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52 別輕忽「情緒消耗」的代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管面臨任何事情,進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反應,都是一種消耗。
正向的情緒例如樂觀、喜悅、滿足等等這並不算在其中,因為會帶給人們好的影響,若能常常讓自己沉浸在這樣的情緒之中,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情緒是會流動的,人不太可能一直維持在這樣的狀態。
負面情緒,就是造成情緒消耗的真兇。
當人沉浸在負面情緒之中,心情不僅低落,長期下來,也會造成心理或身體上的疾病,現代有滿多人都蒙受其害。被負面情緒佔據身心的時候,會覺得全世界彷彿陷入黑暗之中,做什麼事情都力不從心。
相信大家都本能地想迴避這些令人不舒服的感覺,可是在這個人與人互動頻繁的社會,造成許多人困擾的「工作」或是「人際關係」,卻是無可避免的課題。
例如你和同事或上司處不好,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刻辭職,有些人礙於經濟或家庭壓力,只能忍耐,或嘗試用其他方式和他相處,但那個人卻可能沒有絲毫想改變的意思,所以事情並沒改善,每當你和他在同一個空間,都會感到壓力。
或者是工作上有許多事情等著要做,下周的開會、新企畫的發表,或者是上司交代的任務等等,都會讓你產生焦慮、不安,甚至厭煩的情緒。
在當小說家這條路上呢,雖然說已經少了同事這個人際挑戰,但其他的麻煩應該說是一個都沒少呢QQ
而且現在的小說家不是說只要寫小說就一切安好,還要懂宣傳、培養粉絲、經營社群等等,然而每多一個項目,就多了一個麻煩,就算只是小事情,也會因為事情太多而產生一種煩躁心理。
當然,想要改善雜事太多的窘境,也是有些技巧,例如分配時間,或者是按照重要與緊急程度排序等,但若是「人際」上的問題,就有點棘手了,畢竟很多狀況之下,與人的相處都不是說能避就避。
無論哪一種消耗心靈的理由,它們除了會占用時間去思考該怎麼應對以外,也會造成心理負擔,所以要盡可能排除掉那些會消耗你心靈能量的事物,不然就想辦法少接觸,才能更專注於自己的職責,或重要的人事物身上。
適時地捨棄一些不重要,卻會讓你心煩的人際或工作,不需要全部都扛在身上,解決不了,還可以迴避,畢竟有些事情是目前沒有辦法解決的,既然這樣,就先放置play也沒關係吧(X
每天的精力都有限,若將情緒能量耗費在這些沒有建樹的東西上,很可能會讓你每天都過得很辛苦,且被鬱悶纏身。
辨別該放棄什麼,留下什麼,才能讓你活得更自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281內容數
商業實體出版30餘冊的小說家鬱兔,以幽默的筆法,記錄自己在業界的所見所聞與心得,希望能給予同行或心人一些想法與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鬱兔的金幣窩 的其他內容
某天我照常在FB貼文,隔天早上起來,多了一些未回覆訊息。 我回覆的時候,卻瞥見其中一篇留言特別長,原本還以為是特別有感觸的讀者寫的,結果仔細一看,才發現是某位作家來打廣告。 內容大概是他是誰,然後寫了什麼作品,舉辦什麼活動,歡迎大家來看之類的,還附上網址,洋洋灑灑至少百餘字。 我心想,怎麼這個年代
成為職業作家以來,最常寫作的地方當然是自己家了。 有些人可能會有自己的書房,或者工作室,聽說這樣會比較有「儀式感」,就是進去一個空間之後,告訴自己,接下來就是努力工作的時候了的那種感覺,然後效率會倍增。 我自己的話,在家裡的工作範圍基本上都是在自己房間的書桌,不過偶爾會換成摺疊桌在木地板上工作,冬天
經營活動一陣子之後,漸漸較有粉絲願意探出頭來打招呼,場面也變得更加熱鬧起來──不管是舉辦活動或直播都是。 當直播的時候越熱鬧,氣氛就越活絡,變成一種正向循環,我也很喜歡那種和大家互動,總是有說不完的話的感覺,真的很棒。 這麼熱鬧當然是好事一件,可是漸漸的會發現有些粉絲說話的方式會越來越沒有分寸,也許
以前的我,總是認為這個世界非黑即白,所有的人事物都只能靠兩邊站,沒有中間值的可能,而抱持著這樣的觀念,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會比較嚴苛。 例如身邊的人犯了一個錯誤之後,可能就會收回對他原先的所有好感,甚至會將他歸納於「壞」的那一方,從此再也不聯繫。 但是隨著看到的事情多了,也漸漸變得比較能理解,人在面臨很
朋友在法院實習,也和我分享許多相關經驗,我覺得很有意思,某次我就半開玩笑地說,我還沒有去過法院耶,哪天你實習的時候,我可以跟去取材嗎? 沒想到他竟然一口答應了,說他實習的時間可以一起來。 雖然我之前在看《王牌大律師》的時候,就有看到所謂的觀眾席,那個時候也有想過要找個時間去觀眾席體驗一下,可是當時有
