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更容易職業倦怠?紐約時報說:你必須活得更真實

2023/03/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根據調查,有超過80%的千禧世代曾經歷職業倦怠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想到要上班就覺得痛苦、因為工作而感到憂鬱,提不起勁?
如果符合所述狀況,也許職業倦怠正找上你。這個近年流行的名詞,透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特徵為在工作上感到疲倦、消極以及效率降低
而年輕世代與這個議題的關係更加緊密。根據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調查,在美國有超過7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經歷職業倦怠,其中千禧世代比例最高。
年輕世代更容易倦怠?
  • 數位時代:在數位時代中,網路模糊了工作生活界線,在家上班或加班都是輕而易舉;沒有設定好界線,就容易陷入倦怠中。
  • 社群媒體:你曾經在社群看過這樣的內容嗎?朋友們分享自己升遷的消息、抱怨又加班到半夜,或者表示要開啟斜槓事業。
    在社群世界裡,我們能輕易看見他人的工作成就與狀況,也可能因此造成競爭焦慮,回過頭來鞭策自己要不停前進,而忘了休息。
如何避免職業倦怠?紐約時報這樣說
你必須真實地與自己身體、個性及現實為伍(burnout prevention is about living out what is true about your body, your personality and your reality)。包含:
  • 你的身體──觀察身體狀態,並根據三種核心需求──睡眠、飲食及運動給予其所需。
  • 你的個性──了解自己的個性,從事對應的活動來獲得能量。例如,內向者可能需要獨處整天,而外向的人則需要跟朋友外出來重拾動力。
  • 你的現實──接受目前的實際情況,了解什麼是可改變,而哪些則是不可變的。例如你總是期待老闆能在每次任務完成後稱讚你,但他就是做不到;或許可以從年度考核,或其他時候的認同來滿足期待。
將目光轉向自己,擺脫與別人比較的心態,能減緩倦怠狀態。
作為一個職業倦怠過來人的看法
曾經走過職業倦怠,也有過社群媒體焦慮,我認為該篇內容是很好的提醒。
提醒人們在容易迷失的表象裡,要回到自己。
在我的經驗中,過往很多時候會受到社群媒體的影響,忍不住也要自己再撐一下,遠離休息。現在,我會將注意力轉回自身,觀察身體與心理狀態,想休息的時候就停下來;也發現這樣做之後,反而更有效率了。

在前進與休息的光譜間,我們需要持續練習平衡,並且時常觀照自己,包括真實的身體狀況、個性與現實。

遠離職業倦怠的方法,推薦給有相同困擾的你,也給我自己。
nana_knockknock
nana_knockknock
敲敲門,講內心話。Hi,我是Selina,前為電商小主管,現職自由接案,想看見生活的各種可能。在這裡寫生活、心靈成長還有職場,也記錄下看過的影劇與書籍。希望透過文字梳理,一步步更靠近自己。歡迎追蹤我的 ig:@nana_knockknock,互相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