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9「零廢棄」不是做不到,而是我們缺乏開始的勇氣與持續的決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週五晚上我參加了一場線上講座,是由台南荒野協會舉辦,名稱為「健康、幸福、零廢棄」。不知道是不是沒有廣為宣傳,還是大家已經對這種講題很無感,總之參加人數很少。但是我覺得講師講得很不錯,建議主辦單位可以錄影,讓更多人可以收看到。

在學校單位我們都有定期舉辦環境教育講座,但是我個人的觀察,如果沒有從個人行為出發,只有單方面的宣導,其實成效很有限。因此我聽完講座之後,有一些小小感觸,覺得可以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很多教科書業務人員來學校,走一圈辦公室,只要老師不在座位,那些業務就會放置一張名片,代表他有來過。因此我都會將名片集中,久而久之變成一疊,下場就是直接丟掉。不只是名片,書套、便利貼、光碟、補充資料等等,也是我桌上的常客,我其實都用不到,我都有跟業務說,請他們不要再拿這些給我。

但是業務可能忘記,或是這是他們規定,所以他們還是發給我。也許很多老師心裡會想,拿了用不到就丟掉,其實也沒差。我以前也這麼想,但是我想起我很久以前在書中看到的概念,便決定要改變這樣的想法。

書中大致的概念是,我們消費並索取一個免費塑膠袋,其實就是一種支持製造業者不斷生產塑膠袋的行為,也因為如此,塑膠袋就會大量產生。只有我們選擇重複使用,當塑膠袋用量減少,這種惡性循環才有機會改善。那個「免費塑膠袋」,大家可以套用各種物品,例如街上發送的衛生紙、宣傳用筆,或是各種物品。

我對書中的那段話印象很深,因為我重複看了很多次,才瞭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因為現實的社會是,雖然我們都知道,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很少。

但因為我一直對「垃圾減量」很敏感,覺得如果不做點改變,我的內心會很糾結。於是今年初收到下學期備課用書,我立刻傳訊息通知業務們,請他們將書套領回,轉給有需要的老師。不僅如此,我還將一疊一疊的名片還給他們,請他們不要再發給我。而那些光碟片,資料在網路都可以下載,也請不要再給我光碟。

我不知道那些業務心裡的想法,但在他們領回書套和光碟、收到那疊發出去的名片時,應該知道我的決心,因為我在週五時,看到隔壁老師桌上有名片,但是我沒有。另外,有一個業務傳訊息跟我說,他知道我不需要便利貼,所以他沒有放在我桌上。

我想,雖然有點造成業務的麻煩,但是我心底的聲音一直告訴我,我必須這麼做,因為當大家都漠視這個議題時,政府單位再怎麼呼籲環境保育,效果都很有限。

每次講座都會看到很多驚悚的照片,那些驚人的垃圾量如何危害我們的生活,也知道用一次性容器會影響大家的健康。大家其實都知道嚴重性,但是能在生活中加強落實的,依舊非常非常少數。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生活太便利了!當我們無法忍受「稍微不便利」的生活,這些一次性的垃圾就會不斷增生。

而講座中出現的那些海廢照片、污染照片、垃圾成堆的照片,雖然看起來很可怕,但是觀看的人感受到的震撼還不夠大,因為生活的便利性,會讓他們忘記這些垃圾的可怕。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垃圾車收走了垃圾,我們就不管這些垃圾的去向了!但這些垃圾並沒有消失。

講座中有提到一段我印象特別深,大家都不希望將垃圾掩埋廠設在自己的家鄉,但是大家卻都不斷製造垃圾,大量的垃圾被製造出來,勢必要想辦法解決。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其實那些垃圾處理的費用,也是一筆很高的花費。

而我們台灣的資源回收做得很好,但其實那些無法被回收的垃圾,或是處理可回收垃圾的費用,我們必須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去處理,並不是丟了,或是有做好資源回收,就沒事。

以往我們都會把「塑膠」當成萬惡淵藪,感覺只要塑膠製品就是不好的,但其實,塑膠本身無罪,是使用習慣必須改變,當我們再提提倡「零廢棄」的觀念時,並不是代表「不塑」,而是希望我們「源頭減廢」以及「重複利用」。

我先澄清,雖然我無法做到「絕對零廢棄」,但是我在生活中真的有把這件事情掛在心上,善用「拒絕不需要」和「物品再利用」的原則。就像我剛剛提到的那些業務名片、書套、光碟,當業務知道我們真的不需要,或是有一些東西可以重複使用,其實這一些物品就會被減少製造。

很多人一聽到「零廢棄」就會嗤之以鼻,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或是覺得自己根本做不到,光是覺得要買東西要自備容器,就是一件麻煩事。但我的想法是,不要去全盤否定「零廢棄」,或是覺得不可能,既然真有實踐者,就代表這是可行之事。

