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慣性》【二、給自己漸進式的壓力+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

無糖綠茶-avatar-img
發佈於進步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建立新習慣是一種漸進的過程,不像開關電燈那般,只要按下按鈕,整個空間馬上被照亮,而是更像替牆壁塗上新油漆,先將剝落的油漆清除乾淨,再一筆一畫的將嶄新的油漆塗上牆壁,有時甚至還要塗上第二層呢!

  1. 設定目標
  2. 確認現實
  3. 比較現實與目標間的差異
  4. 在最終目標之間插入許多小目標

如此來看我們的習慣如何被培養,是不是比較具體了呢?

raw-image

在《誰都可能乎巄你,但數學不會》的<打破宿命論,從改變習慣與思維開始>裡說到,人就像一個矩陣,除非換掉矩陣(改變看世界的態度 自己的想法)不然不論遇見了甚麼能啟發人的事,到頭來自己也只是看見宇宙再找自己麻煩。

因此我們需要訓練書中說的「心理技巧」,簡而言之就是「正面思考」,有句話說,不論甚麼事情都是中性化的,就連大便也是中性化的,他很臭,很髒,但在遠古時期,環境中有糞便代表這裡有動物生存過,代表著這裡是安全的。

不論是同一種物品或是同一件發生的事情都會因為當事者的生活環境不同、底層思想不同、以及所接受到的教育不同而對那項事物有不同的解釋,而每一個遇見都是發現自己內在是甚麼的機會。

而每一個遇見都是發現自己內在是甚麼的機會

總而言之,在磨練習慣的同時,會發生許多阻礙自己的事情發生,這在上一篇《衝破慣性》【一、理解習慣,創造習慣】有簡單說明過原因,而我們現在發現,我們可以不被現實打擊後便無力堅持,因為現在知道,那只是中性的,不論事情怎麼樣的發生,改變自己看事物的眼界才是改變結果的方法。

不論事情怎麼樣的發生,改變自己看事物的眼界才是改變結果的方法。
avatar-img
18會員
52內容數
在一路上最幸運的就是開始閱讀,而我主要就是想分享我所閱讀到的內容,還有自己的經驗。 志在讓不喜歡閱讀的人也可以稍微接觸到書本的內容,以及成為推幣機的其中一枚硬幣。 雖然只是一點,但依舊是使他人開啟自己轉變之路的一臂之力。 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我自己,在書寫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緒,接觸更多,反思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糖綠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抱怨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對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口中說出口的抱怨,我們自然的藉由聽覺將其聽進去,而不論是看過的或聽過的便永遠不會再消失,即使不記得,他也是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裡,只是在很底層,很底層。 這樣的思想,又如第一集所說的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如此帶來負面能量的循環便藉著不斷地抱怨形成了,
他人即是鏡子 身邊的人都在向自己抱怨嗎?身邊的人都在對自己散播負能量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自己也是抱怨的一員,散播負能量的一員。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才看見甚麼。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看見甚麼。」這是我用來解釋「他人即是我們的鏡子」這段話的意思。 由此可解釋,當指出他人在抱怨的當下,自己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抱怨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對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口中說出口的抱怨,我們自然的藉由聽覺將其聽進去,而不論是看過的或聽過的便永遠不會再消失,即使不記得,他也是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裡,只是在很底層,很底層。 這樣的思想,又如第一集所說的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如此帶來負面能量的循環便藉著不斷地抱怨形成了,
他人即是鏡子 身邊的人都在向自己抱怨嗎?身邊的人都在對自己散播負能量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自己也是抱怨的一員,散播負能量的一員。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才看見甚麼。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看見甚麼。」這是我用來解釋「他人即是我們的鏡子」這段話的意思。 由此可解釋,當指出他人在抱怨的當下,自己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Look Again》這本書除了提到「習慣化」的概念,還定義了「去習慣化 (Dishabituation)」 去習慣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它涉及了你該如何「打破」對有害行為與環境的麻木。 當不好的事情一再發生在你的身上, 一般你可能就會習以為常,甚至不再試圖改變。 於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原子習慣》一書中,作者James Clear將改變的發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改變「結果」,這一層的重點是改變成果,例如減重、出書、獲得冠軍等,通常我們設定的目標多半與這個層次的改變有關。第二層是改變「過程」,這一層次的重點是改變我們原有的習慣與系統:例如養成清理書桌雜物的習慣讓工作順暢,我們所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Look Again》這本書除了提到「習慣化」的概念,還定義了「去習慣化 (Dishabituation)」 去習慣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它涉及了你該如何「打破」對有害行為與環境的麻木。 當不好的事情一再發生在你的身上, 一般你可能就會習以為常,甚至不再試圖改變。 於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原子習慣》一書中,作者James Clear將改變的發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改變「結果」,這一層的重點是改變成果,例如減重、出書、獲得冠軍等,通常我們設定的目標多半與這個層次的改變有關。第二層是改變「過程」,這一層次的重點是改變我們原有的習慣與系統:例如養成清理書桌雜物的習慣讓工作順暢,我們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