敘事易讀,但其中深意卻值得再三細品。
你對工作滿意嗎?會不會覺得雖然很努力,卻沒有獲得上司信任?或總覺得無法在工作上發揮所長,獲得更高報酬呢?推薦這本《影響力習慣》,只要掌握書中的秘訣,你也能成為職場上的高影響力玩家。
會看這本《價值,從視野開始》,是因先前看過同是水野學寫的《品味,從知識開始》,很喜歡這位日本設計大師的想法與理念,所以又買了這本「姊妹作」來拜讀。
這本《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是在三餘偶然碰上的,它小巧莊重的藍金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一查發現是本 1957 出版的末日小說。根據經驗,這樣的「老」書總不會讓人失望,加上又是逗點出版,遂速速買下。
你最近過的好嗎?會不會時常覺得心有點累,提不起精神?或是心裡總是亂亂的,靜不下來呢?會有這些症頭可能是你的「自我肯定感」出了狀況。推薦《自我肯定的情緒清理練習》這本實用輕巧的小書,幫助你找回對自己的肯定!
又來到分享年度十大的時候。2022 年讀了61 本書,是入職場以來的新高。雖說和很多年閱百本的大神不能比,但已很滿足。小說明一下,這十本是我去年讀的書,不一定是 2022 出版,排序也與排名無關,僅稍微照類別編整。那就開始囉! 〔1. 摺紙動物園〕 《摺紙動物園》是旅美華裔作家劉宇昆的科幻小說集,收
這本《流浪者之歌》是諾貝爾得主赫曼.赫塞的作品。故事描述婆羅門之子悉達塔的求道旅程。赫塞的文字如詩,敘事易讀,但其中深意卻值得再三細品。
你對工作滿意嗎?會不會覺得雖然很努力,卻沒有獲得上司信任?或總覺得無法在工作上發揮所長,獲得更高報酬呢?推薦這本《影響力習慣》,只要掌握書中的秘訣,你也能成為職場上的高影響力玩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先抱怨一下:用手機有夠難操作的...,然後我可真棒?這個系列真的滿解壓的,再怎麼恐怖懸疑的氛圍,都架不住這群天兵天將間的溫馨互動!沒想到時隔一小段時間,還能找到之前看過的書的第二集,也是非常有意思呢!
Thumbnail
《推力》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相當經典的一本書,初版於 2008 年出版,而後在 2021 年又推出了「終極增訂版」,不僅分析了這十多年幾項推力政策的實施成果,也加入了許多新的概念進來討論。 我自己並沒有讀過初版《推力》,也不是經濟學領域的專業人士,所以我不清楚當年《推力》的影響力跟評價如何;但單就「終極
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想去申請學校? 連想唸什麼都不太知道 我喜歡學習沒錯,但沒想過要真的去訂一個主題來研究,我只喜歡東看看西看看,隨意吸收。 想當然耳,面對學習計畫,研究計畫就是腦筋一片空白。 可能,我沒有那麼想要。因此,拿這些申請過程當藉口。 時間或許真的還沒到吧?
Thumbnail
這幾年可能步入中年, 在我身邊生命消逝的人, 只有越來越多。 我時常想起小鬼、我們相差兩歲, 陪伴我成長的搖滾樂團主唱查斯特和 華語動感天后李玟, 最近的是一個車禍與我同年的學弟。 也因為他們更加印證了, 生命的無常和脆弱; 因此時常提醒自己, 注意健康、健康第一。 人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行為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特別是推力(Nudge)與淤泥效應(Sludge)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選擇。 作者提到,推力可以在不限制自由的情況下,巧妙引導人們做出更有利的決策。通過案例分析與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揭示其重要性。
Thumbnail
《恐怖山上的惡獸》(L’affreuse bête de Mont-la -terreur):為了製造懸疑驚悚氛圍,文字描述郵差兔子聽著門後各種聲響,而在腦海上演小劇場,但畫面卻忽然將鏡頭拉遠,讓讀者以遠觀的姿態看兔子面對未知⋯⋯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誘餌效應在定價策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塑造消費者的選擇。從實驗結果和實際應用中都能看出,誘餌效應帶來了明顯的影響,對於企業主來說,理解並應用誘餌效應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然而,使用誘餌效應時也需要注意相關細節,包括誘餌選項的合理設置、價格的控制、實用性和選擇數量的平衡。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先抱怨一下:用手機有夠難操作的...,然後我可真棒?這個系列真的滿解壓的,再怎麼恐怖懸疑的氛圍,都架不住這群天兵天將間的溫馨互動!沒想到時隔一小段時間,還能找到之前看過的書的第二集,也是非常有意思呢!
Thumbnail
《推力》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相當經典的一本書,初版於 2008 年出版,而後在 2021 年又推出了「終極增訂版」,不僅分析了這十多年幾項推力政策的實施成果,也加入了許多新的概念進來討論。 我自己並沒有讀過初版《推力》,也不是經濟學領域的專業人士,所以我不清楚當年《推力》的影響力跟評價如何;但單就「終極
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想去申請學校? 連想唸什麼都不太知道 我喜歡學習沒錯,但沒想過要真的去訂一個主題來研究,我只喜歡東看看西看看,隨意吸收。 想當然耳,面對學習計畫,研究計畫就是腦筋一片空白。 可能,我沒有那麼想要。因此,拿這些申請過程當藉口。 時間或許真的還沒到吧?
Thumbnail
這幾年可能步入中年, 在我身邊生命消逝的人, 只有越來越多。 我時常想起小鬼、我們相差兩歲, 陪伴我成長的搖滾樂團主唱查斯特和 華語動感天后李玟, 最近的是一個車禍與我同年的學弟。 也因為他們更加印證了, 生命的無常和脆弱; 因此時常提醒自己, 注意健康、健康第一。 人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行為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特別是推力(Nudge)與淤泥效應(Sludge)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選擇。 作者提到,推力可以在不限制自由的情況下,巧妙引導人們做出更有利的決策。通過案例分析與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揭示其重要性。
Thumbnail
《恐怖山上的惡獸》(L’affreuse bête de Mont-la -terreur):為了製造懸疑驚悚氛圍,文字描述郵差兔子聽著門後各種聲響,而在腦海上演小劇場,但畫面卻忽然將鏡頭拉遠,讓讀者以遠觀的姿態看兔子面對未知⋯⋯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誘餌效應在定價策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塑造消費者的選擇。從實驗結果和實際應用中都能看出,誘餌效應帶來了明顯的影響,對於企業主來說,理解並應用誘餌效應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然而,使用誘餌效應時也需要注意相關細節,包括誘餌選項的合理設置、價格的控制、實用性和選擇數量的平衡。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