相信大家應該有發現,近期小說平台的比賽越來越多了。 久違的輕小說比賽終於出現了!除了幾乎每年都會辦的POPO比賽之外,甚至還有獎金百萬的大獎,我想這是一個好現象,雖然說新舊作家都會共襄盛舉,可想而知競爭相當激烈,但去刷刷存在感應該也挺好的。 因為前幾年大獎一個個收起來,再加上我後來也比較少關注賽事,
某天我照常在FB貼文,隔天早上起來,多了一些未回覆訊息。 我回覆的時候,卻瞥見其中一篇留言特別長,原本還以為是特別有感觸的讀者寫的,結果仔細一看,才發現是某位作家來打廣告。 內容大概是他是誰,然後寫了什麼作品,舉辦什麼活動,歡迎大家來看之類的,還附上網址,洋洋灑灑至少百餘字。 我心想,怎麼這個年代
成為職業作家以來,最常寫作的地方當然是自己家了。 有些人可能會有自己的書房,或者工作室,聽說這樣會比較有「儀式感」,就是進去一個空間之後,告訴自己,接下來就是努力工作的時候了的那種感覺,然後效率會倍增。 我自己的話,在家裡的工作範圍基本上都是在自己房間的書桌,不過偶爾會換成摺疊桌在木地板上工作,冬天
經營活動一陣子之後,漸漸較有粉絲願意探出頭來打招呼,場面也變得更加熱鬧起來──不管是舉辦活動或直播都是。 當直播的時候越熱鬧,氣氛就越活絡,變成一種正向循環,我也很喜歡那種和大家互動,總是有說不完的話的感覺,真的很棒。 這麼熱鬧當然是好事一件,可是漸漸的會發現有些粉絲說話的方式會越來越沒有分寸,也許
以前的我,總是認為這個世界非黑即白,所有的人事物都只能靠兩邊站,沒有中間值的可能,而抱持著這樣的觀念,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會比較嚴苛。 例如身邊的人犯了一個錯誤之後,可能就會收回對他原先的所有好感,甚至會將他歸納於「壞」的那一方,從此再也不聯繫。 但是隨著看到的事情多了,也漸漸變得比較能理解,人在面臨很
朋友在法院實習,也和我分享許多相關經驗,我覺得很有意思,某次我就半開玩笑地說,我還沒有去過法院耶,哪天你實習的時候,我可以跟去取材嗎? 沒想到他竟然一口答應了,說他實習的時間可以一起來。 雖然我之前在看《王牌大律師》的時候,就有看到所謂的觀眾席,那個時候也有想過要找個時間去觀眾席體驗一下,可是當時有
相信大家應該有發現,近期小說平台的比賽越來越多了。 久違的輕小說比賽終於出現了!除了幾乎每年都會辦的POPO比賽之外,甚至還有獎金百萬的大獎,我想這是一個好現象,雖然說新舊作家都會共襄盛舉,可想而知競爭相當激烈,但去刷刷存在感應該也挺好的。 因為前幾年大獎一個個收起來,再加上我後來也比較少關注賽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還記得某次,我參加一場餐會。   也不曉得是跟隔壁的董事長聊起了什麼,他知道我是小說家,然後我拿名片給他看,他看我名片上華麗的(?)二次元形象,欣喜地說:「他女兒也有在鑽研畫畫耶!」   接著他展示了他手機裡面存放著關於他女兒的畫作,除了日系、童話之外,還有歐美風格的,真的還挺有水準的,我看
Thumbnail
  上次去高雄開會的時候,跟某家出版社的老闆聊起出版生態。   我們聊起了出版現在狀況,還有出版業的困境等等,也聽說了目前有幾個出版社聯合起來,和文化部共同著手以五億的資本,去推廣圖書館每借出去一本書,該本書的出版社的作者和出版社也可以得到分潤的事情。   不然圖書館進了一本書,然後之後的出借就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是村上春樹先生,我是偶然間發現這本書的。   會想拿起來看,是因為我很好奇,在台灣的職業作家與日本的職業作家,有什麼不一定的境遇或心情?社會上的待遇那些又有怎樣的差異?   沒想到不看還好,一看就覺得哀傷——在我們還在煩惱出路的時候,他已經因為太過受矚目而感到困擾了。   當然
Thumbnail
  如題,自從我兩年前獲得文化部獎助開始,我就決定先不把作品投稿出去,而是累積作品,等獎助的作品釋出之後,想必定會迎來一次熱潮,到時候再把稿子交給前來邀稿的出版社就可以了。   ——結果是我想得太美了。   那個時候的我,根本就沒猜到後來我加入了經紀公司,而且稿子也沒想像中好找出版社,畢竟書市嚴
Thumbnail
  說也感慨,以前的我總是聆聽別人煩惱的角色,但這陣子因為父親的事情,我變成了傾訴煩惱的那一方。   每天都要面對龐大的壓力,還要看著家人變得遲鈍,感受到他的行為能力變得越來越差,心情真的很容易受到影響,同時也感到對現實的無能為力、不知所措,但面對病人的時候,還是得努力表現出笑容,假裝什麼事情都沒
我們都會經歷壓力,導致各種身體和心理反應。它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情緒壓力是一種強烈的負面反應,會導致恐懼、憤怒、悲傷、擔憂或沮喪等挑戰性情緒。  情緒壓力可能具有挑戰性,因為我們處理這種壓力的方式有時會適得其反。思考解決方案或與好朋友討論解決方案(通常對解決問題有用且有效的應對行為)可能會很快惡化
