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想回顧這本第一次買的產品管理書籍(印象中是),因此快速瀏覽這本書後,我覺察到曾被自己認為是經典好書的書,似乎已不全然是本好書,內容與現況的連結,似乎與當今現況產生一些脫節。
就我看來,這本書十分像 NPDP 、PBA 和 PMP 的混合版,單獨閱讀各章節,章章是經典,不僅各章節邀請到當時業界大咖來分享經驗,更在書中提到相當豐富的方法理論和技術。但實際整體閱讀下來,卻像「在可口又辣的韓國泡菜上,加上一層層又香又鹹的美味臘肉,接著再疊上剛採的鮮嫩多汁草莓與蘋果,最後淋上味道恰到好處的醬油納豆,當一次全放入口中,所有味道都混雜在一起,」看似簡單,卻無法將彼(書的內容)與此(現況)連結在一起。
我想,和當今現況脫節的原因在於:文化差異、時代變遷,與產品管理的推廣不佳,最佳實務建議的知識與職能,未能被普及。
關於與當今現況脫節的部分,我們簡單在下方說明。
對於產品管理,相信作者 Linda Gorchels 一定有非常深入與獨到的研究和見解(推測譯者當初應也翻譯的相當辛苦),從書中看來,很能體會20多年前產品經理的苦與痛(經過調查,確定原文書本第二刷的年份為2000年,因此第一刷出版年份會更早)。
這樣的苦與痛,在書中第一章即被破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例證,在在說明產品經理艱難的處境,比方在公司中無人事管理實權,但卻要以自身的軟實力與富有彈性的溝通技巧,周旋在與多種不同的單位間,而為了成就產品的成功,更要能影響那些單位。那些單位有哪些?書中提到的有設計、通路(我解讀成「前線業務單位」)、一般大眾、管理高層、銷售、採購、行銷研究、法務、顧客、財務、生產(我解讀成「產品開發單位」)、顧客服務和設計,尤其提到需和設計、生產、銷售和顧客這四單位,做最主要且頻繁的溝通。
然而,以現況來講,實際也如此?
- 以合作單位來講,各企業對於產品經理要求不同,因此影響到其接觸的單位,許多產品經理要合作的單位數量,遠比書中提到要多的更多;
- 以人事管理實權而言,確實,目前大多產品經理仍無人事管理實權,但並非人人無實權,少數人仍是有的(至於為什麼委以重任,卻不提供對應的權力,這點原因就複雜多了,此處不多著墨);
- 以書中提到產品經理有極大的產品管理相關職權這件事來詳談,比如能看到財務報表、計算ROI或NPV,這些都與當前臺灣產品經理的職權不符。現今仍有許多產品經理,無法接觸到自己負責產品的實際銷售狀況,可能其主管因任何因素,也不願意分享這樣的資訊,當產品經理因權限受限,而無法取得所需資訊,甚至無法定義其產品願景、商業策略,更甚至無權管理產品開發團隊工作的優先順序時,你認為這位產品經理,能讓產品成功到哪去?即便對產品有透徹的了解,大多數的狀況,也只能淪為傳遞他人想法的訊息傳遞者,而無法在產品管理一職上獲得真正的成就(無論讓產品成功,而有助於公司,或自我實現)。雖然近年因敏捷盛行與數位轉型的緣故,部分產品經理的職權已獲得提升,但也是近年發生的小轉變,與20年前就提出的內容天差地北。
那麼,了解脫節的狀況後,我們回到現實面,當知道「產品管理的推廣不佳,最佳實務建議的知識與職能,未能被普及」,對於我們有什麼影響?
