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耶穌,究竟是在信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12/03/19(日)士林靈糧堂主日訊息
信耶穌,究竟是在信什麼?/丁家蘊牧師
使徒保羅說:建造教會最重要的,是要「認識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認識祂有多少,就領受多少。
《以弗所書》4:13-15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所以我們信仰基督、要與祂「同歸於一」,就要學習基督的思想、效法基督的行為。就要先清楚、正確地「認識」基督,之後才能夠活出滿有基督的「身量」。
一、你真的認識神嗎?
(一)平靜風和浪:
門徒對於基督的認識不夠,所以才會在風浪甚大的時候,叫醒仍在船尾枕著頭睡的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馬可福音》4:38;而當耶穌平靜了風浪的時候,門徒卻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馬太福音》25-26
(二)餵飽五千人:
耶穌在行五餅二魚神蹟之前,故意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馬可福音》6:37;門徒回答說:「我們不過只有五個餅、兩條魚,若不去為這許多人買食物也是不夠」還有「難道要我們去買20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路加福音》9:13。門徒會這樣子說是因為:即使在當時,用20兩銀子能買到的餅,還是不夠給5千人吃。
(三)知道不等於認識:
其實耶穌在行五餅二魚和平靜風浪的神蹟之前,已經行過了許多的神蹟,是眾人都知道的。但他們卻仍然以自己的經歷來判斷事物,勝過信仰。這是因為他們對於耶穌和祂所行出來的神蹟,只是「知道」;而不是真的「認識」耶穌。
二、一個認識耶穌的人是怎樣?
(一)價值觀改變:
《腓立比書》2:5告訴我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要跟隨耶穌,就要改變我們對世界的價值觀,去效法基督。竭力追求聖經對我們的教導:
《約翰一書》2:15不要愛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
《馬太福音》6: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箴言》19:17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
《約翰一書》3:17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
(二)認清優先次序:
《馬可福音》10:17-22
有一個人來問耶穌:「良善的夫子,我當怎麼做才能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他聽見這話,臉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甚多。
這位少年就是搞不清楚優先次序。當我們真認識耶穌之後,我們就會以「耶穌優先」;其他的都是其次。我們當然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在表達意願之前,仍然要先順服權柄。
三、竭力追求認識神
(一)要認識,不要只停留在知道:
先知何西阿在《何西阿書》6:3勸勉我們:務必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祂。祂出現確如晨光,祂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
我們與神的關係,不能只停留在知道;而是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你曉得「知道」與「認識」的差別嗎?
「知道」是一個人單方面的知道有另一個人的這件事;但「認識」,則是在他們二人之間存在雙方之間的互動關係。「認識」才是最親密的關係。
《約翰福音》10:14-16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他們聽我的聲音。
(二)透過交涉認識神:
中國早期(清末)基督教華人牧師倪柝聲說:「要認識神,就要與神辦交涉」。你的禱告,是必須要跟神有一來一往的交涉(對話)。唯有如此,才能跟神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才能更加了解神的心意和祂對你的計畫。
或許你會問:怎麼交涉?
1、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2:7-9 提到:有一根刺加在我身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但是上帝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從此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保羅為了這根刺,三次求問神。神在最後他第三次的禱告時,才回應他。但神並沒有答應要為他拔刺,而是對他說「我給你的恩典夠你用的了」,何必一定要拔掉?(這句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2、《出埃及記》33:18-23 記錄了摩西與耶和華的對話,是有關摩西提出想要「親眼看見神」的要求。上帝竟然也答應了他,但是只讓摩西看見祂的背;因為人若見了神的面,就必須死!所以神交代摩西要如何躲在磐石穴中,神也說明祂要如何用手遮住摩西的視線,不讓他看見神的面;然後經過,摩西再探頭出來,就只能看到上帝耶和華的背。摩西說「求祢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神回答他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的面前經過(讓你看)。」這就是上帝耶和華與摩西之間,如同父子般的「交涉」!
3、同樣的「交涉」也發生在耶穌與門徒多馬之間!《約翰福音》20章記載:
耶穌死後復活,在門徒所在的地方向他們顯現。門是關的,但耶穌突然出現在他們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並且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就甚喜樂。那十二個門徒中的多馬,當時不在其中。當遇見復活的耶穌顯現的門徒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時,多馬卻回應:「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和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再次來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並且「特別」對多馬說:「來!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探入我的肋旁。」多馬驚訝的說:「真是我的主、我的神!」多馬之前對主耶穌的質疑,神都聽見了。祂也願意解惑多馬的疑問,因為他們彼此互相「認識」。
(三)如何「竭力追求」?
或許你還要再問:這些經歷根本就是摩西、保羅還有耶穌的門徒這些神人,才可能會經歷得到!對我們而言,根本就不切實際。
真是這樣子嗎?其實不是的。只要願意,你我都可能經歷得到!因為《約翰福音》7:17-18 已經明明地告訴我們「人若立志遵著上帝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是出於神、還是出於我們個人。人憑著自己說的,是在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的上帝的榮耀,這人才是真的;在他的心裡,才沒有不義。」所以當我們竭力追求神的時候,神就會透過任何的形式,來跟我們對話;而且不只是「對我們說話」!