我們也不見得一定要做到「徹底零廢棄」這麼高境界,但我們一定要有「零廢棄的心態」,在可以選擇「源頭減廢」和「重複使用」的情況時,可以站環境保育的立場設想,也許多了一點點的不方便,但是若能持續累積這樣的行為,累積的效應絕對很可觀,即便只是重複使用同一個塑膠袋100次,其實就減少製造100個塑膠垃圾,對地球也是一件好事。

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我們缺乏開始的勇氣與持續的決心。想要一個乾淨又健康的環境,我們的行為不是選擇將就,應該要選擇積極改變,目標才有機會成真,只有我們改變心態,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才能漸漸往目標邁進。

不要忘記,你的消費行為,就是代表你對那樣物品的支持,如果希望破壞環境的物品減少,就必須回頭檢視自己的行為。我們無法改變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但是透過自己的行為,可以散發微小的影響力,而長久下來影響力會累積和擴散,因此不要小看自己為地球環境所做的每一個小改變,至少我是這麼相信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曉梅的沙龍
54會員
293內容數
寫作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希望用這個方式,建立每天良好的寫作習慣。
徐曉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9
沒有開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能,開始之後,也才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膽小。踏出公開寫作的那一步,突然覺得世界好大,自己好渺小,也才真正體會到,不是要等到很厲害才開始,而是要先開始才會變得厲害!寫作是這樣,任何事情也都是這樣,我們想要改變任何事情,沒有踏出第一步,永遠走不到夢想的目標。
2023/03/09
沒有開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能,開始之後,也才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膽小。踏出公開寫作的那一步,突然覺得世界好大,自己好渺小,也才真正體會到,不是要等到很厲害才開始,而是要先開始才會變得厲害!寫作是這樣,任何事情也都是這樣,我們想要改變任何事情,沒有踏出第一步,永遠走不到夢想的目標。
2023/03/08
教育部的用意非常的棒,我也絕對相信,要培養學生「選擇」的能力,但是絕對不是無限上綱,應該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選擇以及限制,因為學生還在學習階段,很多觀念是必須要指導以及修正,因為就算連「穿衣服」這件事,本身也是一門學問。
2023/03/08
教育部的用意非常的棒,我也絕對相信,要培養學生「選擇」的能力,但是絕對不是無限上綱,應該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選擇以及限制,因為學生還在學習階段,很多觀念是必須要指導以及修正,因為就算連「穿衣服」這件事,本身也是一門學問。
2023/03/07
老師在課堂上播放影片,我覺得很棒,因為現在的學生,確實需要一些其他資源的刺激。但是,老師真的必須要審慎挑選影片,而且必須要讓學生知道,你為什麼要挑這個影片?跟課程有什麼相關?你希望學生從影片中學到什麼?不僅如此,最好在影片結束後,能夠有個回饋機制,有影片輸入,就必須要有心得輸出。
2023/03/07
老師在課堂上播放影片,我覺得很棒,因為現在的學生,確實需要一些其他資源的刺激。但是,老師真的必須要審慎挑選影片,而且必須要讓學生知道,你為什麼要挑這個影片?跟課程有什麼相關?你希望學生從影片中學到什麼?不僅如此,最好在影片結束後,能夠有個回饋機制,有影片輸入,就必須要有心得輸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本⟪我家沒垃圾⟫,可以說是我心中的元老級寶典,至今已經被翻譯超過17種語言,台灣坊間的相關書籍,很多都會參考這一本,然後融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也許這看似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但是還真的有她的一套方法,那就是5R:Refuse、Reduce、Reuse、Recycle,以及Rot。
Thumbnail
這本⟪我家沒垃圾⟫,可以說是我心中的元老級寶典,至今已經被翻譯超過17種語言,台灣坊間的相關書籍,很多都會參考這一本,然後融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也許這看似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但是還真的有她的一套方法,那就是5R:Refuse、Reduce、Reuse、Recycle,以及Rot。
Thumbnail
「明明已經整理過了,可是沒過多久家裡又變一團亂了」,您是否也常有這種感覺?厭倦了時常要收拾垃圾的生活,並且想要從生活中找到樂趣,那不妨體驗看看零廢棄生活吧! 零廢棄生活是什麼? 零廢棄生活能帶來哪些好處呢? 零廢棄教主呂嘉齡歸納出五點好處 ●  無須處理太多垃圾 ●  省錢 ●  身體更健康了
Thumbnail
「明明已經整理過了,可是沒過多久家裡又變一團亂了」,您是否也常有這種感覺?厭倦了時常要收拾垃圾的生活,並且想要從生活中找到樂趣,那不妨體驗看看零廢棄生活吧! 零廢棄生活是什麼? 零廢棄生活能帶來哪些好處呢? 零廢棄教主呂嘉齡歸納出五點好處 ●  無須處理太多垃圾 ●  省錢 ●  身體更健康了