Thumbnail
許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幸,這種杞人憂天思維模式會消耗大量精力和情感。許多人習慣性壓抑負面情緒,表面上保持陽光,但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法釋放情緒,還會因為隱藏真實感受而加重內心掙扎,產生矛盾。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在高壓成為常態的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的職場、復雜的人際關係、萬物齊漲的大環境。所有人如同一個失去卸壓閥的壓力鍋,時刻經歷著情緒波動,一不留神,負面情緒如暴風般席捲而至。許多人外在的武裝看似牢不可破,但卻禁不起絲毫觸碰,可能會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間點潰堤。
Thumbnail
  還記得某次,我參加一場餐會。   也不曉得是跟隔壁的董事長聊起了什麼,他知道我是小說家,然後我拿名片給他看,他看我名片上華麗的(?)二次元形象,欣喜地說:「他女兒也有在鑽研畫畫耶!」   接著他展示了他手機裡面存放著關於他女兒的畫作,除了日系、童話之外,還有歐美風格的,真的還挺有水準的,我看
Thumbnail
  上次去高雄開會的時候,跟某家出版社的老闆聊起出版生態。   我們聊起了出版現在狀況,還有出版業的困境等等,也聽說了目前有幾個出版社聯合起來,和文化部共同著手以五億的資本,去推廣圖書館每借出去一本書,該本書的出版社的作者和出版社也可以得到分潤的事情。   不然圖書館進了一本書,然後之後的出借就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是村上春樹先生,我是偶然間發現這本書的。   會想拿起來看,是因為我很好奇,在台灣的職業作家與日本的職業作家,有什麼不一定的境遇或心情?社會上的待遇那些又有怎樣的差異?   沒想到不看還好,一看就覺得哀傷——在我們還在煩惱出路的時候,他已經因為太過受矚目而感到困擾了。   當然
Thumbnail
  如題,自從我兩年前獲得文化部獎助開始,我就決定先不把作品投稿出去,而是累積作品,等獎助的作品釋出之後,想必定會迎來一次熱潮,到時候再把稿子交給前來邀稿的出版社就可以了。   ——結果是我想得太美了。   那個時候的我,根本就沒猜到後來我加入了經紀公司,而且稿子也沒想像中好找出版社,畢竟書市嚴
Thumbnail
  說也感慨,以前的我總是聆聽別人煩惱的角色,但這陣子因為父親的事情,我變成了傾訴煩惱的那一方。   每天都要面對龐大的壓力,還要看著家人變得遲鈍,感受到他的行為能力變得越來越差,心情真的很容易受到影響,同時也感到對現實的無能為力、不知所措,但面對病人的時候,還是得努力表現出笑容,假裝什麼事情都沒
我們都會經歷壓力,導致各種身體和心理反應。它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情緒壓力是一種強烈的負面反應,會導致恐懼、憤怒、悲傷、擔憂或沮喪等挑戰性情緒。  情緒壓力可能具有挑戰性,因為我們處理這種壓力的方式有時會適得其反。思考解決方案或與好朋友討論解決方案(通常對解決問題有用且有效的應對行為)可能會很快惡化
Thumbnail
許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到焦慮,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幸,這種杞人憂天思維模式會消耗大量精力和情感。許多人習慣性壓抑負面情緒,表面上保持陽光,但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法釋放情緒,還會因為隱藏真實感受而加重內心掙扎,產生矛盾。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在高壓成為常態的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的職場、復雜的人際關係、萬物齊漲的大環境。所有人如同一個失去卸壓閥的壓力鍋,時刻經歷著情緒波動,一不留神,負面情緒如暴風般席捲而至。許多人外在的武裝看似牢不可破,但卻禁不起絲毫觸碰,可能會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間點潰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