但是要怎樣才能夠算是「竭力追求」?《約翰福音》14:21也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有了我(耶穌)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上帝)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所以,「跟隨耶穌」就是讓主來掌權,用我們的生命真正地降服於祂。讓祂不只是我們的救主,更是我們生命全部的主。
avatar-img
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叔觀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12/03/12(日)士林靈糧堂主日信息筆記 你到教會做什麼?/劉群茂主任牧師 一、禱告的殿 二、什麼時候我們特別需要來到教會禱告 三、我們當如何禱告 (一)要先潔凈自己 (二)要先饒恕他人 (三)要有信心
2023/02/05士林靈糧堂主日訊息: 天國的福音 /劉群茂主任牧師 一、天國的4個特質:公義、和平、永恆、普世 二、屬天的能力:權柄、醫治
112/03/05士林靈糧堂主日訊息 主任牧師劉群茂講道:「你們還不明白嗎?」 面對法利賽人的詭詐和門徒膚淺的提問,耶穌嘆息!說「難道你們還不明白嗎?」 一、對法利賽人嘆息:對於那些心硬、沒有神的人,我們要選擇「離開」。 二、為門徒嘆息:當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的時候,「做就是了」!
如何解決面臨到外在的問題,必須要先勇敢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障礙!
112/02/26(日)士林靈糧堂主日訊息: 天國領導學/丁家蘊牧師 一、世界價值觀:操權、管束 二、天國價值觀:作僕人、作用人 三、神喜悅的服事態度: (一)為主而做、補上需要 (二)忠心 (三)喜樂合一 四、結語: 《約翰福音》13:15「我已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
112/02/12(日)士林靈糧堂主日信息:劉群茂主任牧師講「天國的策略」 一、對群眾佈道:歡迎一切願意進到教會的人 二、訓練門徒 (一)常同在 (二)恩膏門徒 (三)傳承使命
112/03/12(日)士林靈糧堂主日信息筆記 你到教會做什麼?/劉群茂主任牧師 一、禱告的殿 二、什麼時候我們特別需要來到教會禱告 三、我們當如何禱告 (一)要先潔凈自己 (二)要先饒恕他人 (三)要有信心
2023/02/05士林靈糧堂主日訊息: 天國的福音 /劉群茂主任牧師 一、天國的4個特質:公義、和平、永恆、普世 二、屬天的能力:權柄、醫治
112/03/05士林靈糧堂主日訊息 主任牧師劉群茂講道:「你們還不明白嗎?」 面對法利賽人的詭詐和門徒膚淺的提問,耶穌嘆息!說「難道你們還不明白嗎?」 一、對法利賽人嘆息:對於那些心硬、沒有神的人,我們要選擇「離開」。 二、為門徒嘆息:當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的時候,「做就是了」!
如何解決面臨到外在的問題,必須要先勇敢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障礙!
112/02/26(日)士林靈糧堂主日訊息: 天國領導學/丁家蘊牧師 一、世界價值觀:操權、管束 二、天國價值觀:作僕人、作用人 三、神喜悅的服事態度: (一)為主而做、補上需要 (二)忠心 (三)喜樂合一 四、結語: 《約翰福音》13:15「我已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
112/02/12(日)士林靈糧堂主日信息:劉群茂主任牧師講「天國的策略」 一、對群眾佈道:歡迎一切願意進到教會的人 二、訓練門徒 (一)常同在 (二)恩膏門徒 (三)傳承使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如果你不是屬於感受型的慕道友,你需要許多聖經為基礎的真理初信造就,而正當你開始學習基要真理、立穩根基時,卻時不時聽見有所謂老基督徒常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我聽到上帝跟我說⋯』
Thumbnail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答案是肯定的!在這次「夫妻之愛」營會中,一位還沒有信主的弟兄和妻子一起在台前接受服事!在服事中,耶穌帶領他重新回想起國中時期的回憶,並且在禱告中讓他看見異象。這些經驗,讓他覺得驚奇。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多馬的信心」是憑感官證據而來的信心,是「屬人的信心」。至於耶穌所説:「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指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如果你不是屬於感受型的慕道友,你需要許多聖經為基礎的真理初信造就,而正當你開始學習基要真理、立穩根基時,卻時不時聽見有所謂老基督徒常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我聽到上帝跟我說⋯』
Thumbnail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答案是肯定的!在這次「夫妻之愛」營會中,一位還沒有信主的弟兄和妻子一起在台前接受服事!在服事中,耶穌帶領他重新回想起國中時期的回憶,並且在禱告中讓他看見異象。這些經驗,讓他覺得驚奇。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多馬的信心」是憑感官證據而來的信心,是「屬人的信心」。至於耶穌所説:「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指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