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父母如何處理過度刺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敏感,又稱為「感官處理敏感」,指對環境高度敏感,有高度的領會力,這會是你最大的資產;但也因為容易受到過度刺激,故需要足夠的休息,並降低過度刺激。
《高敏感父母》一書中提到,
身為高敏感父母,
更應該善待自己、放過自己、避免過度自我要求,
與設定許多的「我應該」。
所以,
若你和我一樣也是高敏感父母,
該如何處理生活中的過度刺激呢?
書中提到了以下幾個好方法!

1. 避免過度刺激

除了避免刺激外,
你也要留心孩子是否負擔過重,
因為你也會因此而負擔過重。
方法包括:
  • 限制朋友來家裡玩的次數
  • 減少雜亂的東西,買儲物箱或籃子存放
  • 隨時檢查自己的能量高低
  • 做事情要有限度,要考慮到自身的敏感
。。。

2. 劃出界線,懂得拒絕

除了學會溫和卻堅定的拒絕外,
其實最難的是拒絕自己,
我們需要放下家務事,拒絕罪惡感,
讓睡眠必須優於家務事或任何事。
即使沒有睡著,
只要閉上眼睛就可以獲得最大的休息,
因為80%的刺激來自視覺。
。。。

3. 處理過度刺激

例如:
  • 換地方待著,如另一個房間、廁所、開車逛一逛、去戶外大自然
  • 和願意的人擁抱一分鐘,孩子或大人皆可
  • 坐下來放空或閱讀
  • 偶爾讓孩子看高品質的影片
  • 伸展運動
  • 深呼吸吐氣
  • 允許自己哭一哭
  • 先寫下你最喜歡的1-5分鐘休息方式
  • 做不好的時候,不要自責
。。。

4. 過度刺激的復原

書中有提到幾個方法,
包括:
  • 做些和親職完全無關的活動或休閒娛樂,如超覺靜心、瑜珈、園藝、按摩、做SPA
  • 多喝水
  • 紀錄親職心得,甚至可以畫圖或寫詩
  • 列出你對孩子和伴侶感恩的一切
  • 停下來,想一想愉快的事情、長遠之後你希望發生什麼事,以及你現在必須做些什麼,以後才能達到目標
。。。

5. 尋求幫助

尋求他人幫助其實是在幫助自己,
因為若是自己情緒失控反而傷害到孩子則會得不償失!
所以可出錢雇幫手、
或是找孩子的親戚代勞都是很好的方法。
。。。

6. 可以調節情緒,增加情緒的表達,但不要壓抑或強加於人

有情緒不是壞事,
它可以告訴我們,我們需要什麼、想要什麼,
我們可以把某種情緒調節的方法養成習慣,
讓我們擁有某種個性,
如成為寧靜、相處有趣、慈悲、樂觀、友善的人;
或是相信你的負面情緒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讓自己轉移注意,
而不是壓抑情緒。

結論

等高敏感父母休息夠了,
才能成為最棒的父母!
avatar-img
23會員
99內容數
除了介紹讀過的推薦好書外,也想紀錄自己與小寶貝共讀過程的成長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小到大對於自己高敏感性格的困擾和困惑,以及透過一本書的認識,我重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我列舉了我對於高敏感的五個思考方式,並且希望能夠啟發其他高敏感族群的人,讓他們也能認同自己獨特的特質。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高敏感的人常常吸收他人的負能量,應該學會關照自己,挖掘情緒根源,設立情緒界限,成為健康的海綿,重拾內心平靜。
Thumbnail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這本書向「容易感受到壓力的高敏人」分享如何保有這些美好的細膩特質,輕鬆一點地過生活。高敏人對刺激產生反應,性格上細膩、敏感,且有超強感受力和直覺力。高敏人的特質很常帶來職場上的不便與困擾,但是也有好處,非常容易因感受到小小的美好而覺得幸福。這本書內容包含高敏感自我檢測表以及建議如何過更輕鬆的生活。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家」真的這麼舒適,就不會相處的如此艱難... 你不要這麼敏感、你不要在意這麼多、你就是想太多才會這樣! 如果可以做得到,誰不想這樣做呢? 明明是高敏感者,卻硬是要被改造成不敏感,追尋著"自我價值的意義", 真正的我,並不如你們口中的評論,"該如何"跟身為高敏感者的我相處。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特別需要學不要勉強自己,承認需要獨處及待在安全的環境讓自身可以好好的喘口氣,不斷的耗費內在能量容易在生活中提不起勁,甚至做事的效果不佳更是惡性循環的過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小到大對於自己高敏感性格的困擾和困惑,以及透過一本書的認識,我重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我列舉了我對於高敏感的五個思考方式,並且希望能夠啟發其他高敏感族群的人,讓他們也能認同自己獨特的特質。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高敏感的人常常吸收他人的負能量,應該學會關照自己,挖掘情緒根源,設立情緒界限,成為健康的海綿,重拾內心平靜。
Thumbnail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這本書向「容易感受到壓力的高敏人」分享如何保有這些美好的細膩特質,輕鬆一點地過生活。高敏人對刺激產生反應,性格上細膩、敏感,且有超強感受力和直覺力。高敏人的特質很常帶來職場上的不便與困擾,但是也有好處,非常容易因感受到小小的美好而覺得幸福。這本書內容包含高敏感自我檢測表以及建議如何過更輕鬆的生活。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家」真的這麼舒適,就不會相處的如此艱難... 你不要這麼敏感、你不要在意這麼多、你就是想太多才會這樣! 如果可以做得到,誰不想這樣做呢? 明明是高敏感者,卻硬是要被改造成不敏感,追尋著"自我價值的意義", 真正的我,並不如你們口中的評論,"該如何"跟身為高敏感者的我相處。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特別需要學不要勉強自己,承認需要獨處及待在安全的環境讓自身可以好好的喘口氣,不斷的耗費內在能量容易在生活中提不起勁,甚至做事的效果不佳更是惡性循環的過程。