這件事很直接的影響到:我們的職涯發展與日常工作。由人力銀行的職缺可看出:產品經理一職,直至今日,職缺內容仍多偏向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或專案協調者(Project Coordinator,這職位有些人會笑稱這種PM的「M」是「Messenger」的縮寫,即前文提到的「訊息傳遞者」)。雖然約7、8年前開始,慢慢出現使用者經驗 (User Experience) 或產品規劃相關的職缺內容,但也才至近4、5年前,這樣的狀況才有明顯的增漲。
我們知道目前最盛行的敏捷和數位轉型框架叫 Scrum。它特別強調用於快速將跨功能的開發團隊產值,快速且最大化的轉換成市場或客戶所需的價值,這個 Scrum 框架,在 1995 年由 Jeff Sutherland 和 Ken Schwaber 在 OOPSLA Business Objec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orkshop 上發表出來,而 2001 年17位輕型管理框架的先驅前輩們,在 美國猶他州(Utah)開啟了輕型管理框架之路,創建了大家敏捷管理上必須熟悉的 Agile Manifesto,它是敏捷思維的核心精神,所有滋長的各種敏捷管理框架,都與它息息相關。
在作者寫出的那個年代(第二刷是 2000年),敏捷才剛開始展露頭角,但作者卻即時知曉這項訊息,並特意在書中第 23 頁提到:「許多我曾合作過的企業,都堅持它們的產品經理必須是領導者。如果產品經理是領導者,為何不叫做『產品領導』呢?事實上,在某些企業它們的確叫做產品領導,有時也叫做產品主人(product owner)或產品總理(product general managers, GMs)。」此處所指的 Product Owner 是否為 Scrum 框架中的PO角色?我們可由書中持續強調的產品經理需要多方搜集資訊,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要保有彈性,以及「永遠對商業方案保持客觀。如果特定新產品並未成功,一定還會有另一個。因此,不要害怕再浪費資源之前便刪掉創意。」(page 223)的說法推論,應該有 87% 是指 Scrum 中的 PO 角色。
當這本當代產品管理經典,及至今日已出版逾 20多年,20年後的臺灣職場, 仍未跟上 20 年前書本提到的內容,這是否代表我們應該更積極地做些什麼?但更明確的說法是,這也代表敏捷和數位轉型的速度,仍待激烈且大幅地加速。
除了帶給 20年後的我們如此具有建設性的覺察和思考外,書中也提到許多值得參考的部分,我看來是能幫助剛擔任產品經理或初任產品管理職務者,能在短時間內理解大致工作範疇,甚至帶來一些震撼,即:
- 強調產品經理實要掌管的事物非常多與廣,廣凡從領導統御、產品上市前的競爭力分析、市場調查、提出能走的商業方案、構思產品願景、定義商業策略、規劃並監控產品設計與開發執行、撰寫上市計劃、確保行銷策略奏效、管理整體的產品生命週期,甚至到後續的目標績效驗收等,都包含在內。
- 強調產品經理工作在分析、規劃、發揮影響力(含產品願景、Roadmap設計,和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與溝通),以及管理產品生命週期。
- 強調重視顧客(或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要加重在培養「顧客般的心態」,「所謂培養顧客般的心態,表示產品經理應該後退一步,從顧客親身使用產品功能的觀點,來重新定義產品以及商機。」(page 174),如此以顧客(或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才能真正的滿足顧客(或使用者)的需求,才更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談到這邊,由於 Covid-19 狀況開始回穩的緣故,導致近期全世界(尤其美國)因先前大量招募,而造成目前回穩後供過於需的狀況,產生大量裁員潮,目前我們臺灣也開始受到影響。
所以我想補充一個書中未詳細提到的知識,目的是希望能幫助任何人(尤其產品管理者),在面臨這樣市場劇烈波動下,能對產品做出一些非常及時和快速的調整,以幫助產品或產業回穩,期待能幫助讓更多人能保住工作:
我想補充的知識是 Boston Consulting Group(BGC)知名的 Growth Share Matrix。由於書中只點到此方法能用來區分產品生命週期,以及有 Star、Question mark、Cash cow 和 Pet 的四個面向,僅此而已,由於使用方法並沒有特別提到,讓我覺得十分可惜。
Growth Share matrix 是一種能幫助企業管理他們的產品組合(Product Portfolio)的方式。企業能用其來簡單將各產品進行排序,決定商業策略的走向。
截圖取自:https://www.bcg.com/about/overview/our-history/growth-share-matrix
Star:產品成長程度高,且市佔率高。企業應該花大錢投資在這產品上,因為它的潛/前/錢力無窮。
Question mark:產品成長程度高,但市佔率低。企業要花點時間思考,決定要停掉或花更多錢投資這產品。
Cash cow(搖錢樹):產品成長程度低,但市佔率高。企業應該用 Cash cow 賺到的錢,再投資在其他直得投資的產品或業務上。
Pet:產品成長程度低,且市佔率低。企業應該重新定位或捨棄這項產品。
當產品管理者或產品經理運用這樣的方法,將各產品的位置區分出來時,就能更簡單快速的設計或建議更適合的商業策略,來下決策或幫助下決策。決策影響的將是一個、多個產品,甚至整體產品組合的成敗,而產品組合的成敗,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公司的營收,即各產品管理職人的工作和薪資,環環相扣,緊密影響。
期待上述的分享能所幫助!Good luck!
備註:
- NPDP 是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的縮寫,是 Product Development & Management Association(PDMA)創立的產品管理證照。
- PBA 為 Professional in Business Analysis 的縮寫,由大家較熟知的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創立的商業分析師證照。
- PMP 是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的縮寫,也是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創立的專案管理證照。
- 產品組合(Product Portfolio)以 NPDP 的定義為 「A product portfolio is defined as the set of current and potential new products that can form the basis for a program of product innovation including product improvement, cost reductions, line extension, and new-to-the-company products.」(當前或潛在新產品的系列組合,可為產品創新的基礎,比如產品改善、降低成本、產現擴張和新產品),簡言之,即為企業內部各種產品的組合,比如小貓公司有A、B、C產品,這三個產品就是產品組合,因為管理他們(即產品管理)牽涉到商業、企業或產品創新策略的設計與實行,以及各種相關的管理策略等,而這些策略的設定,將會影響小貓公司能否在市場上繼續留存。
- 書本金句摘錄:https://kktalks-tw.blogspot.com/2023/02/The%20product%20managers%20handbook.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