Thumbnail
給一個情境和學生討論環保 「如果你去外面買一份蛋餅回家吃,會產生多少的塑膠製品呢?」我問學生。 「盒子、免洗筷還有袋子,所以是三個塑膠垃圾。」一群二年級的學生嘰嘰喳喳這樣回答著。 「很好,那如果你的午餐、晚餐也都選擇外帶,一個人一天可能就會產生十幾個垃圾。」我繼續延伸著情境。
Thumbnail
給一個情境和學生討論環保 「如果你去外面買一份蛋餅回家吃,會產生多少的塑膠製品呢?」我問學生。 「盒子、免洗筷還有袋子,所以是三個塑膠垃圾。」一群二年級的學生嘰嘰喳喳這樣回答著。 「很好,那如果你的午餐、晚餐也都選擇外帶,一個人一天可能就會產生十幾個垃圾。」我繼續延伸著情境。
Thumbnail
你能想像自己的生活裡沒有垃圾嗎?但有這樣的一群人正在過著「零廢棄生活」。在我看完《 我家沒垃圾 》這本書後,我發現這種生活模式和極簡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不僅不會痛苦,反而能夠幫助我們追求更美的人生。零廢棄生活並非遙不可及的挑戰,而是持續努力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能想像自己的生活裡沒有垃圾嗎?但有這樣的一群人正在過著「零廢棄生活」。在我看完《 我家沒垃圾 》這本書後,我發現這種生活模式和極簡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不僅不會痛苦,反而能夠幫助我們追求更美的人生。零廢棄生活並非遙不可及的挑戰,而是持續努力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有人是為了環保,有人是為了健康,有人是不想倒垃圾,有人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或許每個人開始的原因不一樣,但嘗試後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態度真的好處多,環保、減少垃圾量、省錢又健康!
Thumbnail
有人是為了環保,有人是為了健康,有人是不想倒垃圾,有人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或許每個人開始的原因不一樣,但嘗試後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態度真的好處多,環保、減少垃圾量、省錢又健康!
Thumbnail
在網路、新聞中聽聞的塑膠微粒,正真實地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然而,更讓人感到傷心的是,過程中聽聞部分辦理淨灘的單位,雖然帶著團體做了有意義的行動,可是卻在淨灘完成後,叫了一箱又一箱的保特瓶裝水、又或者將淨灘的手套用過即丟⋯⋯,那麼,淨灘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Thumbnail
在網路、新聞中聽聞的塑膠微粒,正真實地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然而,更讓人感到傷心的是,過程中聽聞部分辦理淨灘的單位,雖然帶著團體做了有意義的行動,可是卻在淨灘完成後,叫了一箱又一箱的保特瓶裝水、又或者將淨灘的手套用過即丟⋯⋯,那麼,淨灘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Thumbnail
臺北市私立衛理女中日前於10/27舉行校慶園遊會活動,主題為愛心做環保,呼應主題,衛理女中也實施減塑措施,當天我們深入衛理女中進行採訪,藉由不同的觀點來觀察校園情形,也依據學生口中得出不同的結論,希望能了解到各方對這次園遊會的想法,以及減塑措施對於垃圾量的減少到底有沒有實際的效用。
Thumbnail
臺北市私立衛理女中日前於10/27舉行校慶園遊會活動,主題為愛心做環保,呼應主題,衛理女中也實施減塑措施,當天我們深入衛理女中進行採訪,藉由不同的觀點來觀察校園情形,也依據學生口中得出不同的結論,希望能了解到各方對這次園遊會的想法,以及減塑措施對於垃圾量的減少到底有沒有實際的效用。
Thumbnail
無法完全避免的外食,令我感覺奢侈之至,彷彿我擁有整個星球。
Thumbnail
無法完全避免的外食,令我感覺奢侈之至,彷彿我擁有整個星球。
Thumbnail
以前加入不塑環保社團之後,常常看到許多不塑友在哀嘆: 為何自己堅持環保餐具的習慣,但身邊的人卻無動於衷。 ↓ 不環保是罪惡! 罪惡之人何其多~ 其實我覺得這是習慣與個人價值觀的不同。 改變人的習慣
Thumbnail
以前加入不塑環保社團之後,常常看到許多不塑友在哀嘆: 為何自己堅持環保餐具的習慣,但身邊的人卻無動於衷。 ↓ 不環保是罪惡! 罪惡之人何其多~ 其實我覺得這是習慣與個人價值觀的不同。 改變人的習慣
Thumbnail
追求「零廢棄」的努力並不是為了環保,最終反而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快樂、更有品質。因為它會讓我們不再追求「物質」而著重在「體驗」,而且當我們擁有的物品愈少,就不用花力氣與心神去照顧它或賺錢去購買它,那麼我們才有時間做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追求「零廢棄」的努力並不是為了環保,最終反而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快樂、更有品質。因為它會讓我們不再追求「物質」而著重在「體驗」,而且當我們擁有的物品愈少,就不用花力氣與心神去照顧它或賺錢去購買它,那麼我們才有時間做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改善生活品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